首页 / 正文

越绝卷第一

  越绝外传本事第一

  问曰:“何谓越绝?”“越者,国之氏也。”“何以言之?”“按春秋序齐鲁,皆以国为氏姓,是以明之。绝者,绝也。谓句践时也。当是之时,齐将伐鲁,孔子耻之,故子贡说齐以安鲁。子贡一出,乱齐,破吴,兴晋,疆越。其后贤者辩士,见夫子作春秋而略吴越,又见子贡与圣人相去不远,唇之与齿,表之与里,盖要其意,览史记而述其事也。”

  问曰:“何不称越经书记,而言绝乎?”曰:“ 不也。绝者,绝也。句践之时,天子微弱,诸侯皆叛。于是句践抑疆扶弱,绝恶反之于善,取舍以道,沛归于宋,浮陵以付楚,临沂、开阳,复之于鲁。中国侵伐,因斯衰止。以其诚在于内,威发于外,越专其功,故曰越绝。故作此者,贵其内能自约,外能绝人也。贤者所述,不可断绝,故不为记明矣。”

  问曰:“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任用贤者,诛服疆楚,何不言齐绝乎?”曰:“桓公,中国。兵疆霸世之后,威凌诸侯,服疆楚,此正宜耳。夫越王句践,东垂海滨,夷狄文身,躬而自苦,任用贤臣,转死为生,以败为成。越伐疆吴,尊事周室,行霸琅邪,躬自省约,率道诸侯,贵其始微,终能以霸,故与越专其功而有之也。”

  问曰:“然越专其功而有之,何不第一,而卒本吴太伯为?”曰:“小越而大吴。”“小越大吴奈何? ”曰:“吴有子胥之教,霸世甚久。北陵齐、楚,诸侯莫敢叛者,乘,薛、许、邾、娄、莒旁毂趋走,越王句践属刍莝养马,诸侯从之,若果中之李。反邦七年,焦思苦身,克己自责,任用贤人。越伐疆吴,行霸诸侯,故不使越第一者,欲以贬大吴,显弱越之功也。”

  问曰:“吴亡而越兴,在天与?在人乎?”“皆人也。夫差失道,越亦贤矣。湿易雨,饥易助。”曰: “何以知独在人乎?”“子贡与夫子坐,告夫子曰:‘ 太宰死。’夫子曰:‘不死也。’如是者再。子贡再拜而问:‘何以知之?’夫子曰:‘天生宰嚭者,欲以亡吴。吴今未亡,宰何病乎?’后人来言不死。圣人不妄言,是以明知越霸矣。”“何以言之?”曰:“种见蠡之时,相与谋道:‘东南有霸兆,不如往仕。’相要东游,入越而止。贤者不妄言,以是知之焉。”

  问曰:“越绝谁所作?”“吴越贤者所作也。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

  问曰:“作事欲以自着,今但言贤者,不言姓字何?”曰:“是人有大雅之才,直道一国之事,不见姓名,小之辞也。或以为子贡所作,当挟四方,不当独在吴越。其在吴越,亦有因矣。此时子贡为鲁使,或至齐,或至吴。其后道事以吴越为喻,国人承述,故直在吴越也。当是之时,有圣人教授六艺,删定五经,七十二子,养徒三千,讲习学问鲁之阙门。越绝,小艺之文,固不能布于四方,焉有诵述先圣贤者,所作未足自称,载列姓名,直斥以身者也?一说盖是子胥所作也。夫人情,泰而不作,穷则怨恨,怨恨则作,犹诗人失职怨恨,忧嗟作诗也。子胥怀忠,不忍君沈惑于谗,社稷之倾。绝命危邦,不顾长生,切切争谏,终不见听。忧至患致,怨恨作文。不侵不差,抽引本末。明己无过,终不遗力。诚能极智,不足以身当之,嫌于求誉,是以不着姓名,直斥以身者也。后人述而说之,仍稍成中外篇焉。”

  问曰:“或经或传,或内或外,何谓?”曰:“ 经者,论其事,传者,道其意,外者,非一人所作,颇相覆载。或非其事,引类以讬意。说之者见夫子删诗、书,就经易,亦知小艺之复重。又各辩士所述,不可断绝。小道不通,偏有所期。明说者不专,故删定复重,以为中外篇。”

  越绝荆平王内传第二

  昔者,荆平王有臣伍子奢。奢得罪于王,且杀之,其二子出走,伍子尚奔吴,伍子胥奔郑。王召奢而问之,曰:“若召子,孰来也?”子奢对曰:“王问臣,对而畏死,不对不知子之心者。尚为人也,仁且智,来之必入,胥为人也,勇且智,来必不入。胥且奔吴邦,君王必早闭而晏开,胥将使边境有大忧。”

  于是王即使使者召子尚于吴,曰:“子父有罪,子入,则免之,不入,则杀之。”子胥闻之,使人告子尚于吴:“吾闻荆平王召子,子必毋入。胥闻之,入者穷,出者报仇。入者皆死,是不智也。死而不报父之仇,是非勇也。”子尚对曰:“入则免父之死,不入则不仁。爱身之死,绝父之望,贤士不为也。意不同,谋不合,子其居,尚请入。”

  荆平王复使使者召子胥于郑,曰:“子入,则免父死,不入,则杀之。”子胥介胄彀弓,出见使者,谢曰:“介胄之士,固不拜矣。请有道于使者:王以奢为无罪,赦而蓄之,其子又何适乎?”使者还报荆平王,王知子胥不入也,杀子奢而并杀子尚。

  子胥闻之,即从横岭上大山,北望齐晋,谓其舍人曰:“去,此邦堂堂,被山带河,其民重移。”于是乃南奔吴。至江上,见渔者,曰:“来,渡我。”渔者知其非常人也,欲往渡之,恐人知之,歌而往过之,曰:“日昭昭,侵以施,与子期甫芦之碕。”子胥即从渔者之芦碕。日入,渔者复歌往,曰:“心中目施,子可渡河,何为不出?”船到即载,入船而伏。半江,而仰谓渔者曰:“子之姓为谁?还,得报子之厚德。”渔者曰:“纵荆邦之贼者,我也,报荆邦之仇者,子也。两而不仁,何相问姓名为?”子胥即解其剑,以与渔者,曰:“吾先人之剑,直百金,请以与子也。”渔者曰: “吾闻荆平王有令曰:‘得伍子胥者,购之千金。’今吾不欲得荆平王之千金,何以百金之剑为?”渔者渡于于斧之津,乃发其箪饭,清其壶浆而食,曰:“亟食而去,毋令追者及子也。”子胥曰:“诺。”子胥食已而去,顾谓渔者曰:“掩尔壶浆,无令之露。”渔者曰: “诺。”子胥行,即覆船,挟匕首自刎而死江水之中,明无泄也。

  子胥遂行。至溧阳界中,见一女子击絮于濑水之中,子胥曰:“岂可得讬食乎?”女子曰:“诺。”即发箪饭,清其壶浆而食之。子胥食已而去,谓女子曰:“掩尔壶浆,毋令之露。”女子曰:“诺。”子胥行五步,还顾女子,自纵于濑水之中而死。

  子胥遂行。至吴。徒跣被发,乞于吴市。三日,市正疑之,而道于阖庐曰:“市中有非常人,徒跣被发,乞于吴市三日矣。”阖庐曰:“吾闻荆平王杀其臣伍子奢而非其罪,其子子胥勇且智,彼必经诸侯之邦可以报其父仇者。”王者使召子胥。入,吴王下阶迎而唁,数之曰:“吾知子非恒人也,何素穷如此?”子胥跪而垂泣曰:“胥父无罪而平王杀之,而并其子尚。子胥遯逃出走,唯大王可以归骸骨者,惟大王哀之。”吴王曰:“诺。”上殿与语,三日三夜,语无复者。王乃号令邦中:“无贵贱长少,有不听子胥之教者,犹不听寡人也,罪至死,不赦。”

  子胥居吴三年,大得吴众。阖庐将为之报仇,子胥曰:“不可。臣闻诸侯不为匹夫兴师。”于是止。其后荆将伐蔡,子胥言之阖庐,即使子胥救蔡而伐荆。十五战,十五胜。荆平王已死,子胥将卒六千,操鞭捶笞平王之墓而数之曰:“昔者吾先人无罪而子杀之,今此报子也。”

  后,子昭王、臣司马子期、令尹子西归,相与计谋:“子胥不死,又不入荆,邦犹未得安,为之奈何?莫若求之而与之同邦乎?”昭王乃使使者报子胥于吴,曰:“昔者吾先人杀子之父,而非其罪也。寡人尚少,未有所识也。今子大夫报寡人也特甚,然寡人亦不敢怨子。今子大夫何不来归子故坟墓丘冢为?我邦虽小,与子同有之,民虽少,与子同使之。”子胥曰:“以此为名,名即章,以此为利,利即重矣。前为父报仇,后求其利,贤者不为也。父已死,子食其禄,非父之义也。 ”使者遂还,乃报荆昭王曰:“子胥不入荆邦,明矣。 ”

猜你喜欢
  卷四十四 志十九·赵尔巽
  慎微第六·陆贾
  前汉孝惠皇帝纪卷第五·荀悦
  第九十二回 居大内闻耗哭遗臣 处局外严旨守中立·蔡东藩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七十五·佚名
  一百五十 曹寅奏谢恩赐御书高(上日下文)寺诗摺·佚名
  第二六三单同治九年十月初六日一一七○一--二·佚名
  卷之一百十二·祁韵士
  两汉笔记卷九·钱时
  武恪传·宋濂
  袁崇焕传·张廷玉
  卷二十五·佚名
  十三 “大上海”的计划与实施(1926)·胡适
  五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藻·唐圭璋

      待考。   望海潮   露零金井,尘清玉宇,双蓂呈瑞新秋。佳气郁葱,祥烟缭绕,玉门初诞风流。宾客竞回眸。庆虎头食肉,燕颔封侯。骨相非凡,便宜谈笑上瀛洲。   青衫莫欢淹留。有儿孙兰玉,不负箕裘。莲幕向来,花城今日,不

  • 发现·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

  • 卷三十一·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一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直庐集【起甲申正月尽乙酉五月】直庐之名出汉书严助传注所以处贤良文学之臣余不才初蒙特召出入禁林已踰年矣今乃取以名集者断自受职之

  • 刘永祭江·佚名

    (生)行过山岗驿递,雄山峻岭,胜如登天。鸟声哀怨共猿啼,树林深暗,青天蒙蔽。北风猛吼,坑水凄凄;霜雪纷纷飞落地。夫马寒冻,真个苦气,正是蓝关雪拥,使人心头伤悲。忆想龙溪,相思又起。(丞白)【正音】龙溪驿丞,迎接爷爷。(生)起来!这是龙溪

  • 第二节 父亲①·老舍

    ①父亲舒永寿,属正红旗,皇城护军,月薪三两饷银。我一点不能自立:是活下去好呢?还是死了好呢?我还不如那么一只小黄绒鸡。它从蛋壳里一钻出来便会在阳光下抖一抖小翅膀,而后在地上与墙角,寻些可以咽下去的小颗粒。我什么也不会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六·佚名

    万历十一年四月壬子朔时享太庙○癸丑大学士张四维等拟 御制古文真宝前序后跋及 昭仁殿箴 弘德殿箴恭进 御览○改户部尚书张学领为兵部尚书○南京河南道御史方万山条陈四事一清丈田地增税殃民南京后湖图册按形编号

  • 卷七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七十五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甲辰谕定边将军兆惠等相机追贼众上谕军机大臣曰据兆惠等询问来降回人知波罗泥都将喀什噶尔人众驱出肆行抢掠霍集占于四月间迁移家口辎重于叶尔羌之西恐同

  •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赵叔 译注【说明】这篇传记本着“原始察终,见盛观衰”(《太史公自序》)的宗旨,记叙了西周开国功臣召(shào,绍)公奭(shì,世)所受封的燕国的八百余年的历史。文中通过民众爱戴燕召公,并突出记叙他听讼甘棠之下,后人思

  • 范质传·脱脱

    范质字文素,大名宗城人。他的父亲范守遇,任郑州防御判官。范质出生那天傍晚,他的母亲梦见神仙授给她一支五色笔。范质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研究《尚书》,并教授学生。后唐长兴四年(933),考中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迁

  • 4.尧舜让位·林汉达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áo)、舜(shùn)和禹(yǔ)。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老了,想找一

  • 论语集注考证卷五·金履祥

    子罕程子曰皆夫子所罕言【叔子也或曰利與命仁若有理欲之間而夫子皆罕言之蓋利者義之和天理亦有自然之利未必利欲也伹夫子皆罕言者防其流之弊耳夫子而嘗言利學者或流為功利之說夫子嘗言命則學者或流為莊氏之說夫子嘗言

  • 卷十一·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一     宋 沈棐 撰郊总论郊祀之礼尚矣按礼天子以冬至祭上帝又祈谷于上帝于郊故谓之郊皆天子之礼也鲁自僖公以来终於春秋例皆用郊先儒谓成王赐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故鲁得用郊则鲁之郊非鲁

  • 卷三·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三 宋 严粲 撰 邶【音倍】    国风 【谱曰邶鄘卫者商纣畿内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大行之东北踰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子武庚为殷後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

  • 道应训·刘安

    【原文】太清问于无穷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穷曰:&ldquo;吾弗知也。&rdquo;又问于无为曰:&ldquo;子知道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rdquo; &ldquo;子知道,亦有数乎?&rdquo;无为曰:&ldquo;吾知道有数。&rdquo;曰:&

  • 卷第十六(张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六(张字号) 甲子(汉文帝三年起)乙酉(景帝元年)辛丑(武帝建元元年年号自此始)丁未(改元元光)癸丑(改元元朔)己未(改元元狩)癸亥(汉武帝元狩五年止) (庚辰)十五祖迦那提婆传法罗睺罗多 迦那提婆。南天竺

  • 长安志图·李好文

    西安历史地志。元李好文编撰。 好文,字惟 中,东明(今山东东明)人,至正二年(1342)任陕西行台治 侍御史。在长安,因有感于千余年来长安城的沧桑巨变, 撰成是书。书原名《长安图记》,后人以与宋敏求《长安志》 合刊,改名

  • 诚斋挥塵录·杨万里

    一卷。 伪题宋杨万里 (1127—1206)撰。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历知奉新县、国子监博士、太常博士、太子侍读、知筠州、江东转运副使等。今检其书,实从王明清《挥塵录》中摘出数十条,重新编

  • 药征·吉益东洞

    《药征》,三卷,日本吉益为则撰,成书于日本明和八年(1771)。本书是吉益氏毕生研究《伤寒论》用药规律的一部著作。收药53种。每药先标明效用,后设考证、互考、辨误、品考四项。“考证”项选录《伤寒论》方证,作为药物效用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