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起世经卷第九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

劫住品第十

诸比丘。世间别有三种中劫。何等为三。一者刀兵。二者饥馑。三者疾疫。云何名为刀兵中劫。诸比丘。刀兵劫者。尔时众人。无有正行。不如法说。邪见颠倒。具足同行十不善业。是时众生唯寿十岁。诸比丘。其人如是寿十岁时。女生五月。即便行嫁。犹如今日年十五六。嫁向夫家。今时地力所生酥油生酥石蜜沙糖粳米。至于彼时。一切灭没。不复出现。又彼人民。寿十岁时。纯以羖羊毛褐为衣。犹如今日迦尸迦娇奢耶衣。刍摩缯衣。度究逻衣。句路摩娑衣。劫贝衣。甘婆罗宝衣。最为胜妙。彼毛褐衣。亦复如是。当于尔时。唯食稗子。犹如今人食粳米等。以为美食。又为父母之所怜爱。愿其十岁。以为上寿。亦如今人愿寿百岁。诸比丘。彼十岁时。所有众生不孝父母。不敬沙门及婆罗门。不敬耆旧。然亦得他供养承事赞叹尊重。犹如今时行法教人。名誉无异。何以故。其业尔故。又诸比丘。十岁时人。无有善名。亦不修行十善业道。一切多行不善之业。众生相见。各生毒害杀戮之心。无慈愍意。如今猎师在空山泽见诸禽兽。唯起毒害屠杀之心。又诸比丘。当于彼时。一切人民严身之具。皆是刀仗。亦如今人花鬘耳珰颈璎臂钏指环钗镊。以庄严身。彼用刀仗。亦复如是。又诸比丘。当于彼时。中劫将末。七日之内。一切人民。手所当触。若草若木。土瑰瓦石。悉成刀仗。其锋甚利。胜人所造。各各竞捉。共相屠害。七日之间。相杀略尽。因此命终。并堕恶趣。受地狱苦。何以故。以其相向各生杀心浊心恶心无利益心无慈悲心无净心故。诸比丘。此等名为刀仗中劫。

诸比丘。云何名为饥馑中劫。诸比丘。饥馑劫时。一切人民。无有法行。邪见颠倒。具足皆行十不善业。以是因缘天不降雨。以无雨故。世便饥馑。无复种子。白骨为业。诸皮活命。云何名为白骨为业。诸比丘。饥馑之时。彼诸人民。若于四衢。若于街巷。城郭行路。处处悉往。收拾白骨。水煎取汁。饮以活命。是故名为白骨为业。云何名为诸皮活命。诸比丘。饥馑劫时。彼诸人民。以饥急故。取诸树皮。煮饮其汁。以自活命。是故名为诸皮活命。诸比丘。彼时众生。饥饿死已。皆当下生恶趣之中。所谓堕在阎摩罗世。受饿鬼身。以彼众生悭贪嫉妒。畏食物尽。争取藏故。诸比丘。此等名为饥馑中劫。

诸比丘。云何名为疾疫中劫。诸比丘。彼时人民。欲行正法。欲说如法。亦欲行于无颠倒见。亦欲具行十善业道。但于是时。诸如法人。以其过去无十善业胜果报故。遂令非人放其灾气。流行疠疫。致使多人得病命终。诸比丘。又于如是疾疫劫时。更有他方世界无量非人。来为此间一切人民作诸疫病。何以故。以其放逸行非法故。彼诸非人夺其精魂。与其恶触。令心闷乱。其中多有薄福之人。因病命终。譬如国王若王大臣。守护民故。于其界首。安置戍逻。有时他方盗贼忽来。由彼戍逻不谨慎故。有放逸故。被诸群贼一时诛戮。或灭其家。或破村落。或屠聚邑。或毁国城。如是如是。以放逸故。他方非人来行疾疫。命终皆尽。亦复如是。或复彼时。他方非人。来行疾病。时诸众生无放逸行。但彼鬼大力强相逼恼。夺其精魂。与其恶触。令心闷乱。于中多有遇病命终。譬如国王或王大臣。为诸聚落。作守护故。安置镇防。或于后时。他方劫贼来相侵扰。而是镇防无有放逸。勤谨遮护。但彼贼大力强相逼恼。亦能一时。诛戮诸人。或灭其家村舍聚落。略说如上。如是如是。诸比丘。于疾疫劫。众人遇病。逼切命终。亦复如是。其身死已。皆得上升。生诸天中。所以者何。为彼众人。无相害心。无恼乱心。有利益心慈心净心故当命终。时又各相问。汝病可忍。得少损不。颇有脱者。颇有起者。颇有疾病全差者不。诸比丘。以是因缘得生天上。此等名为疾疫中劫。诸比丘。是名世间三种中劫。

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

诸比丘。于世界中。有四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若天若人。世中算数。欲取其量。经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终不能得。何等为四。诸比丘。若世界住。此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诸比丘。若世界住已坏。亦不可得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诸比丘。若世界坏已复起。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诸比丘。若世界成已住。此亦不可算计而知。若干年。若干百年。若干千年。若干百千年。若干俱致年。若干百俱致年。若干千俱致年。若干百千俱致年。诸比丘。此等名为四种无量不可量不可称不可思议。若天若人。无有算计而能数知。若干百千万年。若干百千万俱致年者。诸比丘。于此东方所有世界。转住转坏。无有间时。或有转成。或有转坏。诸比丘。南西北方。所有世界。转成转住转坏。亦复如是。诸比丘。如五段轮。除其轴已。旋转不住。无暂闲时。略说世界。亦复如是。又如夏雨。其滴粗大。相续下注。亦无休间。如是东方南西北方成住坏转。无停住时。亦复如是。

诸比丘。于其中间。复有三灾。何等为三。一者火灾。二者水灾。三者风灾。于火灾时。光音诸天。首免其灾。水灾之时。遍净诸天。首免其灾。风灾之时。广果诸天。首免其灾。云何火灾。诸比丘。火灾起时。诸众生等。皆有善行。所说如法。五见成就。无有颠倒。具足修行十善业道。无觉观禅。不用功修。自然而得。时彼众生。以神通力。住于虚空。住诸仙道。住诸天道。住梵行道。如是住已。受第二禅无觉观乐。如是证知。成就具足。身坏即生光音天中。地狱众生。畜生众生。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世。三十三天。须夜摩天。兜率陀天。化自乐天。他化自在天。及魔身天。乃至梵世。一切众生。于人间生。悉皆成就无觉无观。快乐证知。身坏即生光音天处。一切六道皆悉断绝。此则名为世间转尽。

诸比丘。云何世间住已转坏。诸比丘。当于彼时。无量时长远时。天下亢旱无复雨泽。所有草木。一切干枯。无复遗余。譬如苇荻乘青刈之。不得雨水。干枯朽坏。无复遗余。如是如是。诸比丘。天久不雨。一切草木。悉皆干枯。亦复如是。诸比丘诸行亦尔。一切无常不久住。不坚牢不自在。破坏之法。应当厌离速求解脱。

复次诸比丘。尔时有迦梨迦大风。吹八万四千由旬大海之水。皆令四散。于下即有日大宫殿。便吹一日。出在海上。置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去地四万二千由旬。日行道中。诸比丘。此名世间第二日出世间。诸小陂池沟河。一切干竭。无复遗余。诸比丘。一切诸行。悉皆无常。略说如上。当求免脱。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迦梨迦风吹大海水。复出日宫殿。置日道中。是名世间第三日出世间。所有大陂大池大沟大河。及恒河等。一切诸河。悉皆干竭。无复遗余。诸行亦尔。一切无常。如是次第。世间复有第四日出。尔时一切大水大池。所谓善现大池。阿那婆达多大池。曼陀只尼大池。蛇满大池等。悉皆干竭。无复遗余。诸行亦尔。一切无常。如是次第。世间复有第五日出。当于是时。此大海水。渐渐干竭。初少减损。如齐脚踝。乃至转减。如至脚膝。乃至半身。乃至一身。二三四五六七人身。齐此干竭。诸比丘。五日出时。大海之水。渐更损减。半多罗树。乃至一多罗树。或二三四五六七多罗树。渐复乃至半俱卢奢。一二三四五六七俱卢奢。减损干竭。乃至半由旬。一由旬。二三四五六七由旬。以渐而减。乃至一百由旬。二百由旬。三四五六七百由旬。以渐而减。诸比丘。五日出时。大海之水。渐复损减。一千由旬。二千由旬。乃至三四五六七千由旬。诸比丘。当于世间五日出时。彼大海水。所余残者。略说乃至。七千由旬。或至六千五四三二一千由旬。如是乃至七百由旬。六百由旬。五四三二一百由旬。余水残在。如是乃至。或七由旬。或六由旬。五四三二一由旬在。或复减至七俱卢奢。六拘卢奢。五四三二一俱卢奢。余水残在。诸比丘。于世间中。五日出时。彼大海水。余残在者。深七多罗树。或六多罗树。五四三二一多罗树。或复余水。深如七人。或如六人。五四三二一。或复一人。乃至半人。或膝已下。或至于踝。水残齐此。又五日出时。于大海中。或时少分有余残水。如秋雨时。牛迹之中。少分有水。如是如是。五日出时。大海之中。少水亦尔。又诸比丘。五日出时。彼大海中。于一切处。乃至干竭。无复余水。如涂脂者。诸比丘。一切诸行。亦复如是。无常不久。须臾暂时。略说乃至。可厌可离。应求免脱。

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乃至六日出现世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并皆烟起。起已复起。犹如瓦师烧器物时。器上火焰一时俱起。起已复起。其火遂盛。充塞遍满。如是如是。彼四大洲。及诸大山。烟起猛壮。亦复如是。略说乃至。诸行无常。应求免脱。

复次诸比丘。略说如前。七日出时。彼四大洲。及八万四千小洲。一切大山乃至须弥山王。普皆洞然。地下水际。亦悉干竭。水聚既尽。风聚亦消。如是火焰炽盛之时。须弥山王顶际上分。七百由旬。一时崩落。其火转炽。风吹上烧梵天宫殿。唯不能至光音天中。尔时彼天所有后生光音天子。未知世间劫有转坏。转坏已成。及转住故。皆生恐怖。惊愕颤悚。咸相谓言。将无火焰延来烧此光音宫殿。是时彼中旧。住光音诸天子辈。善知世间劫坏成住。慰喻后生诸天子言。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汝诸仁等。莫惊莫畏。所以者何。诸仁当知。昔有光焰亦至于此。时诸天众闻此语已。即便忆念往昔火光。忆念彼光不离于心。故得此名。所谓光天。彼火如是。极大炽燃猛焰洪赫。焚其灰烬。无复遣余。而可记识。诸比丘。诸行如是。略说乃至。可求免脱。诸比丘。云何世间坏已复成。诸比丘。尔时复经无量久远不可计数日月时节。起大重云。乃至遍覆梵天世界。既遍覆已。注大洪雨。其滴甚粗。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经历多年。百千万年。彼雨水聚。渐渐增长。乃至梵天所住世界。其水遍满。然彼水聚。有四风轮之所住持。何等为四。一名为住。二名安住。三名不堕。四名牢主。时彼水聚雨断已后。还自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当于尔时。四方一时有大风起。其风名为阿那毗罗。吹彼水聚。波涛沸涌混乱不停。水中自然生大沫聚。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沫聚。掷置空中。从上造作诸梵宫殿。微妙可爱。七宝间成。所谓金银琉璃颇梨赤珠车磲玛瑙。诸比丘。以此因缘。有斯上妙宫殿墙壁。梵身诸天。世间出生。

诸比丘如是作已。彼大水聚。复更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略说如前。四方风起名阿那毗罗。由此大风。吹掷水沫。复成宫殿。名魔身天。墙壁住处。如梵身天无有异也。唯有宝色粗细差降少殊异耳。如是造作他化自在诸天宫殿。化乐诸天宫殿。次后造作删兜率陀诸天宫殿。次造夜摩诸天宫殿。如是次第具足出生。皆如梵身诸天宫殿。但其宝色渐少粗异。诸比丘。时彼水聚。转复减少。乃至退下。无量百千万亿由旬。湛然停住。于水聚中。周匝四方。自然起沫。浮在水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譬如泉池及陂泊中。普遍四方。皆有浮沫。弥覆水上。凝然而住。如是如是。诸比丘。彼水聚中。普四方面。浮沫在上。厚六十八亿由旬。周阔无量。亦复如是。

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即复造作须弥山王。次作城郭。杂色可爱。四宝所成。谓金银琉璃颇梨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须弥山王。出生显现。诸比丘。又于是时。毗罗大风吹彼水沫。于须弥山王上分四方造作山峰。其峰各高七百由旬。杂色殊妙。七宝合成。所谓金银乃至砗磲玛瑙。以是因缘。世间出生四大山峰。彼风如是次第。又吹水上浮沫。为三十三天。造作宫殿。次复更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处所。为四大天王。造作宫殿。城壁垣墙。皆是七宝。端严殊妙。杂色可观。如是讫已。尔时彼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半腹之间。四万二千由旬。为月天子。造作宫殿。高大城壁。七宝成就杂色庄严。如是作已。复吹水沫。为日天子。具足造作七大宫殿。城郭楼橹皆七宝成。种种庄严。杂色可观。以是因缘。世间便有七日宫殿。安住现在。又诸比丘。其风吹彼水聚沫。于须弥山上。更复造作三处城郭。七宝庄严。杂色殊妙。所谓金银乃至砗磲玛瑙等宝。以此因缘。如是城郭世间出生。复次诸比丘。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此沫。于海水上。高万由旬。为空居夜叉。造颇梨宫殿。城郭楼橹皆亦颇梨。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空居夜叉宫殿城壁。具足出生。

复次诸比丘。时阿那毗罗大风又吹水沫。于须弥山王东西南北。各各去山一千由旬。大海之下造作四面阿修罗城。七宝庄严。微妙可爱。乃至世间。有此四面阿修罗城。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掷置须弥山王之外。即于彼处。复造大山。名曰佉提罗迦。其山高广。各四万二千由旬。皆是七宝庄严成就。殊妙可观。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复有佉提罗迦山。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掷置于佉提罗迦山外。更于彼处造作一山。名曰伊沙陀罗。其山高广各二万一千由旬。杂色可爱。七宝所成。乃至砗磲玛瑙等宝。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伊沙陀罗山。如是出生。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更掷置伊沙陀罗山外。亦于彼处造作一山。名曰由乾陀罗。其山高广一万二千由旬。杂色可爱。乃至砗磲玛瑙七宝所成。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由乾陀罗山王。显现出生。如是次第。作善现山。高广正等六千由旬。次复造作马片头山(旧云半头)。高广正等三千由旬。次复造作尼民陀罗山。高广正等一千二百由旬。次复造作毗那耶迦山。高广正等六百由旬。次复造作斫迦罗山。高广正等三百由旬。杂色可爱。皆是金银琉璃颇梨赤珠砗磲玛瑙等。七种妙宝之所成就。具说如上。造佉提罗迦山无有异也。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斫迦罗山等。如是出生。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又散掷置斫迦罗山外。于四方面作四大洲。及八万小洲。并余大山。如是展转。造作成就。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便有此四大洲八万小洲诸大山等。次第出现。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水沫。过四大洲八万小洲须弥山王并余一切大山之外。周匝安置。名曰大轮围山。高广正等六百八十万亿由旬。牢固真实。金刚所成。难可破坏。诸比丘。以是因缘。大轮围山。世间出现。

复次阿那毗罗大风吹掘大地。渐渐深入。乃于其中。置大水聚。湛然停积。诸比丘。以此因缘。于世间中复有大海。如是出生。复何因缘此大海水。如是咸苦不堪饮食。诸比丘当知此事有三因缘。何等为三。一者从火灾后。经无量时长远时。起大重云。弥覆凝住。乃至梵天。然后降雨。其滴甚大。广说如前。彼大雨汁。洗梵身天一切宫殿。次复遍洗魔天宫殿。他化自在天宫殿。化乐天宫殿。兜率陀天宫殿。夜摩天宫殿。洗已复洗。如是大洗。洗彼宫时。所有咸辛苦味。悉皆流下。次复遍洗须弥山王及四大洲。八万小洲诸余大山。轮围山等。如是洗时。浸渍流荡其中所有咸辛苦味。一时并下入大海中。诸比丘。此第一因缘。令大海水咸不堪食。复次此大海水。为诸大神大身众生之所居住。何者大身。所谓鱼鳖虬獭鼋鼍虾蟆宫毗罗低摩耶低寐弥罗低寐兜罗兜罗祁罗等。其中或有百由旬身。二百由旬。三四五六七百由旬。有如是等大身众生。在其中住。彼之所有。屎尿流出。皆在海中。以是因缘。其水咸苦。不堪饮食。诸比丘。此为第二咸苦因缘。复次此大海水。古昔诸仙曾所祝故。诸仙祝言。愿汝成盐味不堪饮。愿汝成盐味不堪饮。诸比丘。此是第三盐苦因缘。令大海水咸不堪饮。复次有何因缘。大热沃燋世间出也。诸比丘。当此世界劫初转时始成就时。阿那毗罗大风吹彼日天六大宫殿。悉皆置于大海水下。所安置处。其地分中。彼大水聚。并即消尽。不得流泛。诸比丘。以此因缘。世间有是大热沃燋。示现出生。是名世间转坏已住。

复次何名世间转坏成住。诸比丘。犹如今者。世间成已。如是住立。而有火灾。云何复有水灾出也。诸比丘。水灾劫时。一切人民。有如法行。说如法语。正见成就。无有颠倒。持十善行。彼诸人等。当得无喜第三禅处。不劳功力。无有疲倦。自然得之。时彼众生得住虚空诸仙诸天梵行道中。得住中已离喜快乐。即自称言。诸仁者。快乐快乐。此第三禅如是快乐。尔时彼处一切众生皆共问此得禅众生。彼便答言。善哉仁者。此是无喜第三禅道。应如是知。彼诸众生既得知已。便复成就如是无喜第三禅道。成就已证。证已思惟。思惟已住。身坏命终生遍净天。如是下从地狱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天。乃至梵世光音诸天。自此已下一切众生。一切处一切有皆悉断尽。诸比丘。是名世转。

复次云何世间转已而坏。诸比丘。经无量久远三摩耶时。大云遍覆。乃至充满光音诸天。自是已下雨沸灰水。无量多年。略说乃至百千亿年。诸比丘。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所有宫殿。悉皆灭尽无有形相微尘影像可得识知。譬如以酥掷置火中。消燃都尽无有形相可得验知。如是如是。彼沸灰水雨下之时。消光音天诸宫殿等。亦复如是无相可知。诸比丘。诸行无常。破坏离散。流转磨灭。须臾不停。亦复如是。可厌可患。应求免脱。诸比丘。如是梵身诸天魔身化乐他化自在兜率夜摩诸宫殿等。为沸灰雨浇洗消灭。略说同前。如酥投火融消散失无有形相亦复如是。乃至一切诸行无常。应求免离。诸比丘。彼沸灰水雨下之时。雨四大洲八万小洲并余大小须弥山王。消磨灭尽无有形相。可得记识。广说如前。应可患厌。如是变化。唯除见者。乃能信之。此名世间转已而坏。复次云何转坏已成。诸比丘。尔时起云注大水雨。经历多年。起风吹沫。上作天宫。广说乃至。如火灾事。是为水灾。复次云何有于风灾。诸比丘。欲风灾时。一切众生。如法修行。成就正念。生第四禅中广果天处。地狱众生舍地狱身。来生人间。修清净行。成就四禅。亦复如是。诸畜生道。阎摩罗世。阿修罗世。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魔身天。梵世。光音。遍净诸天等。皆修行成就四禅。广说如上。诸比丘。是名世转。云何转坏。诸比丘。经于无量久远三摩耶时。有大风起。其风名曰僧伽多。诸比丘。彼风先吹遍净诸天一切宫殿。令相揩磨。遂至坏灭。无有余残而可记识。譬如壮士取二铜器。两手执之。相揩不已。破坏消灭。无有形相。余残可识。彼和合风。吹遍净天宫殿磨灭。亦复如是。诸比丘。诸行无常。破坏离散。须臾不久。乃至可厌。应求免脱。

如是次第。吹光音天所有宫殿。梵身诸天所有宫殿。魔身天他化自在天化乐天夜摩天一切宫殿。相[打-丁+棠]相触。相揩相磨。一一皆令无形。无相无影无尘。而可记识。诸比丘。一切诸行。亦复如是。败坏不牢。无有真实。应当厌离早求免脱。诸比丘。彼风又吹四大洲八万小洲并余大山须弥山王。或令举高一拘卢奢分散破坏。或二或三四五六七拘卢奢。已分散破坏。或吹令高一由旬。二三四五六七由旬。或吹令高百由旬。二三四五六七百由旬。分散破坏。或吹令高千由旬。二三四五六七千由旬。或吹令高百千由旬。分散破坏。彼风如是。吹破散坏。一切皆令无形无相。无有微尘余残可见。譬如壮健丈夫。手把麦[麩-夫+戈]。末令粉碎。向空掷之分散。飘风荡飏。无形无影。如是如是。彼风吹破诸洲诸山。亦复如是。唯除见者。乃能信之。此名世间转住已坏。复次世间。云何坏已转成。诸比丘。如是复经无量年岁。极大长远。三摩耶时。起大黑云。普覆世界。乃至遍净天宫。既遍覆已。便降大雨。其滴粗大。或如车轴。或复如杵。相续注下。经历多年。百千万年。水聚深积。至遍净天。悉皆盈满。四种风轮之所住持。如前所说。乃至吹沫。造遍净宫。七宝杂色。显现出生。一一皆如火灾水灾次第而说。诸比丘。是名世间坏已转成。云何世间转成已住。诸比丘。犹如今者。天人世间。转成已住。诸比丘。如是次第。皆以风吹。此等名为世间三灾。

起世经最胜品第十二之一

复次诸比丘。世间转已。如是成时。诸众生等。多得生于光音天上。是诸众生生彼天时。身心欢豫。喜悦为食。自然光明。又有神通。乘空而行。得最胜色。年寿长远。安乐而住。诸比丘。尔时世间转坏已成。空无有物。诸梵宫中。未有众生。光音天上。福业尽者。乃复下生梵宫殿中。不从胎生忽然化出。此初梵天名娑诃波帝(娑诃者世界名波帝者主也)。为如是故有此名生。诸比丘。尔时复有诸余众生。福寿尽者。从光音天。舍身命已亦于此生。身形端正。喜悦住持以为饮食。自然光明。有神通力。腾空而行。身色最胜。即于其间。长时久住。彼诸众生于是住时。无有男女。无有良贱。唯有此名。名曰众生众生也。复次诸比丘。当于如是三摩耶时。此大地上出生地肥。周遍凝住。譬如有人熟煎乳汁。其上便有薄膜停住。亦如水膜。停住水上。如是如是。诸比丘。复于后时。此大地上。所生地肥。凝然停住。渐如钻酪。成就生酥。有如是等形色相貌。其味甘美。犹如上蜜。尔时众生其中忽有性贪嗜者。作如是念。我今亦可以指取此。试复尝之。令我得知。此是何物。时彼众生作是念已。即以其指深齐一节。沾取地味。吮而尝之。尝已意喜。如是一沾一吮。乃至再三。即生贪著。次以手抄。渐渐手掬。后遂多掬。恣意食之。时彼众生。如是抄掬。恣意食时。复有无量其余诸人。见彼众生如是食啖。亦即相学。竞取而食。诸比丘。彼诸众生取此地味。食之不已。其身自然渐渐涩恶。皮肤粗厚。颜色浊暗。形貌改异。无复光明。亦更不能飞腾虚空。以地肥故。神通灭没。诸比丘。如前所说。后亦如是。尔时世间便成黑暗。诸比丘。为如是故。世间始有大暗出生。复次云何于如是时。世间忽然出生日月及诸星宿。便有昼夜一月半月。年岁时节等名字生也。诸比丘。尔时日天胜大宫殿。从东方出。绕须弥山半腹而行。于西方没。西方没已。还从东方出。尔时众生复见日天胜大宫殿。从东方出。各相告言。诸仁者。还是日天。光明宫殿。再从东出。右绕须弥。当于西没。第三见已。亦相谓言。诸仁者。此是彼天光明流行。此是彼天光明流行也。是故称日为修梨耶。修梨耶(修梨耶者隋言此是彼也)故有如是名字出生。

起世经卷第九

猜你喜欢
  萬如和尚語錄序·佚名
  卷一百八(竺难提译)·佚名
  卷第三十六·普瑞
  佛说末罗王经·佚名
  在厦门日光岩讲·太虚
  中国佛教的近况·太虚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一百四十二·佚名
  卷之十七·即非如一
  佛说犯戒罪报轻重经·佚名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通门
  御选语录卷十八·雍正
  卷一·佚名
  上天竺观音大士殿重建碑·太虚
  卷第五十八·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炎·唐圭璋

      炎字公明,安阳人。以荫入仕。绍兴间,蕲水令、司农寺丞。乾道二年(1166),两浙路计度转运副使。除直敷文阁,知临安府。四年(1168),赐同进士出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四川宣抚使,进枢密使。九年(1173)罢,除观文殿大学士。淳熙

  • 甲集前编第四·钱谦益

    席帽山人王逢古今诗一百七十五首【天门行】天门高高俯四极,寸田尺地登版籍。泽梁无禁渔者多,瀚海干戈恣充斥。去年官饷私敓攘,今年私醝官价偿。屠烧县邑诚细事,大将不死鲸鲵乡。烹羊椎牛醉以酒,腰缠白

  • 卷九十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二 萧子范【字景则齐高帝之孙豫章王嶷之子永明中封岐阳侯拜太子洗马梁天监初位司徒主簿累迁南平王从事中郎复为临贺王长史简文即

  • 卷三百五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五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七十六 罗泰【字宗让三山人】 洪佥宪山水 昔闻李太白读书匡庐峯林卧谐清适仙游蹑高踪有时诵声歇野服披蒙茸虹桥缓孤影岩云远相从白蜺落银汉泻破青芙

  • 16.孟浩然:五言律诗三首·施蜇存

    临洞庭赠张丞相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与诸子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 四集 二卷·钱德苍

    鸣凤记河套(众引外上)【引】官居台鼎,广集忠良同辅政。漫忧朔漠有王庭,还惧朝廷添奸佞。愁脉脉,忍见塞鸿飞北阙。傍午羽书盈案积,闷怀堆几尺。不惮汗流终日,岂作中书伴食?咳!朝内奸雄除不得,谁人仝着力?我夏言志存报国,力恢河套,前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柯劭忞

      伯颜 相嘉失里   伯颜,巴邻氏。曾祖失儿古额秃,为巴邻部长,率二子阿剌黑、纳牙阿归于太祖,授巴邻部左千户。纳牙阿为太祖中军万户,自有传。   阿剌黑,伯颜祖父也。袭父职,兼断事官。从太祖伐西域,攻拔忽毡城,遂双忽

  • 卷四百三十九 列传二百二十六·赵尔巽

      景廉 额勒和布 许庚身 钱应溥 廖寿恒 荣庆 那桐 戴鸿慈   景廉,字秋坪,颜札氏,隶满洲正黄旗。父彦德,官绥远城将军。景廉,咸丰二年进士,由编修五迁至内阁学士。典福建乡试,擢工部侍郎,赐奠朝鲜。八年,授伊犁参赞大臣。故

  •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七·汪楫

      崇禎五年三月   ○崇禎五年三月   五年壬申三月戊戌朔帝諭章奏科鈔送部最宜迅密今除兵科掌印官外每日令輪官一員赴會極門專接奏本每遇批發邊情軍務本官親接隨將某本應鈔傳某本不應鈔傳註明如有仍漏洩者查究

  • 尚史卷七·李锴

    本纪六秦本纪始皇帝 二世皇帝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荘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年十三嵗荘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下·袁枢

    宋 袁枢 撰安成王篡立【顼】陈文帝天嘉元年江陵之防也长城世子昌及中书侍郎顼皆没于长安高祖即位屡请之于周周人许而不遣高祖殂周人乃遣昌还以王琳之难居于安陆琳败昌发安陆将济江致书于上辞甚不逊上不怿召侯安都从

  • 弇山堂别集卷十八·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竒事述三己卯壬午之际文皇靖难师在己卯秋宁庶人作难亦在己卯秋相去正得二甲子文皇之起以都督三司谢燕伏兵僇系之宁庶人亦然岂偶合耶抑有所借袭也其用李士实为太师国公刘养正为军师却似有取于韩公诚意同

  • 世祖章皇帝圣训序·顺治

    朕惟自古膺图御厯之后躬集大统手致太平懋烈丰功光前翼后行之为政斯发之为言义蕴固卓越乎百王训行尤昭示乎奕禩惟圣有作后人述焉千载同揆也我皇考世祖体天隆运英睿钦文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神灵首岀智勇天授秉英断之

  • 卷十六·王溥

    后唐长兴二年八月敕:“御史台每月支钱三百千,充曹司人力纸笔粮课。其大理元支二百千,刑部一同,未曾支给,宜于两班罚钱及三京诸道赃罚钱内,每月支钱一百千,赐大理寺、刑部两司。其刑部官吏不多,兼使纸笔校少,宜于所赐钱内,三分支

  • 孟子集注通证卷上·张存中

    元 张存中 撰序说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性恶篇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扬子虽少过然亦不识性更说甚道学行篇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修身篇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气也者所适善恶之

  • 卷九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九禘祫宋史礼志宗庙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礼院李宗讷等言僖祖称曽高祖太祖称伯文懿惠明简穆昭宪皇后并

  • 卷五十·佚名

    释发趣品第二十之余【经】&ldquo;云何菩萨不著我?毕竟无我故。&ldquo;云何菩萨不著众生,不著寿命,不著众数乃至知者、见者?是诸法毕竟不可得故。&ldquo;云何菩萨不著断见?无有法断,诸法毕竟不生故。&ldquo;云何菩萨不

  • 日讲四书解义·佚名

    二十六卷,清康熙编著。成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其书以为内圣外王之道备于孔子,孔子的心法又寓于六经。六经的精义又集中于《论语》。《论语》又得曾子、子思、孟子递相推衍,而有《大学》、《中庸》、《孟子》,四书都是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