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十八章 道废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语译
大道废弃以后,才有仁义;随着智巧的出现,才产生诈伪;家庭不睦以后,才显出孝慈;国家昏乱以后,才产生忠臣。
大道废,仁义兴
《庄子》之《马蹄》
圣人一用心设仁爱的教化,创义理的法度,天下就开始大乱起来;一发明纵恣无度的音乐、繁杂的礼仪,天下就开始分裂。换句话说:完整的树木不去雕琢,怎么可能做出祭祀用的器皿?白玉不去凿毁,又怎能做出圭璋的玉器来?道德如果不曾废弃,何必要仁义的教化?
像曾参、史鳅性情若没有离开正道,要礼乐的制度做什么?五色要是不混乱,谁会去做花样?五音要是不混离,谁会来应和六律?由此可知,雕琢木材,损毁物的本性制作器皿,是工匠的罪过;而毁坏淳朴的道德以行仁义,就是圣人的罪过了。
虚伪的起源
《庄子》之《庚桑楚》《人间世》《外物》
本性的活动叫做“为”。若一个人的行为走错了方向,就丧失了大道。
处世若有了戒心,就容易作伪;若是无心而任其自然,就难作伪了。
宋国的演门,有一个居民死了双亲,由于哀伤过度而面容憔悴,形销骨立。宋君为表扬他的孝行,封他做官师。当地人听到这个消息,逢着他们的父母死了,都拼命地伤害自己的形体,结果大半都因此而死。
猜你喜欢 卷一上 梁惠王章句上(凡七章)·孙奭 墨子後語上·孙诒让 卷十二·陆九渊 孟子通卷八·胡炳文 泰伯第八·智旭 第三章 9·辜鸿铭 卷八·吕祖谦 卷一百七十六·山井鼎 提要·范处义 卷二百十五·秦蕙田 桃夭·佚名 卷四·吕本中 卷三百四十二·佚名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