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下第四十一
【题解】
“取下”上原有“盐铁”二字,今据张敦仁说校删。此篇就上篇贤良所提“归之于民”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所谓的“民”,是“困桡公利,而欲擅山泽”的“不轨之民”。把“不轨之民”从一般人民中区别出来,这是有进步意义的。大夫认为贤良、文学“专欲损上徇下”,无“上下之义,君臣之礼”;贤良则认为“取下”当“有量”,并就当时对立阶级的一些情况,作了一个对比。
第一次会议到此结束,“于是遂罢议止词”。辩论的结果是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以下从《击之篇》起,则属于第二次会议范围。
大夫曰:不轨之民,困桡公利,而欲擅山泽。从文学、贤良之意,则利归于下,而县官无可为者。上之所行则非之,上之所言则讥之,专欲损上徇下,亏主而适臣,尚安得上下之义,君臣之礼?而何颂声能作也?【注释】不轨之民:不遵守法令的人。桑弘羊指的是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
困:制造困难。桡(nao):阻挠。
徇(x*n),曲从。
【译文】
大夫说:不守国法的豪民,制造困难,阻挠公家的财利,而想独占山海的财富。如果依从了你们贤良、文学的意见,那么,取利的权力就得交给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这样朝廷就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了。朝廷做的事你们就诽谤,朝廷说的话你们就讽刺,你们一心想损害国家的利益而曲从于那些富商大贾和地方豪强,损害君主的利益而满足臣子的要求,这样哪里还有上下的区别,君臣之间的礼仪呢?颂扬赞美的声音又怎么能够出现呢?
贤良曰:古者,上取有量,自养有度(1),乐岁不盗(2),年饥则肆(3),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4)。籍敛,不过十一(5)。君笃爱,臣尽力,上下交让(6),天下平。“浚发尔私(7)”,上让下也。“遂及我私(8)”,先公职也。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也(9)。”君君臣臣,何为其无礼义乎?及周之末涂(10),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上公(11),是以有履亩之税(12),《硕鼠》之诗作也(13)。卫灵公当隆冬兴众穿池,海春谏曰:“天寒,百姓冻馁,愿公之罢役也。”公曰:“天寒哉?我何不寒哉(14)?”人之言曰:“安者不能恤危,饱者不能食饥。”故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15),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16)。夫高堂邃宇(17)、广厦洞房者(18),不知专屋狭庐(19)、上漏下湿者之■也(20)。系马百驷、货财充内、储陈纳新者,不知有旦无暮、称贷者之急也(21)。广第唐园(22)、良田连比者(23),不知无运踵之业(24)、窜头宅者之役也(25)。原马被山(26)、牛羊满谷者,不知无孤豚瘠犊者之篓也(27)。高枕谈卧、无叫号者(28),不知忧私责与吏正戚者之愁也(29)。被纨蹑韦(30),搏粱啮肥者(31),不知短褐之寒(32)、糠■之苦也(33)。从容房闱之间(34)、垂拱持案食者(35),不知跖耒躬耕者之勤也(36)。乘坚驱良、列骑成行者,不知负担步行者之劳也(37)。匡床旃席(38)、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辂挽舩(39)、登高绝流者之难也(40)。衣轻暖、被美裘(41)、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42)、飘胡、代乡清风者之危寒也(43)。妻子好合(44)、子孙保之者(45),不知老母之憔悴(46)、匹妇之悲恨也。耳听五音、目视弄优者(47),不知蒙流矢(48)、距敌方外者之死也(49)。东向伏几(50)、振笔如调文者(51),不知木索之急(52)、箠楚之痛者也(53)。坐旃茵之上(54)、安图籍之言,若易然(55),亦不知步涉者之难也。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菅茅(56),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57),生而往,死而旋(58),彼独非人子耶?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59)。公刘好货,居者有积,行者有囊(60)。太王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61)。文王作刑,国无怨狱。武王行师,士乐为之死,民乐为之用。若斯,则民何苦而怨,何求而讥?
【注释】
(1)自养:指周天子的消费。
(2)盗:这里作多取讲。
(3)肆:缓,指缓征赋税。
(4)《礼记·王制篇》:“用民之力,岁不过三日。”
(5)籍敛:征收田税。籍敛不过十一,即《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什一而籍”之意。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让”下有“而”字。
(6)诗出《诗经·周颂·噫嘻》篇。浚:《毛诗》作骏,古字音义都通。骏,大。发:开垦。私:指民田。
(7)《诗经·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8)遂:然后。
(9)这是《孟子·梁惠王上》文。
(10)末涂:后期。
(11)“上公”原作“公乎”,今据张敦仁说校改。
(12)履亩之税:即税亩。春秋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田赋制度,即按土地面积征收赋税。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它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意味着奴隶制的井田制破产,有其历史进步意义。
(13)硕鼠:《诗经·魏风》的篇名。国人患其君重敛,与患大鼠贪吃粮食一样,故作诗刺之。(14)灵公穿池事:见《吕氏春秋·分职篇》、《新序·刺奢篇》,但“海春”都作“宛春”。(15)隐约:这里是饥渴的意思。
(16)佚:同“逸”。乐:快乐。
(17)邃(su@)宇:深幽的房子。
(18)洞房:宽大的房子。
(19)专屋狭庐:简陋狭窄的房子。
(20)“■”原作“瘤”,撄宁斋钞本作“溜”,张之象本、金蟠本音“溜”。《治要》作“痛”,《百子类函》作“瘤”。张敦仁曰:“‘瘤’当作‘病’,以下文例之可证。”按“瘤”当是“■”字形近之误。《汉书·谷永传》:“榜箠■于炮烙。”师古曰:“■,痛也。”又《异姓诸侯王表》:“响应■于谤议。”师古曰:“■,痛也。”则“■”为汉人习用字,今据改正。亦或是“瘤”字之误。《广雅·释诂》:“瘤,病也。”
(21)称贷:借贷。“急”下原脱“也”字,据《治要》补。张敦仁曰:“‘急’下当脱‘也’字,亦以下文例之。”
(22)第:房舍。唐园:菜园。
(23)连比:相连的意思。
(24)无运踵之业:没有转运脚跟的地方,即无立锥之地的意思。
(25)窜头宅:没有住宅到处流浪的意思。
(26)原马:即騵马,黄色白腹的马。
(27)瘠犊:瘦弱的小牛。窭(l¥u):贫穷。
(28)叫号:号饥号寒。
(29)责,同债。戚:借蹙字,蹙迫的意思。
(30)蹑(ni8):踩。韦:去毛加工鞣制的皮鞋。
(31)“搏”,撄宁斋钞本、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作抟。按作“抟”义较长,用手抓饭吃,是周、秦时的习俗,今少数民族中还有吃抓饭的习俗。啮(ni8):咬。(32)短褐:短小的粗布衣服。这里指普通的老百姓。
(33)■,张敦仁校为“■”(h8),即糠。
(34)闱(w6i):宫殿的侧门。
(35)垂拱:垂衣拱手,指不须劳动。案:盛饭的托盘。
(36)跖耒:见《未通篇》注释。
(37)檐:通“担”。负担,挑担子。“劳”原作“难”,今据《治要》引改。下文云:不知负辂挽舩、登高绝流者之难也。”也用“难”字,这里不当重。说略本陈遵默、孙人和。(38)匡床旃席,原作同床旃席:《治要》作“匡床荐席”,今据改。匡床:安安稳稳的床。旃席:以毛毡为席。
(39)负辂:推车子。舩,音义同船。
(40)绝流:涉水。
(41)“美”原作“英”,古无“英裘”之说,当作“美裘”,形近之误,今改。《公羊传·定公四年》:“蔡昭公朝于楚,有美裘焉,囊瓦求之。”《史记·蔡世家》同。此古书作“美裘”之证。(42)乘:登城防守。
(43)乡,同“向”。清:当依杨树达校作“清”,寒冷的意思。
(44)妻子好合:语本《诗经·小雅·常棣》。好合,和好。
(45)子孙保之:语本《诗经·周颂·天作》篇及《烈文》篇。保,守护。“保之”下原无“者”字,《治要》引有,与上下文例合,今据补。
(46)憔悴:忧愁。
(47)弄优:古代的一种杂枝。
(48)蒙:冒着,迎着。
(49)距:同“拒”,抵抗,抵挡。方外:远方。“者”原在“死”字下,今移植之。(50)东向:古时帮助主要官员办公的官吏,办公时面向东而坐。几:古时办公时用的一种矮桌子。
(51)如,同“而”。
(52)“调文”原作“文调”,“木索”原作“求索”,今据《治要》引改。木:指三木:梏、■(g%ng)桎。索,指缧絏。都是古代的刑具。
(53)箠(chu0):鞭子。楚:荆条。都是古代的刑具。
(54)旃茵,古时车上坐的毡垫。
(55)安,同“按”。图籍:图书。若易然:好像容易的样子。
(56)刑人:处罚罪犯。刈(y@):割。菅(ji1n)茅,原作菅芳,今据王先谦说校改。菅茅:两种草。
(57)辇(ni3n)车:运输粮食的车。
(58)旋,同“还”。
(59)杨沂孙曰:“‘所不施’句有脱误。”
(60)文本《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云:“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粮,于橐于囊,思■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61)文亦本《孟子·梁惠王下》。原文云:“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译文】
贤良说:按一定数量征收赋税,天子的费用有一定的限度,丰年也不多取,荒年则缓征赋税。老百姓服徭役,一年不过三天。征收田税,不过十分之一。帝王真心地爱护臣子,臣子也都尽心尽力,上下互相谦让,天下太平。“大量开垦你的私田”,这是帝王爱护百姓。“(雨)也落入我的田地”,说明百姓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孟子说:“没有讲仁义的人而丢掉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礼义的人而怠慢他的君主的。”像这样,做君的像君主的样子,做臣的像臣子的样子,怎么能说是没有礼义了呢?到了周朝的末期,恩惠德政不施行了,而贪图财利的人多了,国君生活奢侈,帝王征收的赋税增多,百姓生活困苦,上至公家的事也消极怠慢,因此出现按田亩征税的办法,《硕鼠》这样的诗也产生了。卫灵公在严冬季节命令老百姓给他挖池塘,他的臣子海春劝告他说:“天太冷了,老百姓又冻又饿,请您停止这项工程罢!”卫灵公说:“天冷吗?我为什么不感到冷呢?”人们常说:“自己平安的人不能对有危难的人表示同情,自己吃饱了的人不能分给饥饿者以粮食。”所以粮食鱼肉吃不完的人,很难了解穷人的饥渴,生活安逸快乐的人,很难知道勤劳的人的辛苦。那些身居高楼深院、大厦宽屋的人,不知道居住在狭小简陋、屋顶漏雨、地面潮湿的房屋的人的困境。车马成群、财物满屋、储藏旧粮、收入新粮的人,不知道吃了上顿没下顿、负债累累的人的焦虑。拥有大片的房屋、菜园和良田的人,不知道没有立锥之地、到处流浪的人的困苦。马匹满山、牛羊满谷的人,不知道连一只小猪一头瘦牛犊也没有的人的贫穷。整天高枕无忧,家里没有老小呼饥号寒的人,不知道忧虑偿还债务和官逼税的人的忧愁。身着丝绸脚穿皮鞋、吃抓饭嚼肉食的人,不知道身穿短小粗布衣服、吃粗糠的人的寒冷和疾苦。整天悠闲地来往于宫门之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人,不知道光着脚在田地耕种的人的辛苦。乘坚车、驱良马、随从排列成行的人,不知道挑着担子赶路的人的劳累。睡在安稳的铺着毡毯的床上、妻妾奴婢站满了身边的人,不知道推车拉船、爬山涉水的人的艰难。穿着轻盈暖和的衣服、披着华美的皮袍,坐在温暖的房子里或坐在安稳的车子上的人,不知道守卫边防、飘泊在胡、代地方顶着寒风的人的寒冷和危险。妻子儿女和好团圆、子孙守在身边的人,不知道老母思念儿子的忧愁和妇女想念丈夫的痛苦。耳听音乐、眼观杂技的人,不知道在边境上冒着飞来的利箭、抵抗远方敌人的灾难。伏在公案上提笔决断案子的人,不知道刑具束缚的凄惨和鞭子、荆条抽打的痛苦。坐在车子上,按照图书上所指示的去做,好像很容易,也是不会知道跋山涉水的人的艰难的。过去商鞅在秦国做官,杀人如割草,用兵像抛弹丸;出征的人尸骨扔在长城下无人掩埋,运送粮食的车船来来往往,人们活着去,死了才回来,他们难道不是父母所生养的吗?所以君子要用仁爱之心来宽恕别人的过失,用正义来忖度别人的心理状态,喜好与厌恶应和天下人一样,只有对不仁的人才不施行仁政。公刘喜欢财物,百姓家里有积存的粮食,出门时口袋里有干粮。太王喜欢女色,百姓中没有找不着丈夫的老处女,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单身汉。周文王制定了刑罚,国内没有冤枉的案件。武王带兵打仗,士兵都愿意为他战死,老百姓也愿意为他出力。如果是这样,那么老百姓还有什么痛苦和抱恕,还有什么要求和讽刺呢?
公卿愀然,寂若无人。于是遂罢议,止词。
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为不便。请且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奏,可。
【注释】
愀(qiao)然:神色不快的样子。
奏:封建时代臣子用书面或口头向皇帝汇报请示。
猥(w7i):同“卒”,终于。“盐铁”下原衍“而”字,据卢文弨说校删。榷沽:即酒榷,酒类专卖。
关内:地区名。古代在陕西建都的王朝,通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京城长安附近叫“关内”。
【译文】公卿们都神色不快,会场上安静得像没有人一样。于是宣布散会,停止讨论。向皇帝报告说:“贤良、文学不懂朝廷的事,但终究认为盐,铁官营不好。现在请求皇上取消全国各地的酒类专卖和长安附近的铁官。”
报告皇帝后,皇帝批准了这个报告。
猜你喜欢 卷二十八·胡广 第一章 总论·佚名 霸言第二十三·管仲 周礼疑义举要卷五·江永 卷二十六·季本 卷三十·佚名 卷一百二十一·佚名 伽耶山顶经(大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佚名 卷十五·赜藏主 禅苑蒙求卷之上·志明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答王蓉清居士书·太虚 辨中边论颂释·太虚 卷第十二·智旭 法华义记卷第六·法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