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外道婆罗门授记品第二十五

 

  尔时会中有外道婆罗门。名钵哩没啰惹迦。与其眷属六万人俱。见诸阿修罗王。迦楼罗王。诸大龙王。夜叉乾闼婆等。及璎珞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焰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光音天。遍净天。广果天等。作供养已。蒙佛授记。及闻净居诸天子众以妙音声说偈赞佛。欢喜踊跃。得未曾有。时彼外道从座而起合掌向佛。而作是言。我闻瞿昙说无我法。心不爱乐而生疑惑。不乐住处无家所归。沙门瞿昙。若无我者。何故此身从因缘生。我见瞿昙神通色相。于天人中最为第一。具足成就广大威德。令诸见者皆生欢喜。又尝为诸广果天子。说一切法即是如来。云何乃言无有我耶。沙门瞿昙。愿为时会如实分别。我当听受。唯有如来他心能知。令我了解断除疑网。佛言。善哉外道。假使汝伸百千问难。我悉能答不以为难。我返问汝随汝意答。外道。云何有情最初结生入母胎中。汝知之否。外道答言。我宗所说有三种因。父母和合如是成胎。佛言外道。彼胎为从父贪起耶。答言不也。佛言外道。彼胎为从母思起耶。答言不也。佛言外道。彼胎为从天中退没入母腹耶。外道答言。不知也。外道。彼胎为从人趣中殁入母腹耶。答言。不知也。外道。彼胎为从阿修罗中地狱中畜生中饿鬼中殁入母腹耶。外道答言。皆不知也。佛言。外道于意云何。彼胎为从色生入母腹耶。答言。不知也。佛言外道。于意云何。彼胎为从受想行识生入母腹耶。答言。不知也。作是说已。佛即告言外道。此法甚深微细难知。非汝论议测度能解。唯具正见专心修学。于此理趣方能了知。譬如有人患其眼根。得遇良医治差其目。由是缘故复见众色。外道。若能亲近诸善知识。是人即得慧眼清净。以其慧眼得见深法。若不具足信等五根。入解深法无有是处。是故汝等诸外道辈。在昔生死长夜之中。为彼邪论之所诳惑。起于异见坚执不舍。于其非法取为正法。于非解脱执为解脱。于非出离而为出离。汝师自坏亦坏汝等。外道。譬如有人自己无目。为诸盲者而作引导。当知此辈必堕险难。如是沙门惑婆罗门。实非先觉自称先觉。自处非道说为正道。自未调伏谓已调伏。自依邪念谓为正念。自非救度谓能救度。自不能知出离之道。谓我能知出离之道。佛言外道。如牧牛人牵牛渡水。先不能知水之浅处。误入深渊旋转洄洑。彼牛舍此未达彼岸。溺于中流困厄无救。何以故。由牧牛者不能导故。外道。如汝等辈。实非导师自谓导师。令受化者返遭困厄。亦复如是。佛言外道。我称导师真善调伏。令于正法决定安隐。我是正觉如实觉了。令诸有情真实觉悟。我常正念忆持不忘。亦令众生离诸散乱。我善出离永脱轮回。令所化者得尽苦际。我示正道决定无异。令所化者得到彼岸。外道。汝今欲求解脱法者。应当发起清净乐欲一心尊重精勤修学。先所未闻出离法要。当生净信令汝入解。先已学者汝宗论议。应当舍离更不寻求。先未获得正法之藏。令汝悟入通达无碍。佛言外道。于我法中说有三种和合相应得入胎藏。所言父者。是为过去先业之因。所言母者。乃为过去先业之缘。最初结生羯逻蓝位。业招彼识托母胎中。此业熟故于彼受生。如寻香城随心所现。识依胎已渐次增广。譬如世间药草丛林依彼大地而得生长。外道。如是彼识入母胎已。渐次成就身支具足。将及产生形分显现。因缘和合相续不断。外道。如是胎中最初结生分位差别。唯除如来具一切智号正遍知真实了达。无智愚夫则不能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地狱殁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其声嘶嗄语不明了。有所言说人不信用。匆遽慞惶事多忘失。心常恐怖身毛颤耸。梦中时见大火炽然。釜镬沸腾。奔走求避。狱卒罗刹执杖驱逐。或见被缚置于柱橛以杖捶打求脱不能。或见狂象毒蛇所趁交横驰走不知方处。为人轻贱视之如贼外道。是为从地狱来有是余习。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畜生殁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为人闇钝懒惰多睡。乐食泥土咀嚼草木。与愚痴人共为交友。常处黑暗及泥涂中。或坐或立足指掘地。头多臭气蝇虫[口*(一/巾)]食。动摇无时不能暂止。常苦饥渴。或得微劣不净饮食。便生喜足。多为谄诈虚说见闻。或于梦中身堕粪秽。或于田野啖其水草。或梦山谷丛林之中。为彼大蟒缠绕于身。受大惊怖无救护者。外道。是为从畜生来有是余习。设经一劫说不能尽。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鬼趣殁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其发黄赤怒目直视。常苦饥渴性唯悭嫉。多希财利心无止足。若见他财为己有想。于他好物思欲窃取不净残食食而无耻。见他所有园林花果。多欲摘取而损坏之。外道。是为从鬼趣来有是余习。智者了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修罗殁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常怀忿怒我慢高心。乐为诤竞结怨不舍。勇健多力喜于斗战。多恃唇吻陵蔑于他。亦有智力及无明力。攻破他论以自活命。外道。是为从修罗来有是余习。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人趣殁复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是人质直乐近贤善弃远恶人。笃信守节顾惜善名。性乐工巧。常怀愧耻乐行惠施。于善人所心无违逆。先观后作。言无疏谬。善能机辩通致使命。所有教敕忆持不忘。于处非处而能拣择。外道。是为从人趣来有是余习。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彼有情从天界殁得生人趣。入母胎中出生世间。当有是相。为人端正常好洁净。喜服华鬘薰香涂香。沐浴其身厌于尘垢。于彼五欲歌舞音乐。唯择上妙而不淫泆。常与善人共为交契。好登楼阁华丽堂宇。性唯慈忍令他喜悦。常以上服璎珞严身。进止威仪心无懈惰。外道。是为从天中来有是余习。智者所知愚夫不解。

  佛言外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善知识亲近恭敬供养礼拜。乐闻正法如理作意。即得超越如向所说诸恶色相。

  外道当知。若地狱来生人间者。以其先因多造嗔业损害有情。堕在地狱受诸苦恼。今得为人尚怀嗔恼。遇善知识为说对治相应善法。令起慈心。渐令修习戒波罗蜜。

  外道当知。若畜生来生人间者。以其先因积集愚痴数数造作彼不净行。今得为人尚多淫泆。遇善知识为说十二缘生观行。对治无明。令生觉悟发生净慧。渐令修习般若波罗蜜。

  外道当知。若鬼趣来生人间者。彼由先因悭贪嫉妒长时造作而无间断。今得人身性多鄙吝。遇善知识为说布施相应善法。对治彼悭。渐令修习施波罗蜜。外道当知。若阿修罗中来生人间者。彼先造作广大福行。常生我慢陵蔑他人。今生人中性多高举。遇善知识为说六处及空法门。对治我慢。渐令修习忍波罗蜜。

  外道当知。若人趣中来生人间者。由彼先修十善业道惯习力故。乐近善友柔和共住。观察正理悟无常法。厌生死苦忻真常乐。渐次修习六波罗蜜。能发无上菩提道意。当得如来一切种智。

  外道当知。若天趣中来生人间者。是人前身所修施戒。不能忘相皆希果报。以是缘故得生天上。久受天乐退生人世。为由宿昔福慧力故。念已先业必从天堕。而于此身勤加精进。劝行布施不应希报。若住相者则为过患。应住无相得福无量。劝持净戒不应希报。若取相者则为瑕垢。应当纯净离诸染污。如是持戒得福无量。于佛菩提得不退转。

  复次外道。从地狱出得生人趣者。是人应当近善知识。乐闻三世佛所说法。住阿兰若专修梵行。精勤习学心无疲懈。巧于问难分别义趣。了一切法无有自性。由解法故乐为他说。或于聚落城邑之中。化诸比丘及比丘尼诸优婆塞优婆夷等。讲宣正法。能令自他断恶修善。渐次修习得无上道。

  复次外道。从畜生脱得生人趣。彼应亲近善友良缘。得闻正法舍离愚痴。由善友力多闻熏习。观诸法空离诸缠缚。而于自身作非有想。于大众中心无所畏。自然证得平等法性。了一切法本无自性。速能获得一切种智。

  复次外道。从饿鬼脱得生人趣者。彼应依止善友知识。初习布施除其悭贪。由行施故发生善慧。乐求出离修清净行。于所修福而不取著。了知三世诸法平等。皆唯一相所谓无相。渐次修习得一切智。

  复次外道。从修罗中来生人趣者。应先发心依善知识。与烦恼魔共为斗战。烦恼魔者。所谓我慢。应当思惟。何者是慢。谁起此慢谁受此慢。亦不见有舍此慢者。如是作意思惟观察。我慢之相了不可得。自诳己身都无实性。则能了达诸法无性。若法自性不有彼则非物。若非物者则不可成办。若非成办彼则不生不灭。若无生灭则不可分别。若无分别则无过去未来现在。若三际不可得。当知彼法不可破坏。佛言外道。如是法性无变无异体即真如。名为如来。应知我相实不可得。由起我慢生修罗中。或人或天流转诸趣。是故观察我慢之相。本无体性自他平等。断除余习心得清净。外道。此名舍离我慢善巧方便波罗蜜多。汝于是中当勤修学。时彼会中六万外道。闻说此法得无生忍。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一心合掌说偈赞佛。

  世尊智力无与等  能了众生所行行

  亦知诸法所归趣  如观掌中庵罗果

  观彼世间诸恶业  犹如云雾蔽虚空

  愚夫不了镇沉沦  亦如盲者失正道

  有说世间为无常  或言世间非无常

  又云非常非不常  譬如狂象为拘缚

  有说世间无有边  或言世间非无边

  又云非边非无边  如彼飞禽被笼罩

  有说即身执为我  或言离身别有我

  此皆妄见之所迷  如兽触网心生恼

  有说大自在天化  亦云非因之所生

  如是恶见覆有情  如云翳彼水中月

  犹如笼中所拘鸟  眼视笼窍欲求出

  当知外道愚痴人  彼无解脱亦如是

  或有归依大梵天  那罗延天多闻天

  如人处暗为贼侵  彼无解脱常生怖

  外道愚夫著邪见  心求出离无所依

  如囚拘系于狱中  当如贫喂而求丐

  若能舍邪修正行  如来于彼起慈心

  速令免离于轮回  如王赦宥蠲诸咎

  如来备修诸苦行  始证最上佛菩提

  为度愚疑邪见人  皆悉解脱无明缚

  人中师子二足尊  于诸法中得自在

  愍彼沉沦苦海中  以方便力而拔济

  若蒙如来大智力  消伏魔怨无有余

  愿我当得如世尊  于大众中师子吼

  如来能动三千界  放无量光普照明

  成熟一切诸有情  唯愿与授菩提记

 

  尔时世尊知诸外道深心信解。口放净光。时尊者马胜以偈问曰。

  如来威德无与等  令诸外道生信心

  今于天人大众人  放大光明叵思议

  睹佛净光从口出  犹如秋空月满时

  诸天及人咸有疑  愿闻佛光所因起

  何人于佛伸妙供  何人称悦如来心

  何人住佛功德中  感得如来现斯瑞

  外道今闻授佛记  一切众生亦发心

  如来出现于世间  为摄受彼令调伏

  善哉牟尼大圣主  能断一切诸疑惑

  今此众会咸乐闻  于佛法中生爱乐

 

  尔时世尊为马胜比丘说伽陀曰。

  马胜比丘汝当知  今正是时发斯问

  为欲利乐诸有情  请益如来放光事

  我今为汝分别说  应当谛听无异思

  如来所作非无因  宣生忻庆住正念

  此诸外道悉调伏  舍于邪见得正见

  由入正法起对治  故能安住菩提道

  了知无垢寂静法  而于见取心厌离

  从佛闻斯授记音  决定自知当作佛

  已曾往昔修正行  得值二十俱胝佛

  供养承事不疲劳  为求无上菩提故

  广行惠施心无吝  坚持净戒住忍力

  精勤修习总持门  依三摩地发净慧

  具足六度诸功德  念念增进无退转

  摧诸异论舍邪宗  百千问难善分别

  昔由习近恶知识  依止群邪异见中

  得遇如来大导师  顿弃所修邪教行

  于彼未来星宿劫  皆当作佛同一名

  各各出现于世间  号曰普遍胜名称

  其佛国土极严净  种种珍宝妙庄严

  得离邪见诸众生  同依佛教生明慧

  彼土无有三恶道  及以八难所逼恼

  诸佛寿命极延长  等同八万四千岁

  若人闻此佛名者  悉能舍离于贪欲

  女人得转丈夫形  斯由闻佛功德力

  如来善伏魔怨者  与诸外道授佛记

  闻已咸生欢喜心  皆当成就一切智

猜你喜欢
  付嘱品第十·释法海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田)·唐慧琳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下·智旭
  第九卷·知礼
  叙·济悟
  圆觉菩萨·佚名
  卷第一·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五·石雨明方
  说四度以上的事·太虚
  佛说弥勒来时经·佚名
  佛说摩尼罗亶经·佚名
  第五品 苏那长老品·佚名
  卷第六·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九上·智顗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下·张表臣

      杜诗第一篇《赠韦左丞丈》云:“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或问云何,曰:道不行故也。又云:“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尝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何谓也?曰:鸟兽不可与同群,终南、清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谢谠

    第十一齣 鸾俦赏夏【绦都春】〔生上〕池荷展叶。听高枝午蝉奏。风声咽。石竹花香。白玉栏干丝树遮。新篁渐长琅玕节。更楼畔海榴醉缬。数声渔笛。木兰船上。採莲歌接。人皆惜春豔。我爱夏日长。倚风引壶酌。胜对桃李

  • 卷四百九十一·列传第二百五十·外国七·脱脱

        ◎外国七   ○流求国 定安国 渤海国 日本国 党项   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烟火相望。其国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植棘为藩,以刀槊弓矢剑铍为兵器,视月盈亏以纪时。无他奇货,商贾不通,厥土沃壤,无赋敛,

  • ●卷一百四十八·徐梦莘

      炎兴帙四十八。   起绍兴元年八月八日壬申,尽十月三日丙寅。   诏吕颐浩赴行在。   十五日已卯王择仁特授通直郎直徽猷阁权发遣河东路制置使司公事韦寿佺特授中卫大夫昭德军承宣使制置(使司)都统制太原府经略

  • 卷第一百九十四·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二百户食实封九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唐纪十〔起玄黓执徐(壬辰),尽强圉作噩(丁酉)四月,凡五年有奇。〕太宗文武

  • 董心葵事记·佚名

    董心葵,武进人;农无力,商无本,工无艺,士无学。见贫贱人,怜之;见富贵人,骄之。复嗜赌,呼卢客盈座,以朱提之多寡次上下;谓之曰:你见吾有银百万,与天子坐讲金华殿也。其志念如此。年逾三十,糊口几不周;乃为一友坐粮艘至京,且携家室借寓于

  • 春秋左氏传事类始末卷三·章冲

    宋 章冲 撰襄公十七年宋子罕止筑台者之讴宋皇国父为大宰为【去】平公筑台妨于农收子罕请俟农功之毕公弗许筑者讴曰泽门之晳实兴我役邑中之黔实慰我心子罕闻之亲执扑以行筑者而抶其不勉者曰吾侪小人皆有阖庐以辟燥湿

  • 序·锁绿山人

    尝读明史,自神宗、熹宗时,我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创造宏业,启辟疆宇,迨庄烈帝季年流贼李自成陷京师,而世祖章皇帝统一天下,江南、闽粤、滇黔以次皆归版图,明之所以亡,大清之所以兴,其迹灿然着也。昔周之先,太王、王季、文王累

  • ●《物犹如此》刊竣漫书简端十首·徐谦

      江西广丰白舫徐谦,时年八十有一   性善人为万物灵,如何让物独惺惺。新翻花样拈公案,别有伤心老泪零。   不乏完人史册间,贞廉忠孝考班班。尘封可惜抛高阁,都道青天何处攀。   且莫惊奇且莫疑,从来万物圣人师。借

  • 提要·朱熹

    【臣】等谨案杂学辨一卷附记疑一卷宋朱子撰以斥当代诸儒之杂于佛老者也凡苏轼易传十九条苏辙老子解十四条张九成中庸解五十二条吕希哲大学解四条皆摘录原文各为驳正于下末有乾道丙戌何镐跋镐字京叔何兊之子丙戌为乾道

  • 古微书畧例·孙瑴

    古微书畧例一曰删微地南北为经东西为纬今也经存而纬亾是有南北无东西也圣人之言理数具举既师其理安遗其数可付之删后之文无足取也哉兹所遇图纬诸家虽细録也虽伪收也惟断章者亦取焉首删微一曰焚微书以焚亾亦以焚重非焚

  • 解厄学·晏殊

    藏锋卷一厄者,人之本也。锋者,厄之厉也。厄欲减,才莫显。上求贤,毕其功而志易。下求荣,成其事而意满。不知戒惕,上下难容也。仁者不逐其名,仁贵焉。明者不恋其位,明弃焉。勇者不争其锋,勇敛焉。生之惟艰,何足道哉?隐智卷二用智者

  • 卷下·佚名

    尔时复当自观己身及以他身。我身他身。从颠倒起。实无我所。若有我者,云何忽然。见此饿鬼来在我边。尔时复见无量饿鬼。其身长大。无量无边。头如太山。咽如丝发。饥火所逼。叫唤求食。见此事已,当起慈心以身施鬼。饿鬼

  • 卷二十五·赜藏主

      ○筠州大愚(守)芝和尚语录师太原王氏子。升座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云:“一言已出驷马难追。”问:“如何是城里佛?”师云:“十字街头石幢子。”问:“如何是为人一句?”师云:“四角六张。”进云:“意旨如何?”师云:“八凹九

  • 佛说越难经·佚名

    西晋居士聂承远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波罗奈私国。贤者飞鸟聚。彼时国中有四姓长者。名曰越难。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难为人悭贪嫉妒。不信道德不喜布施。日未没。常敕门监。有来乞丐者勿得通也。  难有

  • 卷第一百四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四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根蕴第六中根纳息第一之一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意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杂犍度世第一品之四此二十种身见。几是我见。几是我所见。乃至广说。问曰。何故作此论。答曰。世尊经中。处处说二十种身见而不广分

  • 读礼通考·徐乾学

    一百二十卷,清徐乾学著。此书积十余年,三易其稿。始撰于康熙十六年(1677)。二十九年续加订定。得阎若璩、万斯同、胡渭等协助,三易其稿而成。著者去世二年后,于康熙三十五年刊行。于《仪记》的《丧服》、《士丧》、《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