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王蓉清居士书

顷由严厅长转至宝书,因太虚尝厕迹桑门,乃猥蒙奖饰并垂询以佛法,愧对奚似!然辞意殷厚,雅问高深,虽未堪以僿陋酬,既逢净名,又安能不略供其愚,仰靳诃正乎?窃挽近士夫之学佛,或助文章之波澜,或供名理之紬绎,求其刳心皈命精义入神者,殆亦罕觏!长者以仲尼学易之年而学佛,必能法随法行,与说食数宝者异;则所云佛学愈后愈深亦愈趋愈捷者,殆有任运增进欲罢不能之乐欤!尝论佛教之教义:法界性相,圆满真常,如释尊大觉一念普印,是为根本之教。有情迷执,未能相应,展转方便,随类开解,爰成差别之义 。 从差别义间有谈佛学之进化者,谓小乘、大乘皆浑成于释尊住世之日,而未露小乘大乘之罅隙;释尊寂后,以律相故,小乘教团最先成立,次成立小乘有宗,次成立小乘空宗;次马鸣成立大乘,次龙树成立大乘空宗,次无著成立大乘有宗,则由浑而画矣!传入华夏,汇成天台、贤首二家,皆为大乘圆宗。天台宗成立之时,禅宗未盛,故于化法不立顿教;贤首宗成立时,禅宗风行日久,遂立顿教以收之。然天台之化法四教,各分十六门。入理之外,别有一离言谛可当禅宗,且比立顿教为尤善。何则?教者、随机所说之轨范物解,宗者、圣智所证之任持自性。故教譬幼少壮老而宗譬人,教譬江河淮海而宗譬水,略其形相数量而直观体性,人性水体固靡间于幼少壮老、江河淮海也。贤首之立小、始、终、顿、圆五教,小、始、终为渐,圆则非顿非渐;然除顿教,当教亦各有修入阶次,虽有由小转进乎始、乎终、乎圆者,上智之士顿悟圆修,小、始非所必经也。李唐以降,宗支离岐,戒学浸不注重,小乘先衰,密宗旋替,三论、慈恩、天台、贤首诸教观浮休,不易修习,于是反躬切己之行,会归乎禅、净二途:贤首稍近乎禅;三论、天台之与慈恩,其所归虽有极乐、兜率之异,要皆往生净土之法耳。

至达摩东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禅宗以建,宗教以分!其示人入道之门,诚简要切适矣!盖人心入道之基,第一当确立谛信法性心,第二当休歇攀缘境界心。夫吾人闻他人之言而信之,恒不如目击身触其相而信之之确乎不可拔。真如法性,吾人固可以反证之心体者也,与其遍探法藏而犹不能疑断信生,曷若有术焉令了了自见而疑绝信成乎?抑研寻经论,不得不随顺名言以分别,则转使攀缘心炽然盛行,纵得知解明了,缘止信立,亦何若由销除识想而悟入,获信心时,诸攀缘心顿与之俱息乎?此宗门之所以殊胜也。宗门所重,尤在必令叩心内悟,不从文字语言以生解。逮既证悟,桀然有得,然尚有微疑未亡,即不能自决所悟证者。果与佛祖所传之道同否也。是则必有待乎先觉之印证,若永嘉定慧命于曹溪,“汝既如是,吾亦如是”二语,所谓以心印心也。非此则道统不存,信无由立。故曹溪门人策永嘉曰:“大德无师独悟,威音以前则可,威音以后则天然外道也”。佛法住世之日。不许有独觉者,亦是此意,惟后世亦有依佛祖经论语录以印证者耳。机锋乃宗家活用,虽著于马祖,实则释尊拈花,迦叶微笑,早发厥端。即少林答神光:“将心来与汝安”一语,直使二祖有手无可伸处,尽力只道个“觅心了不可得”亦何殊马祖一喝,百丈耳聋三日哉?提究话头,如香岩因沩山问“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力参数年,闻击竹声彻悟,即其缘起。溯禅宗初至之时,学者未有依傍,直吐胸襟,故一语相契,即可印心。嗣以禅录流布,学语者寖盛,马祖乃变用闪电击石之机,从不及拟议思量间,掀翻意识,揭露本怀。又久之、机锋亦成熟习,口舌滑利便堪取给,妙喜乃专持一可疑不可解之问题,先使人贯注全神,叩心参究,然后触令悟入。要之,机锋、话头,皆以救一时之弊,俾不能在文字语言伎俩窠臼上立脚躲跟,售其欺妄,因之、死心蹋地,见则直下见,不见则回光反究。私谓禅林至今,亦几同饩羊之存,沿其末流,失其本源,有大师者出,当一拨而返之少室之朔耳。长者今有志禅宗,应以外息诸缘,内心无喘,身如墙壁,斯为第一。其次、则置传灯录一部,朝夕研几,一句一字,苟心头未能悄然,誓不放过。一旦遇著狭路冤家,如目中著刺,不拔除不能一刻暂宁,穷参力究,不彻不已,则必有破黑漆桶入大明国之时。纸上无佛祖,舌下无禅师。最要者,每日黎明必跏趺静坐一二时耳。

长者能发此无上胜心,当知已曾亲近百千万亿佛,深植道根,愿黾勉以求贯彻,则佛法多一灵验之人,亦佛法之幸也。至以释尊、马祖、龙树、无著、天亲、达摩并论,从学术史观之,未尝不可。若格以佛教之教律,释尊为忍土贤劫第四佛,独尊无侣,未应虚拟也。又今之丛林,宁波有观宗寺,系专习天台者,其余教下诸家,不惟无学习之专所,且沙门中鲜有学习之者。然有欧阳竟无居士颇精摄论,章太炎居士颇精唯识,黎端甫居士颇精三论──近已逝世,李政纲居士颇精真言,而净律二门,各禅林大都兼行,亦多专修净业者,律门仅闻有南京宝华山耳,禅宗之曹洞宗,盛行日本,闽、粤、赣亦未绝流传习禅之丛林,兹当以扬州高旻寺为最善。其次、则镇江金山寺,杭州天目山,宁波天童寺,每值冬期起禅七之时,皆可参预也。沙门之高行,姑就普陀言:净有印光法师,禅有昱山禅师。印师之近刊信稿,即附奉览。又佛法引导论一卷,于大小乘禅教律净,颇有论列,尝为订正其辞,亦足以见余怀之所存也。(见觉社丛书第四期)


猜你喜欢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佛菩萨示现以凡夫自居·印光
  般若共利言等译·佚名
  胜利归来在京招待记者·太虚
  宝庄严具品第九·佚名
  序·纪荫
  峨山僧自治刍议(注一)·太虚
  第十二 婆蹉种相应·佚名
  佛说圣庄严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五卷·佚名
  文殊师利菩萨根本大教王经金翅鸟王品一卷·佚名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卷六·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十(末)·窥基
  佛说水沫所漂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五百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十张祜张祜字承吉清河人以宫词得名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多不合自劾去尝客淮南爱丹阳曲阿地筑室卜隐集十卷今编诗二卷游天台山崔嵬海西镇灵迹传万古羣峰日来朝累累孙侍祖三茅即

  • 吴大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大有(生卒年不详)字有大,一字勉道,号松壑,嵊县(今属浙江)人,宝祐间游太学,率诸生上书言贾似道奸状,不报,遂退处林泉,与林昉、仇远、白珽等诗酒自娱。元初辟为国子检阅,不赴。有《千古功名镜》。词存一首,载《绝妙好词》

  • 卷四·吴当

    ●钦定四库全书学言稿卷四(元)吴当 撰○五言律诗江上晚景图逺景峰峦色高松铁石柯晚晴初放棹春水已生波尽画沧洲趣难传欵乃歌山居无户牖端为白云多紫霞庵结茅江水上霞气护幽居巳似赤城迥常疑丹井虚仙桃承雨种秋叶带霜书

  • 翰苑遗事 全文·洪遵

    淳化二年闰二月,命翰林学士贾黄中、苏易简同句当差遣院,李沆同判吏部流内铨。学士领外司,自此始也。 是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诏定降麻事例。宰臣、枢密使、使相、节度使特恩加官除授,学士事例银百两,衣着百匹;覃恩加食邑

  •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自道光十六年九月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行走勤慎者数员,公同酌拟。刑部笔帖式崇祥,请作为候补主事,遇有本部题选咨留主事缺出,即行奏补。理藩院笔帖式崇泰,请

  • 卷二十六·王当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臣传卷二十六    宋 王当 撰昭公四 周单穆公【旗】 周穆公名旗王卿士也十八年景王铸大钱穆公曰不可古者天灾降戾於是乎量资币权轻重以振救民民患轻则为之作重币以行之於

  • 六十六 苏州织造李煦奏曹宜奉佛到扬仍著伊往普陀安置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管理苏州织造.大理寺卿兼巡视两淮盐课监察御史臣李煦谨奏:恭请万岁万安。 窃松江府平粜户部郎中臣赵德送摺子到臣煦,谨遣家人星赍进呈御览。 二月十八日曹宜奉佛自张家湾开船,于三月二十八日到

  • 历代名贤确论卷十五·佚名

    文公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东坡】宣公初税亩【东坡】成公作丘甲【东坡】襄公会于澶渊宋灾故【东坡】昭公黑肱以滥来犇【东坡】孟僖子知孔子【东坡】定公孔子为政【东坡】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东坡曰春秋之文同其所以为文

  • 卓敬传·张廷玉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他颖悟过人,读书一目十行。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户科给事中,为人耿直,不避权势。当时制度还不完备,诸王的服饰、车马模仿太子。卓敬乘机说道“:京城为天下效仿。陛下对诸王如不趁早分辨

  • 卷之三十五  世宗實錄(穆宗實錄)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世宗實錄,凡四卷,載本卷及卷三六、三七、三八,後附穆宗實錄。未著撰者姓氏。是篇皆當傳抄實錄之一種,與今明實錄世宗實錄(江蘇國學圖者館傳鈔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相核,其文簡,其事合,似節本,然亦有明實錄世宗實

  • 卷二百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九舆地考【十一】浙江省【臣】等谨按周官职方以会稽为扬州山镇汉代因之以立郡今之浙东浙西皆古会稽郡地也至东汉而分属吴郡至吴而分吴兴东阳临海新都至晋而分永嘉至隋而分余杭至唐

  • 卷三十七·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七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七>天子五門路門【一名畢門】 應門   皋門雉門   庫門諸侯三門周禮閽人掌守王宫之中門之禁【鄭司農曰王有五門外

  • 卷九·刘因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集义精要巻九    元 刘因 撰原阙

  • 第三章 中国人的心灵·林语堂

    中国人的心灵的确有许多方面是近乎女性的。“女性型”这个名词为惟一足以统括各方面情况的称呼法。心性灵巧与女性理性的性质,即为中国人之心之性质。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

  •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欧阳竟无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一]香積佛品第十〈正宗分境 自他二利〉   於是舍利弗心念日時欲至.此諸菩薩當於何食。時維摩詰知其意而語言.佛說八解   脫仁者受行.豈雜欲食而聞法乎.若欲食者且待須臾.當令汝

  •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二卷·佚名

    众事分阿毗昙论 第十二卷尊者世友造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共菩提耶舍译千问论品第七之余阴者。谓五阴。问云何五。答广说如上。问此五阴。几色。几非色。答一是色。四非色。四是不可见。一分别。色阴。或可见。

  • 止观义例卷上·湛然

    天台沙门湛然述 第一所传部别例 第二所依正教例 第三依正消释例 第四大章总别例 第五心境释疑例 第六解行相资例 第七喻疑显正例(有题云破迷者请改)第一所传部别例者。总指一部。以为圆顿佛乘正行之大体也。大

  • 湘行书简·沈从文

    《湘行书简》作者是沈从文、卓雅。该书中“引子”三函为张兆和致沈从文,“尾声”一函为沈从文致沈云六,余为沈从文回湘途中给张兆和的信。各信标题,除《小船上的信》为原有外,其余原无题,皆为整理者所拟。《湘行书简》编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