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农纪

古者之民三十受田,六十归田,公私一体。自李悝开阡陌,商鞅尽地力,并田之井者而弁髦之,于是豪强者出,大者跨州邑,小者连闾里,而弱户窭夫至无立锥之地,使民曾不得羹藜而饭糗。其弊生于不均,不均生于无制,其势然也。

国朝名臣如王叔英,览盈亏之理,欲行限田;丘文庄请以田相配,制为一定之法;罗文庄又欲移江、浙间民以耕汉、沔旷土。夫即三言,参之古制,酌之今条,则田不可井也,而屯田寓兵,是亦兵农合一之意;内地不可井也,而经界秦、陇,是亦制驭夷狄之机。

至于均田、限田,行于创业之初甚易,行于今日甚难;移南耕北,免其征科之税甚易,急于催科甚难。何也?自古足边,率先屯田。方今内地民力已疲,边镇军储日匮,盖公私俱困矣。如陕西三边,延袤数千里,国初因田硗瘠,赋税不给,抛荒者听令开垦,永不起科,故塞下充实。已而计亩征粮,差赋繁重,加以虏酋之警,水旱之灾,收获既歉,征输愈急,所以民日转徙,田日荒芜也。及今不大布宽恤,尽免积逋,使人无畏忌,尽力开垦,则边境之忧,日甚一日,孰知底止哉!余以为元系抛荒者,得永不起科,(亻系)近年抛荒者,待十年之后,方行起科。则边境之兵,可以转弱为强,岂非驭夷一大机也?

若夫内地之民,不特汉、沔多旷土。余尝出守庐阳,巡行阡陌,劝民开垦,而流移还集。又尝往来淮、凤,一望皆红蓼白茅,大抵多不耕之地。间有耕者,又苦天泽不时,非旱即涝。盖雨多则横潦弥漫,无处归束;无雨则任其焦萎,救济无资。饥馑频仍,窘迫流徙,地广人稀,坐此故也。且此地界达萧、砀、汝、颍,自昔多盗,为逋逃之薮,积久不无隐忧。世皇中叶,曾专设屯田都御史王玑。时值大水,功不及施,辄复报罢。余督漕时,亦奏荐州守姚篚持节颍上,专理开荒,议亦未行。至铨部,始得奏请添设佥事一员,劝农淮、凤,然不久又议罢矣。夫得人以专任其事,而假之岁月,不责近功,则招来江北之流民,以辟江北之旷土,力耕可自足也,又奚必移江、浙之闲民哉!惟得薄赋缓征。如《禹贡》之冀州,乃可行耳。若欲以限田,令富民惟营产于其县,而越州跨邑者夺之,则豪强之兼并者势难追夺;欲以均田,令一丁无过百亩,而少逾者即加之税,则狡狯之欺隐者势难清查。孰若开垦之不扰民而事易集也。夫以荒芜萑苇之区,而为耕获菑畲之地,以闲旷弃置之土,而为生人养命之场,此非有损于上以益下,害于国以利民也。而当事者不加之意,岂知公家之急,忘私家之恤,知国储匮乏可忧,而闾阎悬罄为无足忧耶?余以取盈于官,不若藏富于民。有若之言,可思已。

然开垦荒田,要在尽心沟洫。夫水土不平,耕作难施,必先度地高下,寻水归宿,浚河以受沟渠之水,浚沟渠以受横潦之水,使其接续流通,而于最低洼处多开池塘以潴蓄之。夏潦之日,水归塘堰,亢旱之日,可资灌溉。由是高者麦,低者稻,平衍者则木绵、桑、枲,皆得随宜树艺。庶乎人无遗力,地无遗利,遍野皆衣食之资矣。此百世经常之大利也。

今之谈水利于西北者,以瀛海为最。瀛海乃三辅之下游,九河之会道,自昔滹沱未合,则蜂涌奔腾之势未甚,而疏瀹浚导之功可施。自隆庆中叶相合为梗,其吞天沃日之涛,排山倒海之状,若震霆疾风,莫可制御。泄猫儿潴、桑干,水决则金堤为之溃,水溢则千亩为之平。燕、赵、青、徐之间,溢为长川矣。说者谓开通大河,宣利水道,可得美田二十万顷。又谓徙冀州之民当水冲者,使河决黎阳,北入其海,其势自定。此皆可转害而为利也。谈水利于东南者,以太湖为最。即《禹贡》所称震泽,乃东南一巨浸。五堰居上流,三江在下流。昔五堰筑则上流有所止,三江导则下流有所归。其在于今,则深有可虑者。经界久湮,堤防无备,当事者不以时蓄泄,是以霖雨连绵则弥漫千里,吴越之间往往汇为巨壑矣。议者谓宜寻五堰旧基,更筑堤溧阳,则杀宣、歙九阳之水以节其入。按三江故道,开百渎宜兴,至陡门、江阴,则通吴松之水以宣其出。庶乎水得所归,禾稼不至渰没矣。

然以海内大势较之,国家财赋尽仰给于东南,而西北所供,不足以当东南之半。论东南疆域,则沃野土膏仅仅千里,而西北荒芜田土,计可巨万,何止十倍东南。顷者,谏议徐贞吾疏请垦田西北,议未及行,说者谓大功难就,无庸多事。谁不能者?不知西北故称沃壤,今弃置为旷土,岂今昔之异地域?以水利不兴与。水利一兴,则旱潦有备,可转荒芜为乐土,西北皆可耕之田矣,而东南输挽之劳,可渐息肩,漕粮百万可渐纾省,是南北两利之长策也。且鞑虏利于骑射,沿边之地尽为疆域,令虏骑不得长驱,而边民因得以获屯田之利,则卒伍无烦召募,可取足于土著矣,又岂非御侮之长策哉!

自古九州岛之地,皆在西北,田世井授,沟洫经界,必有故道可寻、地势可因者,奚独于今而曰水利不可兴哉!但土厚水深,疏引不易,开浚为劳,雨若时少,阳若时多,灌溉无备,是以大功难成,稻粮难植耳。近者徐贞吾以卿寺职兼御史,专董其事,其权非不重也,而迄无成效。何哉?意者人工浩大,用费不赀,财力两不赡与?意者同心者少,败谋者多,官民皆得挠其法与?余以为此可不专官而集事,方今按、抚之权最重,其势得行于守、巡,守、巡之势得行于郡守,郡守之势得行于有司。设令司一省者总理其概,司一道者经画其详,郡守统领其事,有司分任其劳,必郡、邑长兴郡、邑之利,抚、按、司、道兴一道一省之利,方为超迁,其不克任事者,辄为更调。如此数年而不告成功,余不信也。

若夫田既辟矣,又宜立权时救弊之法,通行天下。昔圣王仁政必以均贫富为急,今田既不可井,而均田、限田又难行,若非均其田赋,何以苏民困哉?但今田赋之弊,江南为甚。里胥飞走,繁琐难革。其间有重租官田,或因前代旧额,或系国初籍没,小民肆力耕种,不足办粮。事穷势迫,多作民田出卖。遗粮在户,倍纳不敷,多致逃窜。摊税之苦,负累里甲,孰若均派有田之家分纳为便也。若江北近京之地,则富强之家开垦田土,多不认粮,惟小民原额旧田,始有粮税。至于亩数广狭不均,以致贫者愈贫,渐至逃亡,富者愈富,日肆兼并。谓宜通行天下,田亩均以本州岛县为率,而均一其税,不必更分多则。其田数广狭,亦宜各县丈量而均一之。如北方土旷收薄之处,及南方边江沙碛、山冈易旱之乡,则宜仿古人上田一夫百亩、中田二百亩、下田三百亩之意,而量宽其亩。或令加半,或令倍折,亦不为过。如此而田制庶乎其可兴与。

猜你喜欢
  第六十三回 执国法王恢受诛 骂座客灌夫得罪·蔡东藩
  泾林续记·周玄暐
  第二八三提讯名单同治十二年闰六月十三日一一七○三--七·佚名
  第十九卷 清道光·缪荃孙
  通志卷一百四十六·郑樵
  六八三 武英殿总裁王杰奏请令原总纂纪昀等复核底本及已写正本折·佚名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五·裴骃
  卷十七 食货志三·黄遵宪
  长沙威王萧晃传·萧子显
  大公鼎传·脱脱
  马人望传·脱脱
  卷一·朱克敬
  九、鸦片战争·汪荣宝
  卷三十三·佚名
  卷十六擅与律·窦仪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一·王奕清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五十一目録【八十二字】蓦山溪欧阳修黄庭坚【四首】晁补之【四首】李之仪【四首】贺铸毛滂【四首】李元膺葛胜仲【二首】张表臣周紫芝谢逸周邦彦【三首】晁端礼曹组【二首】沈会宗蔡伸叶梦

  • 帝纪第五 孝怀帝 孝愍帝·房玄龄

    孝怀皇帝讳炽,字丰度,武帝第二十五子也。太熙元年,封豫章郡王。属孝惠之时,宗室构祸,帝冲素自守,门绝宾游,不交世事,专玩史籍,有誉于时。初拜散骑常侍,及赵王伦篡,见收。伦败,为射声校尉。累迁车骑大将军、都督青州诸军事。未之镇

  • 卷三百五 列传九十二·赵尔巽

      钱陈群子汝诚、孙臻 沈德潜 金德瑛钱载 齐召南陈兆仑、兆仑孙桂生 董邦达钱维城、邹一桂 谢墉金甡、庄存与、刘星炜王昶   钱陈群,字主敬,浙江嘉兴人。父纶光,早卒。母陈,翼诸孤以长,语在列女传。康熙四十四年,圣祖南

  • 卷八十四·毕沅

      ◎宋纪八十四 ∷起阏逢阉茂八月,尽柔兆困敦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绍圣元年辽大安十年   八月,辛未,诏范纯粹降一官,为直龙图阁、知延安府,以元祐间尝献议弃地也。

  • ●卷四十一·徐梦莘

      靖康中帙十六。   起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戊午,尽二十六日壬戌。   二十二日戊午太学生沈长卿上书言伏阙并李邦彦等。   《书》曰:靖康元年二月二十二日太学生沈长卿谨昧死再拜献书於皇帝陛下臣观自古天下国

  • 路史卷二十四·罗泌

    国名纪太昊后风姓国风上世因国于风而为姓,故帝之后有风后。尧诛大风,禹访风后,皆其祚云。成纪今天水治,汉属大水,东汉属汉阳,唐属泰州。州元治上邽,而成纪本小杭川。开元二十二年地震,州自上邽徙治,治之敬视,川县亦移入新城。天

  • 卷之二十·佚名

    成化元年八月丙子朔○丁丑释郑先师孔子遣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李贤行礼○命工部又侍郎沈义右佥都御史吴琛巡视民瘼义往保定等处琛往淮扬赐以敕书且趣其行敕曰朕惟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民有被灾失所者拯恤救济诚

  • 卷之一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一○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成德履历情形并拟写谕旨进呈片·佚名

    一○九三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成德履历情形并拟写谕旨进呈片【真按:纳兰性德.纳兰成德.】乾隆五十年二月二十八日臣等遵旨将成德系何年中式进士、年岁若干之处,交查各该处。兹据查称:成德于康熙十一年王子科中式举人,年十

  • 刘窻传·李延寿

    刘窻,博陵望都人。父亲刘孟良,仕于魏,官至大司农卿。后来跟随周武帝入关中,任梁州刺史。  刘窻轻浮狡黠,多有奸计。周武帝时,刘窻因是功臣之子,入宫侍奉皇太子。周宣帝继位,刘窻因奸邪之技受到宣帝的亲昵,出入宫廷,宠幸冠于当

  • 李至刚传·张廷玉

    李至刚,名钢,以字行,松江华亭人。洪武二十一年(1388)考中明经。被选去侍奉懿文太子,授予礼部郎中。后因犯罪被贬职戍边,不久被召回任工部郎中,升为河南右参议。黄河汴堤决口,至刚建议借王府所存的木材,做筏筑堤。建文年间,他任

  • 卷六十·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六十典礼【十一 乐章五】二百五十一【每年除夕 保和殿  赐宴】百【徵工】辟【角上】冠【羽凡】裳【徵工】式【角上】礼【角上】仪【徵工】一【徵工

  • 卷一百二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八雍正十一年二月上谕七道初六日奉上谕江南滨海州县上年遭値水患贫民乏食朕已大沛恩膏蠲租散赈加意抚绥今春又颁谕旨加赈四十日资其耕作务令得所近闻有司奉行不力吏胥作奸竟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 洪武十七年三月戊戌朔,命礼部颁行科举成式。凡三年大比,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举人不知额数,从实充贡。乡试八月初九日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每道二百字以上,经义四道,每

  • (五)体用与有无·钱穆

    体用二字始见于东汉末魏伯阳之《参同契》,中国古人似无此观念。庄周言:“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倘以薪为体,火为用,则焉有体尽而用自传之理。如以火为体,薪为用,则火实非体,仅一现象,而有其作用。此现象何自来,又何从

  • 大般若經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欧阳竟无

      緣起品第一      歡喜品第二   觀照品第三      無等等品第四   有佛般若.有菩薩般若.有菩薩聲聞共般若。以菩薩聲聞共般若故.佛常被舍利子   善現說般若。舍利子人智慧第一.般若之法智慧第一.故五般

  • 第六卷·佚名

    罥索成就品第六之二世尊摩尼宝索三昧耶。用金刚宝或琉璃宝。或帝青宝或娑颇胝迦宝。如是四宝随得一宝。如胡桃等无诸瑕翳。或更大者上胜第一。如法治磨白银莲花。其华大小象生莲花。置金刚宝莲花台心。其莲花台真珠庄

  •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当代长篇童话。张天翼著。《中国少年报》于1956年10月4日至11月5日曾选载部分章节,翌年1月至4月号《人民文学》全文登完。1958年3月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单行本。曾译成蒙古文、维吾尔文、朝鲜文分别由内蒙古人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