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美术与佛教

──二十三年九月在武昌美术学校讲──

今天到贵校来参观,见贵校收集关于佛教历史上的各种佛像、雕刻、以及见到贵校近来的作品,皆具有深义,对于国家社会有大益处。

佛教在世界历史上,总在两千五百年以上了。发源的地方是印度,约合我国周朝的时代;到东汉时才传入中国。然在东汉之前,佛教已先传入,不过到了东汉,佛教始由帝王的提倡接受。佛教传入中国,亦有一千八百年了。由中国而又传入朝鲜、日本等。但印度的佛教,在中国周、秦间,已由印度流入亚洲西部的波斯,远在欧洲的希腊,及北部中国的新疆,与南部之钖兰、缅甸等处。迨隋时,差不多全亚洲都佛教化了。但唐初起了一种变化,即亚洲西部有回教兴起,蔓延红海两岸的亚、菲洲一带。古来许多宗教,多是由亚洲而传入欧洲的。佛教于印度之东,传入中国西藏、蒙古,并及日本、朝鲜国等。南方则传入锡兰、缅甸、而及暹罗、马来半岛等。从回教崛起于欧、菲、亚之间以后,佛教即不能传及印度之西,自唐代印度原来之婆罗门教复兴,而佛教在印度亦日益衰危;结果、印度全化为婆罗门之教区,印度民族自此即失却佛教之精神。

中国至元代,信仰西藏喇嘛佛教之大元帝国,其武力一直达到欧洲。而有一部分军民,居在波斯、亚剌伯、土耳其等处,接近回教所化,而信仰回教。其后印度即为此信仰回教之部所征伏,建立印度莫卧儿帝国;于是、不但印度西北之佛教由衰而灭,即印度全部所残存者,亦尽沦亡!佛寺及出家之徒众,皆化乌有。故由明初至今,印度佛教早已绝迹。但中国由宋亡于元,明又亡于清;而印度则婆罗门教,而先亡于回教,清初乃又亡于英。由此、故近来印度的宗教之争,只有婆罗门与回教的恶斗,近则又有耶教加入,而南洋的马来半岛等土人,亦已回教或耶教化。

我到欧洲游历时,参观各国之东方博物馆,或东方民族博物馆等,所陈列关于佛教的古物,多是古代的建筑、或雕刻的艺术品。如亚洲印度西北方,若波斯、安息、阿富汗,及今新疆等处,古代造像、雕刻,及南洋等处的许多佛教艺术品。由此等佛教古代作品,可以考察佛教当时在各地的情形;考证佛教的历史,亦有很大的价值。然印度在佛教灭亡之后许多文物古迹,多为婆罗门教、回教等异教摧毁。自归于英国之后,反比从前进步,关于文物古迹,皆尽力保存,尽力开掘,如菩提场、鹿野苑、祇园,以及那烂陀寺等的遗址,英国人又设立委员会保管,重新把佛教历史上和美术上的古物规模树立起来,这不能不说是对于研究印度历史、印度艺术的一点好现象。复次、再说到艺术方面,欧洲近代的美术风尚,很受印度的影响;因在亚洲东方的艺术,有普遍线索的,即是佛教。但欧洲的艺术,前三十年很模仿印度,而最近的倾向,则许多皆又在模仿中国了。我在法国巴黎时,曾发起法国佛学会,今其副会长某女士,即从前之美术校长,由美术兴,而研究到佛教的。但要真正了解佛教的美术,非要深入到教理中去不可!中国美术的名词,或叫做艺术,这是没有一定的。关于佛教的美术:笫一、是造像,第二、是雕刻;这在佛教的美术上,是有特别价值的。但在造像,是概括雕像、塑像等。再其次,则图画、音乐等。中国艺术史,如六朝时代的造像、雕刻、图画、音乐等,与佛教皆有很深的关系。

从佛教来说明佛教美术,要知佛教有所谓“像教”、“声教”。以音声的言语文字,和音乐来诠表诸法的意义,是为声教。而佛教又以“像”来表显诸法实相,像、即形像,此即现身说法的现身,所以、佛教中现那一种的身,即说那一种的法;故不单是说法,同时亦表现说法的身像也。因像可以为像教,与声之可以为声同,故佛教中有雕刻、造像、音乐等的美术。然在文字方面,中国向来所谓“文能载道”,而佛教的经典,即是表显超绝语言文字之道的。道、是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法界,所以佛教的文字──经典,皆是如指标月;故一切经典,都是为指示真理作用的。而造像、图画等美术,亦足指示最高的真理,其结果、其功用,皆是相同。譬如某一件美术的作品,能引人入胜,导人为善,其感化的力量,或比文字还来得广大;如西藏喇嘛造各种的形像,皆含有深义。

这样说来,美术即是由自心觉悟,而用各种方法表显出来,使他人也能得同样的觉悟,这就是佛教艺术的真义。所以,由佛教产生美术,而美术亦可通达到佛教的实际。二十三年九月二十日。(苇舫记)(见海刊十五卷十期)

  


猜你喜欢
  菩萨戒本疏卷上·义寂
  卷四·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三十·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八·玄奘
  佛说四泥犁经·佚名
  金有陀罗尼经·佚名
  卷二百一十二·佚名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七·自融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三·佚名
  佛说了义般若波罗蜜多经·佚名
  卷第四十·佚名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四分律卷第五十三(第四分之四)·佚名
  卷十六(竺法护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四十一·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四十一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十一 卢琦 题待月亭卷 郡西古招提楼台跨城邑小亭仅数椽日斜晚凉入君侯曾此游徘徊松下立开樽待明月月来海风急俗韵忽已消素光

  •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十四·徐乾学

    宋纪六十四【起阏逄敦牂十一月尽旃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徳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至和元年十一月辛酉降同知太常礼院呉充知髙邮军太常寺太祝鞠真卿知淮阳军礼院故事常预为印状列署众衔或非时中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洪武十三年八月己未朔○庚申皇第二十一子模生○以广西都指挥同知耿良为都指挥使○辛酉遣使敕谕广东都指挥使司及南海卫指挥使司官曰戍边御侮不致民艰将之善也若居斯任者为国不能宣忠效力为民不能御灾捍患是废其职罪将

  • ○荣禄与袁世凯四则·许指严

    荣禄为慈禧太后之侄,早岁即受慈禧之宠用,为步军统领,旋犯嫌疑,褫职。未几,为西安将军,崇文门监督,洊升大学士,充军机处练兵处大臣。刚毅与同列,乃言:“外患可除,富强易致。”慈禧深信之。盖荣禄虽不足称胆识,而心地尚明白,与端、刚

  • 卷之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二百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三十·杜大珪

    (宋)杜大珪 编苏丞相颂墓志铭曽肇建中靖国元年五月庚辰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致仕苏公薨于润州讣闻上辍视朝二日赠司空走中使赙恤其家葬事官给崇寜元年十一月丙申葬丹徒县义理乡乐安亭五州山之东北阜维苏氏出帝高阳之后

  • 裴寂传·欧阳修

    裴寂字玄真,蒲州桑泉县人。小时成为孤儿,由诸兄抚养。十四岁时,补任郡主簿。长大成人后,容貌魁伟,粗知书传。隋开皇年间,调赴左亲卫。因家贫,徒步前往京师,经过华岳祠庙,祈祷神灵,自卜其命。夜里梦见白发老人对他说“:你年过四十

  • 晋纪十 孝怀皇帝下永嘉六年(壬申、312)·司马光

    晋纪十晋怀帝永嘉六年(壬 申,公元312年 [1]春,正月,汉呼延后卒,谥曰武元。 [1]春季,正月,汉呼延皇后去世,谥号为武元。 [2]汉镇北将军靳冲、平北将军卜寇并州;辛未,围晋阳。 [2]汉镇北将军勒冲、平北将军卜进犯并州。辛未(十九

  • 卷一百八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九上 朱批张广泗奏摺 雍正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贵州按察使【臣】张广泗谨 奏为恭请 圣训事窃【臣】至愚极贱由贵州黎平府知府荷蒙圣恩逾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十四 甲辰春正月丙寅朔,李善长、徐达等奉上为吴王。时群臣以上功德日隆,屡表劝进。上曰:“戎马未息,疮痍未苏,天命难必,人心未定。若遽称尊号,诚所未遑。昔武王克商,戢干戈,櫜弓矢,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

  • 虎会问·子华子

      虎会以其私问于程子曰:主君何如主也?程子曰:昔尧舜在上,涂说而巷议所不废也,是是非非之谓士,试为吾子言之。本也不敢以古事为考,先大夫文子之志也,好学而能受规谏,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身举士于白屋之下者四十有六人,皆能获

  • 卷六十五·陈祥道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六十五宋 陳祥道 撰婚周禮大宗伯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大司徒荒政十曰多昏黨正凡其黨之昏冠教其禮事媒氏掌萬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書年月日名焉

  • 卷十八·夏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八宋 夏僎 撰旅獒西旅献獒大保作旅獒西旅者西方之旅国也獒者俊犬之名先儒谓犬髙四尺曰獒此书之作葢武王克商之后西方之旅国慕武王之威德于是献獒以表其诚而太保召公乃谓逺方効贡当献服食器

  • 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三十五·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大众围绕。而为说法。城中人民。乐听法者。往至佛所。前后相次。时城中有盲婆罗门。坐街道边。闻多人众行步驶疾。即问行人。此多人众。欲

  • 卷第三十五·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卷第三十五 武林十八涧理安禅寺住持娄东行悦集 住持为亡僧秉炬(起骨 煅骨 入塔 撒骨) 恕中愠禅师为耐监寺火。逼慈明晚参是死伎。竖起火云。火炎昆岗。玉石俱焚。耐烹炼者。惟真金尔。 为受都寺火。受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四·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编书问复金粟老和尚窃惟法门事大任荷自心者苟非湥得祖宗的骨之髓那可承虚接响丧我儿孙若于授受之际稍涉卤莽如指南倒置岂独千里万里之谬而已此藏所以褰裳濡足于法门有临岐至再之请耳至若中

  • 史讳举例·陈垣

    陈垣著。“避讳”是我国早已存在的现象。《春秋》讳言尊者、亲者、贤者所做的某些有违所谓“礼义道德”的事,这是“春秋笔法”,不算避讳。所谓避讳,则是在语言文字上避称尊者、亲者、贤者的名、字,而用其它方法来代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