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佑传

陈佑,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其家世代以农为业。祖父陈忠,精通经史,乡里皆尊他为师,死后,其学生谥曰“茂行先生”。

佑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发卖钱,为他买书。长大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任官属,宪宗三年(1253),穆王府任 佑为该府尚书,赐其父母银十铤、锦衣一套。穆王的封藩地在陕、洛,任佑为河南总管。他去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杨杲、李微、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他又奏请免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税,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请朝廷施行。这些都得到朝廷的采纳。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1260),任命 佑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未给俸禄,多贪婪暴虐,而唯有佑以清廉著称,在此为官八年,始终如一。至元二年(1265),调任南京治中。河南东部发生蝗灾,以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令百姓捕捉。 佑到灾区视察后提出:“捕蝗恐伤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已熟,不如早开镰收割,可省捕蝗的劳力。”有人说请示上级,不可擅自做主。 佑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即令捕蝗的人回去收割。

至元三年,朝廷赐佑虎符,授嘉议大夫、卫辉路总管。卫辉是四方交通必经之地,一向难以统制。 佑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进行祭祀。他离任后,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颂德。他曾上书世祖,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本”:一为太子是国本,应早立太子;二为中书省是行政之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曰人材是治国之本,应慎重地选拔人材。这些意见虽未完全被采纳,但受到当时人的称赞。

至元六年,设置提刑按察司,首先任命 佑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这时,中书、尚书两省并立,世祖打算把二者合而为一,召集大臣共同讨论。佑刚回朝,就特命他参议其事。阿合马为尚书省平章政事,欲奏请升中书右丞相安童为太师,实际上是要夺中书省的权力,却又怕 佑反对,因而企图以进佑为尚书省参知政事的官职来拉拢他。在讨论中,佑极力主张中书省为行政之本,是祖宗所创立的,不可废止;三公本为古代官制,今徒有虚位,不必设。废中书省的事就此结束。阿合马恼怒 佑违反了他的意图,把他调出京外任佥中兴路行尚书省事。西凉隶属于永昌王府,该地达鲁花赤及总管为人诬陷,王欲逮捕法办, 佑竭力为他们申辩。王虽大怒,而佑的辩护更强,王终于醒悟。二人皆免罪,认为佑是他们“再生父母”。

朝廷大举伐宋,派 佑征调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闻佑来,都出来应征。十三年,授佑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佑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盗贼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 佑追捕则逃入宋朝境内。宋亡后,这些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佑发现了他们,将他们当众杖杀。

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江南刚刚平定,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为奴, 佑强行释放归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佑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刀之苦的百姓,应宽大怜恤。”但这意见未转达于朝廷。朝廷派他去查核庆元、台州的民田。回来行至新昌,遇到玉山乡盗贼,他猝不及防,被杀害,享年五十六岁。诏赠推忠秉义全节功臣、江浙等处行中书省左丞,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江浙父老要求葬他于会稽,未获批准,便立祠纪念。 佑能诗能文,著有《节斋集》。

猜你喜欢
  志第一 礼仪一·刘昫
  ●卷第十四·胡三省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涌幢小品卷之七·朱国祯
  一二一○ 寄谕八阿哥永璇等将武英殿所刻《三史国语解》赶紧刊刻完竣·佚名
  卷十七·傅恒
  浙语七(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王文正公遗事·王素
  卷一百六十九·雍正
  卷五十·佚名
  卷八十、民军起事及下诏辞位·黄鸿寿
  吕思勉先生学术年表(1)·吕思勉
  卷二十五·戴锡章
  五年·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词中“陕西义社”云云,此人当为北宋人。   水调歌头   昭代数人物,谁似我公贤。平生礌礌磊磊,常以义为先。广立湖中义学,盛集陕西义社,良法自家传。阴德有如此,眉寿不须言。   圣天子,方右武,复宗文。诗中马上,看君

  • 巻十六·胡震亨

    钦定四库全书唐音癸签卷十六明 胡震亨 撰诂笺一蔚蓝度人经诸天名也隐语无义理可解非青蓝之蓝杜甫梓州金华道观诗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巍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借作顔色字为蘂宫写貌【遯叟下同】十枝初唐人咏日用十枝字

  • 卷四百五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十七 顾璘 拟古四首 四方多岐路出门难与期游子适万里三岁间音徽不惜离别苦但恐中心乖人情非山岳感物易迁移释我金跳脱缄书寄君侧愿视故人心勿视新

  • 提要·王冕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六竹斋集       别集类五【明】提要【臣】等谨案竹斋集三卷续集一卷明王冕撰冕字仲章续高士传作字元肃诸暨人本农家子家贫依沙门以居夜潜坐佛膝上映火读书後受业於安阳韩性遂传其学然

  • 列传第十一·刘昫

    ○温大雅 子无隐 大雅弟彦博 子振 挺 大雅弟大有 陈叔达 窦威子恽 兄子轨 轨子奉节 琮 从子抗 抗子衍 静 静子逵 诞 诞子孝慈孝慈子希玠 诞少子孝谌 抗季弟琎 温大雅,字彦弘,太原祁人也。父君悠,北齐

  • 卷二十八·本纪第二十八·脱脱

        天祚皇帝二   五年春正月,下诏亲征,遣僧家奴持书约和,斥阿骨打名。阿骨打遣赛剌复书:若归叛人阿疏,迁黄龙府于别地,然后议之。都统耶律斡里朵等与女直兵战于达鲁古城,败绩。二月,饶州渤海古欲等反,自称大王。

  • 东都事略卷一百二十·王称

    宦者传一百三  宦者之祸见于前载者尚矣太祖开基所用宦者不过五十人但掌宫掖之事未尝令采他事也尝有中黄门因祷祠山川于洞穴中得怪石形类羊者取以为献太祖曰此墓中物尔何以献为命碎其石杖其人其不受佞也如此厥后宰相

  • 卷十五 营阳王·王夫之

      〖一〗   乱臣贼子敢推刃于君父,有欲篡而弑者,有欲有所援立而弑者,有祸将及身迫而弑者;又其下则女子小人狎侮而激其忿戾,愍不畏死,遂成乎弑者。若夫身为顾命之大臣,以谋国自任,既无篡夺之势,抑无攀立之主,身极尊荣,君无猜

  • 卷第七十一·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魏纪三〔起着雍河涒滩(戊申),尽上章涒茂(庚戌),凡

  • 第五五谕光绪七年十一月九日一一二○七-一四·佚名

    新竹知县徐,饬自爨店林水等派拨挑夫,交由挑失首呼唤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谕饬遵办事。(云云照前叙至)除批准照办、并分谕饬遵外,合行谕饬。为此谕,仰各自爨店某等,即便遵照,遇有大差临境,尔等每

  • 第二卷吴·缪荃孙

    二十六年,始置丹阳郡。自宛陵迁于建业。魏以吕虔为徐州刺史。二十七年,孙权自公安徙都鄂,更名曰武昌,称藩于魏。十月丁巳,魏遣太常邢贞奉策即拜孙权为吴王,加九锡。邢贞至吴,孙权受之,遣中大夫赵咨使魏谢。魏以曹休为征东将军

  • 君子阳阳·佚名

    ——夫妻自娱乐陶陶【原文】君子阳阳①,左执簧②。右招我由房③,其乐只且④。君子陶陶⑤,主执纛⑥。右招我由敖⑦。其乐只且。【注释】①阳阳:得意的样子。②簧:古时的一种吹奏乐器③由:同“游”房:同“放”

  • 卷六·朱倬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疑问卷六      元 朱倬 撰 鲁颂 鲁侯爵也閟宫诗言乃命鲁公俾侯于东诗中言公者不一而足周礼诸公方五百里诸侯方四百里则爵土不同也今公侯并称岂二等之爵可通称欤诗言公车千乘集传谓大国之赋

  • 卷下·佚名

    复云何业有补特伽罗。若身及心俱不快乐又不修福。此一有情。於过去世损恼众生令他怖畏。又无信心不发善愿。故此补特伽罗。命终之後生在人中身心不安。又多愚闇而不修施。云何补特伽罗人间命短三涂命长。此一补特伽罗

  •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嵩岳镇国道场沙门定宾撰观夫内契玄宗绝众相而凝寂。外流妙体应群机而演教。故能横宝舟于欲浪照玉镜于心源。洒定水于三千薰戒香于百亿。有空遐唱捐滞情于两边。理事宏敷悟真诠于一实。五乘联驾二藏同开。谈其万善戒门

  • 卷第三十·佚名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第三十姚秦罽宾三藏昙摩耶舍共昙摩崛多等译绪分定品下何谓共明想定。如比丘取诸明相。谓火光日月星宿光摩尼珠光。取诸光明相已。若树下露处。思惟光明知光明受光明。如实人若想忆想。是名光明想。若

  • 涌幢小品·朱国祯

    三十二卷,明朱国桢撰。此书作于万历三十七年到天启元年(1609—1621),历时十三年。共一千四百五十二条,约四十万字。所记多为作者耳闻目睹的明代朝野典故、遗闻逸事,也有一些考证方面的内容。其中有关明代掌故和人物的记载

  • 小酉腴山馆主人自著年谱·吴大廷

    清吴大廷编。二卷。光绪五年(1879)刊行。记道光四年(1824)迄光绪三年事,记述谱主读书、撰文及作宦等事。其中涉及安徽捻军、苗沛霖练军活动、福建盐政、船政及清廷操练海军等文字,颇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