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七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七

礼器

君子之於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摲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此历言体备而当之事即诚之致一者为之也讨去也摲芟也摭拾取也礼惟其宜故君子之於礼也有当直情径行如始死则哭踊无节也有当曲为降杀如父在为母期也有当按其经而平行之如三年之丧自天子逹也有当顺其叙而讨治之如天子而下每等降杀以两也有当芟取贵者之物以播於贱者如登俎及羣臣而贱者亦均惠也有当推进卑者使得行尊者之礼如二王子孙为宾而用王礼也有当观象效法而极其文如王者之服物采章也又有观象效法而文不尽如公侯以下减於王也有卑者之

於尊者拾取一节而不为嫌如君沐粱卿大夫不得同而士反得沐粱也由九者类推之而可以极礼之用矣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此言三代之礼之一而因革随乎时宜也素青即白黑也诏侑谓告尸行节劝尸饮食也武当为无方犹常也合钱饮酒为醵三代之礼其本一也制定而民共由之故所尚之色或素或青而礼之大体则夏造於前殷因於後未始有异也周因於殷坐尸而祭为之诏侑也无定所其礼亦如殷其用至诚之道一也夏尸惟饮食时暂坐非饮食则?立以俟祭事之终殷尸虽无事亦坐周於祫祭之时昭穆六尸旅酬相酌曾子曰周礼其犹醵饮与是三代之所因所革皆可考而知也案诏侑无方如云就养无方矣旅酬六尸者后稷之尸发爵不受旅毁庙但有主而无尸故疏谓是文武二尸及四亲庙也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一献孰

此推言礼之至者而举祭礼以明之也腥生肉爓沈肉於汤色略变也孰与熟同君子曰礼主於敬若近於人情则非礼之极至也故郊以祭天则荐血大飨以祫祭宗庙则荐腥三献以祭社稷五祀则荐爓一献以祭羣小祀则荐熟案郊与大飨三献皆有血腥爓熟此但据先设者为主也郑注谓三献为祭社稷五祀或曰社稷五祀与五岳同为血祭不止於三献当是祭山林川泽如狸沈之祭是也

是故君子之於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己慤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故鲁人将有事於上帝必先有事於頖宫晋人将有事於河必先有事於恶池齐人将有事於泰山必先有事於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此承上意而言礼有由始也恶池读作虖沱并州川名河之从祀也配林林名泰山之从祀也相步扶工也温犹藉也惟近人情者不为礼之至是故君子之於礼也非私自专辄徒起而致已情也此必有所由始也是故两君相见必有七介以传命不然则太愿慤而无礼之文宾主必三辞三让而後至庙中不然则太迫蹙而非礼之序矣如鲁人将有事於上帝以后稷配必先祭於頖宫之学以告后稷晋人将有事於河则必先祭恶池齐人将有事於泰山则必先祭配林而当未祭也又必三月而系牲於牢七日戒而散齐於外三日宿而致齐於内所以为愼之至也故宾礼有摈以诏之乐工有相步以导之所以为温之至也陆氏佃曰鲁人告后稷於頖宫以配上帝晋人告恶池以配河齐人告配林以配泰山虽曰告之实以肄习其礼即事有渐也皇氏侃曰凡玉以物縕裹承藉君子亦以威仪摈相自承藉故曰温之至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稾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此言先王制礼之意也醴酒五齐第二酒鸾铃也刀环有铃莞蒲席簟竹席稾鞂除去谷之秆也礼也者匪徒以其文盖将反乎人心之本修乎古先之制而不忘其初者也以反本言之如居丧有擗踊哭泣之事曾不待於诏告以发於心之所固然也朝廷有养老尊贤之事不能不乐之以乐以惬乎心之所同然也以修古言之如祭祀用醴酒而列尊在元酒之下割刀利用而庙中必鸾刀是贵莞簟至安而郊礼必稾鞂是设此皆所谓不忘其初者是故先王制礼节文虽繁而必有主焉故後之人可以称述而多学也案有主即致一之谓而所以反本修古之要也

君子曰无节於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

此言礼为观物之要也物犹事也君子曰人而无节於内者则不知礼之所由制将观於物而弗之察矣盖事物至繁而未有不受裁於礼者欲察物而不由礼其弗之得也决矣故作事不以礼者不能存其敬出言不以礼者不能立其信此可见礼为事物之极致也案礼主於节故曰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精求之则所以节性而推是以裁成辅相者不外焉故下文条举而广言之

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於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逹亹亹焉

此言先王制礼之本於天也财与材通财物疏谓犹才性也唯礼为物之致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亦因其财物之性以致其义焉尔夫万物本於天而君子法之故凡举大事必顺乎天时为朝夕必依放於日月为高必因乎丘陵为下必因乎川泽是故天时雨泽所以不已於生物也君子之德亦亹亹不已而上逹於天则与天合德而制礼有其本矣案注疏大事祭祀也顺天时如啓蛰而郊龙见而雩始杀而尝闭蛰而烝朝夕谓春分朝日秋分夕月高下谓圆丘方泽玩上下文义但统言君子之法天不必专指祭祀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衆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皇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此承上而言逹亹亹之实也置谓使之居其位也升上也犹成也吉土王者所卜建都之地也君子之逹亹亹也既内以尽之於已又外以资之於人是故昔先王於有德者加诸上位有道者隆以礼貌有能者任以职守既举贤而置之复聚衆而誓之而使各谨於其职於是因天之尊而制为事天之郊礼因地之亲而制为事地之社礼五年廵狩则因名山而上其治功以告於天每?郊祀则因吉土而致其明禋以格夫帝由是升中於天而瑞物以臻则凤皇自上而下降龟龙自远而来假飨帝於郊而休徵以应则风雨不过其度寒暑不爽其期是故圣人南面而立恭已无为而天下大治者诚以圣人之於天道有通极而不二者也案逹亹亹者诗所谓小心翼翼昭事上帝也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者书所谓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也贤才之生乃帝心之所简是故圣人之至德莫大於格天飨帝而飨帝之实又莫大於用贤是故大有为有贤之卦鼎为养贤之卦其彖辞皆曰元亨而其大象一则曰顺天休命一则曰正位凝命也郑注引孝经说以升中为封禅则近於矫诬而非圣人所以事天之本矣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於东月生於西此隂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此言圣人有法天之至德因举祭礼以明之也罍尊刻为云雷之象夏后氏之尊也牺尊周尊也小鼓谓之应惟圣同天在天道为至教而在圣人为至德盖观於祭礼而亦可知也庙堂之上则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则县鼓在西应鼓在东礼乐之器尊西也君在阼夫人在西房以日生於东月生於西此隂阳之分夫妇之位尊东也君在阼而西酌牺象夫人在西而东酌罍尊是礼之交动於堂上县鼓主倡而引之於先应鼓主和而继之於後是乐之交应於堂下所以为和之至也案天道至教圣人至德郑注以为目下事盖是承上起下之辞上言飨帝此言飨亲所谓至德也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逹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此即礼乐而言观物之事也与犹示也礼以报本而为反其所自生乐以彰德而为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而使之不过其修乐也以导志而使之不淫故观其礼乐而世之治乱可知也蘧伯玉尝曰惟君子之人其心明逹故观於器用而知其工之巧观於动作而知其人之知是故君子必慎其所以与人者为夫人之将以是而观之也案礼乐者圣人以之治世而君子以之治身逹之云者惟其有节於内焉故也

大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纳牲诏於庭血毛诏於室羮定诏於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於堂为祊乎外故曰於彼乎於此乎

此言人君庙祭之敬也盎盎齐也诏告也羮肉汁定孰肉也道言也祭之明日绎祭於庙门旁谓之祊敬者礼之本也如大庙之内君与后必躬亲之此敬之至矣当迎牲之时君亲出庙门牵牲以入大夫赞佐执币而从及杀牲毕而进血与腥君亲制牲肝以祭神於堂而夫人执酒以为献此时卿大夫则从乎君命妇则从乎夫人君与夫人之心洞洞乎其敬而表里无间也属属乎其忠而纯一不杂也勿勿乎欲其飨之而勉勉不已也牲入则以币告神於庭杀牲取血及毛则入以告神於室羮肉既孰将迎尸主入室乃先以俎盛之而告神於堂此三诏皆不同其位者盖言鬼神无在而无乎不在将遍求之而犹未得也於正祭而荐腥爓则设祭於堂於祭毕而行绎祭则为祊乎外故古语曰不知鬼神之所飨於彼乎於此乎此可以见其敬之至也

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衆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此言王者祫祭之礼之义也注读肆为陔者周礼钟师掌九夏尸出入奏肆夏客醉而出奏陔夏也祭礼有隆杀故一献则从其质三献则致其文五献则加盛而察七献则转尊而神惟大祫之祭升群庙之主合食於大祖之庙而谓之大飨斯礼也报本独隆其王者之事与试观大飨之所陈牛羊豕三牲之外又有鱼醢麋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豆品味之荐皆四时和气所生示王者能赞化育也纳侯?所贡之金於庙所以示亲附也加璧於束帛之上尊王者之德而比於玉也龟列於前重其能先知吉凶也金次於龟见人情之和也荆之丹兖之漆丝豫之纩扬之竹箭莫不咸在示王者与衆共财而天下不得私其有也其余九州以外蛮夷之国无常货但贡其国之所有示王者德泽之能致远也诸侯来助祭祭毕而出歌陔夏之诗以送之以明其不失礼也夫陈列极华夷之美则备物矣奔走致诸侯之贵则尽官矣王者惟以孝治天下故大飨於庙仪备九献直合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所以为礼之至隆也

祀帝於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此承上言郊庙而总结之也先王祀帝於郊不尚文饰乃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主於亲亲乃仁之至也丧礼主乎哀乃忠之至也敛服葬器之毕备亦所以尽人心而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主乎尊贤乃义之至也合而言之则忠亦仁也敬亦义也仁义存於中而礼逹於外君子而欲观仁义之道舍礼其何所本乎案礼与仁义皆性也而道则仁义之着於外者苟非行礼则不可得而见故曰礼其本也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此言礼待人而後行也道犹行也君子曰贵文不可偏废而质在所先如甘者味之美质也甘属土土王於四时故甘能受衆味之和白者色之美质也绘画之事後素功故白能受衆色之采忠信乃人之美质也礼无本不立故忠信可以学礼苟无忠信之人则每事虚伪礼不可以伪为於外是故礼以得其人为贵也案首章言如竹箭之有筠者文也如松栢之有心者本也二者相须而礼必以忠信为质故於此复推本言之

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此言礼贵能行而不可以轻议也旅祭名谓旅五帝及四望也孔子曰甚矣礼之未易行也有人於此诵诗三百而能言或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自卑而尊或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自内而外或不足以大旅即大旅具矣犹未必其合德於天而足以飨帝也礼其可轻议乎案此承上文得其人之意而言自一献以至飨帝盖未有不本於忠信者

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闇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此言子路之能行礼也逮及也闇昧爽以前偏任为跛依物为?质正也子路尝为季氏宰矣季氏每祭家庙逮闇而行事至夕未毕又继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至此而亦倦怠矣甚至有司者跛?以临祭其为不敬也大矣此泥於周人祭日以朝及闇之文而失其义者也他日祭而子路与当正祭之时事尸於室则外人将馔至户内人於户受之而设於尸前内外异位而相交恐费时也正祭之後傧尸於堂则堂下之人送馔至阶堂上之人於阶受取上下异位而相交亦恐费时也是以正明而始行事晏朝即退初不至於倦怠焉孔子闻而善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盖胜於季氏之日有不足者多矣案礼以敬为主与其久而怠固不若速而敬之为得也子路有忠信之质乃所谓得其人者此篇言礼以成器巨细兼该而必推本於忠信又引子路之事以实之足使後世之学礼者有所据依矣

日讲礼记解义卷二十七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二 朱子九·黎靖德
  白馬論弟二·谢绛
  近思録集注卷十一·江永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
  提要·姜宝
  卷三十四·黄伦
  梁惠王上·孟子
  卷七·魏了翁
  卷十一·吴廷华
  书经衷论原序·张英
  题 反 侵 略·太虚
  精诚团结与佛教之调整·太虚
  佛教教育系统各级课程表·太虚
  甚希有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六十四·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巻二十一·李蓘

    钦定四库全书宋艺圃集卷二十一明 李蓘 编戴复古三十六首伏龙山民宋正甫湖山清隠乃唐诗人陈陶故圃曽景建作记俾仆赋诗故人昔住金华峰面带双溪秋水容故人今住伏龙山陈陶故圃茅三间千载清风徐孺子门前共此一湖水百花洲

  • 卷二百六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六十杂蔬类五言古百合          【梁】宣 帝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行园          【梁】沈 约寒瓜方卧垄秋菰亦满陂紫茄纷烂熳绿芋郁

  • 御选元诗卷六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六十三五言长律三王思诚赋得云梦泽送宋显夫佥事之山南两仪开混沌二泽积?渟汇溢巴邱腹陂防楚地形龙蛇蟠窟宅鲛蜃驾空冥余润蒸巫峡层波接洞庭汀花迎日白岸草际天青使节光卿月仙槎泛客星扣舷歌楚

  • 御选宋诗卷七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七十三七言絶句十刘克庄豫章沟沟水泠泠草树香独穿支迳入垂杨荠花满地无人见唯有山蜂度短墙馆头雨雪萧萧驿堠长不堪流潦入车箱抚州城外黄泥路即是人间小太行湘潭道中即事败絮龙钟拥病身十分寒事

  • 卷一百九十 嘉祐四年(己亥,1059)·李焘

      起仁宗嘉祐四年七月盡是年十二月   秋七月丙申,太子中允王陶為監察御史裏行。初,詔中丞韓絳舉御史而限以資任,屢舉不應格。於是絳請舉裏行,以陶為之,詔可。陶辭不受,詔強之,乃就職。按景祐元年二月,中丞韓億請復置殿中

  • 卷之二百六十六·佚名

    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丁丑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甲辰皆如之。外起居注  ○祭先师孔子。遣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徐桐行礼。谕档  ○谕内阁、冯子材呈递贺摺。另缮骈语。屡次违式

  • 第二卷 田赋表·缪荃孙

    明田赋表 (上)应天府洪武二十六年 夏税:麦一万一千二百六十石。 绢一千四百六匹。 秋粮:米二十二万六百一十六石。弘治十五年 夏税:大小麦一万一千六百五十四石四斗四升五勺零。 丝绵折

  • 一一五 蔡孑民一·周作人

    复辟的事既然了结,北京表面上安静如常,一切都恢复原状,北京大学也照常的办下去,到天津去避难的蔡校长也就回来了,因为七月三十一日的日记上载着至大学访蔡先生的事情。九月四日记着得大学聘书,这张聘书却经历了四十七年的岁

  • 卷二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五十一人物志一百三十一列女传十一八旗满洲列女传九镶黄旗满洲候补笔帖式穆腾额之妻黄氏镶黄旗满洲护军三达色之妻乌里特氏镶黄旗满洲领催善保之妻富氏镶黄旗满洲领催达色之妻瓜勒佳氏

  • 卷十三 微子之命第十·孔颖达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一名禄父。命微子启代殷后,启知纣必亡而奔周,命为宋公,为汤后。作《微子之命》。封命之书。[疏]“成王”至“之命”○正义曰:成王既黜殷君之命,杀武庚,乃命微子启代武庚为殷后,为书命之。史叙其事,作《微子

  • 卷六·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六齐风一之八齐国名在禹贡青州之域武王封太公望于此太公惠工商通鱼盐民多归之故为大国鸡既鸣矣朝既盈矣匪鸡则鸣苍蝇之声赋也贤妃御于君所常恐晏起故梦寐之中若有

  •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善业白佛言: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何等为入空为空定。佛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空观。一心作是观不见法。於法中不作证。佛所说不於空中作证。云何闿士於定中立而不得证。佛言:是闿士悉具足念空不得证。作是观不取证。观入处

  • 与竺摩书(二通)·太虚

    一竺摩慧鉴:来信并各诗,均阅悉,殊为喜慰!此时出版刊物,港澳为易,但邮递甚难,故潮音不拟迁移,只得在后方勉延残喘。余暂住缙云,藉应时变。弘师六秩征文启事,已付登,勿念。如晤剑老,便为致意!华院希力促芝峰代主,汝亦参加!自由史观甚简

  •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五·智圆

    钱唐沙门释智圆述三劝求佛身二。初分科二。初标下随释三。初标章二。初述意。二征释四重。初重二。初问二答二。初双标。方便两教即藏通。常住佛身即别圆。二何故下双释。岂可劝求等者荆溪云。非是专令求于劣身。既劝

  • 维摩义记卷第四(本)·慧远

    第十六中初电天曰标人别说下彰所说。明无明二返举二相。分别有二。一随相说闇惑之心缘而不了名曰无明。缘智显了说之为明。二约心说。妄心性闇。设有缘解亦是无明。如人梦中虽有分别性是昏睡。亦如乐受性是行苦。真心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一·大訢

    湖州路乌回禅寺语录  门人 廷俊 等编师於至大四年八月初一日。就杭州路净慈禅寺书记寮受请。入寺。上堂云。拈华付法。面壁安心。列派分宗。递相钝置。拈拄杖画一画云。一画画断了也。且喜天下太平。然则兵随印转

  • 要修科仪戒律钞·朱法满

    唐朱法满撰。十六卷。全书采引《九天生神章》、《太真科》、《本相经》、《真藏经》等五十余种道书。卷一述道经传授的各种规定。卷二叙持诵和讲经的仪式及对经文的领悟、修习。卷三写弟子奉师的科仪。卷四至卷六记录

  • 弹指词·顾贞观

    词集。清顾贞观(1637—1714)撰。一卷。贞观字华峰,号梁汾,江南无锡(今属江苏)人。康熙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晚岁,移病归。词与陈维崧、朱彝尊齐名,世称“词家三绝”。著述较多。此集原二卷,刻于雍正初年,乾嘉以降、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