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贫富第十七

【题解】

本篇就贫富问题进行辩论。由于双方都是属于剥削阶级的成员,因而也就不可能弄清楚“贫富相悬”的根本原因,只能围绕着如何实现或维护“致富成业”这一问题,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夫曰:余结发束脩,年十三,幸得宿卫,给事辇毂之下,以至卿大夫之位,获禄受赐,六十有余年矣。车马衣服之用,妻子仆养之费,量入为出,俭节以居之,奉禄赏赐,一二筹策之,积浸以致富成业。故分土若一,贤者能守之;分财若一,智者能筹之。”夫白圭之废著,子贡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六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

【注释】

结发:即束发。古代少年用绳子把头发结扎起来,即指少年时期。束脩:送给老师的报酬。(古时称干肉为脩)。这里是初上学的意思。

宿卫:皇宫中值宿禁卫。

辇毂(niang()皇帝乘坐的车子。

《管子·国蓄篇》:“分地若一,强者能守;分财若一,智者能收。”若一,一个样。白圭:战国时魏人,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采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办法经商,掌握时机,运用智谋。废著:即贱买贵卖。

运之六寸:指运用算法而言。六寸,古标法。《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息耗:就是盈虚的意思。《汉书·董仲舒传》:“察天下之息耗。”颜师古注:“息,生也;耗,虚也。”

【译文】

大夫说:我少年时上学,十三岁时,幸运地得到侍卫皇上的职位,在京师供职,后来一直做到公卿大夫的官位,得到俸禄和赏赐,如今有六十多年了。我自己车马衣服的费用,一家老小和奴婢的开支,量入为出,节俭地过日子,把俸禄和赏赐一点一点地计划安排,逐渐积蓄起来发家致富。所以,分地是一样大小,只有能干的人才能保守得住;分财是一样多少,只有聪明的人才能安排使用好。白圭从事买贱卖贵的经营,子贡赚钱谋利,三度积财千金,难道一定要取之于民吗?不过靠运用心计,盘算盈亏,利用物价涨落来牟取大利而已。

文学曰:古者事业不二,利禄不兼,然后诸业不相远,而贫富不相悬也。夫乘爵禄以谦让者,名不可胜举也;因权势以求利者,入不可胜数也。食湖池,管山海,刍尧者不能与之争泽,商贾不能与之争利。子贡以布衣致之,而孔子非之,况以势位求之者乎?故古者大夫思其仁义以充其位,不为权利以充其私也。

【注释】

刍荛(ch*rao):指割草打柴的人。

《论语·先进篇》:“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译文】

文学说:古代人不从事两种职业,经常谋利就不能做官享禄,这样,各行各业差别就不大,贫富就不会悬殊。那些高官厚禄又能谦让的人,名声就一天天高起来了;利用权势去谋利的人,财富就一天天多起来了。如今,太不一样了,有人独占湖池,垄断山海,连拾柴割草的人也不能得到一点好处,行商坐贾的人也不能和他们争钱财。子贡以普通人身份经商致富,孔子还责备他,何况利用权势地位去追求财利呢?所以,古时候当官的只想到施行仁义来保住他的官位,不是为了权力来满足他的欲望。

大夫曰:山丘有饶,然后百姓赡焉;河海有润,然后民取足焉。夫寻常之污,不能溉陂泽,丘阜之木,不能成宫室。小不能苞大,少不能赡多。未有不能自足而能足人者也。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故善为人者,能自为者也,善治人者,能自治者也。文学不能治内,安能理外乎?

【注释】

寻常: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寻,倍寻为常。这里形容面积小。污:小池塘。陂(b5i)泽:湖泽。

“苞”:同“包”,包括,包容。

【译文】

大夫说:山岳有富饶的资源,百姓才能靠山吃山;河海有丰富的物产,百姓才能靠水吃水。小水池子,不能灌溉高田下泽,小树桠杈,不能建筑高楼大厦。小的东西包裹不了大的物品,收入少的供给不了大的开支。没有自给不足而还能供给别人的。没有不能自治而还能管理别人的。因之,善于替别人着想的一定会想到自己,你们文学连自己都管理不好,又怎么能谈得上治理国家呢?

文学曰:行远道者假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故贤士之立功成名,因于资而假物者也。公输子能因人主之材木,以构宫室台榭,而不能自为专屋狭庐,材不足也。欧冶能因国君之铜铁,以为金炉大钟,而不能自为壶鼎盘杆,无其用也。君子能因人主之正朝,以和百姓,润众庶,而不能自饶其家,势不便也。故舜耕于历山,恩不及州里,太公屠牛于朝歌,利不及妻子,及其见用,恩流八荒,德溢四海。故舜假之尧,太公因之周,君子能修身以假道者,不能枉道而假财也。

【注释】

“远”下原无“道”字,今据《群书治要》四二、《长短经·论士篇》引补。“因”下原无“于”字,今据《群书治要》、《长短经》补。

专屋,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作“专室”。本书“专屋”、“专室”并用。“专室”,见前《轻重篇》注释。狭庐:狭窄的房子。

“国君”下原无“之”字,《长短经》有,今据补正。

壶鼎盘杅,“壶”原作“一”,“杅”原作“材”,《群书治要》引“一”作“壶”,“材”作“杅”,《意林》、《长短经》“一”作“壶”,“材”作“盂”,“盂”“杅”同字,今据改正。“因”上原无“能”字,今据《群书治要》、《长短经》校补。

八荒:八方极远的地方。

【译文】

文学说:走远路的要依靠车子,渡江海的要利用船只,因之,贤士之所以能立功成名,是因为有所凭藉也是善于利用条件的缘故。鲁班能够利用人主的木材来建筑宫殿台阁,但不能给自己盖一间简陋的屋子,就是因为自己的木材不足。欧冶能够利用国君的钢铁来铸造金炉大钟,但不能给自己造一些壶鼎盘盆,也是因为没有可供使用的材料。君子能够依靠皇上来安宁百姓,造福天下,但不能使自己发财致富,就是因为地位不允许的原故。所以,舜在历山耕田的时候,他的恩惠还达不到他的乡里,姜太公在朝歌宰牛为生的时候,连他的妻子也得不到一点好处,等到他们得到重用,恩惠流布全国,德泽洋溢天下。所以,舜是靠尧而起来的,姜太公是靠周文王而起来的。君子是能修身养性而助于先王之道的人,他是不能违背先王之道而求助于钱财的。

大夫曰:道悬于天,物布于地,智者以衍,愚者以困。子贡以著积显于诸侯,陶朱公以货殖尊于当世。富者交焉,贫者赡焉。故上自人君,下及布衣之士,莫不戴其德,称其仁。原宪、孔伋,当时被饥寒之患,颜回屡空于穷巷,当此之时,迫于窟穴,拘于缊袍,虽欲假财信奸佞,亦不能也。【注释】原宪:字子思,也称原思,孔丘弟子。孔伋(j0):字子思,孔丘的孙子。缊(y)n)袍:以乱麻为絮的袍子。缊,乱麻。

【译文】

大夫说:谋利的途径,触处都是,自然财富,遍地都有,聪明的人利用了这些因而富足,愚蠢的人不懂得这些所以贫困。子贡搞囤积而驰名于诸侯,范蠡因经商而尊重于当世。富人和他交朋友,穷人得到他的帮助。所以从人君到百姓,都得到他们的好处,称颂他们的“仁义”。原宪和孔伋,当年饥寒交迫,颜回经常穷困在陋巷里,在那个时候,他们住的是窑洞,穿的是破缊袍,即使想凭借钱财来施展奸诈、献媚的伎俩,也是不可能的。

文学曰:孔子云:“富而可求,虽执鞭之事,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君子求义,非苟富也。故刺子贡不受命而货殖焉。君子遭时则富且贵,不遇,退而乐道。不以利累己,故不违义而妄取。隐居修节,不欲妨行,故不毁名而趋势。虽付之以韩、魏之家,非其志,则不居也。富贵不能荣,谤毁不能伤也。故原宪之缊袍,贤于季孙之狐貉,赵宣孟之鱼飧,甘于智伯之刍豢,子思之银佩,美于虞公之垂棘,魏文侯轼段干木之闾,非以其有势也;晋文公见韩庆下车而趋,非以其多财,以其富于仁,充于德也。故贵何必财,亦仁义而已矣!

【注释】

这是《论语·述而篇》文。

语本《论语·先进篇》。

《孟子·尽心篇上》:“孟子曰:‘附之以韩、魏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韩、魏之家,指春秋时晋国六卿中的韩、魏两家,这两家都很富有,故以为言。《论语·子罕篇》:“子曰:‘衣弊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这里把子路缊袍之事归之于原宪,是本书引用古书但又不同的一例。

赵宣孟:即赵盾,春秋时晋卿,谥宣子。孟,尊称。“飧”原作“食”,今据卢文弨说改正。《公羊传·宣公六年》载晋灵公使勇士杀赵盾,勇士见赵盾正在吃鱼,心眼其俭约,不忍杀,自刎而死。传文正作“方食鱼飧”。

智伯:见《毁学篇》注释。刍豢:用草饲养的牛羊叫“刍”,用粮食喂养的猪狗叫“豢”。这里指丰富的肉食。

虞:春秋时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一带。垂棘:春秋时晋国地名,以产美玉出名,这里指代美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灭虞,见《左传·僖公二年》。

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王,名斯。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即伏在横木上,表示对别人的敬重。段干木:魏人,隐居不仕,魏文侯每过段干木的家门,就扶轼表示对他的敬重。事见《史记·魏世家》及《淮南子·修务篇》。

晋文公见韩庆下车事,未详。

“非”下原脱“以”字,据郭沫若校补。

【译文】

文学说:“孔子说过:‘富贵如果(取之以义)可以求得,就是赶车子的事,我也要干;如果不可以求得富贵,还是干我所爱好的事。”君子追求仁义,而不随便去追求财利。所以孔子责备子贡违背天命,去做买卖。君子遭遇好运就富贵起来,不遭遇好运就隐居起来安贫乐道。不因为谋取财利而损害自己的品德,所以不做违背“仁义”而取得财利的事。隐居修养自己的气节,不以私欲妨害自己的德行,所以不毁坏自己的名誉而去趋炎附势。就是给他韩、魏两家那样的财富,如果与他的志愿不符也不要。富贵不能使他光荣,诽谤不能使他受害。所以,原宪的破缊袍比季孙的狐貉袍子更有价值,赵宣孟的鱼羹比智伯的肉食更好吃,子思的银佩比虞公的垂棘之玉更美好。魏文侯乘车经过段干木的家门,还要伏在车前的横木上,表示尊敬,不是因为段干木有权势;晋文公见着韩庆就下车步行,不是因为韩庆钱多,而是因为他们多行“仁义”道德。所以,一个人尊贵,何心要有许多钱财,只要行“仁义”就行了!

猜你喜欢
  卷十四·郑玄
  卷四·郑玄
  卷二十七(成十一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宗吾家世·李宗吾
  第一章 人生之苦·梁启超
  东溪日谈录卷十八·周琦
  卷四七·邱濬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卷三十六·胡广
  后序·崔子方
  卷三下·傅恒
  相刺第二十·桓宽
  碧岩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九卷·宝亮
  金刚般若经疏·智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七十三·彭定求

        卷273_1 【独不见】戴叔伦   前宫路非远,旧苑春将遍。玉户看早梅,雕梁数飞燕。   身轻逐舞袖,香暖传歌扇。自和秋风词,长侍昭阳殿。   谁信后庭人,年年独不见。   卷273_2 【去妇怨】戴叔伦   出户不

  • 为的是·徐志摩

    女人:我对你祈祷,我对你礼拜,我对你乞讨,—— 为的是……女人:我为你发痴,我为你颓废,我为你做诗,—— 为的是……女人:我拿你咒骂,我拿你凌迟,我拿你践踏,——

  • 卷一百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五 明 曹学佺 编 方外二 释皎然【字清画吴兴人】 杼山禅居寄赠东溪吴处士 青云何润泽下有贤人隐路入菱湖深迹与黄鹤近野风吹白芷山月揺清轸诗祖吴叔庠致君才不尽身当青山秀文体多

  • 卷十八·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八平湖沈季友编明钱阁老士升士升字抑之号御泠又号塞庵晩称息园老人嘉善人万厯丙辰状元除修撰崇祯间召入东阁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务持国体据事尽言上寛简虚平四箴嘉纳之奸人李璡请括江南巨室士

  • 卷八十七·列传第十七·脱脱

        萧孝穆(撒八 孝先 孝友) 萧蒲奴 耶律蒲古 夏行美   萧孝穆,小字胡独堇,淳钦皇后弟阿古只五世孙。父陶瑰,为国舅详稳。孝穆廉谨有礼法。统和二十八年,累迁西北路招讨都监。开泰元年,遥授建雄军节度使,加检

  • 卷一百七十八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起仁宗至和二年正月盡是年二月   春正月丁卯,奉安真宗金像於萬壽觀。初,以神御帳損,徙別殿。及是帳成,奉安如故。   德音降畿內、輔郡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賜諸軍緡錢。   戊辰,荊湖北路鈐轄、轉運司【一】言,知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十二·杨仲良

      神宗皇帝   审官西院   熙宁三年五月丁巳[1],诏:『国家以西枢内辅赞翌,本兵任为重矣[2]。而狃于旧制,自右职升朝以上,必兼择而除授之,是以三公府而亲有司之为,非所以遇朕股肱之意也。今使臣增员至众,非张官置吏以总其

  • 卷之五十一·佚名

    洪武三年夏四月己未朔礼部造诸王册宝成并上册封礼仪其制册宝皆用金宝依周尺方五寸二分厚一寸五分其篆文曰某王之宝宝匣宝座雕造蟠螭余同皇太子册宝制○亲王分封受册宝仪 前期择日奏告太庙至日设宝册案五座于殿中宝册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三十三·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六月丙子朔○礼部奏上 瑞王成婚仪注报可○丁丑谕内阁昨日览卿等申救御史刘光复奏揭卿等可思人谁无父母岂石出桑生朕怒此畜辄在 圣母几筵前高声狂吠震惊 神位为子者五内何等惊慌忿怒又且于朕前甚无人臣

  • 卷之一百六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耶律夷腊葛传·脱脱

    耶律夷腊葛,字苏散,本宫分人检校太师合鲁之子。应历初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入侍皇上。几年后,开始担任殿前都点检。当时,穆宗刚刚即位,怀疑诸王有异心,将夷腊葛视为布衣之交,一切机密大事必定跟他一起谋划,迁任寄班都知,赐给宫

  • 蔡时鼎传·张廷玉

    蔡时鼎,字台甫,漳浦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历任桐乡、元城知县,为官清廉。提升为御史。太和山提督中官田玉兼理守备之事,蔡时鼎认为不可,并谈到田玉不守法纪的事。御史丁此吕因为弹劾高启愚被贬,蔡时鼎为他争辩,言语触怒杨巍

  • 卷一百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九雍正九年八月上谕九道初一日大学士等议覆四川积谷应增贮六十万石每石约价三钱分三年买足奉上谕所议甚属周详妥协依议速行但每年谷价贵贱不等如画定三钱恐价贵时或至抑勒强买价

  • 兵一○·徐松

    讨叛四黎泸州蛮夷桂阳蛮猺侬智高王均陈进王伦云翼军王则方腊陈通李成苗傅刘正彦范汝为李敦仁邵清张琪曹成杨么黄诚杨太周伦等 黎泸州蛮夷泸南附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八月,黎州蛮为寇,命文思副使孙正辞为黎雅州水陆都巡检使,

  • 书成自记·梁漱溟

    《人心与人生》一书1975年7月初间草草写成,回想其发端远在五十年前,中国屡为人讲说,时有记录,作辍不常,且以奔走国事不暇顾及者实有多年,而今卒于告成,殆非偶然。记其颠末于此,有许多感喟歉仄的复杂情怀亦并记出之。1921年愚

  • 清 凉 世 界·太虚

    ──二十一年六月应武汉政法学界之请在抱冰堂讲──今天在此风景幽静的处所,大家又都是能深入佛法而融洽的;因此、到了宾主浑然,心境双忘的不可思议境界,尚有什么可说呢?但刚听到抱冰堂这几个字,当此六月灾天的时候,一闻著便

  • 第二十五則 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胡兰成

    第二十五則韶國師到這裏不肯住舉:天臺山蓮花峰韶國師拈柱杖示眾云:古人到這裏為什麼不肯住?眾無語。自代云:為他途路不得力。復云:畢竟如何?又自代云:楖櫪橫擔不顧人,直入千峰萬峰去。古人到這裏為什麼不肯住?用國父的話「革命

  • 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青牙始生经。撰人不详,约出於南北期。假托西王母传谷希子。言服食五方生气法术。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述二人共吞五牙(五方之气)之术,实为房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