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褒贤第十九

【题解】

本篇就褒贤问题展开辩论。大夫以“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的苏秦、张仪为贤,并对孔甲乃至当代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赵绾、王臧、主父偃、东方朔等进行了批判。文学则与之相反,对苏秦、张仪加以攻击,而对孔甲等全力为之辩护。双方针锋相对,足见斗争之尖锐复杂了。

大夫曰:伯夷以廉饥,尾生以信死。由小器而亏大体,匹夫匹妇之为谅也,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何功名之有?苏秦、张仪,智足以强国,勇足以威敌,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夫智不足与谋,而权不能举当世,民斯为下也,今举亡而为有,虚而为盈,布衣穿履,深念徐行,若有遗亡,非立功成名之士,而亦未免于世俗也。

【注释】

《战国策·燕策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至,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

《论语·宪问篇》:“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谅:这里指小节、小信。经:缢,用绳子勒死。沟渎:水沟。

张仪:战国时魏人,曾游说六国,主张连横以归附秦国。

《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币”上原无“重”字,今据卢文弨说校补。

《论语·述而篇》:“无而为有,虚而为盈。”

【译文】

大夫说:伯夷因为讲廉洁而饿死,尾生因为讲守信而丧命。因为小器量而损伤大体,这是一般百姓的小节小信,死在山沟里也没有人知道。有什么功名呢?苏秦、张仪,智谋足以使国家强盛,勇气足以威震敌国,一怒生事就使诸侯害怕,安居无事天下就可平静。各国诸侯的国君,没有不放下架子说好话并用厚礼请求和他们交好,这才是所说的天下名士啊。如果智谋不足以商量大事,而且才能不能担当当代大事,这样的人就是下等的了。你们本来没有却诈称为有,本来空虚却诈称为充满,穿着布衣破鞋,深思熟虑,慢慢走动,好像丢失了什么似的,根本不是立功成名的人,不过是世俗庸人罢了。

文学曰:苏秦以从显于赵,张仪以横任于秦,方此之时,非不尊贵也,然智士随而忧之,知夫不以道进者必不以道退,不以义得者必不以义亡。季、孟之权,三桓之富,不可及也,孔子为之曰“微”。为人臣,权均于君,富侔于国者,亡。故其位弥高而罪弥重,禄滋厚而罪滋多。夫行者先全己而后求名,仕者先辟害而后求禄。故香饵非不美也,龟龙闻而深藏,鸾凤见而高逝者,知其害身也。夫为乌鹊鱼鳖,食香饵而后狂飞奔走,逊头屈■,无益于死。今有司盗秉国法,进不顾罪,卒然有急,然后车驰人趋,无益于死。所盗不足偿于臧获,妻子奔亡无处所,身在深牢,莫知恤视。方此之时,何暇得以笑乎?

【注释】

“进”下原无“者”字,据下句例文当有,今补。

为,通“谓”。这是引用孔子的话“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原文见《论语·季氏篇》。鸾(luan):鸟名,古称似凤,五彩而多青色,凤凰属,“鸾凤”,鸾鸟和凤凰。逊头屈■(d@):缩头躲避。

卒然:忽然;卒同“猝”。

臧获:古时由于犯罪而被没收财产做了官家奴仆的人。奴曰臧,婢曰获。【译文】文学说:苏秦用合纵的策略在赵国出了名,张仪使用连横的办法被秦国重用,在当时,不是不尊贵,然而明智的人随着替他们忧虑,知道那种不以道义取得的尊贵,是不会有合于道义的结果的。鲁国季孙、孟孙的权势,三桓的财富,那是谁也比不上的,但是孔子说他们“衰败了”。做为臣子,权势和君主一样,财富与国君相等,必然灭亡。所以,这种人职位越高而罪过也越重,俸禄愈厚而罪孽也愈多。出外追逐名利的人,先要保全自己,然后再去追求名声,做官的人,先要躲避祸害,然后再去追求俸禄。所以,香甜的食饵不是不美,但龟和龙闻到就深藏起来,鸾鸟和凤凰看见就远走高飞,因为它们知道香饵是害身的东西。而乌鹊鱼鳖,吃了香饵就狂飞奔走,缩头逃跑,还是不免一死。今天官吏窃取国家要职,只想升官不考虑罪过,一旦有意外变化,再想乘车逃跑,徒步快走,也不免一死。所盗窃的全部东西也不足以抵偿官府的没收,妻子儿女逃亡在外无安身之处,自己身在监牢之中,也没有人关照。在这个时候,哪里还有闲功夫笑一笑呢?

大夫曰:文学高行(1),矫然若不可卷(2);盛节絜言,皦然若不可涅(3)。然戍卒陈胜释挽辂(4),首为叛逆,自立张楚(5),素非有回、由处士之行(6),宰相列臣之位也。奋于大泽(7),不过旬月,而齐、鲁儒墨缙绅之徒(8),肆其长衣(9),——长衣,容衣也(10)。——负孔氏之礼器《诗》、《书》,委质为臣(11)。孔甲为涉博士(12),卒俱死陈(13),为天下大笑,深藏高逝者固若是也。

【注释】

(1)“学”下原有“节”字,今据卢文弨说删。

(2)矫然:正直的样子。

(3)皦(jiao)然:洁白的样子。涅:染黑。

(4)戍卒:防守边境的士兵。陈胜:秦代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人,字涉。秦二世时,与阳夏(今河南省大康县)人吴广同戍渔阳(秦郡名,治渔阳县,故城在今密云县西南),失期当斩,乃发动所属士兵,揭竿起义抗秦。各郡县苦秦苛法,纷纷响应。胜乃自立为楚王,国号张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后为秦将章邯所败,陈胜、吴广亦被杀害。然秦卒以此亡国。挽辂(l)):拉车的意思。

(5)张楚:又称大楚,后世称汉为大汉、唐为大唐,如此等等,盖原于此。《左传》桓公六年杜注:“张,大也。”

(6)回:即颜回。由:即子路。处士:古时称有才德而隐居没做官的人。

(7)大泽:大泽乡。秦代属蕲(q0)县,在今安徽省宿县北。

(8)缙绅:古代称有官职的或做过官的人。这里泛指官吏。

(9)长衣:即深衣,古代制服。

(10)“长衣,容衣也”:原作“长衣,官之也”,今据张敦仁说校改。

(11)委质:委,弯曲。质,身体。古代初次做官,依法,须先把自己的姓名写在竹简上,然后曲身跪拜,表示忠诚,这就叫做委质。

(12)孔甲:孔丘的第八世孙,名鲋,甲是其字。陈胜为王,拜孔甲为博士。胜败,甲与同死。事见《史记·孔子世家》及《儒林传》。

(13)陈:陈胜所建张楚国的都城,今河南省淮阳县。

【译文】

大夫说:文学品行高贵,“正直”得好像不可卷曲;美好的操行,洁净的语言,洁白得好像不可染黑。可是当年防守边疆的兵士陈胜丢下所拉的车子,揭竿而起,首先起义,建立大楚,平时他没有颜回、子路和隐士的品行,也没有宰相大臣的职位。当他们奋起于大泽乡,只不过很短的时间,齐、鲁的一些儒墨子弟和当官的家伙,就脱掉了长衣,——长衣,官人的服装。背着孔丘的礼器《诗》、《书》,跑到陈胜那里委身为臣。孔鲋当上了博士官,后来都死在阵地,成为天下的大笑话。你们所说的深藏和远去高飞,原来就是这样的吧?

文学曰:周室衰,礼义坏,不能统理天下,诸侯交争相灭亡,并为六国,兵革不休,民不得宁息。秦以虎狼之心,蚕食诸侯,并吞战国以为郡县,伐能矜功,自以为过尧、舜而羞与之同。弃仁义而尚刑罚,以为今时不师于文而决于武。赵高治狱于内,蒙恬用兵于外,百姓愁苦,同心而患秦。陈王赫然奋爪牙为天下首事,道虽凶而儒墨或干之者,以为无王久矣,道拥遏不得行,自孔子以至于兹,而秦复重禁之,故发愤于陈王也。孔子曰:“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庶几成汤、文、武之功,为百姓除残去贼,岂贪禄位哉?

【注释】

蚕食:比喻侵吞别国的土地像蚕吃桑叶一样。

伐能矜功: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功劳。

爪牙:党羽。这里指和陈胜同行的戍卒。首事:首倡其事,带头起义。拥遏:拥挤和堵塞。

文见《论语·阳货篇》。

【译文】

文学说:周王朝衰落,礼义败坏,不能治理天下,于是诸侯互相战争,相继灭亡,兼并为六国,战争不停,百姓也不得安宁休息。秦国怀着虎狼一样的心肠,蚕食诸侯,吞并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自夸能力大、功劳高,自以为超过尧、舜,而不屑和他们相提并论。抛弃仁义而崇尚刑罚,认为当时不需要文治而只取决于武力。赵高在国内用刑罚治理,蒙恬对外兴师征伐,百姓忧愁穷苦,一致怨恨秦政。陈胜猛然带领和他同行的戍卒,首先讨伐秦朝,他搞的那一套虽然不好,但儒家墨家子弟所以参加他们的队伍,是认为没有王道的时间已经很长了,王道被阻塞而不能实行,从孔子起直到现在都是这样,而秦朝更进一步禁止,所以,只能在陈胜那里去发泄愤懑之气(恢复先王之道)。孔子曾说过:“如果有人能用我的话,我就要在东方(指鲁国)恢复周王朝的制度!”希望能成就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那样的功业,为百姓除贼去害,难道是贪图俸禄和想当官吗?

大夫曰:文学言行虽有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贞,不过高瞻下视,絜言污行,觞酒豆肉,迁延相让,辞小取大,鸡廉狼吞。赵绾、王臧之等,以儒术擢为上卿,而有奸利残忍之心。主父偃以口舌取大官,窃权重,欺绐宗室,受诸侯之贿。卒皆诛死。东方朔自称辩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然省其私行,狂夫不忍为!况无东方朔之口,其余无可观者也?

【注释】

柳下惠:春秋时鲁人,即展禽,名获,字季,居柳下,谥号惠,曾为士师官,三次被罢免而不离去。人问之,他说:“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高瞻:指眼睛向上看,巴结上边的人。下视:指眼向下看,欺压下边的人。豆: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迁延:拖延,这里指互相推让。

鸡廉狼吞:比喻小廉大贪。鸡廉,鸡寻找食物,有所选择,不是见东西就吃,故称小廉如鸡(见《埤雅》六)。狼吞,狼吃东西时,都是大口大口地吞咽,比喻贪婪。赵绾(wan):汉代代县(今河北省蔚县东)人,汉武帝初即位时曾任御史大夫。王臧:汉代兰陵(今山东省峰县)人。汉武帝初即位时为郎中令。赵绾和王臧筹划在长安城南建立明堂(即进行儒家礼仪政教的地方),窦太后(景帝的母亲)不好儒术,令武帝罢逐赵绾、王臧,后来二人自杀了。事见《史记·儒林传》及《汉书·田蚡传》。

主父偃:汉代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县,在广饶县南)人,汉武帝时任中大夫,曾向汉武帝建议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迁移豪民,建立朔方即。他还揭发过一些诸侯王的罪行,因此诸侯王对他恨之入骨,公孙弘借故诬害了他。

欺绐(da@):欺负,哄骗。

东方朔:字曼倩,汉代厌次(今山东省惠民县东)人。汉武帝时,为太中大夫,善辞赋,性格诙谐滑稽。

“消坚释石”,疑当作“消坚释白”。坚白,谓名家所持坚石白马之说。《庄子·骈拇篇》:“骈于辨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赵亦有公孙龙,为坚白同异之辨。”《汉书·艺文志》:“名家:《公孙龙子》十四篇。”师古曰:“为坚白之辨耳。”案今本《公孙龙子》有《白马》、《坚白》二篇。又《艺文志》:“《毛公》九篇。”师古曰:“刘向《别录》云:“论坚白同异,以为可以治天下。”盖持辨者,无不侈言消坚释白耳。

【译文】

大夫说:文学的言论行为即使有伯夷那样的廉洁,还未达到柳下惠那样的贞节,不过是对上逢迎,对下鄙视,话虽说得漂亮,而行为却很肮脏,一杯酒一碗肉,也要递来送去地互相推让,其实是小的不要,要拿大的,像鸡啄米那样似乎很廉洁,实际像狼吞肉那样的贪婪。赵绾、王臧等人因宣扬儒术而被提拔为上卿,但他们怀有奸恶残忍的心肠。主父偃靠耍嘴皮骗得高官,窃取重权,欺骗朝廷,接受诸侯的贿赂,他们最后都被杀死。东方朔自称能言善辩,侈言消坚释白,号称当世无双;然而察看他私下干的事,连疯子也不忍心去做!何况你们没有东方朔那样的口才,其它还有什么可瞧的呢?

文学曰:志善者忘恶,谨小者致大。俎豆之间足以观礼,闺门之内足以论行。夫服古之服,诵古之道,舍此而为非者,鲜矣。故君子时然后言,义然后取,不以道得之不居也。满而不溢,泰而不骄。故袁盎亲于景帝,秣马不过一驷;公孙弘即三公之位,家不过十乘;东方先生说听言行于武帝,而不骄溢;主父见困厄之日久矣,疾在位者不好道而富且贵,莫知恤士也,于是取饶衍之余以周穷士之急,非为私家之业也。当世嚣嚣,非患儒之鸡廉,患在位者之虎饱鸱咽,于求览无所孑遗耳。

【注释】

俎豆:古代祭祀时放祭品的器皿,这里指祭祀。

“此”字原无。案《荀子·哀公篇》:“哀公问于孔子曰:‘吾欲论吾国之士,与之治国,敢问如何取之耶?’孔子对曰:‘生今之世,志古之道,居今之俗,服古之服,舍此而为非者,不亦鲜乎?’”下文又云:“舍此而为非者,虽有,不亦鲜乎?”文又见《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家语·五仪篇》,“舍”下俱有“此”字,今据订补。《荀子》杨倞注云:“此,谓古也。”《论语·宪问篇》:“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论语·里仁篇》:“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这里就是用的《论语》文,而“处”字作“居”字。

《论语·尧曰篇》:“泰而不骄。”

袁盎:一作“爰盎”,汉代楚人,字丝。汉文帝时为郎中,曾参与吴楚七国的叛乱,是杀害晁错的主谋之一。

公孙弘:见《刺复篇》注解。

“矣”原作“此”。王先谦曰:“详文义,不当有‘此’字,盖衍文。”黄季刚曰:“‘此’当作‘也’。”今案:“此”当作“矣”。《史记·主父偃传》:“主父曰:‘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此文的“我厄日久矣”,就是《盐铁论》所本,今据改正。“见”与“被”意同。

“鸱”原作“鹢”,张之象本、沈延铨本、金蟠本作“嗌”。卢文弨曰:“当作‘嗌’,涂作‘鹢’,未详。”孙诒让曰:“‘鹢’疑‘■’之误,《干禄字书》‘鸱’俗作‘■’,与‘鹢’形近而误。此以虎狼之噬咽,喻在位者之贪。卢校从俗本作‘嗌咽’,则与‘虎饱’之文不相对矣。”今案:孙校是,《龙龛手鉴》二“鸟部”:“■通鸱。”亦足为证,今据改正。鸱,一种凶猛的鸟,也叫鹞鹰。

求览:向自己腰包里塞。求,需索。览,同“揽”,把持。孑(ji6)遗:遗留,余剩。

【译文】

文学说:立志行善的人可以忘掉邪恶,小心谨慎的人可以干大事业。在举行祭祀时,可以看出人们是否合乎礼义,在内室里过私生活时,可以看出人们品德的高低。穿着古时候的衣服,背诵古代的道义,却背弃礼义去胡作非为,是少见的。所以,君子是该说话的时候才说,合乎义的时候才取,不用道义得到的东西是不要的。学问很高而不流露出来,功劳很大而不骄傲。所以袁盎最受景帝信任,家里所饲养的马不超过四匹;公孙弘居于三公的地位,家里也不超过十辆马车;东方朔先生给汉武帝讲学,但不骄傲自满;主父偃遭受灾难已经很久了,他当时憎恨当官的人不好仁义而追求荣华富贵,不知抚恤儒生,于是他便用自己剩余的钱财来周济穷苦的儒生,并不是为了私人的家业。现在议论纷纷,并不是担忧儒生对小财像鸡那样廉洁不贪,而是担忧当官的像老虎、鹞鹰那样,把能抓到的东西毫无遗留地吞吃下去。

猜你喜欢
  昬义·戴圣
  戒子通録卷一·刘清之
  孟子集注通证卷上·张存中
  原叙·王应电
  纲领·朱公迁
  我们应有的心胸态度·梁漱溟
  大雲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佚名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法句譬喻经忿怒品第二十五·佚名
  大乘百福相经全文·佚名
  辯中邊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太虚
  卷七十二·佚名
  孔雀王咒经卷下·佚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卷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段侍郎辅·顾嗣立

    辅字德辅,克己之孙。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遍历陕西、江南及中台。以司业教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升吏部侍郎。 题李白泰山观日出图 ○题李白泰山观日出图 岱宗郁郁天下雄,谪仙落落人中龙。兹山兹人乃相从,气夺真宰愁

  • 第四折·佚名

    (张千排衙上,云)在衙人马平安,抬书案。(包待制上,诗云)冬冬衙鼓响,公吏两边排。阎王生死殿,东狱吓魂台。老夫包拯,自十日前西延边赏军回来,打西关里过,有一火告状的是刘安住。老夫将一行人都下在开封府同衙牢里,只不审问。你道

  • 卷三十四·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三十四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四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子也少有奇才领父兵为牙门将吴亡入洛太传杨骏辟为祭酒累迁太子洗马着作郎出补吴王郎中令入为尚书郎赵王伦辅政引为参军太安

  • 卷五十六·黄以周

      钦宗   △靖康元年(丙午,一一二六)   1、九月甲子朔,(案:《四史朔闰考》:是年九月朔日无干支。据《三朝北盟会编》书九月一日甲子,知甲子乃朔日也,下宜有“朔”字,据增。) 金人陷太原。(案:太原之陷,《续宋编年通鉴》及《十

  • 第一百六十回 筹军饷恢复捐官法 结内应端赖美人兵·蔡东藩

      却说吴佩孚在洛阳,除练兵以外就是搜刮军饷,因他料到直、奉再战,决不能免,所以不能不未雨绸缪,先积蓄个数千数百万元,以备一有事情可作为战费。积蓄以为战费,较之积蓄以为私财者何如?所以那时的财长,除却筹措政费军费以外,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九月甲午朔○乙未 升刑部侍郎钱邦 为南京刑部尚书礼部右侍郎陈以勤为本部左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潘晟为礼部右侍郎南京光禄寺卿徐餋正为南京户部右侍郎翰林院侍读学士胡正蒙为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 诏给

  • 卷之三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 洪武九年五月甲寅朔,以工部郎中魏鉴、礼部员外郎瞿庄为福建行省参政。 安南陈煓遣其通议大夫黎亚夫等来朝,贡方物。上谓中书省臣曰:“诸夷限山隔海,若朝贡无节,实劳远人,非所以绥辑之也。去岁

  • 九经辨字渎防卷八·沈炳震

    归安沈炳震撰先儒异读周礼【周礼仪礼异读皆据郑注其出于释文贾疏者各标识之】嫔 【天官宰】二曰嫔贡 嫔故书作賔先郑賔贡皮帛之属后郑嫔贡丝枲 【秋官大行人】其贡嫔物 故书嫔作频先郑云嫔物妇人所为后郑谓丝枲

  • 第38章 三年问·戴圣

    守丧三年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呢?回答是:这是根据内心哀痛程度而制定的与之相称的礼文,藉此来表明亲属的关系,区别亲疏贵贱的界限,因而是不可随意增减的。所以说,这是不可改变的原则。创伤深重,复原的曰子就长;悲痛得厉害,平复的

  • 译文 卷四 存养·朱熹

    卷四 存养4·01 或问“圣可学乎?”濂溪先生曰:“可。”曰:“有要乎?”曰:“有。”“请问焉。”曰:“一为要。一者无欲也。无欲则静虚动直。静虚则明,明则通;动

  • 卷一百六十三·佚名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六十一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布施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布施波罗蜜多。不应观身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触界身识界及身触身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

  • 神僧传卷第二·朱棣

    道安释道安。姓卫氏。常山扶柳人也。家世为儒。早失覆荫为外兄孔氏所养。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乡邻嗟异。年十二出家。神圣聪敏。貌甚寝陋。不为师之所重。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辨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

  • 却温黄神咒经·佚名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四部弟子大众俱会为说经法尔时维耶离国属疫气猛盛赫赫犹如炽火死亡无数无所归趣无方救疗于是阿难长跪合掌白佛言彼阿耶离国遭温气疫毒唯愿世尊说诸圣术却彼毒气令得安稳离众苦患佛告贤

  • 中国鹦鹉·比格斯

    沙漠中的迈登庄园的夜晚宁静而温馨,突然一声恐怖的尖叫划破夜空:“救命!救命!杀人啦!放下枪!救命!”人们匆匆跑出屋子,看到的却只是平静的月色。当叫声再次响起时,人们终于寻到了声源:一只名叫托尼的鹦鹉正在制造着恐怖之夜。只

  • 笔花医镜·江涵暾

    综合类著作。清江涵暾撰。四卷。涵暾字笔花,归安 (今浙江吴兴) 人。早年为官广东,中年始潜心医学,遂采张仲景、李杲、张景岳、程钟龄等医家论述,参以己见,于道光四年(1824) 撰成此书。约五万字。卷一总论四诊八纲,辨

  • 武王伐纣平话·佚名

    上中下三卷。全称为 《全相平话武王伐纣书》,别题《吕望兴周》。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商周朝代更替故事。卷上起自妲己入宫受宠,文王姬昌谏而纣王不听。卷中记纣王无道,与妲己恣意淫乐,并残害百姓,陷害忠

  •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一卷,唐 金刚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