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附录卷一

<子部,儒家类,项氏家说

  钦定四库全书

项氏家説附录卷一

宋 项安世 撰

孝经説

古文以至德章后次以感应章次名章次闺门章次谏争章次事君章次丧亲章按感应接至德章后闺门接名章后事君接谏争章后文义皆贯则古文近是今从之

章次之义五孝备矣然后三才孝治圣治分别在上者之孝事亲五行分别在下者之孝要道至德感应复推演在上者之孝名闺门谏争事君复推演在下者之孝而以丧亲终焉

开宗明义章

仁义礼智礼乐之实皆起于事亲从兄故为德之本因亲以教爱因严以教敬是以其教不肃而成故为教之所由生在己为德率人为教

自事亲言之始于爱其体终于行道显名自粗而至精也自行道言之始于家中于国终于名立于后世自近而至远也始于事亲但言温凊定省之属中于事君犹是指忠言之终于立身身则无所不备矣五常百行无非孝也此孝之大成也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学者多疑之此盖以嵗月论也事君之日起于膝下故称始焉事君者自强而仕至老而故称中焉至于身则死而后亡为断也

天子章

天子之孝当保四海爱亲者敬亲者即下文爱敬尽于事亲也不敢恶于人不敢慢于人即下文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也刑与形通着之义也孟子齐宣王易牛之意与此同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诸侯章

诸侯之孝在能保其国国者祖先之世守也骄溢则亡之矣诸侯生而有国専地与民易于犯上观汉诸侯王可见故専以骄溢戒之

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能保身然后神有所依民有所仰不然身不可保保土与民安得而有之此甚言骄溢之祸可畏也故以战战兢兢明之保者保而有之和者合而附之

卿大夫章士章庶人章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中庸曰动而世为天下道言而世为天下法循道而行在人则为德故曰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又曰非道不行

大臣民之表也衣服不贰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三者皆民所望也小臣事人者也故专论事父事母事君事长之道庶人则飬而已

天子之不敢慢不敢恶诸侯之战战兢兢卿大夫之夙夜匪懈士之夙兴夜寐庶人之谨身节用虽行事不同其操心一也孝治章论治天下治国治家亦皆以不敢为言

三才章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者顺德之民日月星辰顺乎天百谷草木顺乎地人顺乎父母经者常度义者物宜犹曰天文地理云尔天之明地之利言循经与义之效也天文不顺则失其明地理不顺则失其利也

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之为言顺其常而行之也非谓法天地之经以为斯民之孝也孝自是民之常性非有所象而为之也

严肃之义固同就二者分之肃为轻于严也肃主于情严主于事肃有竦饬之义故于教言之严有恐迫之义故于政言之辞严而气厉教之肃也令急而法重政之严也

先之以博爱保惠之也陈之以德义训诰之也先之以敬让身率之也此先字与上文先字不同上文是先务之先此是率先之先导之以礼乐则立为教条矣示之以好恶则刑政行焉此先王治天下之序也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生养之道足则情义厚也

圣治章

天生万物以人为贵人有百行以孝为先事父事母皆孝也而比之母则父为尊故莫大于严父自天子至于庶人皆严父也而其生也以天下养其死也尊以配天则惟天子然后得极其大焉故莫大于配天也

圣贤之言有为经生所汨乱者如孝经周公严父之説所繋最大不可不辩也夫所谓严父者不独谓生己者也自父以上曰王父曰曽祖王父曰高祖王父皆父也祖者始也王者大也言始初最大之父也虽上而百世之祖亦犹曰百世之大父云尔凡父之所从生与父之所同生皆父道也若止取生己者为严父之祭则成王止应以武王配天不应以后稷配天文王配帝也后儒不明其説遂至配天之际每世一变以为凡为人子者皆当自严其生己之父使侑天者无常主作主者无常位黩天慢祖莫大乎是是则经生读经不攷下文之罪也又所谓周公者特言是礼定于周公之手以为姬之受姓自后稷始犹天之始万物也故推以配天周之王天下自文王始犹上帝之宰百神也故推以配上帝是二主者皆周家之大父也配主一定三十七王八百余年遵而用之无敢易也岂有三十七主皆得配天之理周公盖以当国大臣为其国家定郊庙之礼者尔乌有已为大臣而得自严其生己之父以配上帝者哉此説之至不通者而由孝经以来千五百年莫有明其説者遂至以圣人之言为黩天慢祖之据经生以辞害意之罪一至于此可胜叹哉

则周公其人也周公盖成武王之意而已然武王末受命而周公行之故孔子言孝必以周公与武王竝天子之所以严其父者于是为不可加矣亲萌于膝下之时严滋于日长之际二者圣人因之爱敬之教所由兴也故亲生之膝下爱之本也以养父母日严敬之本也父子之道天性也此爱之所以不可割也君臣之义也此敬之所以不可简也父母生之续莫大焉人子之髪肤即父母之传体天下之相续者未有亲于此者也夫如是安得不爱君亲临之厚莫重焉国积尊而极于君家积尊而极于亲天下之相临者未有重于此者也夫如是安得不敬以上三节皆反覆推明爱敬之理以见教之本于顺人而人之不可以逆此也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此为爱敬他人者言也将以为顺而实则凶自以为得而其失甚大三言之甚明其不可也先亲而后人言之顺也自亲而及人行之顺也言顺则可宣于口故可道行顺则合于人心故可乐自是推之无所往而不顺焉积之为德义防之为行事望其容止之状察其进退之仪皆顺道也皆吉德也一动容一举足无有逆于道者非天下之至孝其孰能与于此可尊言其意象可法言其事迹可观可度之别亦然德义作事容止进退四者即言行之目也故独于言行用两思字惟其所发不茍故其所着见者无不善也古文思皆作斯亦不可茍之意也畏而爱之其心也则而象之其迹也德教道之也政令齐之也博爱敬譲德义皆德教也礼乐好恶皆政令也畏而爱之畏之在初爱之在久君子之为皆然畏生于严爱生于亲皆出于孝也则而象之则犹拟度也象犹仿效也拟度其人而仿效其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身不行道则虽教之而不成令之而不行也宋景文公曰郊曰天配以祖远而敬之也明堂曰帝配以父近而亲之也此説得之

事亲章

居上不骄君道也为下不乱臣道也在丑夷不争兄弟朋友之道也前五者止施于父母之身此三者通于天下国家矣此三者不除虽能备前五者不足以为孝也圣人之教人皆欲其广而充之故每进愈深孔孟之言大率如此

五者备谓之能事亲未足以尽孝子之名也必除后三者而后足以为孝观辞意便可见也

圣人教人常自小而至大然此但教人之法耳若圣人行之则虽小节而大在其中且如居则致其敬能致其敬则岂复有骄争悖乱之事如飬则致其乐能致其乐则岂复有危亡兵刑之忧若在圣人行之则止用一字而天下之善备矣至于教人则不能且教之以敬其父母而不敢慢娱其父母而使之乐然后引而伸之使之推事亲之敬以至于统臣妾统百姓统万国无往而不致其敬推养亲之乐以至于保四海保社稷保宗庙无往而不致其乐此一章之内所以有五者三者之序也

五者备矣皆人子之善行也三者不除皆人子之恶行也

五刑章

罪莫大于不孝陈法以禁之也此大乱之道也明理以谕之也非圣人非孝之非语意与非先王之法言非尧舜之道同先儒作非毁之未通

广要道章广至德章

言孝悌礼乐皆归于礼者自其德言之谓之孝悌自其事言之谓之礼乐循而行之之谓礼行而乐之之谓乐观孟子事亲从兄章可见

孝主于爱而要道至德二章皆主敬为言者敬则爱心存不敬则爱心亡敬者行孝之纲领也顔渊问仁仁主于爱而其目皆曰礼即是此意使天下之臣子弟皆乐其道谓之要道使天下之君父兄皆被其德谓之至德要道言其操术之约至德言其流化之妙要言其发端至言其极效也

感应章

天远故言明地近故言察易言观天文察地理孟子言明庶物察人伦用字与此皆同

圣人之事天命德讨罪勑典秩礼皆有以合其心者敬之而已故知事父则知事天圣人之事地山川丘陵草木鸟兽皆有以成其顺者爱之而已故知事母则知事地明察彰著四字当用司马文正公説故事天明故事地察故上下治凡三条而结以天地两条不言上下条者犹有尊有先宗庙修身凡四条而结以宗庙一条不言余条也盖能其所难则易者在其中矣法服法言德行三条结以言行不及法服者亦此意也必有尊也必有先也明皇以为诸父诸兄是也此两条明上文长幼顺之义不忘亲也恐辱先也此所以申上文事父事母之义鬼神着矣此亦中上文神明彰矣之义凡此皆上言其大意此言其事目也自此以下复总结其意而极言之其曰孝悌之至则总父母长幼言之也其曰通于神明则总天地宗庙言之也其曰光于四海则并举上下治而言之也

孝悌虽是二事其寔秖是一理书曰惟孝友于兄弟未有爱其亲而不爱其亲之子者也故经文或并列长幼而止结父母或专言父母而忽及长幼凡以明其理之一也明察顺治之下止结以明察二字尊先敬谨之下止结以致敬一条皆并列长幼而止结父母也资父爱敬之下忽以孝对敬君子之教以孝也下忽以臣与悌参言之皆专言父母而忽及长幼也

谏争章

慈爱防敬疏云爱出于内慈为爱体敬生于心防为敬貌文义颇精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争友之説也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争子之法也争臣之义有亲疏小大之异

事君章

反复事君一章忧思恳恻之意惓惓如此此所谓以孝移忠者欤惟孔孟之心为能尽之此其所以居乱世事闇君而不害也

丧亲章

孝经文体其发端结趋剏问置答皆与小戴礼礼运燕居闲居哀公问儒行等篇相类孔子家语乃专用此格成书虽其中多圣贤格言然其出也必在孔门七十子之后邹鲁诸儒记诵师説言孝言礼各以其类荟萃成篇恐人之不尊也故每篇皆假设夫子与人问答以贯穿之必使众説羣义同出于一口之中一人之问其有辞义太远者则别为问端必使上承前説下起后义如文士作文之法而后已如谏争章所谓若夫慈爱防敬安亲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此其上承下接牵合粘缀最为明白者至于终篇复结之曰生民之本尽矣死生之义备矣孝子之事亲终矣则又若问答之初先以默定为破题原题讲腹结尾之成模而后言之者此一格必近下诸儒所撰不若缁衣等记等篇彚载圣言各出子曰既不失当时之实而又不妨次第其法使浅深先后以序相承也论语与家语之异盖亦如此非谓家语皆非圣人之言也但其论载无法反以杂乱圣言为可惜耳大槩战国诸生所着之书其体皆然如素问之书本自精奥而必假之黄帝岐伯之问答六韬言兵具亦为详实而以为一一尽出于武王之问大公之对则陋矣

郑氏孝经以先王为大禹公羊氏春秋以王者为文王汉儒之泥往往类此

明皇序亲誉二字盖用其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刘炫明安国之本谓古文孝经二十二章也陆澄讥康成之注谓今文孝经十八章也刘炫隋人陆澄晋人分注错经即杜预左氏序所谓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也古者经各为一书不相错杂写之琬琰谓石台孝经也

项氏家説附録卷一

猜你喜欢
  论书第二·孔鲋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梁启超
  卷一百·陈祥道
  孟子纂笺卷十三·詹道传
  序·赵顺孙
  第十三章 23·辜鸿铭
  卷三·吕本中
  卷之五十五·邵经邦
  禾山普禅师·惠洪
  卷二十四·佚名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贤善首菩萨·佚名
  卷第十八·李遵勖
  释劫运之由·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837_1 【山居诗二十四首】贯休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数声清磬是非外,   一个闲人天地间。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

  • 歴代诗话卷五十三·吴景旭

      庚集下之中  唐诗  袙腹帩头  段成式诗见说自能裁袙腹不知谁更着帩头  呉旦生曰段成式汉上题襟集与温庭筠倡和诗章皆务用僻事按袙腹今之裹肚也王筠咏裁衣云裲裆双心共一抹袙腹两边作八撮刘熈释名云袙腹横

  • 73.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施蜇存

    朱庆馀是中唐后期的诗人,以诗受知于张籍。由于张籍的揄扬、推荐,登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进士第。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所可知者,只有这一些。他原名可久,字庆馀。《直斋书录解题》及《唐诗纪事》都说他是

  •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王称

    列传十七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也少为盗晋天福中诣范阳事燕王赵延寿延寿从耶律徳光入京师以罕儒为密州刺史髙平之战周世宗既戮败将何徽樊爱能等乃择骁勇士为将以为招收都指挥使以功擢至团练使建隆初加郑州防御使改晋州

  • 第二十八回 蛮酋成擒妖妇骈戮 藩王入觐牝后通谋·蔡东藩

      却说御史陈天祥,因刘深未曾加谴,抗疏严劾,说得洋洋洒洒,为《元史》中仅见文字。小子不忍割爱,节录如下:  臣闻八百媳妇,乃荒裔小夷,取之不足以为利,不取不足以为害。而刘深欺上罔下,远劳大众,经过八番,纵横自恣,中途变生,所

  • 卷之五百五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九·温达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卷十九康熙三十五年正月庚申命增兵备用上谕大学士伊桑阿等曰除现备兵外今应增发兵毎佐领二名及火器营兵五百名备用如无所用即令于京城预备着议政大臣集议议曰除现在毎佐领下预

  • 卷三十七·高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七詹事府詹事高士竒撰衞州吁宣姜之乱【懿公亡国 文公定狄难附】隐公三年衞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衞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已

  • 一三一、楚顷襄王又称庄王考·钱穆

    余考楚顷襄王又称庄王。《楚策》:&ldquo;庄辛谓楚襄王。&rdquo;高诱注《荀子》,作:&ldquo;庄辛谓楚庄王。&rdquo;其证一也。(金氏《国策补释》亦言之。)《韩非?喻老》:&ldquo;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先慎据杨倞注《荀子》,改

  • 十三年·佚名

    壬子春正月1月1日○戊申朔,正言任相元啓曰:「蔭官之爲州府,苟非歷試有效,廉能素著者,不可濫授也。淮陽府使權世經,始自郞官,直除郡守,別無治聲,移拜名府,彼善治褒賞之人,將何以待之?密陽府使任允錫,性本纖汚,文筆俱短,超授雄府,物情大

  • 洪范明义卷上之下·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皇极章第七五皇极皇建其有极【皇即天也箕子初言帝天爲锡畀之主因举五行五事八政五纪次第言之而天人之道已略可见至于称建用者必有一物确在二气五行之上以爲二五枢要元运纲纪乃质言以明之曰所谓五皇极者

  • 卷一·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经传通解卷一宋 朱子 撰家礼一之上士冠礼传曰夫礼始于冠本于昬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夫音扶朝直遥反 始犹根也本犹干也乡乡饮酒】士冠礼 筮于庿门【筮市例反庿古庙字 筮者以蓍

  • 仪礼逸经卷二·吴澄

    元 吴澄 撰冠义第一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

  • 泰伯篇第八·钱穆

    (一)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泰伯:周太王之长子。次仲雍,季历。季历生子昌,有圣德,太王意欲立之。太王疾,泰伯避适吴,仲雍从之逃亡。季历立为君,传子昌,是谓文王。至德:德之至极之称。三以天下让:或说:

  • 不必定入定入印经全文·佚名

    元魏婆罗门瞿昙般若流支译○翻译之记出世智道。亦名为印。此经印义。或然不然。私情有指。未许官用。何者私情。今且当向发心修行。证会名入。所乘强劣。有定不定。圣说定入。说不定入。言义如是,决定名印。说如是故。

  • 须达起精舍缘品第六十三·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园中止。尔时舍卫国王波斯匿。有一大臣。名曰须达。居家巨富。财宝无限。好喜布施。赈济贫乏及诸孤老。时人因行。为其立号。名给孤独。尔时长者。生七男儿。年各

  • 南腔北调集·鲁迅

    鲁迅著。同文书店1934年3月出版。收入1932年至1933年写作的杂文51篇。本集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都紧承《二心集》并有所发展,或直砭时弊,或借古讽今,或谈书论文,带有更鲜明的政论色彩。不少文章抨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寇

  • 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佚名

    经名:洞真上清太微帝君步天纲飞地纪金简玉字上经。又名《步天纲飞六纪玉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经自称始于汉刘京,颇不可信。多引《太上隐书》、《青要紫书》、《太上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