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经解巻十二

宋 孙觉 撰

定公

元年春王

春秋鲁公即位之始虽无事必书正月所以端本而正始也人君即位必于柩前以明继体于先君而君位有所授也昭公见逐于季氏竟死于干侯逾年六月而丧始还定公逾年即位不得于正月朔日而六月即位焉元年不书正月所以见即位之后而不能正始也

三月晋人执宋仲几于京师

京师天王之所在而晋人执宋大夫于其所其无王也甚矣书曰执宋仲几于京师所以深罪晋人之无道也公羊曰于京师伯讨也春秋伯讨者称爵称归于京师于京师执其大夫又不称爵何谓伯讨乎谷梁曰不正其执人于尊者是也

夏六月癸亥公之丧至自干侯戊辰公即位

春秋八公即位七皆不日而定独书曰者人君即位必于正月朔日不日者朔日可知也定公即位不于正月之朔丧至后行即位之礼必特书曰戊辰以别之也谷梁説是

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灾

雉门两观皆天子之礼自成王以天子礼乐赐周公而鲁之羣公相承僣之国内制度一同于天子孔子非之而欲着其僣于春秋乆矣于是雉门两观灾故孔子因其灾以着其僣也曰及者灾雉门而及于两观先后之次尔公羊以为不以微及大谷梁以为尊之皆非也

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

雉门两观鲁不得有而因其灾也又侈大焉书曰新作以兼讥之也

四年春王二月癸巳陈侯呉卒三月公防刘子晋侯宋公蔡侯卫侯陈子郑伯许男曺伯莒子邾子顿子胡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齐国夏于召陵侵楚夏四月庚辰蔡公孙姓帅师灭沈以沈子嘉归杀之五月公及诸侯盟于臯鼬杞伯成卒于防六月葬陈惠公许迁于容城秋七月公至自防刘卷卒

刘卷者刘子也刘子王臣而下交诸侯于其卒也来赴鲁春秋欲正其外交之罪故特书其卒此与尹氏王子虎卒例正同也谷梁之説非

葬刘文公

刘巻王臣而外交于鲁经因其告卒也书以讥之于是鲁又往葬焉书曰葬刘文公所以讥卷之外交而鲁交王臣也公羊之説非

冬十有一月庚午蔡侯以呉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谨按呉入春秋侵伐防盟未尝称子于是蔡侯以之及楚战而称子者非进呉也所以狄蔡也春秋之义有褒其使而善其君者有贬其敌而罪其人者楚屈完来盟于师不曰楚子使之善屈完所以善楚子也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不称楚子而称楚人人楚子所以人诸侯也然则呉为夷狄而蔡侯以之战进呉称爵所以狄蔡侯也为中国不能明中国之义而附夷狄之楚至于诱杀其君用其世子蔡侯朱奔焉东国卒焉而与楚益厚此四年又与诸侯侵之而灭其与国之沈夫以楚之彊夷狄无道而蔡必亲之亲之乆又遽絶之而侵犯焉以自取祸故有今年之围围斯已矣又连夷狄之呉以与楚战战虽幸胜然圣人以蔡近于楚屡与楚亲而屡絶之复舍楚而从呉反覆无信轻用干戈盖夷狄之不若于是进呉称子以为蔡之所为殆与呉夷狄等尔蔡得称侯则呉何以不得称子进呉称子所以外蔡于狄也春秋诸侯连诸侯之师不言以其言以者三焉不宜以而以也言彼无意于战而我以之战者也呉子无意于楚而蔡侯以之战焉故曰以呉子也公谷之説皆非

庚辰呉入楚

二皆作入楚而左氏作入郢此当从二传为定公谷以为呉不称子复狄之也按柏举之战称呉子以狄蔡非进呉也于是称呉自其本号尔何谓复狄之乎

五年春王三月辛亥朔日有食之夏归粟于蔡

仁义之道先自近始故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盖亲有所未亲则民虽仁焉不得谓之仁也民有所未仁则物虽爱焉不得谓之爱也夫以定公之时三威彊而公室弱家臣擅命而私室又衰连兵而侵伐者无虚嵗上之则政令出于私门下之则国人罢于奔命为定公之民者少有受其冻馁者矣为定公之士者必有穷而不给者矣以定公莫之恤而哀也乃归粟于蔡夫蔡者何足恤哉絶楚以自取其祸连呉而战以求胜不量其国小力弱以鬬楚不度其财窘粮乏以连呉至于大困且饥而无告也始求救于诸侯鲁又不虞其国民之乏絶而蔡无足与也归之粟焉书曰归粟于蔡非所宜归而归也春秋之义有文可尚而实则贬之事无足善而轻褒之者以弟叛兄不义之大者而蔡季书字弑父之贼讨而杀之而楚子书名公如京师行朝觐之礼而成公则讥归粟于蔡得分灾之义而定公有罪此春秋所以为难也三之説皆非

于越入呉

春秋诸国惟越最为晚见其见于经凡六其三称越皆在于昭公之时五年称越人与楚子伐呉八年楚放公子昭于越三十二年呉伐越皆曰越也其三称于越二在定公之时五年于越入呉十四年于越败呉于檇李一在哀公之时十三年于越入呉皆曰于越也然则越之见于昭公之时者曰越见于定哀之时者曰于越也盖当是时越有数种有东越南越闽越瓯越于定公之前国名为越故经据其号皆书曰越也于定公之后欲自别于羣越始改号为于越经据其已改之号故书曰于越也此犹楚初见经称荆其后称楚始改号也不然何以见经者六而定公之前三皆称越定公之后三称于越乎公羊及诸説皆非

六年春王正月癸亥郑防速帅师灭许以许男斯归二月公侵郑公至自侵郑夏季孙斯仲孙何忌如晋秋晋人执宋行人乐祁犂冬城中城季孙斯仲孙忌帅师围郓

仲孙何忌经不言何者旧史阙之孔子不妄加之以传信也公羊以为讥二名春秋二名者多矣何独何忌乎春秋大法所系二名细碎者亦足讥耶

七年春王正月夏四月秋齐侯郑伯盟于咸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以者不宜以也齐人将讨卫则声其可伐之罪以伐之尔何乃执其行人而侵人之国乎经书之与楚执宋公以伐宋等也

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公至自侵齐二月公侵齐三月公至自侵齐曺伯露卒夏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公防晋师于瓦公至自瓦秋七月戊辰陈侵栁卒晋士鞅帅师侵郑遂侵卫葬曺靖公九月葬陈懐公季孙斯仲孙何忌帅师侵卫冬防侯郑伯盟于曲濮从祀先公鲁自文公二年跻僖逆祀而昭穆遂乱讫于今不正于是禘于太庙而正昭穆序闵僖春秋以其变礼故特书之曰従祀先公言自是而昭穆有别也夫审别昭穆而序次先公禘于太庙之礼也盖春秋书禘书大事者而従祀先公不书禘祭得礼常事不书也惟従祀为礼之变故记之尔左氏以为禘于僖公若禘礼独行于僖公则何由得闵在僖上而云従祀乎盖合食而行大禘之礼故言従祀尔在氏之説非

盗窃寳玉大弓

寳玉大弓鲁之分器而世寳之者于是为盗窃之则是鲁公不钦而执政非人也三皆言阳虎窃之而经不书者盖阳虎家臣微贱法不当书又寳玉大弓国之重器至为盗所窃则罪重春秋书曰盗窃盖深罪鲁公及执政者尔

九年春王正月夏四月戊申郑伯虿卒得寳玉天弓得者对失之辞也寳玉大弓去年为盗窃去则是鲁失之也于是复得之故曰得尔不书所以得之以得为重也左氏曰凡获噐用曰得郜之大鼎亦器也何以不言得谷梁曰不目羞也寳玉大弓本我分器尝失之而复得之何用目之哉谓之羞非也

十年春王三月及齐平

鲁自八年西鄙之役不与齐平至是齐鲁始平不书所以平之者二国皆欲之也

夏公防齐侯于夹谷

夹谷之防孔子相之齐侯诎而归归鲁郓讙龟隂之田盖鲁公之防能使大国为之诎畏义而反其侵地未有盛于夹谷之防者然孔子书之与异时防盟等尔无异文焉盖孔子之意以为治国有道而交邻有义苟治道之不至而奔走盟防以徼幸于言语之间亦不足尚也故夹谷之防为鲁至荣之举而春秋以例书之犹有讥焉孔子之道如何也

宋公之弟辰暨仲佗石彄出奔陈

春秋防者外为志及者内为志防及之外又有书暨暨不得已也暨齐平不得已而暨之平也宋公之弟辰亦不得已而暨佗彄奔也春秋诸侯之兄弟不书言兄则罪其弟言弟则罪其兄盗杀卫侯之兄絷罪卫侯为人君而兄见杀也陈侯之弟出奔楚罪陈侯为人兄而奔其弟也叚不弟则不书弟凡言兄弟皆有意也宋为人君有一国之广不能悌其弟使之従二叛臣以奔于外辰固有不得已者然宋公之兄道如何也

十有二年春薛伯定卒夏葬薛襄公叔孙州仇帅师堕郈

堕毁也是时三威之邑皆为城以自固故其家臣因之以叛十三年叔弓围费去夏郈凡再围于是一堕毁之而经书之者所以见三威之盛至于城私邑以自封植堕郈堕费围成而三威之彊亦少杀也谷梁以堕为取殊不合经意

十有二月公围成公至自围成

天子有天下诸侯有一国天下有逆命不服者则天子命诸侯伐之一国之邑有背叛不从则诸侯命其臣伐之故天子无伐其诸侯诸侯无讨于其邑春秋之时天下无王而诸侯逆命者众故有王而伐郑者陪臣擅命而权在私家诸侯不得为政故有公而围成者成鲁邑而鲁围之书曰公围成以见诸侯之失道也

十有三年春齐侯防侯次于垂葭夏筑蛇渊囿大搜于比蒲卫公孟彄帅师伐曺秋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冬晋荀寅士吉射入于朝歌以叛晋赵鞅归于晋

赵鞅尝以晋阳为叛而三推其事以为逐君侧之恶人虽书其叛而又书归以善之也赵鞅为人臣不知进退之义君侧有恶人而已志不申则去之可也既入其邑以其兵逐君侧之人则叛尔人君之侧岂人臣用兵之所哉心虽不叛而其迹也甚恶将焉自明乎故经据其迹而书之曰叛也赵鞅虽已叛者然其君明其心复其位而使之归春秋以其人主信之其归无难故曰归也非原其已叛之恶也赵鞅据邑以叛虽其心在于安社稷善人主而其事不可以训故孔子不原其心而书之曰叛所以絶万世奸臣假借之祸也然而伯夷无救于纣而孔子称之以劝事君之义赵鞅有功于晋而春秋罪之以明进退之节三皆失其义

十有五年秋七月壬申姒氏卒

姒氏定公之妾哀公之母礼妾母不称夫人不书卒而春秋之时稍稍僣之故妾母称夫人书卒同于小君孔子皆书之以惩其僣是时哀公即位未逾年而其母未敢称夫人之号故卒不称夫人而书氏不称也左氏之説非

冬城漆

漆非鲁邑邾庶其以之来奔者鲁受之于叛人而又劳民以城之所谓不待贬絶而罪恶见者也

猜你喜欢
  景公问古者离散其民如何晏子对以今闻公令如冦仇第二十五·晏婴
  第十三章 学校·梁启超
  卷八十四·湛若水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孔子
  卷十·程端学
  卷二十·崔子方
  卷二十一上·余萧客
  第二章 14·辜鸿铭
  原序·章世纯
  第1章 曲礼上·戴圣
  卷六十二·佚名
  普慈闿士品第二十八·佚名
  卷六十三·道世
  电贺欧洲佛教大会·太虚
  卷第九·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五十一·彭定求

        卷251_1 【代宛转歌二首】刘方平   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黄鹤瑶琴将别去,   芙蓉羽帐惜空垂。歌宛转,宛转恨无穷。愿为潮与浪,   俱起碧流中。   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尽。九华锦衾无复情,   千金宝镜

  • 歴代诗话卷四十九·吴景旭

      庚集中之上  唐诗  琥珀  冷斋夜话曰韦应物作琥珀诗云曽为老茯苓元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觌旧説松液入地千年所化令烧之尚作松气尝见琥珀中有物如蜂然此物自外国来地有茯苓处皆无琥珀不知韦公何以知之

  • 卷十七·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十七明 梅鼎祚 编相和歌辞【清调曲】清调曲【一】【古今乐録曰王僧?技録清调有六曲一苦寒行二豫章行三董逃行四相逢狭路间行五塘上行六秋胡行荀氏録所载九曲传者五曲晋宋齐所歌今不歌武帝北上

  • 深夜底泪·闻一多

    生波停了掀簸, 深夜啊!—— 沉默的寒潭! 澈虚的古镜!行人啊! 回转头来, 照照你的颜容罢! 啊!这般憔悴……轻柔的泪, 温热的泪, 洗得净这仆仆的征尘? 无端地一滴滴流到唇边, 想是要你尝尝他的滋味; 这便是生命底滋味!枕儿啊! 紧紧地贴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八十九·佚名

    嘉靖三十一年九月庚辰朔虏由红土墩出边是日弘赐堡有虏二万骑溃墙入散掠大同左右及安东十七卫大同怀仁二县地方寻自镇州堡遁复以万余骑入犯平虏仍散掠朔州马邑山阴地方 朔州马邑地震 致任大理寺卿葛浩卒赠刑部右侍郎赐

  • 二一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二一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遵旨覆奏事。窃臣于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承准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十一月初九日奉上谕:据李侍尧等奏,查出屈大均悖逆诗文,黏

  • 史记集解卷三十·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平凖书第八【汉书百官表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凖令】汉兴接秦之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葢藏【如享曰齐等无有贵贱故谓之齐民若今言平民矣晋灼曰中国

  • 文献独孤皇后传·魏徵

    文献独孤皇后是河南洛陽人,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的女儿。 独孤信见高祖相貌伟岸,就将女儿嫁给他,当时皇后十四岁。 高祖与她感情甚笃,发誓不和别的女人生孩子。 她开始也温柔顺从,恭敬孝悌,不失妇道。 她的姐姐为周明帝

  • 王君廓传·欧阳修

    王君廓是并州石艾县人。少时孤贫,曾为市场经纪人,品行不好,惯于盗窃。曾背负形同渔具的竹篓,内设倒刺,路遇卖丝绸者,用篓扣住脑袋,使其无法摆脱,随即夺走丝绸,而原主不知被谁劫夺,成为乡里一大祸害。大业末年,想集聚兵马为盗,请与

  • 卷二十三·乾隆

    大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寛仁信毅大孝至诚宪皇帝圣训卷二十三理财雍正二年甲辰二月丙午上谕各省关差盐差等官从来关盐税之设所以通商裕国或用钦差专辖或令督抚兼理无非因地制宜利商便民之至意也朕前于关盐

  • 坊记·戴圣

    子言之:“君子之道,辟则坊与?坊民之所不足者也。大为之坊,民犹踰之。故君子礼以坊德,刑以坊淫,命以坊欲。”子云:“小人贫斯约,富斯骄;约斯盗,骄斯乱。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民坊者也。故圣人之制富贵也使民富不足以骄,贫不

  • 序·邢昺

    《孝经》者,百行之宗,五教之要。自昔孔子述作,垂范将来,奥旨微言,已备解乎《注疏》。尚以辞高旨远,后学难尽诗论。今特翦截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翰林侍讲学士朝请大夫守国子祭酒上柱

  • 卷九 正谏·刘向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

  • 该不该有所畏?·孔子

    【原文】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①,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2)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①大人:指地位高的人或德行高的入,这里两方面的意思部有。(2)狎(xia):态度不庄重的亲呢。 【译文】 孔子说:“君

  • 春秋管窥卷六·徐庭垣

    新昌县县丞徐廷垣撰文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人君之即位有二若周康王之受册命临诸侯此嗣世即位之礼伊尹奉嗣王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此改元即位之礼其即位时咸释服从吉盖天生民而树之君上以对越天地神祗下以照临百官兆民其

  •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成實論卷第十九   成實論卷第二十   成實論卷第十二   訶梨跋摩造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雜煩惱品第一百三十六   問曰.經中說三漏.欲漏有漏無明漏.何者是。答曰.欲界中除無明餘一切煩惱名爲欲  

  • 卷一·野竹福慧

    益州嵩山野竹禅师后录卷一住鸡足大觉寺嗣法门人洪希编住云南大理府宾川州鸡足山石钟禅寺上堂康熙十年秋师在嵩山受诸郡护法诸山耆旧请十一月十五日到院众护法率诸山耆旧请开堂上堂拈请帖云见么只者符子可以动天地可

  •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佚名

    《上清太渊神龙琼胎乘景上玄玉章》,撰人不详。似为唐宋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经称汶水真人蒙上清上玄玉女赐以神龙之珠,并得妙炁之符。得道升真之后,又对丹元讲道传经,并授龙珠和符箓。经文称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