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因辽沪事件为中日策安危

──二十一年三月作──

辽沪事件,若论理争气,则中国之理直气壮,自无待言。盖辽、吉、黑、热,以及沿淞、沪一带诸地,固万国所公认为中国之领土者,日本横以其海陆空军之武力,用不宣而战之行动,作如寇而袭之侵占,破坏中国政治与领土之完整,使国联犹有公理,固应群起加以相当之惩裁,使中国获伸民气,尤应协同施以尽命之抗击。然而国联脆弱,美、俄既未加入,英、法、意诸强本唯为自图私利,自保优势,勉相联合而虚与敷衍,其余弱小诸国,只为诸强之应声虫,纵令仗义执言,亦不生如何效力。初无桓文一匡天下之雄,焉来朱郭侧抱不平之侠!所以顺风转柁则有之,而扶弱抑强则不可期也。况乎我国空海缺防御工具,门户洞开,将帅阋兄弟之墙,腹心欠健。党敌对党治存互挤之斗争,国民赴国难无全体之组织,兼以工业、经济、交通等事事待建设之际,天灾叠乘,民窘已极,遍地萑苻,盈野饿殍,茫茫禹甸,哀哀华裔,闻笳鼓而涕陨,睹磷骨以心伤!布长久抗抵之阵,张延宕交涉之网,纵可令敌人不得逞其志而终获最后之胜利,其如国土日蹙,民生日悴,将先受非常之艰苦与不可思议之惨痛何!为此禀先圣之仁爱,纾我佛之慈悲,冀黄种民族之危而复安,东亚文化之衰而复盛,舍论理争气而为我同洲同种同文之中、日国民,一权衡其利害,期能出于相让而复归和好,进为互助而协谋振兴也。

兹请先言战则必致两败俱伤之祸害:夫日本军事准备、外交运用之优越,国际地位、民间力量之隆盛,加以近占辽、沪,挟利器之威,张长驱之势,似足吞服中国全部,更何论仅利用傀儡以割据东北四省,并制止华民经济绝交之反抗,以恢复中国沿海沿江市场之工商旧状哉?然日本若循最近对中国之行动而进展,逼之过甚,毫不为中国留一些之体面,为华民存一线之生机,则试思以地大、人众、怨气蓬勃之中国民族,又岂为日本所能完全压灭!势必出于长期之经济绝交,武力抵抗,且利其交通不便,使新战器失其效用,兵连祸结,相持不下。而日本为后起之工业国,粮食材料既多仰给中国,且环顾全球,亦更无销售日本商品之市场,纵令占用辽、吉、黑、热之区域,在一二十年内亦尚为垫本多而收利少之时代,纵令寇扰中国沿海沿江之区域,虽足以苦我国民,同时、亦令日本与各国之工商业咸归于尽。近代强大之海陆空军,全仗工商业礼富之经济力以为支持;日本今同在工商凋零、经济恐慌之期间,又倾其常备之强半海陆空军以远劳中国,耗费之繁,半年一载之后,兵力亦势必随经济力而蹶竭。况乎日本此次之侵掠中国,与前次之战华、战俄迥异:前为抵抗而发愤自强,故国民极为奋兴而一致;今则仅为一部份军政财阀侵掠欲望所驱使,民心早不和顺,虽藉万世一系之帝统以为维系,而近来民气嚣张,赤化滋蔓,若战事稍挫,加以工商之失业日多,劳动之运动日增,革命何难突起!帝国因以倾覆,而军政财阀随而俱倒,亦意中事。纵无他国从而相扼,恐已求似今日中国而不获。何况日本今此侵掠中国,本为干犯众怒之举,不恤邻灾,突施强暴,尤为神人之所共愤!且撕破非战和平各公约,各国虽以日本之狡强而无可奈何,然日本外交之孤立,当亦无可讳言。且美、俄睒睒旁观,均可与中国联合而致日本之死命。美国今虽犹在劳工失业经济恐慌中,俄国今虽未渡过五年建设之难关,然中日抗战时期一长,国际形势必有变更,美、俄之不甘自弃中国市场,安肯永不出与日本争!即中国现今亦何尝不可说美国以要结同盟。若中国愿以日本在东北及各地之强夺一切权利,尽举以让之美国,则美国不难因之解决劳工失业之问题,而渡过经济恐慌之难关。更可以美国若不援助中国,则中国迫不获已,当加入第三国际,与俄国协力造成共产苏维埃之世界为要挟。美国恐德国归并第三国际,曾实行停战债,岂不能因阻止中国之赤化而出兵助华乎?美国之海空军既足制服日本而有余,中国之陆军亦必可抵抗日本之陆军,届时虽不灭亡日本,日本亦终难保持现有之地位,此固明若观火之事。日本不乏明达人士,宁可不思及之!再之、美若终不为动,则今执国政之中国国民党,由孙中山先生联俄容共而创成,与苏俄及第三国际本有渊源,苏俄赤化全球之野心,何曾稍戢?徒以实力未充,各面皆无出路,故隐忍以待。我若迫不获已,悉举而加入第三国际,中俄接壤,横亘欧亚,据全球人口土地三分之一而强,苏俄而得赤化中国,已足遂其以第三国际统一世界之素愿,宁不热烈欢迎?而首当其冲以卷入共产漩涡者,必为日本,日本其时尚能以万世一系帝国自骄乎?然此虽可祸日本而出中国之气,亦足祸中国而受制于美、俄,黄种民族,东亚文化,既从此沦亡,普天率土,皆成白种或赤种党之世界,亦非大地人类之福!故我深愿中、日国民,皆于此三致其顾虑焉。

更请进言和则可受相得益彰之福利:以日本之海陆空军与中国之兵力联合,退则可保黄种在东亚为主人翁之地位,进则更可与驰骤世界之白人抗衡。而逐渐开发中国地中之所蕴,两国之民食可以无缺,工料可以足敷,日货亦可畅销中国市场,而中日能待以平等,日民之移耕中国,能遵守中国之移民律,则边荒诸省或亦可供日民之住殖,日本之人口问题即不难解决。日人不破坏中国政府之统一安定,则五年十年间从事建设,中国亦可由广庶而进于富强,其为国防、外交、民食、经济之福利如此。且日本曾承受中国、印度古文化与近代之欧美文化,中国有其五千年来自创之文化与承受印度、天方及近代欧美之文化,中日若能和协,以东方道德的、精神的古文化为血髓,以西方权利的、物质的新文化为骨肉,提炼融铸成为世界大同文化,免除阶级战争之流血,共享和平,则不仅东亚黄种之幸福,亦为地球人类之利益?况乎欧、美列强以英、美争霸而战,以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而战,以德法世仇、法意争权而战,不久终难免重开大战。彼时、欧强失驭,中国可收复香港等遗地,中日可援英荷属南洋群岛,及朝鲜、缅甸、暹罗、安南而成立为自由联盟国家,更由中日扶助印度、锡兰另成为联邦共和国,而以佛教为联络贯穿之总神经,此种人间之乐园,岂不即可实现?嗟乎!我同洲、同种、同文之中日国民,于此安可不深思远虑,而妄逞非理之欲,徒争可已之气,竟舍坦途而不由,甘入陷阱而不辞耶?

夫中日和而相助之益与战而互争之损,既了如指掌,则中日固应速息战归和矣。然和之方法当若何?于是吾深有慨于中山先生之早亡也。盖中山先生真近代东方不易见之大英雄,能独窥其大。如陈友仁君自言其去年赴日之使命,盖无非奉行中山先生对于中日携手之遗策,痛痛快快解决中日间一切之悬案,进而订一真正共存共荣永久和好之盟约而已。中国非此不易有统一建设之时,日本亦非此无可走之平安道路。日本若能有系铃解铃之勇,即日撤兵回国,淞、沪则恢复今年一月廿八日未开战前之原状,东北则恢复去年九月十七日未发动前之原状,声明唯以同种同文进求共存共荣而出此。两国损失,中国何啻超过日本百千倍,但既和解成立,则中国之民气既平,经济亦可复交,更进为详陈利害,当可不坚阻国民党奉行中山先生中日和盟之遗策。大致中华民国须保全去年九月十七日前领土与政治之完整,而对于九月十七日前日本在中国既得之权利,予以稳妥之保障,其一切未决之悬案,则由正当外交途径而作互惠之解决,中日和约即可成立,且可由和平而进于亲善矣。所难者,特不知今之日本当局有无高视远见若中山先生之大英雄耳!此则窃有望于日本明达之士,能勇于为善,群起以促其政府作此系铃解铃之举也。

比来默察日本之一部分军政财阀,妄谓可乘战胜中国而任情宰割,将以之断送其万世一系之帝国,使东方黄种无复自主自强之国,使曾受用华、印、欧、美文化之东亚优强民族,不免同沦灭于白人之手;而中国人民久受政祸天灾,而又横遭日本之蹂躏,河山破碎,邦国疹瘁,怨愤冲霄,群抗强暴,不遑再计成败、利钝、祸福、死生之惨苦,挺而走险,咸欲与日偕亡,致国民党虽有中山先生对于中日之遗策,无敢提商施行。在中日国民如此危若累卵之际,而一方实有平安坦途可由,余为中日国民与东亚黄种共免祸害计,为全世界人类咸享福利计,敢本我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大无畏精神,不恤受全国人民之所忿恶,大声疾呼,将系铃解铃之议陈之日本当局,孙中山先生对于中日之遗策献之中日国民。如得中日大仁大智之士,察择施行,则余虽万死亦忻乐焉!否则不归美,即归俄,恐中日非复东亚之主人矣。中华民国二十一年三月十八日。(见海刊十三卷五期)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玄奘
  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太虚
  圣持世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五十六·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六·圆悟克勤
  卷第二十四·智旭
  序·白岩净符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第三·佚名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第四·欧阳竟无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六·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四(末)·窥基
  梵天品第一·佚名
  卷第二十二·德清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七十七·彭定求

        卷677_1 【送水部张郎中彦回宰洛阳】郑谷   何逊兰休握,陶潜柳正垂。官清真塞诏,事简好吟诗。   春漏怀丹阙,凉船泛碧伊。已虚西阁位,朝夕凤书追。   卷677_2 【赠咸阳王主簿】郑谷   可爱咸阳王主簿,

  • 提要·白居易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白香山诗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白香山诗集四十卷附录年谱二卷国朝汪立名编唐白居易长庆集七十五卷今存七十一卷其中文三十四卷诗三十七卷立名引宋祁之言谓居易长

  • 卷十一·黄希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补注杜诗> 钦定四库全书 补注杜诗卷十一    宋 黄希 原本 黄鹤 补注 杜鹃【大历元年作】 【洙曰华阳风俗志鸟有杜鹃者其大如鹊而羽鸣声哀而吻有血土人云春至则鸣闻其初声者则有离别之

  • 杜诗补注卷上·仇兆鳌

    钦定四库全书杜诗补注卷上翰林院编修臣仇兆鳌撰少陵逸诗小序杜诗零落人间宋时后先继出诸家所采赝本颇多附余四十五章蔡氏登诸正集至传疑未决者亦名姓两存焉如张祜杜诵畅当得文苑英华辩证自此之外无复遗篇考公四十以前

  • 三集卷四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四十古今体一百三十一首【甲申六】六月朔日作夏仲晴尤好堆场收麦稭今朝入六月避暑坐高斋四序不相让一心奚所怀祈年惟稼穑咨政迪明谐花馥仙人枣叶深兔目槐晚来族云布大霈益当佳夜雨昨晚雷雨落

  • 吴延史卢赵列传第五十四·范晔

    吴祐 延笃 史弼 卢植 赵岐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领,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岁次丁未金太宗晟天会五年春正月臣谨案建炎改元在五月之朔今为所载乃中兴事始故依资治通鉴及累朝实录岁中改元例即于岁首书之或谓建炎元年无春当依旧文用靖康二年纪事臣谓不然春秋鲁定公以六月即

  • 卷之三百六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平吴录·孙旭

    三桂为明季罪人,又为本朝反贼,其生平亦何足道!以道路之口,传闻之笔,事多淆讹,难以传信,故略述其概。惟桂本贯辽东,藩封南,余生长浙东,又何能得其始末耶?缘余甲寅、乙卯间遭大难,丙辰用奇计遁迹江西,至吉安招抚韩大任,任自幼随桂,为

  • 稽古録卷二·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陶唐氏帝尧祁姓曰放勲帝喾之子初封于陶后改封唐故曰陶唐氏年十六以唐侯升为天子都平阳【今晋州】尧钦明文思【威仪表备谓之钦照临四方谓之明经纬天地谓之文道徳纯备谓之思】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

  • 史彦超传·薛居正

    史彦超,云州人。性情骁勇粗犷,有胆量勇气,连立战功升到龙捷军都指挥使。太祖从邺都回京平定内乱时,史彦超带领部下跟随。后周开国之初,与虎捷军都指挥何征戍守晋州,正逢刘崇与契丹入侵,围攻晋州州城一个多月,当时晋州没有主帅

  • 《坛经》考之一·胡适

    &mdash;&mdash;跋《曹溪切传》精溪大师别传卜卷,中国已无传本。此本是日本所传,收在《续藏经》二编乙,十九套,第五册,负四八三&mdash;&mdash;四八八。有日本增祖芳的书后云:昔于东武获《曹溪大师

  • 卷六·邵宝

    简端録卷六(明)邵寳 撰○诗【凡九十三】琴瑟于闺门燕居之时钟鼓于庙庭贽见之际右周南关雎参差荇菜之简麟仁兽也一身之间无非仁者趾也定也角也其一体也仁德于是乎形焉故重叹之公子公姓公族犹夫趾定角也非文王后妃其何以

  • 菩提資糧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聖者龍樹本 比丘自在釋   隋天竺三藏達摩笈多譯   問.云何修習。答.   四神足為根 欲進心思惟. 四無量住持 謂慈悲喜捨。   於此四無量中習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心堪能已便入初禪那.如是第二如是第  

  • 第六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六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从此下释文二。初对判分文二。初对判。明经力用通指三品也。今品下乃以此品对赞叹品论于傍正耳。二此品下分文。二梦者下依文释义二。初明梦中见闻二。初梦见金鼓三。

  • 人格的启示·王统照

    《人格的启示》是一本散文集,内容丰富,涉及了妇女参政、妇女解放、婚姻生活、国际政治、教育改革、社会改革、文学创作、文学刊物、游记、绘画、戏剧等多方面的内容,还有作者的读书日记、随笔等。

  • 松陵集·陆龟蒙

    唐诗总集。十卷。唐陆龟蒙编集皮日休、陆龟蒙苏州唱和诗,皮日休作序。吴郡松江,又名松陵,因以名集。懿宗咸通十年(869),皮日休为苏州刺史崔璞从事,陆龟蒙携诗相访,往复唱和,凡一年,得诗六百五十八首,又附以崔璞及吴中

  • 丛林公论·佚名

    全一卷。南宋者庵惠彬撰,宗慧作序,宋淳熙十六年(1189)刊定。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册。系评论古今禅林之文事,乃有关释儒之随笔论集,凡七十余项,一万余言。禅籍志卷下谓本书之内容研究精密,识见高明,论点公允,且其序文亦堪称绝唱,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