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五十二

△初分校量功德品第三十之五十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常若无常。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乐若苦。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我若无我。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陀罗尼门若净若不净。不应观一切三摩地门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陀罗尼门一切陀罗尼门自性空。一切三摩地门一切三摩地门自性空。是一切陀罗尼门自性即非自性。是一切三摩地门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陀罗尼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陀罗尼门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常若无常。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常若无常。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乐若苦。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乐若苦。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我若无我。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我若无我。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预流向预流果若净若不净。不应观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若净若不净。何以故?预流向预流果预流向预流果自性空。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空。是预流向预流果自性即非自性。是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预流向预流果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一来向乃至阿罗汉果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预流向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独觉菩提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独觉菩提一切独觉菩提自性空。是一切独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独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独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常若无常。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乐若苦。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我若无我。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净若不净。何以故?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空。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静虑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乐若苦。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静虑波罗蜜多。不应观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空。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自性即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静虑波罗蜜多。於此静虑波罗蜜多。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静虑。是修静虑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静虑波罗蜜多。

时天帝释复白佛言:世尊,云何诸善男子善女人等。说无所得精进波罗蜜多。名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佛言: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苦。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受想行识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受想行识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色色自性空。受想行识受想行识自性空。是色自性即非自性。是受想行识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受想行识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乐若苦。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乐若苦。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耳鼻舌身意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眼处眼处自性空。耳鼻舌身意处耳鼻舌身意处自性空。是眼处自性即非自性。是耳鼻舌身意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处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耳鼻舌身意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乐若苦。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乐若苦。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色处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香味触法处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色处色处自性空。声香味触法处声香味触法处自性空。是色处自性即非自性。是声香味触法处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色处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声香味触法处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色处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乐若苦。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眼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眼界眼界自性空。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眼界自性即非自性。是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眼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色界乃至眼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眼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为发无上菩提心者,宣说精进波罗蜜多。作如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常若无常。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常若无常。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常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常与无常。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乐若苦。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乐若苦。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乐与苦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乐之与苦。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我若无我。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我若无我。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我无我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我与无我。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复作是言:汝善男子。应修精进波罗蜜多。不应观耳界若净若不净。不应观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若净若不净。何以故?耳界耳界自性空。声界耳识界及耳触耳触为缘所生诸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空。是耳界自性即非自性。是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自性。亦非自性。若非自性即是精进波罗蜜多。於此精进波罗蜜多。耳界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声界乃至耳触为缘所生诸受皆不可得。彼净不净亦不可得。所以者何。此中尚无耳界等可得。何况有彼净与不净。汝若能修如是精进。是修精进波罗蜜多。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等作此等说。是为宣说真正精进波罗蜜多。

猜你喜欢
  卷第五·佚名
  修一片净土·李叔同
  卷九·道世
  分别品第十三·佚名
  昧盦诗录跋·太虚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佚名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二卷·圆照
  汾阳无德禅师颂古代别卷中·楚圆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佚名
  唯识之净土·太虚
  卷三·佚名
  净土或问·惟则
  卷二十三·彭绍升
  梵天择地法·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徐世昌

    黄子云黄子云,字士龙,号野鸿,昆山人。有《野鸿诗稿》、《长吟阁诗集》。舟行望南韶诸山出关青不断,天地日偪窄。连峰塞东南,显晦错朝夕。峭摩层穹心,窟压厚坤脉。壁面劈洪荒,狞色向人射。义阳回六辔,照见灵斧

  • 卷九十六·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二十三 王籍【字文海琅邪临沂人博涉有才气为任昉沈约所称赏天监中除安成王主簿历余姚钱塘令并以放免除湘东王参军随府会稽郡还为中散大夫】 櫂歌行 扬舲横大

  • 王绩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王绩(585—644), 唐诗人。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人。隋末名儒王通之弟。隋炀帝时,举孝悌廉洁,授秘书省正字,六合县丞,因嗜酒被劾而还乡隐居。唐武德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侍中陈叔达闻其嗜酒,特准日给一

  • 卷之一百十四·佚名

    洪武十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戊申祭大社大稷○己酉置定远牧监隶太仆寺以宫门奉御李善为监副御马司副胡清尚衣奉御董兴为御良○庚戌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初圜丘在钟山之阳方丘在钟山之阴 上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

  • 卷十·张九成

    <经部,四书类,孟子传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十宋 张九成 撰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爲世子将之楚过宋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覸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

  •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

  • 卷之四百六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二十三·阿桂

    八月己亥阿桂丰升额海兰察额森特奏言勒乌围碉寨高坚其南为转经楼又过甲尔日磉桥而南为科布曲山腿与官寨互为犄角卡寨鳞栉聨络接应前阻大河后负高磡对河扎乌古阿尔古一带之鎗炮既能隔山救援而其后髙磡层层均有卡栅碉座

  • 卷十四·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十四(宋)吴缜 撰○十四曰当书而反阙九宫贵神穆宗改名宰相表阙文王思礼传阙文雨五十二日而不书月苏定方传薛大鼎传五行志李子和传马周传太子监国时宰相纪传阙载纪传漏记萧瑀事李积传长孙无忌

  • 陈升之传·脱脱

    陈升之字硃叔,建州建阳人。推举为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京师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知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有司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

  • 温迪罕缔达传·脱脱

    温迪罕缔达,通习经史,从女真字开始任官,累迁至国史院编修官。起初,丞相希尹创造了女真字,并设立学校,让讹离剌等人任教。后来读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就转为学习经史。原先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都是从这条路后来直当到丞相的。温

  •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第六十八·司马迁

    【索隐】:龟策传有录无书,褚先生所补。其叙事烦芜陋略,无可取。【正义】:史记至元成间十篇有录无书,而褚少孙补景、武纪,将相年表,礼书、乐书、律书,三王世家,蒯成侯、日者、龟策列传。日者、龟策言辞最鄙陋,非太史公之本意也

  • 卷六·傅恒

    <经部,春秋类,御纂春秋直解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春秋直解卷六【乙未】襄王二十有六年【在位三十有三年子顷王立在位六年子匡王立】文公名兴僖公子也元年春王正月公卽位世子嗣位终先君之年称子逾年虽未葬称爵盖縁始终之义

  • 禪是一枝花自序·胡兰成

    禪是一枝花自序胡適寫中古中國哲學史,著重在禪,這是他的過人的見識。胡適不懂得禪的公案,但他對禪僧的歷史的考證,則極是有益。我讀禪宗的書,直覺地知道禪非創自達摩,禪自是中國的思想,非印度所有。慧可斷臂立雪,我亦不喜,還是

  • 笔论·蔡邕

    一篇。书论。东汉蔡邕撰。此篇选自宋代陈思《书苑菁华》一书,主要论述书写者应有的精神状态。主张书写前要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并对身法如何更好地表现字体要深加揣摩。其要有二:(1)主张作书之前要舒散,“任情恣性”,又

  • 搔首问·王夫之

    《搔首问》写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船山70岁之后,即船山年71或72所作。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刘人熙从衡阳刘氏借得康熙间抄本《搔首问》,首次石印行世。刘人熙尚作一小序冠于前,言“《搔首问》者,即屈子之《天问

  • 普贤曼拏罗经·佚名

    一卷,赵宋施护译。佛在鹫峰说金刚萨埵之秘密相应法,有种种之观想。

  • 宿曜仪轨·一行

    全一卷。唐代一行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之初列举虚空藏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等与宿曜有关之诸尊印明及九曜真言、九执曜天印、二十八宿印、能吉祥真言、北斗七星真言等;终则引述金刚大成就经吉祥成就品,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