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

西天三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入王舍大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还迦兰陀林。食时食已结跏趺坐。与大比丘众及诸菩萨百万人俱。欢喜围绕。是诸大众。皆得陀罗尼平等无碍。心悟总持得三摩地。安住空性无相无愿解脱法门。具足无量殊胜功德。言议思惟皆不可及。为众所知为众所识。寂静安住如是法门。于诸分别悉皆平等。不随世间众所好乐。了知众生差别识性。于一切时所知善恶。离诸憎爱一味平等。尔时世尊忽于眉间放大光明。是诸众会咸皆悚栗。肃恭合掌瞻仰如来目不暂舍。世尊告言。汝等应当系心思惟。安住如来所知境界。于我我所好恶分别悉皆远离。若于自身毁誉等观。苦乐一切审知众生。由染污缘受差别相。游处好乐昼夜不舍。以方便力悉使断除。观诸众生种种造作诸不善业。随顺他教竞共驰逐。与诸同分安处动作无义利业。斯由有情识心愚昧。于真实境无所了知。失胜善心逐恶朋友。不解思惟深远胜法。真实义谛起诸分别谓为真实。无拣择慧阙定信心。于佛言教及众妙行不生好乐。设复修善无应正理。著有著空互为究竟。我以如来智印三摩地力悉能了知。汝等应当于是有情深心怜愍。是诸大众闻如是说。赞叹如来胜定功力。悉能了知如是差别。尔时世尊作是语已。乃入如来智印三摩地。是诸大众睹佛如来入是胜定。于佛身相及种种相。一切众会忽皆不见不能了知。如来所著法衣及近身衣。亦复不见不能了知。如来所有四威仪相。乃至一切动转之相。皆不可见不能了知。如来所有音声差别。不能听闻不能了知。所以者何。以是安住如是智印三摩地胜功德力。心无动转不可测量故。复次如来由胜定力。于诸外境种种庄严。一切众会皆不可见不能了知。于诸所住清净国土。皆不得见不能了知。所以者何。以是安住如来智印三摩地胜功德力。心无动转不可测量故。尔时大众于佛形相既无所见。各各称赞胜定功德承佛威力。深心所求离诸怖畏。尔时如来复于定中放大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其间所有日月星辰电火药珠。种种光明悉皆掩蔽。复于定中发生异香。其香微妙不与世间栴檀沉水诸香为比。是时色无色天梵王帝释。及诸天人四众八部。大铁围山小铁围山。及须弥山众山之王。水陆空界幽暗之处。一切有情咸睹光明叹未曾有。各寻是光至迦兰陀林。各随所有香华衣服宝冠璎珞以为供养。见是会中诸大菩萨及声闻众。如大池中莲华开敷。异香芬馥集在众会。时诸人天闻是香已。各各皆得智慧明了。复于空中有宝璎珞上妙衣服。处处垂下严饰供养。时诸大众咸皆欢喜。恭敬礼拜退坐一面。尔时东方如一酤胝殑伽沙数。一一沙数为一酤胝。尔所国土一切如来。皆是释迦分身化利。如是如来各集众会。菩萨摩诃萨阿僧祇数不可称量。是诸菩萨悟证平等。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身色相微妙具足。人天众会皆无与等。尔时一切分身如来。各各告语诸菩萨言。善男子。娑婆世界有佛世尊。号释迦牟尼应正等觉。出现于世。化诸有情离众罪垢。经无量时演说正法。示佛知见甚深难解。有陀罗尼门。名如来智印三摩地三摩钵提。我今为汝略而赞说。诸善男子汝等谛听。诸菩萨摩诃萨于百千劫具足修行六到彼岸。具大智慧福德无量。悟证修习常无懈废。永离罪垢舍众恶缘。住三摩地得佛智慧心无动转。以无动心了悟诸法。若诸有情亲近如来及大菩萨。熏修智慧三业恭敬。以胜法财修诸供养经无量时。不如于此一刹那顷安住如是胜三摩地。所获功德不可较量。常生胜处诸佛国土。尔时诸佛作是语已安住禅定。以神通力摄诸菩萨。诣娑婆世界。示同一身入王舍城次第乞食受施充足。至迦兰陀林。乃与众会分食妙供。是诸众会无不沾足。饭食已讫摄敛衣钵跏趺而坐。一切国土所来诸佛。及诸菩萨亦复如是。无二无别。复次南方如一酤胝殑伽沙数。一一沙数为一酤胝。尔所国土一切诸佛。摄诸菩萨从彼国来集会亦尔。如东方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上下。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皆来集会亦复如是。尔时释迦牟尼应正等觉。见所分身一切诸佛。皆来集会心相怡悦。唯佛与佛乃得相见。时诸如来。同入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钵提。静意廓如动乱止息。以不动心明照诸法。无二无别。诸佛身相亦复不现。尔时此会人天大众。见是十方无数诸佛皆来集会。以胜定力身相不现。咸皆惊喜整衣合掌右绕三匝。以宝莲华。及众妙华诸色具足持以供养。是时集会无量世界诸大菩萨。得清净心具正法眼。于一切时心相澄寂。各各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见释迦牟尼如来应正等觉与诸如来安住如是智印三摩地三摩钵提。由胜定力隐诸色相。志愿希求深心欢喜。以精意力不起于坐。觉智现前入佛境界。得陀罗尼门。时诸菩萨告此娑婆世界诸大众言。善男子。汝等应当于佛功德眷恋希求。于诸有情系心怜愍。知诸菩萨摩诃萨于百千劫行六波罗蜜。具大智慧福德无量。于一切法悉皆了知。离诸戏论处深禅定。不忘不愚达诸性相。于是胜法应当愿求。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声闻缘觉。具大智慧得大神通。舍生死岸离烦恼缚。于自涅槃修证圆满。大苾刍众及诸宰官婆罗门。邬婆索迦邬婆斯迦。如是等众咸来至此王舍大城迦兰陀林。释迦如来应正等觉及分身佛会。绕百千匝恭敬礼拜。各以上妙杂色莲华。其华千叶七宝间错。过无量数以为供养。复有八十酤胝那庾多数诸大菩萨摩诃萨众。是诸菩萨皆是他方国土中。诸佛如来之所遣使。有大勇猛不怖生死。有大慈悲不乐涅槃。各以神力入大禅定现诸威仪。从彼彼土如弹指顷。到王舍城迦兰陀林。释迦牟尼应正等觉及分身佛会三业恭敬。以清净妙音尊重赞叹。见诸佛身隐晦不现。渴仰世尊围绕众会。头面作礼退处一面。各各皆于宝莲华上结跏趺坐。复有三亿诸比丘众。乐修己利求解脱者。承于如来智印三摩地力。而来集会。是时他方三千大千世界。帝释梵王。大自在天。净居天子。日月星辰。及诸一切天龙乐叉。乾闼婆。阿苏啰。紧那啰。摩虎啰伽。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人非人等各并眷属。睹佛光明皆来集会。如是等众。譬如有人发密修长。将一一发剪如微尘。如一人发。至千万人发亦复如是。以一发尘为一众生。是赴会众复过是数。尔时尊者大目乾连。摩诃俱絺罗。摩诃迦栴延摩诃迦叶波。摩诃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摩诃须菩提等。知诸大众虽在会中。而不睹见如来身色及与住处。于时尊者舍利弗从座而起。至妙吉祥童真菩萨前。白言仁者。今此世尊。入是如来智印三摩地。而我等辈。云何不能见如来身及与住处。时妙吉祥童真菩萨。告舍利弗言。汝诸声闻。具大智慧得诸解脱。常修梵行离诸怖畏。一切人天悉皆恭敬。汝等应当各各依自所得三摩地门。以智慧力观察如来身色住处。时舍利弗等。即时各各入自所得三摩地门。以智慧力观察推求。如来色身及与住处。遍于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刹土。穷尽神力皆不能见。时舍利弗白妙吉祥童真菩萨言。我等依自所得三摩地门。以智慧力观察推求如来色身及与住处。了不可见。惟愿仁者。为我等辈。分别指示咸令得见。时妙吉祥童真菩萨告舍利弗言。汝诸声闻。虽具智慧及与神通。而于如来智印三摩地门。不能思惟。故于佛身及所住处不能得见。所以者何。汝诸声闻以差别心。观视如来色身住处。由此分别自为障碍。是如来身非分别心所能观见。若以汝身即如来身。汝等所住即如来住。乃至一切有情之身即如来身。一切有情之所住处即如来住。空有一相自他无二。不舍有为而证无为。不离无为而悟有为。以如是心。观如来身及与住处。尔乃可见。汝等既用有分别心。欲见如来无相境界。设经无量尘沙劫数莫复能得。于是众会悲感懊恼。离分别心安住正念。身心内外犹如虚空寂静而住。尔时世尊从禅定起。其心广大如海汪洋。澄清映彻如净琉璃。普观众生若身若土。与诸如来平等不二。身相廓然众会皆睹。是时三千大千世界皆大振动。一切诸天心大欢喜离诸怖畏。于虚空中雨天宝华。其华微妙缤纷而下。又于空中作天妓乐。种种歌咏上妙音声。琴瑟箜篌琵琶笙箫。是诸乐器不鼓自鸣。于是会中以为供养。于时舍利弗从座而起。至世尊前曲躬合掌。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来所入智印三昧。而我等辈无所觉知。各以神通。入自所得三摩地门。以智慧力周遍推求如来身色及与住处。杳不可得不能了知。是我等辈。先自所得三摩地门及智慧力狭劣短促。未得如来无相正智自在法门。惟愿世尊。大慈悲力深加怜愍。与我等辈而为开导。于佛知见定慧法门使令悟入。于无相境任运现前。尔时佛告舍利弗。我入如是智印三摩地。非汝声闻及诸缘觉所得智慧之所了解及能推求。唯佛与佛乃能知之。何以故。如来色身由无动心离诸希求。舍分别缘绝自他相凝然湛寂。胜智功力之所任持。大定如如为一体相。若汝声闻及诸缘觉。唯求自利不乐利他。所证法门及智慧境未解融通。自他隔阂空有互违。于佛如来法空无相智印三昧。难解难入。是故汝等于佛身相及与住处。不可得见亦不了知。

    佛说大乘智印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俭 勤 诚 公·太虚
  卷八·水鉴慧海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佛法金汤编卷第二·岱宗心泰
  卷第八·如卺
  卷第九·函昰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七[宋刻]·惟白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四·知礼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八·明雪
  潮音草舍诗存遗·太虚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三·楚石梵琦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十·三峰法藏
  卷之三·佚名
  卷第四·通云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楔子·贾仲明

    (冲末扮陶伯常引祗侯上,诗云)三年为吏在钱塘。近左征书入建章。自省循良无实政,终惭父老说甘棠。小官姓陶,名纲,字伯常,广陵人也,由进士及第,授杭州同知之职。今奉圣人的命,取小官赴京,路从嘉兴府过。此处有一故友,乃是李玉壶。

  • 卷八百二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三含曦含曦元和太和间长夀寺僧诗一首酬卢仝见访不遇题壁【一本无不遇题壁四字卢仝冇访含曦上人诗】长夀寺石壁卢公一首诗渴读【一作饮】即不渴饥读【一作食】即不饥鲸吞海水尽露出珊

  • 卷七·张宪

    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七       元 张宪 撰古诗【长短句】双龙图云谷道人手持一片东溪纑云林散人为作双龙出入清朝图砚池浓磨五斗墨手涂脚踏顷刻云馍糊既不为?山引九子亦不作掣电双吞珠但见一龙盘空偃蹇飞下

  • 卷九十八·毕沅

      ◎宋纪九十八 ∷起强圉协洽五月,尽六月,凡两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讳构,徽宗第九子,母曰显仁皇后韦氏,大观二年五月乙巳,生帝于大内,赤光照室。八月,赐名,除建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七十九·焦竑

      欽天監(太常寺卿掌監事 光祿少卿掌監事 監正 監副 博士 附)   ◆太常寺卿掌監事   欽天監掌監事光祿寺少卿華湘傳(實錄)   ○欽天監掌監事光祿寺少卿華湘傳(實錄)   實錄   欽天監掌監事光祿寺少卿華湘

  • 平定三逆方略卷六十·佚名

      康熙二十年十一月丙辰,命复总督哈占、蔡毓荣官。先是,哈占、蔡毓荣以罪革职留任,效力赎罪。至是,上谕吏、兵二部:总督哈占、蔡毓荣率兵剿贼,直抵云、贵,劳绩茂着;可复其原官。  丁巳,免命大将军公图海罪。上谕兵部:图海年

  •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五·陈厚耀

    魏安厘王安厘王元年秦防我两城二年又防我二城军大梁下韩来救予秦温以和三年秦防我四城斩首四万四年秦破我及韩赵杀十五万人走我将芒卯魏将叚干子请予秦南阳以和苏代谓魏王曰欲玺者叚干子也欲地者秦也今王使欲地者制玺

  •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九·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二十三建昌:邓思铭新城:杨应和(杨居久)新昌:陈泰来广信:胡梦泰、詹兆恒、周定礽、万文英(唐倜、胡奇伟、汪硕画)抚州:曾亨应(子筠、王秉干、汤仲发、弟和应附、乐平倪大显等附)南昌:揭重熙、傅鼎

  • 皇王大纪卷十·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纣元祀纣见闻甚敏材力过人强足以拒谏文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髙天下以声以海内贤才皆出已下性汰侈好酒色始为象箸箕子叹曰今为象箸后必为玉杯玉杯象箸必将食熊蹯豹胎他又将称是王求足欲天下殆哉迁都朝

  • 卷九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九十五食货略【十五】水利【臣】等谨按治水之法代无良策惟我朝讲求尽利凡可以施疏瀹决排之力者无不先事豫筹俾无泛溢而其最巨者则河工海塘自定鼎以来列圣相承无时不以濒海滨江之民为虑建坊设坝

  • 卷十四之卷二十四并阙文·宋敏求

    唐大诏令集卷十四之卷二十四并阙文

  • 卷十·崔子方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例卷十宋 崔子方 撰宗庙郊祭门例日立宫成六年二月辛巳立武宫定元年九月立炀宫【立炀宫讥也故不日以见之】右二着例一其变例一作主文二年春王二月丁丑作僖公主右一着例郊成十

  • 问摩诃衍品第十九·佚名

    是时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大誓。世尊,云何当知菩萨趣大乘。乘是乘当至何所。谁当成是乘者,佛告须菩提言:六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大乘。何等为六。檀尸羼惟逮禅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何等为菩萨檀波罗蜜。佛告

  • 妙法圣念处经卷第五·佚名

    大宋西天中印度摩伽陀国那烂陀寺三藏传教大师赐紫沙门臣法天奉 诏译  尔时天主帝释。而白众言。汝所作善。守护增长。如意欢喜。即说伽陀曰。  三种善作已  三种三因缘  三位次三地  三德三大果  不杀施

  • 卷三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三十八刘万李王薛传刘祖庭名智旺。应天人也。早岁有孝行。已而坚持五戒。独处一楼修念佛三昧。居三年。心花发明。往参东山海舟和尚。遂蒙印可。景泰元年海舟示寂。以大衣尘拂付之。古溪澄公作东山顾命歌赠祖庭

  • 熊少宰请疏·佚名

    熊少宰请疏伏以末法将兴。共礼玉毫之妙相。名山复振。群宣金石之微言。有待而隆。无诚不暴。恭惟古雪大和尚风姿高迈。道性澄泓。受天童之法乳。雨露三乘。扬少室之宗门。雷霆旷代。固已包含众善。击汰群蒙。一千龙象

  • 三略·黄石公

    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亦称《黄石公记》、《黄石公三略》。相传其源出于姜太公姜尚,经黄石公推演并授给张良,故旧题黄石公撰;《隋书·经籍志》称“下邳神人撰”,均不可考。约为秦汉之间的作品。所谓《三略

  •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陈致虚

    上阳子金丹大要列仙志,元朝陈致虚撰。原为《金丹大要》之附篇,《正统道藏》本单出为一卷,收入太玄部。本篇列举全真道祖师十六人小传,旨在说明钟吕丹法传承源流。其传法谱系为:东华帝君传钟离权,钟离权传吕洞宾。吕传刘海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