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唯识之净土

──十五年春在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讲──

一、一切法中之识法  将以唯识明净土,且先略说唯识义:欲知唯识义,应了一切法。一切法者,有为、无为摄尽,其义繁广,玆但简谈:有为者、有生灭作用义,无为者,无生灭作用义。有为法:一、假,假托他法显明分位等差别相故。二、实,复二:曰色,曰心。色亦二:一、有对色,眼等根尘相对之色、声、眼、耳等是。二、无对色,意识所了者是。心、有心王、心所,心王如主,心所如仆。心王即第八阿赖耶识──此翻为藏,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至第一眼识。心所分六位有五十一种: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根本烦恼六,随烦恼二十,不定四是。第七名末那识,此翻为意,恒审思量为性相故。前六即眼、耳、鼻、舌、身、意识,了境相粗故。六意何异第七末那?此如眼识等、依根得名,识异眼故。七如藏识名,识即意故。譬在眠时梦即第六识,眠至无梦第六即止作用而末那仍存,以末那执阿赖耶识为我,不间断故。此八识中,前六易晓,第七较难,唯第八识甚深微细,不易了知。故深密云:‘阿陀那(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暴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如是八识,即百法五位中第一心法,亦即所谓识法也。

二、一切法何以皆唯是识  问:八识即是识易解,心所亦唯识耶?答:八识心王,称自性唯识,心所乃心作用,决定与心相应而起,故亦唯识。问:根等能对尘等,应非唯识?答:根等系第八识变现之相分,复为第八识执受为自体者,故亦唯识。问:诸色等法,应非唯识,譬居士林设海宁路,在黄浦滩识不现故。答:此亦前五依托第八所变本质,此循业所报得,故第八亦称异熟识,以由先时业后时报熟而变现故。又业报相同,其所变境亦略相同,可共受用。共中尚有共中共、共中不共之区别,变为自识相分而现,以是义故,诸色法等亦依识变,故亦唯是识。问:空间、时间等,亦唯识耶?答:彼皆色心等上分位之相,当亦唯识。问:诸无为法应非唯识?以无生灭故。答:有为法相用之体性,即无为法,故亦唯识。由是故一切所有皆唯识。

三、净秽器世间与第八识前六识  净者清净,秽即劫等五浊,土者器世间。此净秽器世间,均唯识变,即第八相分;前五识托之变为色等五尘,是为依报。现此境时,第六随前五分别物我等差别。而有情第七识,与此器世间无关,故此不列。

四、有情染识上之秽土与佛菩萨净识上之净土  识有染净,所变亦异,故土不同。三界、五趣有漏识变有漏秽土;诸佛菩萨清净识变清净净土。问:净土既由识变,应是虚幻?答:唯识不碍有他心,净土是佛菩萨清净识变,与当前秽土是有非无,相同。

五、念佛人心上所托佛菩萨本质净土与自心相分净土  念佛人求生西方,先依经教信有西方依正庄严,即此为佛菩萨无漏识上所现本质净土。复托之变为自心上所缘相分净土,互为增上,乃现所了极乐世界。

六、往生与自他共变净土  依佛菩萨悲愿力所现依正庄严为增上缘,起自心清净心而变起自心净土。此自心净土与弥陀净土,清净相应,成为共变净土,故得往生极乐净土中。摄持于弥陀愿力故,即得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王锡光记)(见上海居士林林刊十三期)


猜你喜欢
  金天缘品第二十·佚名
  卷第二十五·德清
  卷第三·德清
  卷第十一·函昰
  卷第二·永觉元贤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七·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末)·窥基
  卷七·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四卷·佚名
  致李铁民先生书·太虚
  宏智禅师广录 第六卷·正觉
  药师如来观行仪轨法一卷·佚名
  念佛三昧不易得·印光
  观无量寿经义疏(末)·慧远
  番大悲神咒·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樵云独唱巻五·叶颙

    (元)叶颙 撰○律诗幽居杂兴疎斋清夜醒修径白云长袖归南山影心潜上国光西风岩桂老细雨野椒黄地僻人踪少烟扉开竹房和张仲达客苏州春暮览古韵异国逢春暮惊心对日西湖生吴水冷云压楚山低老树风霜古荒城烟雨迷夫差旧台馆花

  • 第二十六回 四十年弹指过海内风尘·黄士衡

    诗曰: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乌江流水潺潺响,彷佛虞姬哭霸王。霸主乌江血未干,长陵树老朔风寒。千年暗草埋金谷,几辈征夫老玉关。去乌销沉云漠漠,野花零落水潺潺。豪华一去无踪迹,留得虚名纸上看。却说隋文帝即篡周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十三·佚名

    嘉靖三十三年八月己巳朔命总督漕运侍郎郑晓督修如皋海门泰兴海州盐城等处城池寨堡添设掘港把总官一员备盗○庚午南京太仆寺卿章焕言比者江南之变起于内地游民利贼重货为之乡导而我兵仓卒无备徒手搏战于沟塍沮洳之乡故

  • 卷之三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章以用钱为证·孙中山

    今再以用钱一事,为“行易知难”之证。夫人生用钱一事,非先天之良能,乃后天之习尚;凡文明之人,自少行之以至终身,而无日或间者也。饮食也,非用钱不可;衣服也,非用钱不可;居家也,非用钱不可;行路也,非用钱不可。吾人日日行

  • 卷六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六十九 朱批杨尔德奏摺 雍正五年正月二十五日提督广东学政【臣】杨尔德谨 奏恭请 皇上圣躬万安【臣】仰荷 天恩屡蒙拔擢兹复恭膺 简命视学广东夙夜冰兢自顾何人得邀此 宠渥惟有矢心公慎时刻

  • 景公嬖妾死守之三日不敛晏子谏第二十一·晏婴

    景公之嬖妾婴子死,公守之,三日不食,肤着于席不去,左右以复,而君无听焉。晏子入,复曰:“有术客与医俱言曰:‘闻婴子病死,愿请治之。’”公喜,遽起,曰:“病犹可为乎?”晏子曰:“客之道也,以为良医也,请尝试之君请屏。洁沐浴饮食,间病者之

  • 法言義疏十八·汪荣宝

      君子卷第十二〔注〕夫君子之所以為美,布護蔓延,在乎眾篇,豈惟於此?而表其篇目者,絕筆在乎孝至,無以加之而已。〔疏〕注「夫君」至「而已」。按:法言篇目,皆摘篇首語二字為之。此以君子命篇,不必別有意義也。布護、蔓延並疊

  • 管子补注卷四·刘绩

      宙合第十一【古往今来曰宙也所陈之道既通往古又合来今无不包罗也】  外言二  左操五音右执五味【第一举目】懐绳与准钩多备防轴减溜大成是唯时徳之节【第二举目】春采生秋采蓏夏处隂冬处阳大贤之徳长【第三举

  • 经济文衡续集卷十六·佚名

    宋 滕珙 撰经界类条奏经界行否利害初先生为同安簿已知经界不行之害至是守临漳会臣寮有奏请行于闽中者诏监司条具利害以闻监司下其事于州先生既至适与初意合即加访问讲求纎悉毕究以至方量等造之法尽得其説乃上此奏此

  • 卷四十一·李明复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集義卷四十一宋 李明復 撰襄公二十有四年春孫叔豹如晉仲孫羯帥師侵齊謝湜曰齊侯伐晉故魯師侵齊救而次為不仁出師而侵為不義夏楚子伐吳秋七月甲子朔日有食之既齊崔杼帥師伐莒謝湜曰君襲之臣伐之非伐

  • 圆通讷禅师·惠洪

    禅师名居讷。字中敏。出于蹇氏。梓州中江人。生而英特。读书过目成诵。年十一。去依汉州什邡竹林寺元昉。十七试法华得度。受具于颖真律师。以讲学冠两川。耆年多下之。会有禅者自南方还。称祖道被天下。马大师什邡人

  • 卷一百一十七(西晋三藏竺法护译)·佚名

    △宝髻菩萨会第四十七之一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灵鹫山。与大比丘众四万二千。菩萨八万四千俱。各从十方诸佛世界。而来集会。皆已通达。一生补处。得无所著无所罣碍。从勇猛伏三昧出生。获上莲花三昧。金刚道场三昧。

  • 修持与研究·太虚

    ──三十四年五月在汉藏教理院讲──我数月未回院,今天略备茶果招集大众谈谈。我半月前在渝,成都有来人谈到,他们对本院有两种批评:一、是说我们院中只有听讲而没有实地修行。二、是所讲的佛学,院内不一致,互相冲突。这两点

  • 云卧纪谭目录·晓莹

    卷上  富弼颂书  秀紫芝文  东山吉  仁宗问大觉  黄龙颂三关  周茂叔青松社  禅公颂古  齐己粥疏  查道僧堂记  佛心才  无尽送羽士  明大禅持钵  修演入定  鼓山刊录  回石头录叙  

  • 稗海纪游·郁永河

    日记体游记。又名《采硫日记》,删节本名为 《渡海舆记》、《裨海纪游略》,是有关台湾较早和最重要的行役记。作者郁永河,字沧浪,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曾受命赴台采硫磺, 自台南至淡水北投,历时10

  • 症因脉治·秦昌遇

    内科著作。明秦景明撰,清秦皇士补辑。四卷。景明名昌遇,上海人。因病学医,始以儿科著称,后又精通内科。撰有《脉法领球》、《痘疹折衷》、《幼科折衷》、《大方折衷》等书。本书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各科疾病以症寻因,

  •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山井鼎

    一百九十九卷。清康熙年间日本人山井鼎撰,日本人物观补遗。山井鼎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又名神生,字君彝。物观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叔达。史载日本上毛(地名)有参议小篁遗址,足利氏兴,因其地建学校,多藏古书。康熙初鼎即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