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尽诸十方世界尊  普游三世人师子

我身口意具清净  是故今当遍稽首

以普贤行诸愿力  一切最胜相现前

俯身量等刹土尘  虔心率礼于大圣

一微尘上众尘佛  各于其中佛子绕

是诸法界尽无边  如来皆遍当胜解

是诸德海量难尽  以言枝派结无涯

诸佛功德敷演故  一切善愿我当赞

最胜妙华及花鬘  最胜妙灯及炉香

音声涂香及宝盖  恭敬供养一切佛

胜妙衣服及薰香  末香积里等须弥

胜妙一切庄严具  恭敬供养于善游

深信普贤行愿力  如是无上广大施

此皆将献于十方  恭敬供养一切佛

为以贪嗔痴为因  身业口业及意业

若有所造于不善  如来我今皆忏悔

十方诸佛与菩萨  缘觉有学及无学

及与众生诸功德  我当随喜于一切

十方诸界作灯者  愿证无著佛菩萨

如是于诸大导师  我请转于无上轮

有佛欲取于涅槃  为利一切有情故

我以合掌当跪请  令愿住劫刹土尘

礼拜供养与忏悔  随喜启发及劝请

我于积集少善根  皆用回向大菩提

过去十方诸善逝  住于世者皆供养

所有未来诸善逝  速令愿满证菩提

尽于十方诸刹土  皆得广大令清净

菩萨树下等觉尊  及诸佛子愿圆满

所是十方有情类  愿得无漏常安乐

所是众生诸法义  愿所希望随意成

菩提诸行我当行  愿生六趣智宿命

若于世界受身时  愿我出家果恒遂

随顺修学诸最胜  普贤行行令圆满

无垢清净尸罗等  愿常无缺无瑕秽

天龙夜叉鸠槃荼  人及诸类发众声

各各所有一切音  我随彼音为说法

调善精勤修十度  愿常不忘菩提心

所有诸恶成障者  如是皆愿尽消灭

业与烦恼诸魔道  行于世间得解脱

不著于水喻莲花  经空无碍如日月

所有十方刹土中  恶趣众苦尽消除

安致有情安乐处  饶益诸行利群品

能令圆满菩提行  随顺众生转彼行

开示普贤菩萨行  尽未来劫行此行

熟能与我同行行  愿得与之常相随

身业口业及意业  与彼行行愿为一

欲利于我诸善友  开演普贤诸行者

如是愿得常相遇  我不违背于彼意

佛子围绕大尊师  愿我常得亲睹见

于中广行大供养  尽未来劫无厌惓

恒持诸佛最妙法  菩萨之行令普示

为净普贤菩萨行  于未来劫我愿行

于三有中轮转时  证得无尽福德智

定惠方便及解脱  愿成诸得无尽藏

一微尘上微尘刹  于一刹中无量佛

佛子围绕居中尊  菩萨行行我瞻仰

如是无边众方所  一毫发上载三世

佛与刹土量如海  行行如海众多劫

一音言枝方大海  皆是诸佛清净音

随其众意而敷演  愿我常趣诸佛教

游于三世诸最胜  当转无上法轮时

如上诸佛无尽教  我以惠力令善入

所有未来众多劫  于一刹那我当证

如是诸劫历三世  刹那分中我当行

游于三世人师子  我于刹那尽瞻仰

常于诸佛上境界  如幻解脱力所证

三世刹土众庄严  尽用建立一尘上

如是无量诸方所  亦愿佛刹遍庄严

所有未来诸世证  尽证等觉转法轮

示入涅槃证真际  我愿行于诸佛前

令诸神力速普往  以大乘力趣普门

以行行力普功德  诸大慈力普遍满

普于众善诸福力  无有染著大智力

智惠方便诸定力  令正修行菩提力

常以清净诸业力  永除一切烦恼力

诸作魔力令无力  圆满普贤行行力

诸刹如海令诸净  有情诸海令解脱

诸法如海令了见  智惠如海令善证

行行如海令清净  誓愿如海令圆满

诸佛如海令供养  历劫如海行无倦

所游三世最胜尊  菩提行愿有众多

用普贤行等觉已  如是我当令圆满

诸佛子中最为尊  是故号之为普贤

与此大智同行故  如是诸善悉回向

身口意业极清净  行净众刹亦清净

普贤如何善回向  愿我亦同于此行

为行极善普贤行  文殊大愿亦当行

未来诸劫勿厌疲  菩萨此行皆圆满

如是等行勿有量  亦愿诸福勿有量

处于如是无量行  一切变化愿我知

若有尽于虚空际  众生无尽亦如是

尽于业与烦恼际  我之愿际量亦然

所有十方无量刹  众宝庄严献诸佛

人及诸大最胜乐  如刹尘劫将供养

宁有闻此回向经  随顺深信大菩提

唯于此中生一信  即成最胜功德聚

若人发此普贤愿  此乃远离诸恶趣

又以弃绝诸恶友  是人速见阿弥陀

此皆获证最胜寿  善来于此寿人身

有如普贤大菩萨  皆能不久速成就

谁以无明力所作  五无间等诸众罪

其人诵此普贤愿  应时速得永尽际

于诸色相及智惠  种族容质皆圆满

众魔外道不能屈  道于三界咸供养

为利一切有情故  菩提树下速安住

成等正觉转法轮  降伏一切魔军众

若此普贤行行愿  受持读诵解说者

此之果报唯佛知  无上菩提勿生惑

譬如文殊威德智  普贤菩萨亦如是

我随修学如彼行  是等诸善悉回向

游于三世诸最胜  所可称赞所回向

我之如是众善根  为修普贤行回向

若我当于命终时  蠲除一切诸覆障

目所亲睹弥陀己  游彼极乐刹土中

既到彼已如是愿  誓得一切皆现前

令我此皆极圆满  尽于世界利群生

秀丽极乐佛道场  生于上妙莲花上

亲向弥陀世尊所  愿我于此得授记

我得最胜授记已  变化众多百俱胝

令以惠力于十方  于诸有情作饶益

普贤菩萨行愿王经

猜你喜欢
  卷下·佚名
  五家正宗赞序·绍昙
  卷第九·德清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六(本)·窥基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三(之上)·智俨
  本愿药师经古迹上·太贤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圆觉菩萨·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圆晖
  卷四十二·性音
  卷二·佚名
  第三品 难陀品·佚名
  卷第一百·佚名
  山庵杂录序·无愠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二集卷八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八十九古今体八十一首【己卯七】恭奉皇太后驻跸避暑山庄山庄避暑建尧年每至山庄暑已蠲却是秋来尚婪热要知天佑为迟田【今年得雨夏至後布种甚迟常虞节凉霜早乃今秋

  • 石屏诗集巻一·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古体求先人墨迹呈表兄黄季文我翁本诗仙游戏沧海上引手掣鲸鲵失脚堕尘网身穷道则腴年髙气弥壮平生无长物饮尽千斛酿传家古锦囊自作金玉想篇章乆零落人间眇余响搜求二十年痛泪湿黄壤君家图书府墨色照青嶂

  • 卷十二·常璩

    钦定四库全书华阳国志卷十二晋 常璩 撰序志巴蜀厥初开国载在书籍或因文纬或见史记久远隐没实多疎略及周之世侯伯擅威虽与牧野之师希同盟要之会而秦资其富用兼天下汉祖阶之奄有四海梁益及晋分益为寜司马相如严君平扬

  •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盐务署·费行简

    盐政之设专署,始于清宣统二年,为度支尚书载泽集权中央大计之一也。今之盐务署,粗观之似为清盐政处之后身,实际则因有五国大借款,外人始监督盐政,外人既监督盐政,始立此署为机关,即民国三年五月十五日所宣布者也。然其源则由于

  • 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司马迁

    王延海 译注【说明】这是一篇类传,记述前期以酷刑峻法为统治工具,以凶狠残暴著称的十几个官吏的史实。特别对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

  • 商君列传第八·司马迁

    王淑艳译注【说明】在这篇列传里,主要记述了商鞅事秦变法革新、功过得失以及卒受恶名于秦的史实,倾注了太史公对其刻薄少恩所持的批评态度。然而,商鞅变法却是我国历史上成功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

  • 斛律金传·李百药

    斛律金,字阿六敦,朔州敕勒部人氏。高祖倍侯利,因强壮武勇而扬名塞外,随道武内附,赐爵孟都公。祖父幡地斤,任殿中尚书。父大那瑰,光禄大夫、第一领民酋长。天平中,斛律金显贵,赠司空公。斛律金性格敦厚直率,善于骑马射箭,行兵使用

  • 李圆通传·魏徵

    李圆通,京兆泾陽人。 他的父亲李景,以军士的身份隶属于武元皇帝,李景与他家里的僮仆黑女私通,生下李圆通。 李景不认他这个儿子,因此他又孤又贱,后来把他送给了隋高祖家。 等到高祖做隋国公时,提拔李圆通当参军事。 当初,高祖

  • 卷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八十六明 俞汝楫 编国恤备考皇帝丧礼洪熙年行永乐二十二年八月文皇帝崩太子以下至诸王公主斩衰三年如洪武仪在京文武官闻丧之明日诣思善门外哭次於本署不饮酒食肉四日具斩衰服诣思善门外朝夕

  • 提要·晁说之

      臣等谨案儒言一卷宋晁说之撰说之字以道巨野人少慕司马光之为人光晚号迂叟说之因自号曰景迂元丰五年进士苏轼以著述科荐之元符中以上书入邪等靖康初召为著作郎试中书舍人兼太子詹事建炎初擢徽猷阁待制髙宗恶其作书

  • 论语集说卷九·蔡节

    宋 蔡节 撰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嵗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提要·刘荀

    (臣)等谨案明本释三卷宋刘荀撰荀东平人尚书左仆射挚之孙书中所称先文肃公即谓挚也孝宗时尝知盱眙军其事迹则不可考矣是书乃其讲学之语大旨谓致力当求其本因举其切要者三十三条各为标目而着论以发明之论所不尽者又自为之

  • 卷一百九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六善现,生者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生者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生者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

  • 百论疏卷中·吉藏

    百论疏卷中之余释吉藏撰破一品第三破邪门有二。一破神品明众生空此文已竟。今是第二七品破法明于法空。若利根者既知无人即悟无法。所以然者。人本法末。本无故末即无。二人法相待无人可待。即知无法。但钝根未悟。虽

  • 木钟集·陈埴

    南宋陈埴著。十一卷。凡论语、孟子、六经总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近思杂问、史等各一卷。其体例皆先设问后答之。书名取“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宋元学案·木钟学案》)之意。在论述心

  •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白朴

    简名《东墙记》。杂剧剧本。元白朴作。五折一楔子,生旦轮唱。写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相爱而私自结合,最终大团圆的故事。共五折一楔子。 剧情是:书生马文辅与董秀英由双方父亲自幼定亲,马文辅父母双亡之后家道中落,前往松江

  • 现果随录·戒显

    凡四卷。清代戒显记。收于卍续藏第一四九册。系记述撰者所见所闻之因缘故事。共一○三则。内容大多为明末清初湖州、杭州、抚州等江南地方僧俗间之善恶果报故事。书中特别强调念佛功德,此外有关净土往生之思想亦极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