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搔首问

《搔首问》写成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即1688年船山70岁之后,即船山年71或72所作。民国四年,湖南船山学社社长刘人熙从衡阳刘氏借得康熙间抄本《搔首问》,首次石印行世。刘人熙尚作一小序冠于前,言“《搔首问》者,即屈子之《天问》。明社既屋,中原陆沈,志士仁人,肝脑涂地,无补天倾。抱孤心而诉苍旻,天帝亦疑于醉矣。然默赞神化以俟数百年之远复,则韦布之功,贤于台鼎。船山之搔首而问者,造物者不难一一条答,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也。知此,然后可以见船山之心,学船山之学,读船山之《搔首问》。”

《搔首问》全部章节目录

(1)搔首问

猜你喜欢
  春秋谷梁传注疏·杨士勋
  春秋公羊传注疏·何休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
  春秋繁露·董仲舒
  素书·黄石公
  新论·桓谭
  春秋繁露义证·苏舆
  鬼谷子·王诩
  经学理窟·张载
  傅子·傅玄
  二程遗书·朱熹
  思辨录辑要·陆世仪
  劝忍百箴·许名奎
  势胜学·薛居正
  荆园小语·申涵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含中集卷一·李锴

    廌青山人李锴着 乐府 ◆乐府◆ 乐府自汉武立其体有短箫铙歌髀舞拂舞鼓角横吹胡角相和歌诸篇魏缪袭改汉制韦昭亦倡于吴逮何承天创新意而齐梁追拟声辞杂糅古情寖失矣夫曲必有谱声辞艳是也今世远既不可分仿其所为而为之

  • 卷五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五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二十一 清商曲辞         古辞 【清商乐一曰清乐清乐者九代之遗声其始卽相和三调是也并汉魏已来旧曲其辞皆古调晋马南渡其音亡散宋武定关中收其声

  • 卑微·徐志摩

    卑微,卑微,卑微; 风在吹 无抵抗的残苇; 枯槁它的形容, 心已空, 音调如何吹弄? 它在向风祈祷: “忍心好, 将我一拳推倒;” “也是一宗解化—— 本无家 任飘泊到天涯!”

  • 雁门集卷一·萨都剌

    (元)萨都拉 撰过池阳有怀唐李翰林我思李太白有如云中龙垂光紫皇案御笔生青红羣臣不敢视射目目尽盲脱靴手污蔑蹴踏将军雄沉香走白兔玉环失颜容春风不成雨殿阁悬妖虹长啸拂紫髯手捻青芙蓉挂席千万里遨游江之东濯足五湖水

  • 卷八·陈均

    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八    宋 陈均 撰真宗皇帝【起壬子大中祥符五年止干兴壬戌元年】壬子大中祥符五年春正月河决棣州时著作佐郎李垂上导河形势书三篇并图诏任中正陈彭年等详定中正

  • 鲁迅与歌谣·周作人

    这篇文章的题目有点枯窘,恐怕不能写得好,因为我写鲁迅纪念的文章,都是回忆小品的性质,所用的材料须得是事实,而事实则是有限量的。这好比是一叠钞票,用一张少一张,到用完便没有了,不可能自己来制造补充。关于鲁迅我已经写了不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四】田赋之制雍正十三年皇上即位之初谕曰各直省开辟荒地以广种作以资食用俾无旷土游民原系良法美意然必该督抚董率所属官吏实力奉行毫无粉饰俾地方实有垦辟之田民间实受耕耰之利

  • 陈同寿·周诒春

    陈同寿 字受彤。生于江苏苏州。年三十七岁。弟明寿。已婚。子一。初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光緖三十一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土木工程。光緖三十三年。入威斯康心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四年。入伊里

  • 准斋杂说卷上·吴如愚

    ○致知格物说致知者。期造乎知之极地也。致知之方不出于格物。欲明格物之旨。当明格字之训。格之为义不一。或以为至。书言归格于艺祖之格是也。或以为来。书言格尔众庶之格是也。或以为法。礼言言有物而行有格之格是

  • 孝经集传卷一·黄道周

    明 黄道周 撰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曽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徳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女知之乎【顺天下者顺其心而已天下之心顺则天下皆顺矣因心而立教谓之徳得其本则曰至徳因心而成治谓之道得其本则曰要道道徳之本

  • 第三章 《中庸》·林语堂

    《中庸》在儒家哲学里之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之所以把《中庸》这部书置诸儒家典籍之首,即因为研究儒家哲学自此书入手,最为得法。研究儒家哲学时,《中庸》一书本身,可说就是一个相当适宜而完整的基础。《中庸》为《四书

  • 卷十一·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一    宋 吕祖谦 撰昭公晋侯饮酒乐膳宰屠蒯请佐公使尊而遂酌以饮工【九年】晋平公饮酒乐膳宰屠蒯请佐公使尊而遂酌以饮工公愧悔之心隐然而生本欲废知氏缘此遂止看此一事犹见得三代工执

  • 大寶積經卷第十七·欧阳竟无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   無量夀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衆萬二千人俱.皆是諸大聲聞[一]衆   所知識.其名曰[二]尊者阿若憍陳如.馬勝.大名.有賢.無垢.須跋陀羅.善稱.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音树下。与大苾刍众八千人俱。菩萨摩诃萨三万六千。及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人非人等。无量大众恭敬围绕而为说法。  尔时曼殊室利法

  •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上(本)·窥基

        大慈恩寺翻经沙门基撰    第一卷   今解论文略作五门分别。            ┌一叙古┬一叙说      ┌一明时┤   └二斥非      │     └二述今┬一述文  一明时益┤

  • 卷第三·佚名

    禅林类聚卷第三 伽蓝 殿堂 塔庙 丈室 门户 桥路(并附) 伽蓝 世尊与众行次。以手指地云。此处宜建梵剎。帝释将一茎草插於地上云。建梵剎已竟。世尊微笑。 天童觉颂云。百草头上无边春。信手拈来用得亲。丈六金

  • 永乐百问·袁忠彻

    永乐百问,是古代相书之一。该书是明朝永乐皇帝因喜好相学,与相学名家袁柳庄先生所作问答,上自王公贵胄,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尽及。此书为相学珍品,世上少传,乃相学爱好者必备之宝。

  • 禅林宝训·净善

    凡四卷。南宋净善重编。又称禅门宝训、禅门宝训集。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惠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诸禅师之遗语教训,凡三百篇,各篇终皆记其出典。本书始为妙喜普觉、竹庵士圭二禅师于江西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