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陈升之传

陈升之字硃叔,建州建阳人。推举为进士,历知封州、汉阳军,入京师任监察御史、右司谏,改任起居舍人、知谏院。当时风俗喜欢拿走给亲属的书信,遇有诉讼,则辗转互相告发,有司就依此加以推理诘查。陈升之说:“这是告奸的习俗,请求禁止它。”又说:“三馆是士大夫们光明的前途,近来用人更加轻率,于是成了贵族高门进取的台阶,请严格进行选举。”诏令从今以后臣僚乞请子孙恩荫者,不得授以馆阁之职。

著作佐郎王馞在路上与殿帅郭承..相遇,郭诃责怒骂王馞没下马行礼,将他抓送官府。陈升之说“:京官不应给节度使下马。”于是弹劾郭承..骄横任行,解除其所任官职。张尧佐由于与后宫亲近,任三司使,不久任宣徽使;内侍王守忠统领两镇留后,请求升为正班;御史张..补任郡官,长久不被召见;彭思永论事,让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唐介攻击宰相,被贬斥岭南;陈升之都极力进谏。升任侍御史知杂事。总共担任言官五年,上奏数十百件事,但持论不坚决,因此没有全部实施采用。

升任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真定府,兼龙图阁直学士,又知谏院。仁宗说:“天下州县是否得到了治理,朝廷不能完全清楚,将这些全部交给转运使管理。如今选用的人才不精干,又没有考核督查,不是愚昧无能懦弱,就是任意欺凌刻薄之徒,因此疾苦忧愁叹息,都被阻塞,皇帝不能听到。一定要向全国民众显示朝廷的主张,应该从这里开始。”于是诏令翰林学士承旨孙扌卞、权御史中丞张..,与陈升之同时主管磨勘转运使及提点刑狱事务。

陈升之初任谏官时,曾经请求抑制断绝由宫内降旨,诏令允许有司执掌上奏不下达。到这时,进一步申明论说。诏令委托三省揭发纠正其罪行,仍然在朝堂揭露。文彦博乞求免除宰相职务,陈升之担心枢密使贾昌朝再被任用,上疏论述其邪恶,贾昌朝终于罢官免职。升任枢密院直学士、知开封府。年底,授职枢密副使。这样谏官御史唐介、范师道、吕诲、赵扌卞、王陶相继上章议论陈升之暗中交结宦官,因此得到重用。仁宗将这些上章拿给陈升之看,陈升之乞求离职。仁宗对辅佐大臣说“:朕选用执政者,怎能容许内臣干预议论邪恶。”于是双方都被罢免。以陈升之为资政殿学士、知定州,调往太原府。

治平二年(1065),又授职枢密副使。神宗即位,以母亲年老为由请求回归郡县,为观文殿学士、知越州。熙宁元年(1068),调往许州,中道改任大名府,路过京师,留在京师知枢密院。按照旧例,枢密院与知院事不共同设置。这时文彦博、吕公弼已为枢密院使,神宗以陈升之辅政,想逐步变异一些礼仪,因而特地加以任命。第二年,同制置三司条例司,和王安石共同处理朝事。数月后,授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陈升之任宰相后,就请求免掉条例司,认为宰相无所不统,所统职事,又怎能称司。王安石说“:古代的六卿,就是如今的宰相,有司马、司徒、司空,各占一职,于事理有什么危害呢?”陈升之说“:如果制置百司条例是可以的,但如今设置的是制置三司官职,则不行。”由此得罪了王安石,声称有病回家休养三个多月,神宗多次敦促告谕,才重新归职。正好母亲去世需服丧,离职回家;服丧完后,奉召任枢密使。因有脚病不能站立上朝,熙宁七年(1074),冬季祭祀,陈升之又不能赞礼。授职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封为秀国公。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追赠太保、中书令,谥号叫作成肃。

陈升之老谋深算很有心计,善于逢迎以取悦富贵。王安石任宰相,担心议论满廷,引见陈升之辅佐自己。陈升之心里明白不能胜任,却尽力为王安石所用,王安石为了感激他,因而让他比自己先任宰相。刚一受到重用,就请求解除条例司,又不时的产生一些小分歧,表面上看来与王安石有矛盾。世人因此讥讽他,称他为“筌相”。陈升之起初叫陈旭,由于避神宗名之讳,改为升之。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志第九·历三·张廷玉
  卷第四·徐鼒
  延平二王遗集·陈匪石
  ◎花园中之醋王鱼·吴虞公
  四 内务府总管海拉逊等奏曹寅进送腌鲥鱼·佚名
  第一五二呈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九·佚名
  卷八十九·班固
  卷四十五·司马迁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十一 “自作孽,不可活”·溥仪
  高丽传·李延寿
  崔伯谦传·李延寿
  宋本传·宋濂
  韩邦奇传·张廷玉
  翰苑羣书卷六·洪遵
  任传榜·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沈唐·唐圭璋

      唐字公述。“全”已见。   南乡子   朝觐俯尧阶。宠拜新恩天上回。欢动边城十万户,民怀。荣见旌旗却再来。   清晓敞铃齐。庭下鸣鼍绮宴开。红袖两行频捧劝,金□。利市应销十二钗。

  • 赵汝愚·唐圭璋

      汝愚字子直,太宗子汉王元佐七世孙。居饶州之馀干县(在今江西省)。生绍兴十年(1140)。乾道二年(1166)进士第一。四年(1168),召试馆职。光宗朝,累除同知枢密院事。宁宗朝,权参知政事,拜右丞相。为韩侂胄所忌,责授宁远军节度副使,永

  • 卷六·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明 高棅 编五言古诗六正宗【四】李白【下】防山僧不遇作【金陵】石径入丹壑松门闭青苔闲堦有鸟迹禅室无人开窥牕见白拂挂壁生尘埃使我空叹息欲去仍裴徊香云徧山起花雨从天来已有空乐好况闻

  • 卷三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八十六张籍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宿云亭【一作寺】清浄当深处虚明向远开卷帘无俗客应只见云来梅溪白爱新梅好行寻一径斜不教人扫石恐损落来花茶岭紫芽连白蘂初向岭头生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宣宗上·脱脱

        ◎宣宗上   宣宗继天兴统述道勤仁英武圣孝皇帝讳珣,本名吾睹补,显宗长子,母曰昭华刘氏。   大定三年癸未岁生,世宗养于宫中。十八年,封温国公,加特进。二十六年,赐今名。二十九年,进封丰王,加开府仪同三司,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正统十四年冬十月戊申朔 太上皇帝在迤北○帝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景陵○敕守备居庸紫荆及沿边一带总兵等官尔等巡视大小关隘但可通人马之处或塞或守塞则广积木石守则锋利器械务在措置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四 列传一百四·纪昀

    列传宋 【八】○宋八张昭窦仪【俨偁】 吕余庆刘熙古【蒙正蒙叟】 石熙载【中立】 李穆【肃】张昭窦仪吕余庆刘熙古石熙载李穆 【李肃】△张昭张昭字潜夫本名昭远避汉祖讳止称昭自言汉常山王耳之后世居濮州范县 【

  •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临门语(查东山散纪、沈墨庵补述)张煌言大司马苍水先生名煌言,字玄箸,鄞县人,祟祯壬午登贤书。英年杰出,已负大志。遭国变,乙酉,越诸生郑遵谦举义,奉鲁王监国于绍兴,煌言仗剑从之,以庶常权制诰。北师不即东渡,相持者一年。丙戌,越

  • 后梁纪一 太祖神武元圣孝皇帝上开平元年(丁卯、907)·司马光

    后梁纪一 后梁太祖开平元年(丁卯、公元907年) [1]春,正月,辛巳,梁王休兵于贝州。 [1]春季,正月辛巳(初四),梁王朱全忠率兵在贝州休整。 [2]淮南节度使兼侍中、东面诸道行营都统弘农郡王杨渥既得江西,骄侈益甚,谓节度判官周隐曰:“

  • 卷一百五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王礼考【二十七】山陵世祖章皇帝陵曰孝陵孝康章皇后端敬皇后合葬在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本名丰台岭亦曰凤台山山脉自太行来重冈叠阜凤翥龙蟠嵯峨数百仞前有金星峯後有分水岭诸

  • 第六十五章 从副总统到代总统·李宗仁

    一1948年12月中旬,徐蚌会战已接近尾声,中共全盘胜利势成定局,京沪震动。至此,蒋先生固然感到大势已去,国内外许多民意机关,甚或统兵作战的高级将领,也都认为内战前途无望,希望政府在犹有可为之时,与中共恢复和平谈判。

  • 三十年·佚名

    (丁酉)三十年大明萬曆二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壬辰,都體察使李元翼馳啓曰:「以金藎國齎傳聖敎中辭意,與都元帥權慄相議,慄以爲:『近日釜山賊窟被燒頗多,庶可成初計,而直擣釜營,固難輕擧,必待舟師來集,相時而動。』臣亦以爲:『當賊

  • 卷七·姚际恒

    春秋通论卷七新安首源姚际恒僖公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为邢故。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鹿上,宋地。宋襄前为诸侯所叛,诸侯与楚盟于齐而谋之,今宋襄复要楚于境内而与之盟,且俨然以伯主自命,其秋之见执宜哉!夏,大旱。记内

  • 卷十一(竺法护译)·佚名

    △密迹金刚力士会第三之四密迹金刚力士。复谓寂意菩萨。何谓为如来心秘要。其业清净。所以因缘一切诸天子所生。以一识慧。寿八万四千劫。又其神识不转不变。以为馀识乃至定意还得寿命。从彼终没。因其所行受身而生。

  • 论第二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太虚

    ──二十三年六月作──第一次泛太平洋佛教青年会大会,民国十九年在夏威夷岛──即檀香山──由日美佛教青年所创开;其时中国佛教徒虽被邀,以未有青年团体之组织而不曾参加。今第二次于民国二十三年在日本开会,亦即为第一

  • 鉴湖说·王十朋

    东坡先生尝谓杭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目某亦谓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目翳则不可以视肠胃秘则不可以生二湖之在东南皆不可以不治而鉴湖之利害为尤重昔东汉太守马臻之开是湖也在会稽山阴二县界中周回三百五十余里溉田九千余

  • 提纲释义·佚名

    此书分《历代国号歌》、《历代帝王歌》、《历代群英歌》三部分。《历代国号歌》一章一节,从远古三皇五帝时代说起,至明结束,为叙历代王朝国号之歌。《历代帝王歌》一章十五节,以歌诀的形式,从天地开辟到明朝灭亡历代王朝的

  • 能净一切眼疾病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佛在迦毗罗城,为长者说大神咒,治其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