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一百十四

洪武十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戊申祭大社大稷

○己酉置定远牧监隶太仆寺以宫门奉御李善为监副御马司副胡清尚衣奉御董兴为御良

○庚戌诏改建圜丘于南郊初圜丘在钟山之阳方丘在钟山之阴  上以分祭天地揆之人情有所未安至是欲举合祀之典乃命即圜丘旧址为坛而以屋覆之名曰大祀殿敕太师韩国公李善长等董工

○辛亥置宝泉库 ○壬子定光禄司官散官品秩  上即位以来所用光禄司官或内官或流官或庖人出身不同同于散官至是命史部凡内官除授者照内官散官给授流官除授者照文官散官给授庖人除授者卿从三品尚膳大夫少卿正五品奉膳大夫司丞从六品司膳郎各署丞从七品掌膳郎监事从八品执膳郎

○夜太阴犯心宿

○癸丑命大都督府官选武臣子弟入国子学读书  上谕之曰武臣从朕定天下以功世禄其子弟长于富贵又以父兄早殁鲜知问学宜令读书知古今识道理俟有成立然后命官庶几得其实用也昔霍光功非不高身死未久而子孙横肆卒致夷灭者不学故也郭子仪中兴唐室功盖天下位极人臣而心常谦退保全令名而福及后嗣者识道理也今武臣子弟但知习武事特患在不知学耳

○命改建社稷坛先是  上既改建太庙于雉阙之左而以社稷国初所建未尽合礼又以大社大稷分祭配祀皆因前代之制欲更建之为一代之典遂命中书下礼部详议其制至是礼部尚书张筹奏曰臣等奏诏考社稷配祀合祭分祭之制及社主之设谨按通典颛顼祀共工氏子勾龙为后土后土为社烈山氏子柱为稷稷田正也高辛唐虞夏皆因之周弃亦为稷自以来祀之此社稷之祀所由始也汤以旱而迁社以后稷代柱欲迁勾龙无可继者故止然王肃谓社祭勾龙稷祭后稷皆人鬼非地神而陈氏礼书又谓社所以祭五土之祗稷所以祭五榖之神郑康成亦谓社为五土总神稷为原隰之神勾龙以有平水土之功故配社祀之稷以有播种之功故配稷祀之二说为不同汉元始五年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唐宋及元则又以勾龙配社周弃配稷盖本郑氏之说此配祀之说缘于古昔初无一定之论也至于社稷分合之义书召诰言社于新邑孔氏注曰社稷共牢又封人掌设王之社壝注云不言稷者举社则稷从之如是则当时社与稷固已合而一之矣陈氏礼书曰稷非土无以生土非稷无以见生生之效故祭社必及稷以其同功均利而养人也而山堂考索则曰土爰稼穑其本一也社为九土之尊稷为五榖之长稷生于土则社与稷固不可岐而二之矣又曰祭主乎诚而已诚苟不至分祭何益是则社稷之祭合而一之于古自有明证也至于坛位则考之周制小宗伯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起大事动大众必先告于社而后出其制在中门之外外门之内尊而亲之与先祖等汉建官大社大稷光武立大社稷于洛阳在宗庙之右唐因隋制建于含光门之右大抵皆本成周左祖右社之意社主之设周礼大司徒设其社稷之壝而树之主各以野之所宜木名其社小宗伯立军社郑氏注社主用石为之盖以石者土地所生最为坚实故也论语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米子云观古人意正以树为主如今人称神树之类又曰社有主而稷无主此不可晓恐不可以己意增添唐神龙中议立社韦叔夏引郑玄议以为社主用石韩诗外传云天子社主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以象物生方其下以象地体埋其半以象根在土中而本末均也宋初祭社稷正配位用神位版大社又以石为主其形如钟长五尺方二尺剡其上培其下半其中植槐是则木主石主前代盖兼用矣今拟社稷合祭共为一坛皆设木主而丹漆之祭则设于坛上祭毕收藏仍用石主埋坛之中如唐宋之制至于以勾龙配社以弃配稷弃虽唐虞农官而勾龙共工氏之子也祀之无义□汤欲迁之而未果汉尝易以夏禹而夏禹今已列祀帝王之次弃稷亦配享先农请罢勾龙与弃配位谨奉  仁祖淳皇帝配享大社大稷以成一代之盛典以明祖祀尊而亲之之道  上览奏称善遂命改作社稷坛于午门之右其制社稷共为一坛坛二成上广五丈下如上之数而加三尺崇五尺四出陛筑以五色土色如其方而覆以黄土坛四面皆甃以甓石主崇五尺埋坛之中微露其末外壝墙崇五尺东西十九丈二尺五寸南北如之设灵星门于四面壝墙各饰以方色东青西白南赤北黑外为周垣东西广六十六丈七尺五寸南北广八十六丈六尺五寸垣皆饰以红覆以黄琉璃瓦垣之北向设灵星门三门之外为祭殿以虞风雨凡六楹深五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祭殿之北为拜殿六楹深三丈九尺五寸连延十丈九尺五寸拜殿之外复设灵星门三垣之东西南三向设灵星门各一西灵星门之内近南为神厨六楹深二丈九尺五寸连延七丈五尺九寸又其南为神库六楹深广如神厨西灵星门之外为宰牲房四楹中为涤牲池一井一

○丙辰夕月

○丁巳更定京城及中都兵马指挥司俱为正六品

○三佛齐国王怛麻沙那阿者卒子麻那者巫里立遣其臣生阿烈足谏奉表请印绶贡犀牛黑熊火鸡红绿鹦鹉白猴龟筒及胡椒丁香木香肉豆蔻番油子米脑等又贡小番奴一人诏赐麻那者巫里及其臣生阿烈足谏等金织文绮纱罗靴袜等物有差

○戊午遣官祀历代帝王

○己未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月将城隍诸神○遣官祭旗纛

○壬戌降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王澍为户部主事

○丙寅荧惑犯天樽

○丁卯遣神策卫镇抚余忠往四川招集明氏故将丁氏校卒

○夜有星赤白曳尾而芒自阁道经大将军至游气没

○戊辰  上闻圜丘之役民夫有运木而溺死者命工部人赐钞十锭给槥椟送还其家

○壬申定官员仪从及公使人数初丞相大都督准侯例仪从用十五人从一品十三人正从二品九人三品七人四品五人五品四人六品七品三人八品九品二人至是议自从五品以上仍前例六品至九品比前例各减一人其各司听差公使人数中书省御史台各二十六人六部各十人断事司察院各八人应天府十五人上元江宁二县各十人

○癸酉革在京幕府金陵二门

○甲戌汰河南邓裕二州同知真定阜平县丞簿俱以户不及数也

○是月平凉府陨霜杀禾稼

猜你喜欢
   第二节 父亲①·老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佚名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六十四·佚名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九十三 列传一百九十三·纪昀
  五五二 军机大臣奏遵查徐述夔《一柱楼诗》情形片·佚名
  十国春秋目录·吴任臣
  萧子显传·姚思廉
  解琬传·刘昫
  彭时传·张廷玉
  费纎传·张廷玉
  191.欧阳修改革文风·林汉达
  卷27·陈邦瞻
  姚观顺·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七十五·彭定求

        卷875_1 【唐受命谶】   法律存,道德在,白旗天子出东海。   桃李子,莫浪语。黄鹄绕山飞,宛转花园里。   桃花园,宛转属旌幡。   桃李子,鸿鹄绕阳山,宛转花林里。莫浪语,谁道许。   桃李子,洪水绕杨山。  

  • 卷二百九十六 列传八十三·赵尔巽

      岳锺琪季父超龙 超龙子锺璜 锺琪子濬 策棱子成衮紥布 车布登紥布   岳锺琪,字东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龙,初入伍,授永泰营千总。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永泰营游击许忠臣受三桂劄。升龙使诣提督张勇告变,密结兵民,执忠臣杀

  • 卷之八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七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八·佚名

    郑介夫上奏一纲二十目 【篇名系编者所加。】钦惟圣朝布威敷德,临简御宽,极地际天,罔不臣服,混一之盛,旷古所无。三代以降,自周至今二千年间,得大一统者,惟秦、汉、晋、隋、唐而已。秦、晋、隋以贻谋不远,旋踵

  • 游肇传·魏收

    游肇,字伯始,高祖赐予的名字。游肇幼年为中书学生,博通经史以及《苍》、《雅》、《林》的学说。高祖初年,任内秘书侍御中散。司州初建,任都官从事,转任通直郎、秘阁令,迁任散骑侍郎、典命中大夫。皇帝车驾南伐,游肇上表劝阻,高

  • 熙宗二子传·脱脱

    金熙宗有二个儿子,即:悼平皇后生的太子完颜济安,贤妃生的魏王完颜道济。济安,于皇统二年(1142)二月二十四生于天开殿。金熙宗皇帝二十四岁喜得皇子,很高兴,于是派人立即报告明得宫里的太皇和太后。五天后给太子取名字济安,并

  • 偏安排日事迹卷十二·佚名

    四月癸丑朔,革御史王孙蕃职为民,刘宪章法司提问。给死难诸臣申佳胤等三代诰命。减临淮侯李祖述禄三之一,以祖券免死。罚朱元臣俸二年。加淮宁侯孙维城太子太傅、襄卫伯常应俊太子太保;应俊仍荫子。准高杰子元爵袭封兴平伯

  • 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九十二兵考【十四】教閲【臣】等谨案马端临兵考於教閲中备载历代帝王閲兵仪注岂不以训练之法固宜倡之自上哉顾英武之辟史不数人余则因袭故事徒存条教而己我朝列圣相承皆天授圣武健行不

  • 谌湛溪·周诒春

    谌湛溪 字湛溪。年三十六岁。生于贵州织金县。本籍住址。贵州织金县北门大水沟宅谌。弟石勋。已婚。初毕业于京师大学堂预科。授中书科中书。任贵阳高等师范学校选科化学教员。宣统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

  • 自然篇第五十四·王充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或说以为天生五谷以食人,生丝麻以衣人,此谓天为人作农夫桑女之徒也,不合自然,故其义疑,未可从也。试依道家论之。

  • 第29章·老子

    【原文】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1)。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2)。为者败之,执者失之(3)。凡物或行或随,或噤或吹,或疆或剉,或培或堕(4)。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5)。【题解】这里老子宣扬“无为”

  • 提要·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诗经通义      诗类 提要 【臣】等谨案诗经通义十二卷 国朝朱鹤龄撰鹤龄有尚书埤传已着録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所采诸家於汉用毛郑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 国朝

  • 卷四百六十二·佚名

    △第二分巧便品第六十八之三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一切法自相皆空。佛言:善现,诸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由色空。应观受想行识由受想行识空。应观眼处由眼处空。

  • 佛说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佚名

    东晋天竺三藏竺昙无兰译闻如是。一时佛游于罗阅只国中鹦鹉树间。是时有一异比丘。于竹园去罗阅只国。适在中间为蛇所啮。复为鬼神所著。复为贼所劫。见佛尔时即往到是比丘所。时玄师颰陀随佛俱往。玄师颰陀即白佛言。

  • 抚州曹山本寂禅师语录卷下·佚名

    日本沙门玄契编次上堂僧问。如何是大阐提人。师曰。不惧业。僧云。如何是无明人。师曰。始终不觉悟。僧云。此二人谁在前。师曰。无明者。僧云。阐提人为什么在后。师曰。向去者。僧云。恁么则无明者不从今日去也。师

  • 千岩禅师语录序·千岩元长

    嘉兴大藏经 千岩和尚语录千岩禅师语录序往予家居时尝谒千岩禅师于乌伤伏龙山当是时遐迩学子望风奔凑曾未几何化荒墟为楼观易寥空为金碧钟鼓之声上彻霄汉呜呼何其能也盖禅师之不能为能不用为用芳兰生于深谷而馨香远闻

  • 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全一卷。唐代宝思惟译。又称随求经、随求得大自在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叙述佛应大梵天王之请,而说根本咒、一切佛心咒、一切佛心印咒、灌顶咒、灌顶印咒、结界咒、佛心咒、心中心咒等八咒及咒之种种功德,并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