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和合品第四十八

佛告须菩提,有人乐听乐受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身体疲极不能所说,当觉魔事。佛言:若法师者身体安隐欲有所说,而受法者著馀因缘各自罢散。当觉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书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欲有所至。是为魔事。为法师者欲得供养床卧饮食病瘦医药所有衣被。受经之人少欲知足寂无与心。便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法师之人少欲知足守戒不贪。志常精进乐在禅定。受经之人不知厌足。贪求供养。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法师之人阿练寂晏行十二法。受经之人不能宴坐。又不奉行十二法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持十二法能独宴寂。为法师者永无此志。两不和合不得书学是为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精进有信奉戒如法。乐般若波罗蜜。为法师者多欲犯律不能守戒。须菩提,为法师者精进信乐奉律禁戒行般若波罗蜜。受经之人多有所毁犯戒违律。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无所贪求。好喜施与志愿广普。受经之人多求有欲贪吝爱惜。志碍意狭两不和合。须菩提,若受经之人更无所欲。好施不贪志愿无碍。为法师者反更贪求无有止足。志意狭校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供养。与为法师者所有之具。为法师者不肯受之。不得学持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为法师者悕望供养衣服所有。受经之人更廉洁守节不慕利养。复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明於经道勇辩智猛。然受经者,闇塞迟钝志不时寤。须菩提。受经之人志明意达智辩纤寤。为法师者,贪闇不达。而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明十二部经。次第解说无所乏短。受经之人不知次第未了逆顺。须菩提,若受经者,明解次第解十二部经知逆顺事。为法师者更不能了。志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具足六波罗蜜。受经之人不能具足。或受法者具足六波罗蜜。为法师者更不具足。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具足六度。兼有沤和拘舍罗。受经之人既无六事。复无沤和拘舍罗。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得陀邻尼。受经法者无。若受法者得陀邻尼。为法师者无。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受经之人欲书般若波罗蜜以为经卷。为法师者而不肯与。为法师者適欲与经。受法之人不欲书写。亦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为法师者五阴盖所见缠裹。受经之人无有覆盖志不和合。若受经者迷於五蔽。为法师者阴盖已荆两不和合是为魔事。须菩提,书是般若波罗蜜时。或有人来说三恶趣苦难之剧。语其人言:我能使卿离勤苦事。用是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学为。是为魔事。须菩提,书般若波罗蜜。若欲说时。反有人来称誉天上欲天快乐。五欲自恣饮食服御伎乐自然色天所有以禅为乐为食。无色天以寂为食为乐。从四王天至无有思想。无有思想慧天。三界虽乐是亦无常苦空无我。皆当灭尽不得久立。不如更受罗汉辟支佛法。莫乐三界受是生死。是为菩萨魔事。为法师者欲得寂志独处。其受经法者多将人众乐在愦闹。若法师者意乐人众。而受经者更乐寂独。亦不和同当觉魔事。若法师者意乐人众多畜弟子。受经之人不同比辈欲得独尔。若受法者欲乐多辈。法师欲寂。亦不和合是为魔事。为法师者而自尊重欲得恭敬。受经者慢意无恭敬。若法师者无欲於时不喜顺敬。然受法者好行恭敬。亦不和合是为魔事。若法师者书般若波罗蜜时意欲受龋受经之人永无与心意不和合是为魔事。若受经者书般若波罗蜜时。念欲转从般若波罗蜜。於中起意欲得财利。是为魔事。若法师者欲至危命穀贵之处。受经者不乐不能随从亦不和同是为魔事。法师之人欲至丰乐穀贱之处。其受经者皆悉乐从。法师中道更作留难。汝辈但欲贪於供养欲随我龋不知前至当得与不。其受经者见发遣相稍稍还去。是为魔事。若法师者语受经法者言:我欲所至。道过空泽彼有盗贼野人猎师。又多虎狼蛇虺毒虫。汝能随我忍此苦不。受法者闻意不喜乐不能随去。作是罣碍不得书成学受是经。是为魔事。法师之人曾所教授数往之处。其受法者欲随诣彼中道。法师语受经者言:今我暂当有所经过。卿且还去。受经者愁忧不得随从不闻不得受持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复次须菩提,彼魔波旬。意常计念。欲作沙门被服。常欲坏乱。不欲令有书持讽诵学般若波罗蜜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波旬何以故常作沙门被服坏败。不欲令人有受学般若波罗蜜者,佛语须菩提,波旬作沙门被服。欲败坏别离学般若波罗蜜者,复语人言:案我经中教法。观卿经中事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未受记莂闻是说者便有狐疑。適有疑意。便不复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是为菩萨魔事。须菩提,波旬复作比丘形像。语学般若波罗蜜者言:善男子善女人。有学讽诵受持般若波罗蜜者,得真际之证。得须陀洹罗汉辟支佛道。作是留难事。便不复学受书持般若波罗蜜。是为魔事。须菩提,说是深般若波罗蜜时。多有魔事起欲令断绝。是故须菩提,当觉魔事。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云何当觉魔事。远离魔事。佛语须菩提,其事但像类六波罗蜜有觉是者,是则为护远离魔事。菩萨常当远离罗汉辟支佛。所应行经法当远离之。复次须菩提,波旬於菩萨前说内空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至三脱门。是为罗汉所得道事。是为魔事。波旬复化作如来身金色光相。来至菩萨所。令诸菩萨起想。起想者於萨云若则为耗减。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波旬复作佛形像。诸比丘众相随。到是善男子善女人所。是善男子善女人便起想言:当来之世令我得身。诸弟子众於中说法亦如今日。作是想者於萨云若则为耗减。波旬复化作无央数百千菩萨行六波罗蜜者,於是善男子善女人前。见已复於中起想。起想者则为耗减萨云若。是为魔事。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无有五阴。乃至於道亦无所有。无有五阴无有道者,亦无佛法及弟子众。所以者何。诸法尽空无所有故。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书是般若波罗蜜时。若讽诵读。多有起因缘。譬如阎浮提大长者家。多有金银真珠琉璃上妙珍宝。多有憎嫉者,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多有憎嫉而欲坏者,须菩提言:如是世尊,多有魔事多憎嫉者,何以故?愚痴少智之士为魔所使。专行断坏受学般若波罗蜜者,是辈坏法之人。意终不复在是妙法之中。佛言:如须菩提所言:是愚痴之士为魔所使。专行败坏。是辈愚痴坏法之人。新学適闻法所致。不作功德善本不多所致。未与真知识相得所致。不供养过去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致。须菩提,若书持般若波罗蜜讽诵读说受行守时。无有留难魔事不起。无此难者便能具足六波罗蜜。至萨云若亦无有难。若有是善男子善女人。书持讽诵般若波罗蜜者,便具足五波罗蜜及萨云若已,当知是为佛事。若复具足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佛十八法及十种力。具足萨云若者,当知是亦为佛事。十方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以佛事。如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十方现在诸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亦复拥护是善男子善女人行般若波罗蜜者,亦复劝助之。

猜你喜欢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宋刻]·惟白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宗赜慈觉
  南闽十年之梦影·李叔同
  佛法原理与做人·太虚
  志大乘品第十·佚名
  千山剩人和尚语录卷之六·函可
  评宋明学说与佛学之真诠·太虚
  序·佚名
  第十 夜叉相应·佚名
  四十二章经序·宋真宗
  佛 法 与 美·太虚
  佛说漏分布经·佚名
  学佛应先解决三个问题 (注一)·太虚
  阿惟越致相品第六十二·佚名
  本无品第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佚名

    (孛老儿上,云)欢来不似今朝,喜来那逢今日。老汉刘太公的便是。谁想刘千跟着他叔父去泰安州,与独角牛劈排定对去了。说道孩儿赢了也,先拿将花红银碗锦袄儿来。我不信,使的出山彪打听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扮出山彪上,云)

  • 唐诗镜卷三十二·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三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中唐第四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天宝十三年进士侯希逸表佐幕府府罢十年不仕李勉任宣武复辟之建中初以驾部郎中知制诰终中书舍人集五卷】 七言古诗 送李湜下第归卫州便游河

  • 卷六十八·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六十八明 高棅 编五言律诗十三正变贾岛忆江上吴处士【方虚谷云此变体也聚防雷雨对更有力】闽国扬帆去蟾蜍缺复团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音摭言云岛尝骑驴天衢时秋风正厉黄叶可扫岛忽吟曰落

  • 卷九十五·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五沈佺期沈佺期字云卿相州内黄人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擢进士第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郎给事中坐交张易之流驩州稍迁台州录事参军神龙中召见拜起居

  • 卷四十七·志第十四·柯劭忞

      ○地理二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领路七、府一,属州十二,属县十。至元二十四年置。   辽阳路。上。金辽阳府,领辽阳、鹤野、宜丰、石城四县。后改为东京,领澄、复、盖、沈、贵德、来远六州,婆娑府一路。元初,澄州《事

  • 读礼通考卷八十三·徐乾学

    葬考二合葬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注舜征有苗而死因留葬焉】盖三妃未之从也季武子曰周公盖祔季武子成寝【注武子季孙夙】杜氏之葬在西阶之下请合葬焉许之入宫而不敢哭武子曰合葬非古也自周公以来未之有改也吾许其大而不

  • 卷之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五百八十五·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癸酉。谕军机大臣等、电寄端方等、张鸣岐电悉。着端方、陈启泰、转饬庄蕴宽迅速赴广西。以供差遣。现边防正在吃紧。编练新军。非一时所能就绪。仍着驰赴龙州巡阅布置。俟边防粗定。再

  • 卷五十·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五十大学士朱轼撰循吏传二汉卓茂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元帝时学於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寛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

  • 左史吕公家传·吕午

    公讳午字伯可徽州歙县人也曽祖升祖玗父大用赠中散大夫世居岩镇公生于淳熙六年已亥十二月八日年十五入郡学同回先君琢师事教授四明舒先生璘先是郡解试不取书经先君告之礼部符下江东路转运司取诰诗经一人自庆元元年乙卯

  • 吏学指南卷之二·徐元瑞

    仪 制制可 《史记》曰:&ldquo;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rdquo;诏 《释名》曰:&ldquo;照也。谓人愚暗,不见其事,以此示之,使昭然也。&rdquo;始于秦。赦 天子宽恕之,命与民更始也。始于舜。宣 天子亲赐命诰也。故无押字

  • 周开基·周诒春

    周开基 字子建。年三十一岁。生于上海。父业商。本籍住址。上海西门内曹家桥六十一号。已婚。初学于天津陆军学校。及南洋公学。任私立学校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加利尼佛大学。习矿业工程。宣统二年。入哥

  • 寒温篇第四十一·王充

    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怒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雕物伤人。夫寒温之代至也,在数日之间,人君未必有喜怒之气发胸中,然后渥盛于外。见外寒温,则知胸中之气也。当人君喜怒之时

  • 卷一三·邱濬

    △固邦本 ▲总论固本之道 《易泰》之象曰:天地交,泰。后(君也)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程颐曰:“天地交而阴阳和,则万物茂遂,所以泰也。人君当体天地通泰之象,而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

  • 印度之佛教以中庸实践为教的佛教·梁启超

    法华经变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法华经变,《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这幅经变的中心是释迦在灵鹫山说法的宏大场面。 若以各派外道比先秦百家言,则释迦恰是那时印度的孔子。他在群言淆乱之中,折衷长短,以中庸为教。

  • 第九 诤事分解·佚名

    一(一)有四种诤事: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此四种诤事也。此四种诤事有几种发起耶?此四种诤事有十种发起:诤论诤事有二种发起,教诫诤事有四种发起,犯罪诤事有三种发起,事诤事有一种发起,彼四种诤事有此十种发起。诤论

  • 自勉斋随笔·陈邦贤

    《自勉斋随笔》是陈邦贤著的一本随笔丛书,1997年1月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根据读书所得及平昔风闻随笔漫录而成,材料信实,言多切近。收《史公祠的对联》、《革命姻缘》、《梁任公的年谱》、《国防地理》、《汪继声的

  •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佚名

    元杂剧剧本。简名《大闹开封府》、《开封府》或《神奴儿》。无名氏撰。末本。剧叙开封府李德仁,妻陈氏,生一子名神奴儿。然其弟李德义无嗣,弟媳王氏,贪悍乖劣,调唆德义与其兄分家。德仁念李家乃敕赐义门,不肯。王氏哭闹,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