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 夜叉相应

[一]第一 因陀迦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因陀峰山,因陀夜叉之住处。

时,因陀迦夜叉来诣世尊处。诣而以偈白世尊曰:

 诸佛说此色非命 然则如何命在身

 此骨与肉何处来 如何此生住母胎

[世尊:]初有迦罗逻 由此迦罗逻

 而有阿部昙 由此阿部昙

 由生肉肉生 肉肉生坚肉

 由坚肢节生 生发及毛爪

 如是母以取 饮料及食物

 住于母胎者 依此而生长

[二]第二 释罗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灵鹫山。

时,名释罗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偈白世尊曰:

 卿离一切缚 解脱之沙门

 教化其他者 非卿之所为

[世尊:]释罗与众交 无论之形态

 非相应智人 唯倾心同情

 以是寂静心 虽教化于他

 亦不为所缚 唯同情爱怜

[三]第三 针毛

尔时,世尊住伽耶之石床,针毛夜叉之住处。

时,怯罗夜叉与针毛夜叉路过世尊近处。

时,怯罗夜叉告针毛夜叉曰:“此是沙门。”

“不!此非沙门,是小沙门。至少知彼是沙门耶!小沙门耶![暂]为小沙门。”

时,针毛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已,以身碰世尊。

时,世尊将身闪避。

时,针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门!恐怖我耶?”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与汝相触,总非善事。”

“沙门!我问汝,汝若不能说明,汝当乱心,当破汝之心脏,取汝之两脚,投诸恒河之彼岸。”

一〇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我心乱、破我心脏,取两脚投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问。”

一一

 贪欲与瞋恚 以何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从何因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何处起

一二

[世尊:]贪欲与瞋恚 当由渴爱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犹如童子等 放其缚足鸟

 心想由此起 身从渴爱生

 尼俱律陀树 其干由根生

 凡夫着爱欲 如遍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则以灭此因

 谛听之夜叉 彼等前来渡

 难渡渡瀑流 无有受再生

[四]第四 摩尼跋陀

尔时,世尊住摩揭陀国,摩尼摩罗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处。

时,摩尼跋陀夜叉来诣世尊处。诣己,于世尊处说此偈曰:

 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言祥 彼解脱一切愤怒

[世尊:]常于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乐

 正念明日犹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乐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于彼无有任何怒

[五]第五 左奴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有优婆夷名左奴之子,为夜叉所魅惑。

时,优婆夷叹息,而唱此等偈曰: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我常闻如是 阿罗汉宣说

 然则今日我 见夜叉魅弄

 左奴为何事 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萨

 以行于梵行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然我今日见

 夜叉魅左奴 此乃为何事

[夜叉:]十四十五日 半月第八日

 得神变分日 奉持八斋戒

 以住于布萨 以住梵行者

 夜叉不能魅 我闻罗汉说

 左奴若醒觉 以此可语汝

 此乃夜叉语 不分公与私

 勿行任何恶 若作恶业者

 又若为欲为 如鸟跃上逃

 难逃汝苦恼

[左奴:]人皆哭死人 生别时亦哭

 我活活于此 母何故泣我

 [优婆夷:]人皆泣子死 生别时亦哭

 然一度离欲 而且又归来

 亦以哭其子 其生亦似死

 子汝出烬炎 愿不再堕烬

 爱子出地狱 希不再入狱

 逃离为幸福 谁此语我等

 盛火出家货 汝欲再烧耶

[六]第六 夜叉童子

尔时,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时,尊者阿那律,黎明即起,以诵法句。

时,夜叉童母之夜叉女,如是告其子曰:

 美哉迦罗汝 勿骚作音声

 比丘诵法句 我若知法句

 以如是行者 乃我等利益

 切勿杀生物 知而勿妄语

 自己行善戒 我等脱鬼胎

[七]第七 富那婆薮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世尊就有关涅槃,说法教示、利益、鼓励比丘等。彼等诸比丘、深切注意、虔诚、心意集中、倾耳谛听。

时,富那婆薮母之夜叉女,以言告其子等:

 静默郁多罗 富那婆当默

 我暂闻思惟 无上佛师教

 世尊说涅槃 解脱诸结缚

 我甚爱此法 世我子可爱

 世我夫可爱 然而求此法

 有胜过此等 子夫虽可爱

 不能脱苦恼 听闻正法者

 令人解苦恼 于世败此恼

 迷之于老死 为解脱老死

 证悟于正法 我愿闻此法

 富那婆当默

[富那婆薮:]母我乃不语 静默郁多罗

 倾耳于法者 闻法为快乐

 因不知正法 母我迷苦恼

 此乃与迷于 人天光辉者

 最后身佛陀 有眼今说法

 [夜叉女:]善哉如是语 我子寝我怀

 我子乃贤哉 我子今爱乐

 无上佛所说 无染净白法

 子富那婆薮 我今日心安

 解脱于轮回 以见于圣谛

 我子郁多罗 汝亦闻于我

[八]第八 须达多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之寒林。

其时,给孤独长者,有事到王舍城。

给孤独长者闻“佛实出现于世。”欲往拜见世尊。

时,给孤独长者作如是思惟:“今日欲往拜见世尊,时已过迟。明日适时当始往拜见世尊。”则念佛而卧。其夜曾三度以为天亮而起身。

时,给孤独长者来到墓地之门,诸天则开其门。

时,给孤独长者走出市镇,当离去时,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就此欲退返。

时,尸婆迦夜叉来现其形,只令闻声:

 百象与百马 又百之驴车

 百千之女亦 装摩尼耳环

 于此行一步 不值十六一

 行进之长者 行进之长者

 行进始能近 退避当用脚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二度……乃至……

一〇

给孤独长者,三度光灭而暗,恐怖战栗,毛发竖立。长者又欲从此而退返。三度尸婆迦夜叉不现其形,只令闻其声……乃至……

一一

时,给孤独长者,暗灭光现,毛发竖立之恐怖战栗亦静止。

一二

时,给孤独长者,来诣寒林于世尊住处。

一三

其时,世尊于夜晓起身,在露地经行。

一四

世尊见给孤独长者从远而来,见已下经行处,即坐所设座,坐已,世尊以此言给孤独长者曰:“来!须达多。”

一五

时,给孤独长者:“世尊按名呼我。”于此,即于世尊足下,五体投地而白曰:“世尊!轻安而眠耶?”

一六

[世尊:]烦恼火悉消 婆罗门安眠

 不著于爱欲 清凉无所依

 断一切执着 调伏心苦恼

 寂静轻安寝 是达心寂静

[九]第九 叔迦罗(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叔迦罗比丘尼,为被大众围绕而说法。

时,集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说此偈曰:

 王舍城人众 为何而居耶

 犹如于甘酒 或醉于卧倒

 以侍叔迦罗 比丘尼所说

 甘露之道足 无混浊甘液

 于此饮至再 饮之不为饱

 思智慧人饮 如渴旅人雨

[一〇]第十 叔迦罗(二)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有优婆塞施食于叔迦罗比丘尼。

时,叔迦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悉解脱结缚 施食叔迦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一一]第十一 毗罗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栗鼠养饵所。

其时,有优婆塞施衣于毗罗比丘尼。

时,毗罗比丘尼之信乐夜叉,于王舍城从此街至彼街,从此路至彼路,以唱此偈曰:

 脱一切缚轭 施衣予毗罗

 实贤优婆塞 彼得多功德

[一二]第十二 阿罗毗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阿罗毗之阿罗婆迦夜叉住居。

时,阿罗婆迦夜叉、白世尊曰:“沙门!出去。”“是!友。”世尊便出去。“沙门!进来。”“是!友。”世尊便进来。

再度[……乃至]……

阿罗婆迦夜叉,如此三度白世尊:“沙门!出去。”……[乃至]……“是!友。”世尊便进来。

阿罗婆迦夜叉,四度白世尊:“沙门!出去。”

“不!友,我不应出去,由汝所欲为。”

“沙门!我且问汝,汝若不能答我者,我以汝心乱,破汝心脏,取汝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

“不!友!我于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于含括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中,不见以我心乱,破我心脏,取我两脚、投诸恒伽河之彼岸者。然而汝若欲问则问。”

[夜叉:]于此世间人 何为最胜富

 以善修何物 赍得以安乐

 何物味最上 云何之生活

 为最胜生活

一〇

[世尊:]此世信最富 修善最安乐

 真实最上味 智慧之生活

 谓最胜生活

一一

[夜叉:]如何渡瀑流 如何渡大海

 如何超苦恼 如何为清净

一二

[世尊:]依信渡瀑流 不逸渡大海

 精进超苦恼 依智慧清净

一三

[夜叉:]如何得智慧 如何以得富

 如何以得誉 如何而结友

 此世行彼世 如何得不悲

一四

[世尊:]以信阿罗汉 闻达涅槃法

 不逸分别者 当得于智慧

 如实堪重荷 精进者得富

 语真实得誉 布施友不离

 是为由此世 无悲往彼世

 求居亦信仰 真实与调顺

 坚实与舍离 具此四法者

 死而无有悲 此世往彼世

 亦无有悲事 有疑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真实与调顺

 堪忍与舍离 此世有胜者

一五

[夜叉:]今何问其他 沙门婆罗门

 我已于今日 得知未来利

 佛实为于我 来于阿罗毗

 我今施其人 知有大果事

 我今致礼敬 正觉法善性

 由村以至村 游方邑至邑

此嗢陀南:

 田陀迦与释罗 针毛摩尼跋陀

 左奴童子夜叉 那婆薮须达多

 有二之叔迦罗 毗罗与阿罗毗

猜你喜欢
  大金刚妙高山楼阁陀罗尼·佚名
  法句經卷上·欧阳竟无
  第十三 大集积经之义释·佚名
  卷七十八(鸠摩罗什译)·佚名
  第一卷·佚名
  卷第七·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卷上·佚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佚名
  卷第八·应庵昙华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佚名
  律二十二明了论一卷·佚名
  雲峨喜禪師語錄卷下·佚名
  卷第一·佚名
  第三 等起摄颂·佚名
  佛说大方广未曾有经善巧方便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珪·唐圭璋

      珪字禹玉,华阳人,徙舒(今安徽庐江)。琪之从弟。生于天禧三年(1019)。庆历二年(1042)进士。六年(1046),官大理评事。召试,授太子中允、直集贤院。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兼侍读学士。神宗朝,拜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哲宗即位,封

  • 提要·李庚

    【臣】等谨案天台前集三巻前集别编一巻续集三巻续集别编六巻皆裒集天台题咏前集宋李庚原本林师蒧等増修皆録唐以前诗成于宁宗嘉定元年戊辰有郡守宣城李兼序前集别编一巻则师蒧子表民所辑补又附拾遗诗十二首有陈耆卿跋

  • 列传第八 段荣(子韶) 孝言·李百药

    段荣,字子茂,姑臧武威人也。祖信,仕沮渠氏,后入魏,以豪族徙北边,仍家于五原郡。父连,安北府司马。荣少好历术,专意星象。正光初,语人曰:“《易》云‘观于天文以察时变’,又曰‘天垂象,见吉凶’,今观玄象,察人事,不及十年,当有乱矣。”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三十四 列传三十四·纪昀

    列传唐 【三十四】○唐三十四裴守真【子余 行立】 崔沔阳峤宋庆礼 杨玚崔隐甫李尚隐 潘好礼 倪若水 许景先 席豫齐澣【抗】裴守真崔沔阳峤宋庆礼杨玚崔隐甫李尚隐潘好礼倪若水许景先席豫齐澣△裴守真裴守真字方

  • 卷四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四十一 【起丁丑晋元帝建武元年○止甲辰晋康帝建元二年】凡二十八年 表例说 【臣】之枢谨按元帝为东晋之始故建武元年方即晋王位照纲目例即大书中宗元皇帝不欲使晋旷年无君且以明正

  • 七四 单妈妈·周作人

    其二是单妈妈。她前夫姓单,带着一个儿子名单阿和,年纪很小的养媳妇名阿运,住在大门内东首的一间门房内。但她虽是寡妇,却不是独身,因为她还有一个同居的男人,名叫阿绪,不知道是姓什么。他的职业是轿夫,平时固然也给人家抬轿,但

  • 太祖母昭宪杜太后传·脱脱

    太祖的母亲昭宪杜太后,是定州安喜人。杜太后的父亲杜爽,赠封为太师。杜太后的母亲范氏,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杜太后排行老大。成年后,嫁给宣祖。杜太后治家严谨果毅有礼法。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

  • 汉昭帝·苏辙

    周成王以管、蔡之言疑周公,及遭风雷之变,发金滕之书,而后释然,知其非也。汉昭帝闻燕王之谮,霍光惧不敢入。帝召见光,谓之曰:“燕王言将军都郎,道上称跸,又擅调益幕府校尉。二事属尔,燕王何自知之。且将军欲为非,不待校尉。”左右

  • 赵柏·周诒春

    赵柏 年三十三岁。生于广东台山县。未婚。光緖二十七年。自费游美。入印第安那大学。习实业化学。民国四年。回国。现时通信处。广东省城旧龙母庙三楼。Jue, Park.-Born in Tai-Shan, Kwangtung, 1884. Arrived in A

  • 相刺第二十·桓宽

    大夫曰:“古者,经井田,制廛里,丈夫治其田畴,女子治其麻?,无旷地,无游人。故非商工不得食于利末,非良农不得食于收获,非执政不得食于官爵。今儒者释耒耜而学不验之语,旷日弥久,而无益于治,往来浮游,不耕而食,不蚕而衣,巧伪良民,以夺农

  • 商书·太甲上·佚名

    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思庸,伊尹作《太甲》三篇。惟嗣王不惠于阿衡,伊尹作书曰:「先王顾諟天之明命,以承上下神祗。社稷宗庙,罔不祗肃。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抚绥万方。惟尹躬克左右厥辟,宅师,肆嗣王丕承基绪。惟

  • 卷九·道世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敬思定光授记,逆号能仁。玄符合契,故讬化释种。萌兆於未形之前,迹孚於已生之後。照炳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乎胜矣!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净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观诸

  •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第一·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与诸比丘。住于竹林。是诸比丘。于晨朝时。著衣持钵。入城乞食。还归所住。食竟澡漱。各摄衣钵。集在讲堂。悉欲共说过去因缘。尔时世

  • 亦玉堂稿·沈鲤

    文别集。明沈鲤著。十卷。沈尝任翰林院(玉堂)掌院学士,归里后以廊庙山林视为一致,故名。原集为王象乾校刻,计正集十卷,续集八卷。明末版片毁于兵燹,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由刘榛重辑遗文,合正续稿汇成十卷,内容仅余其

  • 自然集·佚名

    自然集,撰人不详。从内容看,应出于元代全真道道士之手。一卷,收人《正统道藏》太平部。此书辑录散曲四十二首,大多歌咏内丹,谓调息绵绵,意固丹田,匹配阴阳,进火退符,炼就大丹,即可「骑坐白鹤跨鸾辂,离却凡问登仙路」。其《正宫》

  • 玉梨魂·徐枕亚

    骈体言情小说,三十章。徐枕亚著。1912年6月起在《民权报》副刊连载, 1913年1月由民权出版部初版,当年即再版两次,以后重版三十二次,行销数十万册,且到处发现翻版伪本,是民初最畅销的小说。小说描绘了一个“寡妇恋爱”

  • 义侠记·沈璟

    传奇剧本。明沈璟著。明吕天成《曲品》以此剧入“上上品”,说:“激烈悲壮,具英雄气色。但武松有妻,似赘。叶子盈添出,无紧要。西门庆斗杀。先生屡贻书于余,云:‘此非盛世事,秘无传。’乃半野商君得本,已梓,吴下竞演之矣。”明祁

  • 屈原研究·梁启超

    清末民初梁启超(1873—1929)撰。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有《饮冰室合集》已著录。在楚辞研究方面,他首先运用进步的资产阶级文艺观点对屈原及其作品进行研究,把楚辞作为形象反映生活的纯文学作品,在当时是令人耳目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