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法原理与做人

  在佛法原则上,法就是讲宇宙间存在的事物都离不了因果法则,这个法则从自然界到社会以至心知,一切都是具有的,亦名因缘所生法。例如一盆花的生长和存在,必有种子的因和水土、人工、日光等缘,才能生长出来,这是自然界的植物,其他动物、矿物、如化学上由水而化成氢氧气,水就氢氧气等因缘的所生法;就是物质分析到最细的原子,也还是由电子所构成功的。从此分析下去,就是电子也是一种因缘所生法,大而至地球或太阳系,乃至星云星海,佛学上之大千世界,华藏世界,无不都是因缘所生法。近而观察人生,亦是因缘所生法;凡动物的生命,都是因缘相续,生命的因遇到父母的缘才可生起;生后由天地间各种的培植方能长成。这都是因果法,离开了因果法是没有存在的。科学上研究明白的,也只是因果法中一部分,由科学所研究到的各部分,终合起来,追寻他的根本,因此便进一步而成为哲学;在一切存在变化的因缘关系上研究他的原理,便是哲学。于这两种的研究而外,还有各种宗教,然而各宗教或立一种神,或立多种神,而产生宇宙万有的一切,这是幻想,我们宇宙万有外是不必要有另一个创造神的。

  佛法是科学的哲学,哲学的宗教,与其他带迷信之宗教不同。佛法的出发点是现实的无量众生世界,这都是科学上所研究到的事实,故佛法完全是现实的科学。科学与佛法虽同以现实世界众生为对象,而科学只研究到一部分的现象,而佛法是作一个总的观察,普遍的觉悟,所以佛法不但有科学,而且是科学的哲学。

  佛法教人了解一切普遍的因果法则都不是固定的。从因的上面可予以种种改变,使人类进而改善;明白这一改善的方法,如是可以达到最善、最纯洁、最高尚、最圆满光明、最妙的境界,如是名为佛。从实践实行上,求改善求进步而达到这种最高尚最完善的境界,就是极乐世界。佛的大慈悲心,是要一切众生都同佛一样的得到安乐,故把他所觉悟的境界,及达到觉悟的方法指示他人,这就是先觉后觉的意思。所以佛法是科学而不只是科学,是哲学而不只是哲学,佛法是科学哲学的宗教。佛是最彻底的觉悟者,所觉悟的因果法,不是另外有一个神,他是把觉悟的都指示出来,使大家都能觉悟而同到达完美微妙的境界,这就是佛教,亦可名为佛学,佛法。

  由此谈到做人,且就最小范围的地球人类上说,在佛法原理上地球上的人类是众生中较为重要的;在众生中虽有比人类更高妙的种类,但是人因活动的创造的力量大,因此佛法中看世界中之人类,是能够达到与佛一样的觉悟的;故佛说“人生难得”,而人生是有很深意义很大价值的;如此了解人生价值,才成立一种有意义的人生观。宇宙间能变化的力量是众生心,此外没有造世界的神,由众生心的力量变现一切宇宙间的因果变化。例如一个国家之兴衰,是全国民的心理关系,如能将人心改善振作,国家便强;反之,国家便衰弱。虽不无其他原因,但此实为原因之主要点。如清季之襄,襄在人心颓唐;现在民国之转强,亦强在孙先生之改善人心;以新的各种因缘条件而造成新的民治国家,进而能领导世界,我们每一个人亦复如是。

  众生心力是相续的,不是新起的,也不会断灭的,偶尔变化亦不过是生命的一个阶段。我们若了解人生宇宙原理,则所起一种思想,一种动作,可以改变人生宇宙一切。故勤作善事能令人类众生完善,否则亦能令一切众生堕落。如杀害他人而想利益自己,是违背因果的,实际上还是自害,例如日本之侵略我国,而现在将渐次灭亡了,故知一切都有因果。

  第一、一切须以众生之利益为前题,如此方可造成完美的人生。故在佛法的原则上,须要供献自己所有的,使一切人类进步改善,使一切人类都无侵略争夺之事,乃达到世界永久和平。尤其现在交通发达,倘若一个地方发生战争,很容易波动到全国或全世界,故若不急求世界永久和平,则今后人生将永远沦在战争的残酷中。再如前次世界战争与此次大战相较,其破坏力量远胜过去,故现在世界永久和平,是迫切需要的。

  第二、现在有一种人完全是为个人的利益着想,他的才智完全作了自私自利的工具,是整个以身家利益为前题的。这种人小而能造成目前资产劳动阶级不平等的社会,大而能造成国际间的优劣,故我们要做到完善的人生,必须互利互惠。因此,要明白这因果法则,把个人的力量献给大众的利益上,而达到自他两利。

  复次,应有尊卑长幼有次序的社会人生,这是第三种人生。第四是要有诚信,使社会能精诚团结,向上发达,由这因缘所生法上的真理去实践实行,合到道德行为理性生活,这是觉悟人生的开始,这就是佛法上说的五戒十善的人生。再进一步,就是大乘菩萨所行的六波罗密行,使一切众生都做到这种人生道德最高尚微妙完善的菩萨行为,方是最完善最美好的人生。

  大乘佛法是为大众谋幸福的。例如车子,人力车只容一人,汽车可容少数人,喻如小乘;若火车则能容大量的人,绝不是为那一个人的,故喻大乘。大乘佛法是绝不为己,而为一切众生谋利益的,要想从人类更进步的去修菩萨六度万行,完成最高人,生改良人类社会,这是佛法指示做人的最高道理。

  (闻又、澄源合记)(见海刊二十五卷十二期)


猜你喜欢
  无准师范禅师语录序·无准师范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四十九(玄奘译)·佚名
  卷第四十四·佚名
  兀庵和尚语录卷下·兀庵普宁
  神僧传卷第六·朱棣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一·念常
  卷十三·佚名
  论扶乩·印光
  维摩义记卷第一(本)·慧远
  卷二百九十二·佚名
  魔劝舍寿品第二十六·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五·佚名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下·慧远
  甚么是佛学·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拒奸·陆采

    【高阳台引】〔小生上〕近侍龙颜。长随豹尾。朝朝螭陛持戟。暂赐余闲。高情懒去游逸。金鱼乍解还家乐。掩竹扉车马无迹。卷征袍。卧看黄卷。自消白日。老夫姓古名洪。本贯京师富平人也。自小武艺精通。豪侠好义。昔

  • 《词综》(卷十九)·朱彝尊

    宋词六十六首倦寻芳饯周纠定夫吴文英暮帆挂雨,冰岸飞梅,春思零乱。送客将归,偏是故宫离苑。醉酒曾同凉月舞,寻芳还隔红尘面。去难留,怅芙蓉路窄,绿杨天远。 便系马莺边清晓,烟草晴花,沙润香软。烂锦年华,谁念故人游倦?寒食相思

  • 卷三百七十四·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四杂树类五言古咏疏枫         【梁】简文帝萎緑暎葭青疏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逺客植灵夀木        【唐】柳宗元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闻长老重复

  • 御选宋诗卷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五言古诗十一朱熹川上见月归示同行者川上偶携手皓月起林端一舒临流望元露已先漙归掩荒园扉更怯裳衣单清夜可晤言独处谁为欢月夜述懐皓月出林表照此秋牀单幽人起晤叹桂香发窗间高梧滴露鸣散

  • 第十一回 西夏主献女乞和 蒙古军入关耀武·蔡东藩

      却说成吉思汗即位后,大封功臣,除兄弟封王外,以木华黎为首功,博尔术次之,封他为左右万户;其余诸将,按功给赏,共九十五人,各封千户。又因术撤带临敌敢先,得平汪罕、乃蛮两大部,特命他世统兀鲁兀四千人,又赏他一个特别的禁脔。

  • 台湾关系文献集零十二·佚名

    鸦片战争闽省军需请销案两件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户部「为内阁抄出署闽浙总督刘鸿翱等奏」移会闽浙总督刘韵珂等奏折(移会抄件)闽浙总督臣刘韵珂、福建巡抚臣刘鸿翱跪奏:为闽省内地军需现已核定请销银数,拟分四起

  • 周文君免工师籍·佚名

    【提要】 “大臣得誉,非国家之美”,君臣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非有政治头脑的人士不能洞悉。古代善辩之人总是能剖析微妙、点明真理、征服人心。说服他人首先要说服自己,说服力的力度要靠充足的理由和众多的经验事实来维

  • 第七章 公农·梁启超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商之业,必归之公。举天下之田地皆为公有,人无得私有而私买卖之。政府立农部而总天下之农田,各度界小政府皆立农曹而分掌之。数十里皆立农局,数里立农分局,皆置吏以司之。其学校之

  • 卷一百四十二·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二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二><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二>輹易曰壯于大輿之輹又曰輿說輹左氏曰車說其輹說文曰輹軸縛也或者以

  • 卷十九·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十九   明 胡广等 撰颂四颂者宗庙之乐歌大序所谓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盖颂与容古字通用故序以此言之【孔氏曰颂之言容歌成功之容状也】周颂三十一篇多周

  • 卷二十八·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二十八【乙靈王二卯十六年】二十有七年【晉平十二年齊景二年衛獻三十一年蔡景四十六年鄭簡二十年曹武九年陳哀二十三年?文四年宋平三十年秦景三十一年楚

  • 修行本起经卷下·佚名

    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详译  游观品第三  于是王告太子。当行游观。太子念言。久在深宫。思欲出游。审得所愿。王敕国中。太子当出。严整道巷。洒扫烧香。悬缯幡盖。务令鲜洁。太子导从。千乘万骑。始出东城门

  • 宗镜录卷第九十五·延寿

    胜天王般若经云。三世如来。同在一处。自性清净无漏法界。若一若异。不可思议。智慧神力。同一法界。般若方便。二相平等。释曰。同在一处自性清净者。一切凡圣。皆以无所住。而住自性清净心秘密藏之一处。若一若异不

  •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一·佚名

    序品第一箫齐外国三藏僧伽跋陀罗译  南无诸佛。  若人百亿劫  不可思议时  为一切众生  往至疲倦处  正为世间故  南无大慈悲  由法难知故  从生生世间  稽首头顶礼  甚深微妙法  破裂坏消尽

  • 卷第五(译经魏吴)·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五(译经魏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魏吴录者。洛阳建业二京都也。曹丕字子桓。沛郡谯人汉丞相操之世子也。初生之日而有青云状如车盖。当于其上竟日翠然。望气者称。至贵之征非人臣象。年八岁善属文。嗣相

  • 太上三辟五解秘法·佚名

    述弄神出身、投胎换舍、尸解、隐遁诸术。

  • 如来智印经·佚名

    一卷,失译。同《佛说大乘智印经》。虽后译稍胜,而皆不及上经之尤为详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来集,二事。

  • 法华十罗刹法·佚名

    一卷,失译,法华经陀罗尼品所列十罗刹女之修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