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吏学指南卷之二

仪  制

制可  《史记》曰:“下有司曰制,天子答之曰可。”

诏  《释名》曰:“照也。谓人愚暗,不见其事,以此示之,使昭然也。”始于秦。

赦  天子宽恕之,命与民更始也。始于舜。

宣  天子亲赐命诰也。故无押字,以宝为信。始于唐。

敕牒  天子制命也。《周官》六典王言之制有七,曰敕、牒、例、令、省、授,为系上言,故用黄纸,宰相押字。

表  《释名》曰:“下言于上曰表,谓思之于内,表之于外也。”汉制

奏  谓言进于君者。《释名》曰:“邹也。邹,狭小之言也。”

笺  《说文》曰:“表识书也。”汉制。

启  谓通达其意也。汉制。

旨  判(立意于内,发言于外,曰旨;剖决是非,著于案牍,曰判。)

圣  唐陆贽曰:“与天地合德曰圣。”

懿  汉蔡邕曰:“温柔圣善曰懿。”

令  《独断》曰:“奉而行之曰令。”

钧  掌承万机之重曰钧。《诗》云:“尹氏大师,维周之氏。秉国之钧,四方是维。”

台  星应三公曰台。汉制。

尊  位高可贵曰尊。

裁  酌量制度曰裁。始于晚唐。

言语  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发端曰言,答述曰语。

处分  《通鉴》注云:“区处曰处,分别曰分。”又,处者,至也,定也;分者,所当然也。

诸  此(谓钦此、奉此之类)

钦  《字宝》曰:“心不敢慢曰钦。”谓致恭也。敬  《字宝》曰:“心不敢忽曰敬。”谓致诚也。奉  遵依上命也。承  受纳其事也。蒙  仰戴上意也。准  法则也,均平也。据  谓依凭也。得  事有所获也。

玺  章(天子曰玺,诸侯曰章。)

御宝  《释名》曰:“印信也。”古者,尊卑共之。秦汉以来,天子曰玺,诸侯曰印。唐开元中,改玺曰御宝。

印信  刻木为验曰印。《释名》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汉制三公以下,有金、银、铜三等之印。

长条印  《通典》曰:“北齐有督摄万机长印,以木为之,唯以印缝。”其原始此。

木朱印  宋祥符中,诏寺观及士庶之家,所用私记,并方一寸,雕木为文,不得私铸。

公  式

劄付  《演义》曰:“栉也。以木为牒,简笺之属。”又刺著为书曰劄,以文相与曰付。犹畀赐也。

咨  《左传》曰:“访问于善曰咨。”

符  《说文》曰:符者信也。契合也。符之为言扶也,两相扶合而不差也,所以辅信于四方,犹命令也。唐制。

关  唐制:诸司相质问曰关。谓开通其事也。

指挥  示意曰指,戒敕曰挥。犹以指披斥事务也。

牒  《韵》注:“书版曰牒。”又,以劄写书也。古者诉状称讼牒,盖非特官文书之称耳。

咨申  谋于下,访于上者。

咨呈  即咨申意耳。

申  伸也,明也。谓所告谆切。

文解  谓发明事端申呈之异名。

付予  谓以文相与,颁行之义也。

付身  谓给授其文也。

批贴  批示也,贴券也,帛书也。

呈  谓布意达于尊者,又陈示其状也。

引  《汉?志》:“引者,信也。”盖取信之文也。

移文  谓公文往来也。昔有《北山移文》,原恐始此。

公文  谓官遣文字,故曰公文。

海行  谓公事天下皆可以奉行者,故曰海行。

生熟事  宋真宗尹开封日,置判官、推官,以狱讼刑名为生事,户口财赋为熟事,其名始此。

发  端

上天眷命  《传》曰:“尊而君之,则称皇天。”《书》曰:“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钦惟圣朝,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故曰上天眷命。诏敕之首,表而出之。

长生天气力里  长生天者,谓天道久远之义;气力者,大也;里者,内也。钦惟圣朝,荷天地之洪禧,奄有万邦,薄海内外,悉皆臣属,故曰长生天气力里。旧曰上头天底气力里,或曰上天气力里。

大福荫护助里  大福者,百顺之名也;荫者,庇也;护助者,拥御赞成也。钦惟圣朝,承列圣之丕祚,混一区宇,历古所无,福庇黎元,咸遂生乐,故曰大福荫护助里。

斡鲁朵里  车驾行在之所,金帐之内也。会验  谓事应证条而行者。照得  谓明述元因者。契勘  谓事应推验而行者。勘会  谓事应检察而行者。看详  谓审视辞理,善为处决者。拖详  谓牵照案牍,评论始末也。披详  谓博览其义而处决者。参详  谓仔细寻究也。相度  谓详审事理而议。

结  句

照详  谓义明于前,乞加裁决也。照验  谓证明其事也。谨牒  谓敬列其文于前也。故牒  颜师古曰:“故者,谓通其旨义也。”

主者施行  东汉顺帝时天旱,尚书仆射黄琼言得失,帝以其奏属主者施行。

符到奉行  唐总章中,裴行俭等定铨注之法,令主者受旨奉行,各给以符。

阶衔  《释名》曰:“梯级也。”官有尊卑,以此定位也。

状  词

状  《演义》曰:“貌也。”以貌写情于纸墨也。执状  待以备用也。取状  谓采彼情理也。送状  予夺于此,从彼施行也。责状  谓一一具说也。汉曰簿责。告状  谓述其情而诉于上也。单状  简略之义。到状  谓引用入官也。

招伏  招,犹昭也;伏,隐也。《汤诰》曰:“罪人黜伏。”注云:“桀知其罪,退伏远屏。”颜师古曰:“伏罪,谓旧罪阴伏未发者也。”今之招伏,盖彰明其罪也。

准伏  谓心愿无争也。承伏  谓甘当其责也。

服辩  服者,降服也;辩者,判也。舜举四罪,而天下咸服,谓服其用刑之当也。今之服辩,盖使犯人家属知其犯服其罪也。

甘结  所愿曰甘,合从曰结,谓心肯也。词因  《说文》曰意内言外曰词。事情所由曰因。

分析  谓开理其事,如破木也。五代将军寇彦卿杀人,梁帝命其分析。

依准  谓从其所欲也。依应  谓诺所行也。

册  籍

案牍  考察文验曰案,书字之版曰牍。卷宗  事始所出,谓之卷宗。宋曰案祖案沓  谓文卷重重也。公案  谓公事始末也。文卷  谓联编卷舒也。文案  即文卷也。簿  簿书也。记事之册,可以疏密也。籍  谓书之总名也。文册  古之简牍,今之簿籍也。帐目  谓攒其数也。叶子  匦数之文,如枝叶之片片也。始自于唐。案验  谓但经印押,堪为凭据者。

签表  谓判语签贴也。五代范质为相,恐临文有误,立此书判。

文字  依类象形曰文,形声相合曰字。文书  谓著于竹帛者。公事  无私曰公,有所作为曰事。起数  公事发端曰起,人物多寡曰数。各件  举物之为各,分事之为件。款项  别其衷曲,分类事端也。

检  《说文》曰:“书署也。”《三苍解话》云:“检,法度也。”《尔雅》释云:“检,模范也。”《春明退朝录》:“三司公文曰检。”

抹子  简节切要之文,便于涂抹也。贴说  删烦取要,以备呈覆也。似本  摹体其文也。截白  整齐洁净之名。事目  谓事之提纲也。取纲目、条目、节目之类。

画一  《汉书》:“萧何为法,较若画一。”言整齐也。

云云  《汉?汲黯传》:“吾欲云云。”颜师古曰:“犹言如此如此也。”

榜  据

榜  书题揭示曰榜。汉曰标榜,犹称扬也。镂榜  谓刻文遍示也。板榜  谓昭示于人也。手榜  谓片著示人也。晓示  谓明谕其事,与众共知者。告示  谓预报通知者。解由  考满职除曰解,历其殿最曰由。凭由  谓叙其事因也。公凭  谓官给凭验也。

文契  谓立约结信。又刻也,刻识其数也。《尚书》注:“以书契约其事。”

钞书  取也。谓官取其物,给与照验也。勘合  即古之符契也。

署  事

判署  判谓掌判之官,署谓同署官吏。

押字  古者书名,破真从草,便于书记,难以模仿。唐韦陟始以押字为记。

议  谋之于众曰议。黄帝有明堂之议,宜其始。

拟  谓揣度已定也。《易》曰:“拟之而后言。”

照事  谓具见始末也。

行  谓事必为理也。

会议  谓通众商榷也。

集议  谓诸司共筹也。

公议  公同共议也。

佥议  谓咸共定议也。《书》、《传》曰议,皆言众人举之也。

完议  谓一同聚议也。

聚会  众共曰聚,时见曰会。

聚齐  谓同集一处也。

会集  谓诸司咸聚也。

会合  谓相期而偶也。

当该  承管曰当,事能详细曰该。

假暇  丧病告报曰假,谓借勾当月日也;节朔旬休曰暇,谓公务空闲日也。

回避  谓事有嫌碍,应当自返者。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

妨嫌  行则有碍曰妨,不平于心曰嫌。

宣谕  谓宣布教政也。

晓谕  谓明白开示也。

省谕  谓以言教戒也。

省会  谓此言彼解也。汉张良以兵书示人不省,惟高帝省也。

定夺  谓取决事务之义。《左传》曰:“一予一夺。”犹收放也。

讲究  谓发明义理,深求终始也。

更张  《汉书》:“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

礼  仪

圣节  唐太宗以前有宴而无节,至明皇始曰千秋节。历代节名不同。

贺正  《通典》曰:“汉高祖定秦,以十月为岁首。七年长乐宫成,制群臣朝贺仪。”其名自此始。

贺冬  《汉杂事》曰:“冬至阳生,君道长,故贺也。”

朔望  《广州记》:“尉陀立朝台,朔望升拜。”名自此始也。

万岁  《大雅》云:“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始于战国以来,臣下对君庆贺,呼曰万岁。

山呼  汉武登中岳山,吏卒呼万岁者三,所以号山呼也。

鞠躬  《曲礼》曰:“身屈曰鞠。”盖躬圭象人鞠躬形。又,恭敬也。

舞蹈  以手曰舞,以足曰蹈。

扣头  即稽颡也。

习仪  学制礼也。谓凡有大典礼,必预先习仪也。

失仪  谓行礼之所,言辞喧杂,坐立不正,不依仪式也。

详  恕

哀矜  谓悯念也。钦恤  《书》云:“钦哉钦哉,惟刑之恤哉。”犹忧念也。宽宥  谓放免也。原宥  谓恕免也。姑息  谓苟且得安也。原情  谓推其所犯也。详酌  谓论量也。明降  谓取上裁决也。矜免  怜情原罪也。悯恤  谓乞怜念也。详察  详,审也;察,知也。唐开元间遣使详察州县也。详情  谓参议其事也。精详  谓乞加究心议拟也。可否  谓所见是与不是也。长便  谓久有利益也。顺便  谓从而有益也。便益  谓官民两利也。快便  谓简捷可行也。优恤  谓怜悯也。宽恕  即宽宥也。宽贷  谓乞容缓也。吴孙权欲伐刘璋,刘备遣使乞加宽贷。

救  灾

赈给  谓官司将物斛给散与民而不收价者。

赈粜  谓饥年将粮减价粜与缺食人户者。

赈济  赒救其急也。谓包括给粜之事,以致借贷、减放、展阁之类,皆通用也。

赈借  谓民饥,官借以粮,不取利息,候成熟依数还官者。今曰抵斗还官者是也。

存恤  谓常加赈念也。杜预曰存恤忧患也。

养济  养谓养育,济谓赈救。

三  宥

不识  谓愚民不审,误伤杀于人者。过失  谓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到,而误中人者。遗忘  谓法禁之所,偶有所犯者。

三  赦

老耄  谓年老而昏耄者。幼疾  谓年少微弱及三疾者。蠢愚  谓痴騃不晓者。

五  戒

誓  《周礼》注:“用之于军旅,以言祈也。”诰  用之于会同,以言告也。禁  用诸田役,正使勿为也。纠  用诸国,纠察其有犯也。宪  用诸都鄙,表而县之,布宪刑也。

猜你喜欢
  本纪第六 后主·姚思廉
  卷五十九·志第二十六·柯劭忞
  ●卷二百四十九·徐梦莘
  附录·苏天爵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七十八·佚名
  卷之一百八十二·佚名
  通志卷七十六·郑樵
  卷七·胡一桂
  半弓居省墓日记·徐一士
  卷三·欧阳昱
  卷二百二十·佚名
  卷第六·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六六·吴楚材
  第二卷·冯梦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目次·舒梦兰

       一 菩萨蛮李白   二 忆秦娥李白   三 调笑令王建   四 长ˇ思白居易   五 更漏子温庭筠   六 摊破浣溪沙    李【王景】ˇ南唐中主ˇ   七 忆江南       李煜 ˇ南唐后主ˇ   八 捣练

  • 怀人馆词·龚自珍

    跋怀人馆词选右《怀人馆词》一卷,原集凡九十阕,辛巳春日选录三十二首。癸未六月付刊。台城路·送姚怡云之江南平生未信江南好,输君者番归去。明月扬州,古来英丽,端合仙才人在。俊游目许。有载酒词场,吹箫仙侣。艳想秾

  • ●卷二百十六·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十六。   起绍兴十六年五月,尽绍兴十九年十二月。   绍兴十六年五月金人遣使来贺生辰。   十月何铸为大金贺正旦国信使。   十二月金人遣使来贺正旦。   绍兴十七年三月四日丁卯牛皋卒。  

  • 第四十回 保储君四皓与宴 留遗嘱高祖升遐·蔡东藩

      却说高祖到了淮南,连接两次喜报,一即由长沙王吴臣,遣人献上英布首级,高祖看验属实,颁诏褒功,交与来使带回。一是由周勃发来的捷音,乃是追击陈豨,至当城破灭豨众,将豨刺死,现已悉平代郡,及雁门云中诸地,候诏定夺云云。高祖复

  • 三八五 谕内阁英廉着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佚名

    三八五 谕内阁英廉着充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日乾隆四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内阁奉上谕:英廉着充四库全书馆总裁。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一九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柯瑾所请刷印藏书扣俸承买毋庸议折·佚名

    一九三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柯瑾所请刷印藏书扣俸承买毋庸议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三十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遵旨议奏事。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柯瑾条奏,请刷印藏书扣俸承买一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五日奉旨:着交办理四库

  • 六十七、移居上海之始·包天笑

      我在青州府中学堂的时候,和上海的诸友好,频通音问,我所交游的,当然是一班文人。那时上海的文化,愈益进展。商务印书馆自被火烧后,加股增资,延请了张菊生(元济)设立了编译所,编译了许多新书,大事扩张,其它,新的出版家,一家一家的

  • 安重荣传·薛居正

    安重荣,朔州人。祖父安从义,做过利州刺史,父亲安全,做过胜州刺史和振武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安重荣臂力强劲,善于骑马射箭。后唐长兴年间,担任振武道巡边指挥使,因犯罪下狱。当时,高行周担任主帅,想杀掉他。他母亲上京申述请求

  • 段深传·薛居正

    段深,不知是哪处人氏。开平年间,因为精于医术而在翰林听候皇帝诏召。当时梁太祖身患疾病很久,小便很浑浊,僧人晓微奉侍医药,略有起色,太祖就赐给晓微紫衣和大师的称号,赏赐财物非常优厚。不久太祖旧病又复发,晓微被剥夺了所赐

  • 卷二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十旗分志二十八旗佐领二十【镶白旗蒙古佐领 镶红旗蒙古佐领】镶白旗蒙古佐领镶白旗蒙古都统所属左右参领各一右参领下佐领十二左参领下佐领十二察哈尔参领下佐领十三右参领第一佐领原系

  • 商虫篇第四十九·王充

    变复之家谓虫食谷者,部吏所致也。贪则侵渔,故虫食谷。身黑头赤,则谓武官;头黑身赤,则谓文官。使加罚于虫所象类之吏,则虫灭息,不复见矣。夫头赤则谓武吏,头黑则谓文吏所致也。时或头赤身白,头黑身黄,或头身皆黄,或头身皆青,或皆白

  • 卷二·傅逊

    <经部,春秋类,春秋左传属事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属事卷二   明 傅逊 撰伯齐桓公之伯桓公二年秋七月蔡侯郑伯会于邓始惧楚也【蔡今为河南汝宁府有上蔡新蔡县郑今为河南郑州新郑汜水县邓今为河南邓州楚都郢今

  • 第43章·老子

    【原文】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1)。无有,入于无间(2)。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3)。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4)。【题解】此章,老子又一次申述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又讲了“不言”的教诲,“无为

  • 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七十一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五眼清净。五眼清净故毕竟空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五眼清净。若毕竟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六神通清净。六神通清净故毕竟空清净。

  • 首楞严经义疏注经卷第五(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二旋根归性证五。一阿那律三。一叙悟因由。阿那律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初出家。常乐睡眠。如来诃我为畜生类。我闻佛诃。啼泣自责七日不眠。失其双目。世尊示我乐见照明金刚三昧 或阿泥

  • 卷第一百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一百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三十七世随录中州献公净真禅师本州崔氏子。显圣小参。言前荐得。犹在半途。句里呈机。那堪话会。

  • 卷第九·智旭

    灵峰藕益大师选定净土十要卷第九 述曰。灵峰老人云。昔人列莲宗七祖太局。只如天台教主坐不背西。卧必合掌。其发明净土如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无敢与敌。又如法眼冢孙昼夜弥陀十万声。万善庄严安养。其发明净土。如

  • 秦中岁时记·李绰

    亦作《咸镐记》、《咸镐岁时记》。唐李绰撰。1卷。绰字肩孟,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官膳部郎中。有《尚书故实》。据《中兴书目》载: 此书“偶记昔年皇居旧事,绝笔自叹,横襟出涕”。应系唐之旧臣国亡之后伤感往昔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