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品第四十九

佛告须菩提,譬如母人一一生子。从一数至于千人。母中得玻彼诸子等各各求救疗治。所进寒温燥湿将育所宜令母安隐。所以者何。长我曹等得见日月。我不孝养永不报恩。如是须菩提,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常以佛眼视行般若波罗蜜者,何以故?深般若波罗蜜者为世间之大明也。十方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亦以佛眼常视行般若波罗蜜者,何以故?深般若波罗蜜者,生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使得见萨云若慧。以是故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常等视行般若波罗蜜者,诸如来五波罗蜜者亦生是中内外空及有无空三十七品皆於中生。十力十八法萨云若亦皆於中生。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道三耶三佛道。皆从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过去当来今现在诸佛。皆从深般若波罗蜜中出生。自致得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阿惟三佛。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持受学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常以佛眼视是辈行般若波罗蜜者,诸佛常拥护之使不动转。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令不耗减。须菩提白佛言:如世尊所说般若波罗蜜者,是菩萨之母。为世间之大明。世尊,般若波罗蜜。云何是菩萨之母。云何是世间之大明。云何出生诸佛。云何为示现世间明。佛告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生佛十力及十八法。生萨云若。如来示现是诸法已具。是故诸如来从般若波罗蜜生世间者,谓如来说五阴。世尊,云何深般若波罗蜜示现五阴。佛言:般若波罗蜜亦不生。五阴示现亦不灭。五阴示现亦不著亦不断。亦不增亦不减。亦不持亦不舍。亦不过去当来今现在。何以故?空无相无愿亦不成败示现。亦不现有为亦不现无为。亦不示现无所生亦不示现无所有。亦不示现实诸法。如是不示现成败。须菩提,是为般若波罗蜜示现世间。须菩提,般若波罗蜜。亦知一切众生意行。般若波罗蜜不知众生之处。亦不知诸阴六情之处。乃至萨云若亦不知处。须菩提,是为深般若波罗蜜示现世间。深般若波罗蜜者,亦不示现五阴。乃至萨云若亦不示现。何以故深般若波罗蜜。亦不见深般若波罗蜜。何况当见五阴。乃至萨云若当有所见。须菩提,所谓名众生。欲界形界无形界是。普世及十方众生乱意定意如来悉知。复知一切无央数事。须菩提。云何如来悉知众生馀无数事。以法故。有乱意无乱意如来悉知。以何等法知众生乱意定意。佛告须菩提,法尚不可得见。何况欲得众生有乱有定。以是故知。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知众生意有乱有定。云何而知。以无常故知。以脱故知。以寂故知。以尽故知。是故知有乱有定。复次须菩提,如来知众生有淫怒痴者尽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悉知。佛言:知淫怒痴所有意。为非淫怒痴意。何以故?所有及念不可见故。何况当有淫怒痴而可得者,以是故如来悉知。须菩提,如来复知众生无淫怒痴意者悉知。何以故?知所可知无淫怒痴意。意亦非有意。何以故?两意不合故。是故如来悉知。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意。有广大者悉知。云何悉知。须菩提,如来亦不广大众生意。亦不狭众生意。亦不增众生意。亦不减众生意。亦不来众生意。亦不遣众生意。何以故?意不可得进退故。以是故悉知。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有大意者,何以故?知以众生意。无来无往无生无灭无住无变。以是故知。复次须菩提,如来以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意无有限。云何悉知。须菩提,亦不见众生意有增有减有所住止。何以故?以众生意无有窟不可见故。以是故知。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意不可见。云何悉知。以众生意意无有形无所有故悉知。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意不可观。云何而知。须菩提,如来以五眼悉见众生意之对故。以是故知。复次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屈申卷舒。云何而知。须菩提,众生意之屈申卷舒者,皆出五阴窟之所生生。不知五阴。但知出息入息有我及世。但知是事其馀不识不知。五阴亦复不知出息入息。但知有我及世其馀不识。身则是命。命则是身。是身非命。是命非身。是故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知众生屈申卷舒。须菩提,佛知五阴。云何知知五阴如知如如。知无作如知无相如。知无进如知无戏如。知无我如知无猗如。是故须菩提如来以众生之如。屈申出入五阴之如。如五阴如者是诸法之如。诸法之如者则六波罗蜜如。六波罗蜜如者则三十七品如。三十七品如者则十八空如。十八空如者则八惟无禅九次第禅如。八惟无九次第禅如者则佛十力如。十力如者则四无碍慧四等心四无所畏大慈大悲佛十八法如。十八法如者则萨云若慧如。萨云若慧如者则一切诸善法恶法道法俗法有漏无漏之法如。此诸法如者则过去当来今现在之如。去来今如者则有为无为法如。有为无为法如者则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之如。罗汉如者则辟支佛如。辟支佛如者则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之如。三菩如者则是道如。道如者则如来之如。如来如者则是一如。亦不可坏。亦不可别。亦无有荆亦无有二不可令异。须菩提,是则诸法之如。如来因般若波罗蜜。悉皆逮觉诸法之如。须菩提,是般若波罗蜜者,则诸如来之母,则是世间之大明。是故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悉知诸法之如。尔非不尔无能令不尔。悉知诸如诸尔。以是故。诸佛世尊名曰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法之如及尔非不尔。甚深甚深。世尊,因如分流道化。如佛所说甚深之法谁当解者,唯有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漏尽罗汉。乃能解之耳。佛语须菩提,无尽之如者是谁无尽之如,则是诸法无尽之如。须菩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时。说是诸法之如。

猜你喜欢
  卷第四·佚名
  优婆塞五戒威仪经·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三卷·世亲
  菩提道次第略论序·宗喀巴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卷下·佚名
  卷第十·佚名
  呼吁美苏英倡导和平·太虚
  卷十二·僧祐
  卷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第三·霁仑超永
  卷之三十二·纪荫
  为东亚佛教大会答记者问·太虚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二十·圆悟克勤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上·佚名
  卷第四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谢懋·唐圭璋

      懋字勉仲。洛师(今在河南省)人。以乐府知名。卒于淳熙间(十三年或以前)。有静寄乐府,词七十五篇。或作静寄居士乐章二卷,今不传,仅有赵万里辑本。   忆少年   寒食   池塘绿遍,王孙芳草,依依斜日。游丝卷晴昼,系东风

  • 第三折·佚名

    (外扮郑州官,问成员外,解开封府了)(外扮包待制上,引问疑狱不明)(末云)人间私语,天闻若雷。行道数十里地,见座神庙,我且问珓杯咱。 【中吕】【粉蝶儿】今得一个下下之珓,不争随顺了妖娆,闷着头自想念不合神道。一会家怨气难消,

  • 长至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长至日海岱会集序嘉靖乙未日南至於是石子蓝子二刘子黄子杨子冯子七子者相与会寻诗盟也厥旅维蔬厥饮维酤厥咏维诗赋蔬上酒行顾瞻云物诸子咸乐闾山子乃言曰吾读易至复未尝不三复焉曰穆哉天地之化厥小大往来之几吾於是观

  • 巻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八宋 邵浩 编东坡和李太白【并叙】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道士吴洞微以石本示予葢其师卓玘之所刻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徃不可复今予亦四十九感之

  • 行幸第三十七·吴兢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广造宫室,以肆行幸。自西京至东都,离宫别馆,相望道次,乃至并州、涿郡,无不悉然。驰道皆广数百步,种树以饰其傍。人力不堪,相聚为贼。逮至末年,尺土一人,非复己有。以此观之,广宫室,好行幸,竟有何益?此皆

  • 卷二百十二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壬戌,詔司農寺檢察諸路所申雨澤,如有水旱特甚州軍以聞。   知秦州李師中言:「奉詔勘會昨展置甘谷城所拘占湯谷地界,係與不係心波等三家【一】,仍令王韶、劉希奭與蕃部首領指引標定

  • 所闻录·汪诗侬

    ◎洪承畴清入关,明经略洪承畴不死,被获。良心未昧,尚不屈,后惑于清之美姬乃降。时传扬州史阁部可法并未死。当时就义者,伪也。承畴与阁部交最密,初欲救军及,常引为憾。当时扰乱之际,义兵纷起,吴中孙公兆奎,其一也。孤军被陷,执送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七十五 列传二百七十五·纪昀

    列传元 【二十九】○元二十九王盘 王鹗高鸣 李冶李昶 刘肃王思廉李谦徐 世隆孟祺阎复王盘王鹗高鸣李冶李昶刘肃王思廉李谦徐世隆孟祺阎复△王盘王盘字文炳广平永年人父禧金末入射佐军兴补进义副尉国兵破永年将屠其

  • 欧阳询传(附欧阳通传)·刘昫

    欧阳询,谭州临湘县人,陈朝大司空欧阳危页的孙子。父亲欧阳纥,陈朝广州刺史,因谋反被杀。询本会被牵连处罪,不过侥幸获免。陈朝尚书令江总与纥有旧谊,收养了询,教他文字筹算。询虽然面貌很丑陋,却聪颖绝伦,读书即可数行并下,广泛

  • 卷三百二十七·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二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仁宗庆历三年枢密副使富弼论削兵当澄其冗弛边当得其要上奏曰臣闻茶塩之法汉唐之所取赡也孔仅建白有釱趾之刑桑羊画策为安边之本张林卫觊踵陈其方此煮海之

  • 卷一百六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五经籍考史【传记下】宋朱子伊洛渊源録十四卷朱子字元晦婺源人後徙建阳从李侗学得列圣道统之传举进士累官秘阁修撰諡曰文淳佑初从祀孔庙事蹟具宋史道学传【臣】等谨案马考传记类

  • 东林党之争·吴晗

    东林党之争是明朝末年历史上的一个特征。首先应该明确这样一个问题,历史上所谓党与我们今天所说的党是两回事,不能把历史上所说的党和今天的政党混同起来。历史上所说的党并没有什么组织形式,参加哪个党是没有任何形式的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百五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五十二 洪武三十年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 赐国子监生夏衣人五件,有家室者人加帛二疋。 甲申,礼部奏:“先王制礼,所以辨上下,定尊卑,国朝定为礼制,行之既久,玩习为常,相见之礼,往往淩越等分,有乖礼意,请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一·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一 洪武八年九月戊午朔,祭周天星辰。 己未,上遣使敕谕征虏左副将军曹国公李文忠、左副副将军济宁侯顾时等曰:“孟秋,遣尔代颍川侯等还,以息风霜之劳。今三越月矣,曾得胡人消息否?可遣轻骑数十潜入

  • 卷二十四·戴锡章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崇宗干顺长子也,大德五年六月四日,崇宗薨(按《宋史·本纪》:辛亥,夏国主干顺卒。《夏国传》作辛亥六月三日也。毕沅《续通鉴》作丁亥,尤误。丁亥乃七月九日,六月无丁亥,见《资治通鉴后编·校勘记》),仁孝即位

  • 卷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七宋 魏了翁 撰桓公三年至六年【一】桓於春不书王言十四失不班历三年注经之至嬴县正义曰桓公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凡四年於春有王九年春无王无月其余十三年虽春有月悉皆无王糓梁传曰桓无王

  • 书传会选卷六·刘三吾

    明 刘三吾 撰周官【成王训迪百官史録其言以周官名之亦训体也今文无古文有按此篇与今周礼不同如三公三孤周礼皆不载或谓公孤兼官无正职故不载然三公论道经邦三孤贰公化非职乎职任之大无逾此矣或又谓师氏即太师保氏

  • 石桐先生诗钞·李怀民

    一卷。清李怀民撰。据《石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名宪噩,字怀民,号石桐,山东高密人。御史李元直之子,李氏三世以宦绩显赫,而怀民及其两弟皆以诗文著名一时。怀民幼时即喜为诗,其天资敏慧,常与好友、知名人士交游,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