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觉魔品第四十七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叹说是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六波罗蜜者,摄取佛国教化众生其德乃尔。是善男子善女人云何而趣断绝留难。佛告须菩提言:辩不即者当知魔事。须菩提言:世尊,云何菩萨辩不即发知是魔事。佛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久久乃成。以是故菩萨辩不即生当知魔事也。须菩提,菩萨辩才卒起亦是魔事。世尊,何以故?辩才卒起复是魔事。佛言:是菩萨行六波罗蜜卒起辩事。所以者何。学无本末。辩起咃卒不能究竟。是故当知魔事。菩萨书是经时转相形笑。志乱不定众意不和。如是菩萨则为魔事。书是经时意自念言:我不得是经中慈味便舍而去。当复知是魔事。须菩提,说是经时若受持之。贡高绮语隐置他人者复是魔事。受持讽诵学是经时。各自贡高转相形笑。菩萨当觉是为魔事。须菩提,受是经时各各志乱意不和同者,当知是为菩萨魔事。须菩提言:世尊,云何不得经中滋味便弃舍去当觉魔事。佛言:是辈菩萨未曾习行六波罗蜜。不闻般若波罗蜜自生意念言:我无有记莂於六波罗蜜。以是故。闻般若波罗蜜。不喜乐悦便弃舍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世尊,云何菩萨言我无记莂不乐便去。佛言:未得菩萨道者,终不记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莂。是故言我无有莂於六波罗蜜。便弃舍去。当知是为菩萨魔事。若有菩萨意念言:我乡里不闻般若波罗蜜。及所生处亦不闻是。复弃舍去不复欲学般若波罗蜜。意转一念辄卻一劫。随其转意多少之数。当更乃尔所劫。甫当复更学馀经。不住萨云若亦不至萨云若。是辈菩萨为弃其根而攀枝条。当知是为菩萨魔事。须菩提言:世尊,何等经不从萨云若中出。而欲学诵馀经。佛告须菩提,声闻所应三十七品法及三脱门。善男子善女人住是中。求取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不取萨云若然自作碍。须菩提,是为舍本攀枝者,所以者何。是菩萨亦复出生於般若波罗蜜中。般若波罗蜜者亦出道法俗法。菩萨学般若波罗蜜者,亦当学道法亦当学俗法。譬若有狗得大家所食不肯食之。得使人之食而更食之。须菩提,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更弃舍去反攀枝条。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譬如有人欲得见象。得象舍去反求象迹。於意云何。是人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当来之世有行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反弃舍去更学声闻辟支佛经法。於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见大海已见舍去。反观牛迹之水。便言海之大小孰愈於此。於意云何。是人为黠不。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亦弃舍去。反学声闻辟支佛经法。於中受学讽诵。须菩提,是辈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工匠。欲以揆则日月殿舍之模。竖立安造作释之殿。於意云何。彼匠虽巧宁能作不。须菩提言:世尊,此事甚难。非是凡夫世愚之士所能作者,佛言:当来之世有行菩萨道者得学深般若波罗蜜。中道而弃舍去。更於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欲以具足萨云若萨云若事。於意云何。是人宁能成萨云若不。须菩提言:所不能成。佛言:是菩萨当觉魔事。须菩提,譬如有人欲见转轮圣王。见已反观小王谛熟视之。便言圣王之体与此何异。是人为黠不。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佛言:当来有少德之人学菩萨道者,得闻深般若波罗蜜学持守行中道舍弃。更受罗汉辟支佛经法。复言:我当於中具萨云若。於意云何。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佛言:是为菩萨魔事。譬如饥人得百味食。更念欲得六十味食。舍百味去食六十味。於意云何。是为黠不。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弃舍去已,更於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求萨云若。是菩萨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为菩萨魔事。譬如士夫得无价摩尼宝已反比水精。於意云何。是为黠不。须菩提言:世尊,为不黠。佛言:当来有学菩萨道者,得深般若波罗蜜已更弃舍去。反持比声闻辟支佛经法。於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欲得萨云若宁为黠不。须菩提言:为不黠。佛言:是为菩萨魔事。复次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书般若波罗蜜已,於中他因缘起便不得书。或复有色声香味细滑法之留难。或复有檀波罗蜜留难尸波罗蜜留难羼波罗蜜留难惟逮波罗蜜留难。禅波罗蜜留难。乃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皆为作留难。何以故?须菩提,般若波罗蜜者非是留难。不可思议亦非选择。不生不灭不著不断。无碍非见非行非猗。所以者何。须菩提,般若波罗蜜无是象法。若有菩萨书是经时。若有是辈留难事者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是般若波罗蜜可得书耶。佛言不也。何以故?般若波罗蜜者其实不可见。至檀波罗蜜实不可见。乃至萨云若亦不可见。诸所有者皆不可见。何以故?无所有故。无所有者不可书也。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作是念言:是深般若波罗蜜无所有者,是为菩萨魔事。须菩提言:世尊,诸行菩萨道者,书是深般若波罗蜜经字已入是字中。便言我书般若波罗蜜。世尊,是六波罗蜜无有字法。所以者何。六波罗蜜无有文字。五阴亦无有文字。乃至萨云若亦无文字。世尊,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从六波罗蜜。乃至萨云若。作无文字入般若波罗蜜者,亦是菩萨魔事。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般若波罗蜜时。若起想念郡国县邑丘聚村落。若闻父母所尊之声意念父母。若念兄弟姊妹,若念兵贼淫欲之事作是念已复生馀念。魔波旬复益其念作是留难。欲令中断使不书持。须菩提,是为菩萨魔事。若善男子善女人行菩萨道者,书持般若波罗蜜时。若供养事起衣被财利饮食床卧病瘦医药。言我书般若波罗蜜故得是供养。於是乐者当觉魔事须菩提,书是经时魔波旬於菩萨前。说种种异深经之事。菩萨有沤和拘舍罗者不受魔所说,何以故?是经不能令人至萨云若故。须菩提,若是菩萨无沤和拘舍罗意者,闻深般若波罗蜜便欲舍去。佛言:我广为诸菩萨说沤和拘舍罗事。欲得沤和拘舍罗事者,当从深般若波罗蜜中索之。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求菩萨乘者,舍深般若波罗蜜。欲从声闻辟支佛经法中求沤和拘舍罗。须菩提,当知是为菩萨魔事。

猜你喜欢
  发意受慧品第一·佚名
  大雲初分无畏健度第二十五·佚名
  卷十六·佚名
  卷第二十·祖琇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卷十一·赞宁
  卷五百四·佚名
  卷第六十五·德清
  卷第二十五·居顶
  第三十一卷·佚名
  第十四 布沙罗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白云端和尚语录卷二·守端
  第十四品·佚名
  无所有菩萨经卷第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陈衍

    一、自古诗人足迹所至,往往穷荒绝域,山川因而生色,更千百年成为胜迹,表著不衰。嘉州以岑,秦陇以杜,夜郎以李以王(昌龄),柳永以柳,琼儋以苏,然皆未至裨海、瀛海而遥也。中国与欧美诸洲交通以来,持英荡与敦盘者不绝于道,而能以诗鸣者

  • 新乐府(续前卷)·白居易

    骊宫高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迟迟兮春日,玉甃暖兮温泉溢。袅袅兮秋风,山蝉鸣兮宫树红。翠华不来岁月久,墙有衣兮瓦有松。吾君在位已五载,何不一幸乎其中?西去都门几多地,吾君不游有深意。一人出兮不容易,六宫从兮

  • 火柴·闻一多

    这里都是君王底 樱桃艳嘴的小歌童: 有的唱出一颗灿烂的明星, 唱不出的,都拆成两片枯骨。

  • 兴复哈密国王记全文·马文升

      幅员之内,以中岳为地之中,惟西域最远,而夷人种类亦繁,自大禹时,始通贡中国。今之甘、凉,即汉匈奴右贤王之地也,武帝倾海内之财始取之,设酒泉、张掖、炖煌三郡,西至玉门关外,去中国数千余里。至光武时,乃闭关以谢西域。唐太宗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正德六年春正月壬子朔 上诣 □先殿 奉慈殿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太皇太后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免群臣宴赐以节钱钞○户部言太平仓廒乃乃刘瑾所建劳民伤财无

  • 卷之七百七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郑氏关系文书·佚名

    郑泰洪旭黄廷咨靖南王耿继茂总督李率泰文钦命总督闽浙水陆官兵督理恢剿军务、赐坐蟒玉带、便宜行事、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保兼太子太傅建平侯郑,钦命少傅兼太子太师兵部尚书忠振侯洪,钦命提督水陆军务、少师兼太子太保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晋惠帝晋武帝泰始三年立子衷为皇太子衷武帝第二子也是为惠帝母杨后纳妃贾氏武帝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贾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纳其女妬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时朝臣咸知太子不堪亲政事瓘侍晏凌云台阳醉跪武帝前欲言而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八前锋统领统领左右翼各一人【或以王公大臣兼领】掌本翼四旗前锋之政令前锋参领前锋侍卫左右翼各八人署前锋参领各四人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每翼随印协理事务前锋参领侍卫各一人前锋校二

  • 学庸集编原序·真德秀

    大学中庸集编先公手所定也公每晨起坐堂上炷香开巻必防校一章从而演说其义子侄皆立侍焉既终篇呼志道而前告之曰大学中庸之书至于朱子而理尽明至予所编而説始备虽从或问辑略语録中出然铨择刋润之功亦多闲或附以已见学者

  • 卷十三·胡广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大全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大全卷十三明 胡广等 撰玉藻第十三此篇记天子诸侯服冕笏佩诸制及行礼之容节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龙卷以祭玉冕前後垂旒之玉也藻杂采丝绳之贯玉者也以藻穿玉以

  • 卷六下·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六下     元 吴澄 撰月令孟秋之月【此谓立秋後三十日也唐月令曰立秋之日凉风至後五日白露降後五日寒蝉鸣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後五日天地始肃後五日禾乃登】日

  •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清凉大法眼,因僧斋前上参。眼以手指廉,时有二僧同去卷廉。眼曰:“一得,一失。”   无门曰:且道,是谁得谁失?若向者里着得一只眼,便知清凉国师败阙处。然虽如是,切忌向得失里商量。   颂曰:卷起明明彻太空,太空犹未合吾宗

  • 佛说七女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拘留国。在分儒达树园。与千罗汉俱。菩萨有五百人。及诸天龙鬼神。尔时拘留国中有婆罗门。名摩诃蜜。悭贪不信佛法。大豪富珍奇珠宝牛马田宅甚众多。智慧无双。为是国中作师

  • 温公琐语·司马光

    蔡确鞫相狱,朝士被系者,确令狱卒与之同室而处,同席而寝,饮食旋溷,共在一室。置大盆于前,诸家馈食者,羹饣卞饼饵,悉投其中,以杓搅匀而分饲之。累旬不问,幸得其问,无罪不承(张宜甫云)。

  • 昊天塔孟良盗骨·朱凯

    元杂剧剧本。一作《放火孟良盗骨殖》,简名《吴天塔》或《孟良盗骨》、《盗骨殖》。朱凯撰。末本。演述杨家将故事:杨令公撞死李陵碑后,骨殖被辽人挂在昊天塔,每日箭射,幽魂受辱,托梦杨景(即杨六郎)搭救。杨景与部将孟良一起

  • 碣石调幽兰·佚名

    琴曲,现存最古老的古琴乐谱。据谱前小序,知此曲是梁代著名琴家丘明的传谱。作者无名氏,它通过对深山幽谷中发散清香的兰花的描写来抒发作者郁闷不得志的心情,很能反映当时一部分不满现状而又找不到出路的士族文人的想

  • 宰惠纪略·柳堂

    5卷。柳堂撰。1901年笔谏堂刻本。作者于1895年起宰惠民县五年,于1901年移署东平县,晚年收集各种文稿成《笔谏堂全集》,是书亦收录其中。是书第5卷之卷首载有《义和拳本末》及《义和拳回答》两篇,前篇记载义和团兴起以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