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大乘品第十

于是普行菩萨白世尊曰:何谓大圣名于菩萨志于大乘当何以观。世尊以颂答普行曰:若志求佛道,未曾慕于色。如色道亦然,斯为意慕道。

色与道无异,行者亦如兹。所愿无所坏,则道第一慧。无坏义道义,道者无利义。其修第一义,乃为志求道。

于阴求佛道,众种及诸入。晓是为等觉,与道无差别。如使不受法,无上下中间。亦无所弃捐,乃为志求道。

若法若非法,不想此二事。以不获两缘,乃为志求道。有为则二事,无为则无二。弃捐分别事,乃为修道行。

而超度凡夫,住立于寂然。不得贤圣果,世众祐无着。观于世间法,处俗如莲华。遵修尊妙行,乃为志求道。

于世所在游,于彼而造行。俗人所缚着,明哲则解脱。不畏于生死,菩萨志性强。无怯而坚固,修行于佛道。

设使晓了者,分别于法性。于法与非法,一切无所想。不释离诸法,专修于佛道。未曾有堕落,彼道无有想。

诸法无有相,譬之如虚空。无相不无相,明者不念斯。于行勇方便,善权度无极。则令他众生,具足所志乐。

常总持正法,住立于平等。是则为正法,在典无众念。诸佛虽兴出,则为无所起。常住于正法,斯能奉经典。

一切法现在,如法及非法。所说亦如斯,则住于无本。遵修微妙道,而不了魔事。于诸法亦然,则不受道教。

志愿于佛道,而以建行慢。则无有慧教,所说无所获。诸佛慧无量,于法不着法。于彼无所猗,斯道度彼岸。

布施志于道,心乐于施舍。降伏一切有,不着于佛道。法不可得胜,亦不可奉受。诸法亦如是,不得心形像。

致究竟解脱,晓了一切法。彼修愍哀句,则为无诸见。彼等计吾我,则无有二事。不处于贡高,不慕诸所有。

一切行布施,劝助于佛道。布施及道德,不处计有二。禁戒无所行,常立于正道。亦无有想念,言吾立禁戒。

无为无所生,圣达了禁戒。以故戒清净,解结如虚空。身如镜中像,言如呼声响。了心若如幻,不以戒念慢。

斯则遵师教,彼乐于寂然。灭除一切恶,澹泊度无极。所谓禁戒者,则无有二事。悉分别法性,此戒则无漏。

忍辱度无极,堪任一切患。众生亦复然,平等立众想。不猗于虚空,诸法无所住。彼无有骂詈,则亦无所有。

设节节解身,心不怀怒恨。其心无所住,亦不处内外。自观立四众,如能忍怨雠。终不为恶行,忍辱犹若地。

现在还致此,乃名曰忍辱。斯一切众生,不能令瞋恚。劝助乐大乘,势强无所畏。其心意所行,未曾有所着。

因从始原际,生死不可知。则以一人故,誓被大力铠。其法未曾生,岂能有坏乎。颠倒之处力,不了于本际。

诸种立天眼,法性无思议。晓了如是者,不起无所尽。众生不了斯,诸法与非法。常精勤此义,颠倒于放逸。

诸佛不得入,究竟无所有。无行常被铠,观精进差特。选择一切法,如幻若野马。彼获无坚恶,犹如观虚空。

思想于虚伪,猗着无所益。以故说平等,得至于灭度。以此精进义,遵修无所坏。行所行离行,精进最为上。

道行为寂然,遵修于空义。勿信于虚伪,厥意畏生死。勇猛乐闲居,明无常如圹。慧者娱乐禅,神通度无极。

如聚闲居然,所住志平等。威仪无想念,在在意常定。本净等于法,寂然无诸漏。信乐于解脱,于度常等定。

斯均等怀来,恒立于平等。不诤乱平等,是故曰平均。不为心见惑,道心一切普。开化于众生,是故曰平等。

常念于诸佛,如来则法身。于色无所着,是故曰平等。意念行经典,若法与非法。其心靡所念,是故曰平等。

心念于圣众,谓众则无为。离于数无数,明达于禅定。普见诸佛土,十方诸众生。于眼无有色,不想行有二。

或闻一切佛,所可说经法。不以耳音声,退转为二想。一切众生心,一心悉知之。无人亦无意,则无有众想。

识念亿万垓,犹江河沙劫。亦无有前后,所知为若兹。游达亿千国,现神足无限。于时明哲者,身口心不乱。

能分别经典,辩才而独步。讲说亿千劫,法性无所失。智慧度无极,方便了五阴。遵修无所戏,为人说经法。

晓了因缘便,弃捐所分别。其以尘劳故,则了诸清净。因缘得解脱,信无有诸见。如是晓众事,诸法无形像。

自睹见佛身,观空悉能忍。觌终始灭度,一切无所有。了智慧本净,于世罔所念。以离窈冥众,乃为修道行。

斯乘为大乘,佛慧无思议。抚照于众生,劝此无上乘。计一切诸道,斯乘为最尊。如是于彼乘,佥了一切学。

假使一切人,靡能限此乘。吾等大乘者,听省济群生。其建志大乘,犹譬如虚空。未曾有贪淫,于众生无着。

虚空无边限,无色不可见。大乘亦如兹,无限无有漏。假使一切人,志学于此乘。受使亦如斯,是乘为殊特。

设于百千劫,所遵行乘者,叹德不能尽,大乘之功祚。则弃捐无碍,叡达得自在。假使此尊经,有人执斯颂。

终不堕恶趣,然后得自由。在天上人间,敬斯经亦然。吾当授其决,悉使得佛道。若闻此经者,最后不恐惧。

斯等有正法,则立于雅典。便为转法轮,住此经如是,一切思惟之,退转于生死。则近等正觉,持是经如是,

其执持斯经,则巨勇猛力。降伏众魔兵,大进无极慧。犹如锭光佛,授决得法忍。其敬此经者,吾亦当授决。

诸佛无由生,救世护吼导。若讲斯经者,则为造佛事。

佛说此颂时。分别音声行之所趣。十千天子则发无上正真道意二千菩萨得不起法忍。千比丘漏尽意解。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诸法眼生。

猜你喜欢
  观音玄义记卷第一·知礼
  续高僧传卷第六·道宣
  覆灵涛法师书·太虚
  卷五百七十四·佚名
  卷二百六十·佚名
  卷第五十七·佚名
  佛说如幻三昧经卷上·佚名
  卷十八·佚名
  佛说帝释岩秘密成就仪轨·佚名
  卷第二十·道宣
  阿毗昙心论卷第三·佚名
  相应品第二十九·佚名
  跋语·智旭
  卷第五·箬庵通问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五十七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四十一    宋 陈起 编叶茵顺适堂吟稿 晚年辟地为圃僭用老坡和靖节归田园居六韵 太湖三万顷湖中东西山谋隐媿不早欲往嗟衰年道南地夷旷半占龟鱼渊断岸连疎村浮云栖平田得此愿可酬不啻湖

  • 卷三十八 【尼】·陈衍

    ●元诗纪事卷三十八 【 尼】侯官陈衍辑妙湛梅花尼◆妙湛妙湛,大德间人。题管夫人长明庵图○题管夫人长明庵图双树阴阴落翠岩,一灯千古破幽关。也知诸法皆如幻,甘老烟霞水石间。珊瑚网:管夫人长明庵图,庵居旷野,垣内有屋三层

  • 卷一百七十七 表十七·赵尔巽

      ◎军机大臣年表二   △道光元年 辛巳   曹振镛三月,晋太子太傅。五月,转授武英殿大学士。   卢荫溥十二月癸巳,转吏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以事繁罢直。   黄钺   文孚正月,转礼部尚书。   松筠八月丁亥,复以

  • 卷四百一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五月乙丑盡其月   五月乙丑,禮部言:「西南蕃泰平軍遣石蕃龍以定等齎表,裝鞍馬、砂氊等來貢。元豐著令,西南五姓蕃每五年許一貢,今年限未及,合具奏裁。」詔特許入貢。   兵部言:「江淮等路制置發運,淮南

  • 今言卷之一·郑晓

    一高皇戊辰生。生二十五年入淮西從郭元帥。三年起兵渡江,明年定建康,為吴國公。八年為吴王,四年為皇帝。是年滅胡,享國三十有一年[一]。建文君,洪武丁巳生。生六年而其兄虞懷王卒。又十年而其父懿文太子卒。當是時,高皇年六

  • 卷八十上·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八十上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七十七上 西戎 羌【赤亭羌 湟中月氏胡氐 白马氐 仇池氐畧阳氐 □氏 符氏 吕氐】 西戎者雍凉梁益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十三 灾祥略三·纪昀

    灾祥略 【三】旱火风○旱旱 【唐高祖武德三年夏旱四年春不雨至七月七年秋关内河东旱太宗贞观元年夏山东大旱二年春旱三年春夏旱四年春旱九 年秋剑南关东二十四州旱十二年吴楚巴蜀二十六州旱十七年春夏旱二十一年秋陕

  • 柳浑传·刘昫

    柳浑的字叫夷旷,是襄州人,他的祖先从河东搬来这里。他的六代祖柳忄炎,是梁朝的仆射。柳浑年少时成了孤儿,他的父亲是柳庆休,官当到渤海县县丞,柳浑安于贫穷立志求学。天宝初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单父县县尉。至德年间,他任

  • 张彝宪传·张廷玉

    张彝宪,是庄烈帝朝的司礼监太监。皇上初即位时,鉴于魏忠贤的祸败,将各地镇守宦官全部撤回,转而委任大臣。后来廷臣竞相建立门户,战事不利,粮饷不足,他们却不能献上一策,皇上于是想重新起用宦官。崇祯四年(1631)九月,派遣王应朝

  • 第三章 24·辜鸿铭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辜讲在孔子旅途需要经过的某个关卡,负责关卡的军官请求拜见孔子,说,“每当有才智的人路过这里,

  • 卷二百三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百三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宾礼十三相见礼蕙田案王制述司徒之六礼相见居其一焉盖先王重交际之礼必介绍以通其诚贽币以厚其礼揖让以致其敬以故上交不谄下交不凟有

  • 卷二 论学·张伯行

    此卷总论为学之要。盖非学无以入道,希圣希贤,其功具在。知所适从之路,得其进为之方,然后可以言学,故备著之,以俟天下后世之立志能自奋者。朱子曰:孔子只十五岁时,便断然以圣人为志。朱子曰:质敏不学,乃大不敏。有圣人之资,必好学

  • 佛教影响华族思想之最大者·太虚

    佛教未传人中国以前,中华民族对于人死后之观念,大抵不出配天为神及入地为鬼之二途。如孝经文王配天,及左传郑庄公黄泉相见,及越绝新书夫差羞见先王于地下,勾践赐剑死文种令先至地下为前驱等等,书不胜书。晋、隋、唐、宋以来

  • 明语林·吴肃公

    笔记。清吴肃公撰。十四卷。肃公字雨若,号街南。宣城(今属安徽)人。成书年代不详,仿临川《世说》之体。凡三十七类,皆用《世说》旧目。专辑明人言行轶事。其德行、言语、方正、雅量、识鉴、容止、俳调七类又各有补遗

  •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投简符文要诀,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应为唐宋道士摘录早期灵宝诸经改编而成。《通志‧艺文略》已着录此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神符类。此书主要内容为修持灵宝符咒道法秘诀。可分为四部分:其一为

  • 金匮要略白话译文·张仲景

    又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玉函经》。原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共6卷,25篇,载方262首。东汉张仲景(机)著。该书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本论点,根据脏腑病机进行辨证。清代徐彬有《金匮要略论注》24卷。《金匮要略》

  • 续词品·杨夔生

    词学论著。清杨夔生著。十二则。以“轻逸”、“绵邈”、“独造”、“凄紧”、“微婉”、“闲雅”、“高寒”、“澄澹”、“疏俊”、“孤瘦”、“精练”、“灵活”等审美范畴,概括词的审美意识。以“轻逸”为第一品:“悠

  • 猛虎集·徐志摩

    新诗集。徐志摩作。1931年上海新月书店初版。收《序文》和诗歌41首。其中,创作的有《献词》、《再别康桥》、《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残破》等34首,译作有英国的布莱克的《猛虎》、罗赛蒂的《歌》、哈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