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九 诤事分解

(一)

有四种诤事:诤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此四种诤事也。此四种诤事有几种发起耶?此四种诤事有十种发起:诤论诤事有二种发起,教诫诤事有四种发起,犯罪诤事有三种发起,事诤事有一种发起,彼四种诤事有此十种发起。诤论诤事发起时,发起几种灭诤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发起时,发起几种灭诤耶?诤论诤事发起时,发起[现前、多人语]二种灭诤[拒否、呵骂],教诫诤事……四种……犯罪诤事……三种……事诤事发起时,发起一种灭诤。

(二)

有几种诤事,依几种行相而发起耶?具几种支分发起人诤事耶?发起几种人诤事而犯罪耶?有十二种发起,依十种行相而发起,具四分而发起人诤事,发起四种之人诤事而犯罪。

(三)

何为十二种发起:羯磨不成,羯磨不善,应更作羯磨,判定不成,判定不善,应再判定,裁决不成,裁决不善,应再裁决,灭诤不成,灭诤不善,应再灭诤。此为十二种之发起。

何为依十种行相而发起耶?于彼处发起生诤事,于彼发起生[诤事]停止,于道中发起诤事,于道中发起诤事停止,至彼处发起诤事,至彼处发起之诤事停止,发起忆念毗尼,发起不痴毗尼,发起觅罪相,发起如草覆地,依此十种行相而发起。

何为具四分发起人诤事?行爱不应行而发起诤事,……瞋不应行……痴不应行……行怖不应行而发起诤事。具此四分发起人诤事。

何为发起四种人诤事为犯罪?若其日受具人(翌日)发起,发起者波逸提,客比丘……行羯磨人……与欲而发起,发起者波逸提。此四种人诤事发起时为犯罪。

(四)

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为何种类、以何为生出、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诤论为因缘、以诤论为起因……以诤论为等起;教诫诤事以教诫为因缘……犯罪诤事以犯罪为因缘……事诤事以行事为因缘……以行事为等起。

(五)

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因为因缘……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因为因缘,以因为等起。

(六)

诤论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诤论诤事以缘为因缘……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以缘为因缘……以缘为等起。

(七)

四种诤事有几种根、有几种等起耶?四种诤事有三十三种根、三十三种等起。何为四种诤事之三十三根?诤论诤事有十二根,教诫诤事有十四根,犯罪诤事有六根,事诤事有一根,即僧伽。四种诤事有此三十三种根。

何为四种诤事之三十三种等起?诤论诤事有十八破僧事之等起,教诫诤事有四种失坏之等起,犯罪诤事有七罪聚之等起,事诤事有四种羯磨之等起。四种诤事有此三十三种等起。

(八)

诤论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诤论诤事乃非罪过。然而以诤论诤事为缘,而犯罪过耶?然!以诤论诤事为缘而犯罪过也。以诤论诤事为缘,犯几种罪过耶?以诤论诤事为缘犯二种罪过,谓:骂受具者,波逸提;骂未受具者,突吉罗。以诤论诤事为缘,犯此二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几种失坏耶?于四种诤事中,为何种诤事耶?于七种罪聚中,摄几种罪聚耶?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几种等起而生起耶?依几种诤事、于何处、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其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一种失坏:行坏。于四种诤事中,为犯罪诤事。于七种罪聚中,摄于二种罪聚:有依波逸提罪聚,有依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三种等起而生起。一种诤事:依行事诤事。于三种处:僧众中,别众中,于别人之前。依三种灭法而灭,谓:有依现前毗尼与自言治,有依现前毗尼与如草覆地。

(九)

教诫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参照(八)]……以教诫诤事为缘,犯三种罪过:以无根波罗夷法诽谤比丘者,僧残罪;以无根僧残诽谤者,波逸提;以无根行坏而诽谤者,突吉罗。以教诫诤事为缘,犯此三种罪过。彼罪聚于四种失坏中,依几种……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随伴二种失坏:有戒坏,有行坏。于四种诤事中,为犯罪诤事。于七种罪聚中,依三种罪聚而摄:有僧残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三种等起而生起。彼罪重者,是一种诤事,即依事诤事。一种处,即于僧众中,依二种灭法而灭,即:依现前毗尼与自言治。彼罪轻者,是一种诤事,即依事诤事。三种处,即于僧众中……[(八)]……有依……如草覆地。

(一〇)

犯罪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犯罪诤事是罪过也。然而……以犯罪诤事为缘,而犯四种罪过,谓:比丘尼知而覆藏波罗夷法者,为波罗夷罪;持疑念而覆藏者,偷兰遮罪;覆藏比丘僧残罪者,波逸提罪;覆藏行坏者,突吉罗。以犯罪诤事为缘而犯此四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九)]……依四种罪聚而摄:有波罗夷罪聚,有偷兰遮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一种等起而生起,谓:依身、语、意而生起。彼罪之无残者,依任何诤事、于任何处、依任何灭法亦不能灭。彼罪过之轻者,有一种……[(九)]……有依……如草覆地。

(一一)

事诤事是罪过、非罪过耶?……[(八)]……以事诤事为缘而犯五种罪过:随顺被举比丘尼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依白,突吉罗;依二羯磨语,偷兰遮;羯磨语终,波罗夷罪。助破僧者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僧残罪;对恶见谏告至三次而不舍者,波逸提。以事诤事为缘,犯此五种罪过。彼罪过于四种失坏中……几种……依几种灭法而灭耶?

彼罪过于四种……[(九)]……依五种罪聚而摄:有波罗夷罪聚,有僧残罪聚,有偷兰遮罪聚,有波逸提罪聚,有突吉罗罪聚。于六种犯罪等起中,依一种等起而生起,谓:依身、语、意而生起。彼罪之无残者……[(一〇)]……彼罪之重者,一种诤事,即依事诤事。一种处,即于僧众中。依二种灭法而灭,即依现前毗尼与自言治。彼罪之轻者,一种……[(九)]……有依……如草覆地。

(一二)

口论诤事有教诫诤事、犯罪诤事、事诤事耶?诤论诤事是教诫诤事、犯罪诤事而无事诤事。以诤论诤事为缘而有教诫诤事,有犯罪诤事,有事诤事。此事如何?此处有比丘……为事诤事。如是以口论诤事为缘,有教诫诤事,有犯罪诤事,有事诤事。

教诫诤事是犯罪诤事、事诤事、口论诤事耶?教诫诤事……犯罪诤事……此事如何?于此有比丘,以比丘……为事诤事。如是以教诫诤事为缘,而有犯罪诤事、事诤事、口论诤事。

犯罪诤事是事诤事、口论诤事、教诫诤事耶?犯罪诤事……事诤事……此事如何?以五种之罪聚……为事诤事。如是以犯罪诤事为缘而有事诤事、口论诤事、教诫诤事。

事诤事是口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耶?事诤事……口论诤事……此事如何?僧伽之所作……为事诤事。如是以事诤事为缘,有口论诤事、教诫诤事、犯罪诤事。

(一三)

有忆念毗尼之处有现前毗尼,有现前毗尼之处有忆念毗尼;有不痴毗尼之处有现前毗尼,有现前毗尼之处有不痴毗尼;有自言治之处……有多人语之处……有觅罪相之处……有如草覆地之处有现前毗尼,有现前毗尼之处有如草覆地。

(一四)

依现前毗尼与忆念毗尼而灭诤事时,有忆念毗尼之处有现前毗尼,有现前毗尼之处有忆念毗尼,其处无不痴毗尼、无自言治、无多人语、无觅罪相、无如草覆地。依现前毗尼与不痴毗尼而……诤事……依现前毗尼与如草覆地而灭诤事时,有如草覆地之处有现前毗尼,有现前毗尼之处有如草覆地。其处无忆念毗尼……无觅罪相。

(一五)

言现前毗尼或言忆念毗尼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耶?抑为不亲近者耶?此等法之差异,得区别而示耶?言现前毗尼或言不痴毗尼时……言现前毗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耶?……得……耶?

言现前毗尼或言忆念毗尼时,此等法为亲近者,而非不亲近者。此等法之差异是不可能分离而示。言现前毗尼或言不痴毗尼时……言现前毗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亲近者而非分离者,此等法之差异不可能分离而示。

(一六)

现前毗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以何为种、以何为出生、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毗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起因、以何为种、以何为出生、以何为集起、以何为等起耶?

现前毗尼以因缘为因缘、以因缘为起因、以因缘为种、以因缘为出生、以因缘为集起、以因缘为等起。忆念毗尼……如草覆地以因缘为因缘、以因缘为起因……以因缘为等起。

(一七)

现前毗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毗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

现前毗尼以因为因缘……如草覆地以因为因缘……以因为等起。

(一八)

现前毗尼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忆念毗尼……如草覆地以何为因缘……以何为等起耶?现前毗尼以缘为因缘……如草覆地以缘为因缘……以缘为等起。

(一九)

七灭诤法有几种根、有几种等起?七灭诤法有二十六根、有三十六等起。

何为七灭诤法之二十六根?现前毗尼有四根:僧现前,法现前,律现前,人现前。忆念毗尼有四根。不痴毗尼有四根。自言治有二根:自白人与受自白人。多觅[毗尼]有四根。觅罪相有四根。如草覆地有四根:僧现前……人现前。七灭诤法有此二十六根。

何为七灭诤法之三十六等起?忆念毗尼之羯磨:有执行、遂行、着手、进行、承认、容许。不痴毗尼之羯磨、自言治之羯磨、多觅之羯磨、觅罪相之羯磨、如草覆地之羯磨:有执行、遂行……容许。七灭诤法有此三十六种等起法。

(二〇)

言现前毗尼或言忆念毗尼时,此等法为别义、别语,或同义而唯有语别异。言现前毗尼或言不痴毗尼时,言现前毗尼或言自言治时……言现前毗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有……别异。

言现前毗尼或言忆念毗尼时,此等法有别义而又有别语。言现前毗尼或言不痴毗尼时……言现前毗尼或言如草覆地时,此等法有别义,而又有别语。

(二一)

有口论而为口论诤事、口论而非口论诤事、诤事而非口论、诤事而又为口论、口论而……为……[小品四.一四(一二)~(一五)]……事诤事为诤事而又为行事。

———诤事分解终———

摄颂

 诤事及发起 方便以及人

 因缘.因.缘根 以及等起法

 罪过.有.其.处 亲近与因缘

 因缘.根.等起 语.口论诤事

 此诤事分解

猜你喜欢
  第九十一章 婆罗兹加玛普奢等四王·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九·智旭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佚名
  佛说宝雨经卷第四·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卷第五·知礼
  翻译名义集卷第十一·法云
  佛地经论卷第四·佚名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二卷·世友
  十八性品第三·佚名
  条陈整理宗教文·太虚
  毗尼日用录·佚名
  瑜伽论记卷第二十(之上)(论本第七十四至七十五)·遁伦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九·玄奘
  卷第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曹邍·唐圭璋

      邍字择可,号松山,贾似道客。   齐天乐   和翁时可悼故姬   翠箫声断青鸾翼,心期破钗谁表。夜烛银屏,春风粉袖,犹记琵琶斜抱。瑶池路杳。恨巫女回云,月娥沉照。谩说蓬莱,玉环花貌梦难到。   岩花亭院乍冷,更蛩吟风

  • 岳甫·唐圭璋

      甫字大用。岳飞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以朝奉郎知台州兼提举本路常平茶盐。十二月移知明州。十五年(1188),除尚书左司郎官。   水调歌头   编修楼公易镇武昌,安阳岳甫作歌头一阕,奉祖行色。甫再拜。鲁口天下壮,襟楚带

  • ◆鲜于太常枢(困学斋集)·顾嗣立

    枢字伯机,渔阳郡人。至元间,以材选为浙东宣慰司经历,改江浙行省都事。意气雄豪,每晨出则载笔椟,与其长廷争是非。一语不合,辄飘飘然欲置章绶去,渔猎山泽间而后为快。轩骑所过,父老环聚指目曰:此我鲜于公也。及日晏归,焚香弄翰,取

  • 丁集第七·钱谦益

    朱九江曰藩四十六首【竹西】望望行宫地,遥遥大业年。山光连古寺,水调尚遗篇。软缆千花妓,迷楼五色烟。繁华何可吊,高树起秋蝉。【赠子长二首】泽国鱼龙气,征途冰雪文。悲歌过燕赵,一吊望诸君。万柳围团

  • 卷161 ·佚名

    李吕 题少室故居 拾遗旧隐居,一亩长蓬蒿。 在昔考槃初,择胜得无劳, 羊肠罕人迹,丘壑方自豪。 凤凰景星睹,奔走纷儿曹。 屈伸固相感,舒卷随所遭。 莫言从此去,索价遽能高。 李吕 题宋德器致爽

  • 卷五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五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东堂小集毛滂字泽民江山人东坡守杭毛为法曹秩满辞去是夕东坡宴客有妓歌惜分飞词问谁所作妓以毛法曹对东坡语坐客曰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翼日折柬留连

  • 卷三十三·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三十三嘉善曹庭栋编无怀小集葛天民字无怀山阴人好学攻诗忽祝发为僧更名义铦字朴翁其后仍返初服隐居钱唐湖上足不入城市日惟吟咏自乐有侍姬二曰如梦如幻赵紫芝诗所谓此老无尘事双姝亦道情是也

  • 卷十六·舒赫德

    丙辰军机大臣防同刑部奏言山东逆匪王伦案内所有党恶助逆及被胁同行各犯节经大学士舒赫徳山东巡抚杨景素陆续解送到京分别严鞫均已供认不讳【臣】等伏思蝼蚁小民均受圣朝休飬深仁沦肌浃髓我皇上爱民如子膏泽渥恩有加无

  • 卷之二百三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百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十六册 崇德元年六月·佚名

    第十六册 崇德元年六月初六日,诸和硕亲王、固山贝子及文武各官俱著朝服,入大清门,分左右两翼排班毕,圣汗入崇政殿升座,命和硕豫亲王管礼部事、和硕肃亲王管户部事,二王行三跪九叩头礼。圣汗颁谕,令诸王、大臣等皆坐。旋命大

  •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查《钦定诗经乐谱》刷印存贮情形片·佚名

    一四五○ 军机大臣奏遵查《钦定诗经乐谱》刷印存贮情形片乾隆五十七年七月十八日遵查《钦定诗经乐谱》,于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刊就进呈,刷印二百部,奉旨交各处存贮二十部,分赏一百三十五部,其余四十五部交武英殿收存。谨奏。

  • 世家卷第三十三 高丽史三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宣王一。忠宣王讳璋字仲 古讳 蒙古讳益智礼普化忠烈王长子母曰齐国大长公主。 忠烈王元年乙亥九月丁酉生三年正月册王为世子九年二

  • 欢迎萧督军致谢词·太虚

    ──十二年三月在武昌佛学院讲──推原佛学院之发起,固非为各人专作修行自利之计者。观人世之无安,悯众生之在苦,谋一救世救人心之良好方法,克以贯彻始终而实验其真理者,舍佛学外了无别法之可从。诸院董于是乃创立斯院,而办

  • 卷第十五·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十五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景龙三年。禅师法仪者。琅邪王之子也。王以附徐敬业举兵诛天后不利。宗族覆灭。仪时尚少。逃匿民间。遇沙门携之出家为大僧。至是中宗诏求琅邪之后。主事者以

  • 卷第十七·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忍辱学 佛之法。诚未易以进修也。然而欲以进修者。则必摄其念。於事物之可好可恶。可喜可惧。可憎可慕。可怜可怒。而不动。则外之为辱者遣矣。持其志。於情欲之能骄能

  • 荒漠甘泉·考门夫人

    美国考门夫人(Mrs Cowman,1870—1960)著。1920年出版。以日记体讲述作者的灵修体验。《荒漠甘泉》以圣经经文为据,摘录了考门夫人所喜爱的司布真、马德胜、爱德华兹等多人的著述或语录,结合作者的经历思考,书写了一年的

  • 菩萨戒羯磨文·佚名

    一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受戒羯磨第一,忏罪羯磨第二,得舍差别第三,由瑜伽论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