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御制建中靖国续灯录序[宋刻]

昔释迦如来之出世也。受燃灯之记。生净饭之家。分手指乎天地。而真机已露。游门观于生死。而幼缘顿寂。及手倡道鸡园。腾芳鹫岭。无边刹境遂现一毫之端。大千经卷毕出微尘之里。西被竺土。东流震旦。编叶而书。则一时圣教虽传于庆喜。持花而笑。则正法眼藏已付于饮光。

自达磨西来。寔为初祖。其传二.三.四.五。而至于曹溪。于是双林之道逾光。一滴之流浸广。自南岳.清原而下。分为五宗。各擅家风。应机酬对。虽建立不同。而会归则一。莫不箭锋相拄。鞭影齐施。接物利生。启悟多矣。源派演迤。枝叶扶疏。而云门.临济二宗。遂独盛于天下。

朕膺天宝命。绍国大统。恭惟艺祖辟度门于绵寓。太宗阐秘义于敷天。章圣传灯于景德。永昭广灯于天圣。皆宏畅真风。协助神化。以成无为之治者也。于皇神考。尤乡空宗。元丰三年。诏于大相国寺。创二禅刹。辟惠林于东序。建智海于右庑。逮壬戌之岁。以今岁国大长公主及集庆军节度观察留后驸马都尉张敦礼之请。复建法云禅寺于国之南。于是祖席辉光。丛林鼎盛。天下之袭方袍。慕禅悦者。云集于上都矣。

今敦礼以其寺住持僧佛国禅师惟白所集建中靖国续灯录三十卷来上。且以序文为请。惟白探最上乘。了第一义。屡入中禁。三登高座。宣扬妙旨。良惬至怀。昔能仁说法华经。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而弥勒发问。文殊决疑。以谓日月灯明佛。本光瑞如此。持是经者。妙光法师。得其证者。普明如来。今续灯之名。盖灯灯相续。光光涉入。义有在于是矣。

噫。圆澄觉海。本含褁于十方。生灭空沤。遂沉沦于三有。因明立所。由尘发知。织妄相成。转入诸趣。良可悲也。若回光内照。发真归元。则是录也。直指性宗。单传心印。可得于眉睫。可荐于言前。举手而擎妙喜之世界。弹指以现庄严之楼阁。神通运用。真不可得而思议哉。嘉与有众。缔此胜缘。俱离迷津。偕之觉路。斯朕之志已。建中靖国元年八月十五日赐序。

猜你喜欢
  梵天品第一·佚名
  卷第十五·佚名
  卷五·赜藏主
  占察善恶业报经玄义·智旭
  说无垢称经疏第一(末)·窥基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唐慧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朱棣
  瑜伽师地论略纂卷第十四(论本第五十四五)·窥基
  那伽室遮眼偶评·太虚
  卷第三十二·佚名
  卷第三十四·佚名
  卷六十六·道世
  卷一·佚名
  卷一百五十三·佚名
  大乘起信论研究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朱雍·唐圭璋

      雍,绍兴中乞试。有梅词。   如梦令   池上数枝开遍。临水幽香清浅。楼上欲黄昏,吹彻一声晴管。零乱。零乱。衣上残英都满。   生查子   帘栊月上时,寂寞东风里。   又是立黄昏,梅影临窗绮。   玉梅清夜寒

  • ◆耶律中书令楚材(湛然居士集)·顾嗣立

    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金尚书右丞履之子也。生三岁而孤,比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衍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如宿构者。贞佑初,辟左右司员外郎。元太祖定燕都,闻其名召见,处之左右,呼为吾图撒合里而不名

  • 卷三·韦庄

    钦定四库全书 浣花集卷三       唐 韦庄 撰今体诗凡三十九首 洛阳吟【时大驾在蜀巢宼未平洛中寓居作七言】 万户千门夕照边开元时节旧风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胡骑北来空进主汉皇西去竟昇仙如今父

  •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贾至贾至字幼邻洛阳人父曾开元初掌制诰至擢明经第为单父尉拜起居舍人知制诰父子继美帝常称之肃宗擢为中书舍人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宝应初召复故官除尚书左丞大历初封信都县伯迁京兆尹

  • 列传第七 范云 沈约·姚思廉

    范云,字彦龙,南乡舞阴人,晋平北将军汪六世孙也。年八岁,遇宋豫州刺史殷琰于涂,琰异之,要就席,云风姿应对,傍若无人。琰令赋诗,操笔便就,坐者叹焉。尝就亲人袁照学,昼夜不怠。照抚其背曰:“卿精神秀朗而勤于学,卿相才也。”少机警有

  • 八七九 谕内阁谭尚忠所办《涛浣亭诗》一案殊属过当交刑部另行具奏·佚名

    八七九 谕内阁谭尚忠所办《涛浣亭诗》一案殊属过当交刑部另行具奏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三日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初三日内阁奉上谕:谭尚忠奏,歙县已故贡生方芬所著《涛浣亭诗》,语多狂悖,伊元孙方国泰隐藏不首一案,请将已故之方

  • 房景先传·魏收

    景先,字光胄。幼小甭贫,无钱从师受学,他的母亲自己教他《毛诗》、《曲礼》。十二岁半,向母亲请求说:“怎么可以让兄当雇工以供景先呢?我要求自求衣食,然后就学。”母亲怜其幼小,不答应。房景先苦苦请求,就依了,于是得到一件羊皮

  • 李继韬传·薛居正

    李继韬,小名叫留得,小时候骄横无赖。李嗣昭死后,庄宗诏令李嗣昭的各位儿子扶丧回到太原办理丧事,几个儿子违抗诏令,派父亲的几千牙兵扶丧回到潞州。庄宗令李存渥骑马追上他们宣告他的旨意,兄弟几个都很愤怒,要杀害李存渥,李存

  • 李革传·脱脱

    李革,字君美,河津人。父名余庆,三次到朝廷廷试,没有通过,因此放弃。革聪明,读书一二遍,就记住不忘。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调任真定主簿。考查他廉洁,迁升为韩城令。同知州事接受富商贿赂,用每年征收的赋税军需分配给隶属各

  • 卷六十六·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六十六宋 赵汝愚 编百官门奉使上仁宗乞戒谕所遣使推扬德音悉究利害蔡 襄臣伏覩临遣使臣循行郡国臣窃谓人主宅中国居法宫而使幽遐异域风謡习尚寃隐沉抑无一不陈於前者其道何哉托聪明於臣下

  • 职官三六·徐松

    内侍省【宋会要】国初有内班院,淳化五年改黄门院,又改内侍省内侍班院,景德三年止名内侍省。所领旧有监,少监,内侍,内给事,内谒者,内寺伯,宫教博士,掖庭、宫闱、奚官、内仆、内府五局令、丞。(令)[今]置左右班都知、(左班右班都

  • 御制书小序考·王天与

    御制书小序考谓刘歆班固误以孔子纂书为序者出于蔡沈之集谓郑元马融王肃并云孔子作书序者出于孔頴达之疏頴达且谓为书作序不作诗序者此自或作或否无义例以余思之诗序既非夫子所作则书序亦定非夫子所作何言之使书序辞

  • 大悲心陀罗尼修行念诵略仪·佚名

    唐北天竺三藏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依灌顶道场经。说修陀罗尼法门。求速出离生死大海。疾证无上菩提者。应须先入诸佛如来海会灌顶道场。受灌顶已发欢喜心。从师亲受念诵法则。后于净室山林流水。最为上胜。建立

  •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七(本)·智周

    沙门智周撰论。此所妄执至自性差别者。问法中自性差别可知。我二云何 答但总为我名为自性。遍常等差名为差别。即离蕴等皆悉准知。亦即因明我为自性差别等也。论。皆似所取能取现故者。问何以得知似能.所取皆名为执 

  • 卷第二十二·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二十二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出纳求利学处第十九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远近皆闻中国有佛出现于世。彼诸声闻弟子有大神通作诸变化。广说如上。若有人能于彼弟子作供养者。得

  • 元城语录解·马永卿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

  • 受新岁经·佚名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受岁,指夏安居结束后,比丘新增一戒腊。本经内容即记述安居结束后,比丘行‘自恣’戒仪之情况。佛陀于大众中首先行自恣法,舍利弗即为佛说清净;继而舍利弗请求自恣,佛即为舍利弗说清

  • 金刚秘密善门陀罗尼经·佚名

    与《佛说延寿妙门陀罗尼经》同,而助咒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