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讥谤品第十七

尔时阿难白佛言:其闻是经而不信乐。呰毁诽谤罪何所趣。佛告阿难。汝且默然用是问为。阿难白佛。愿佛说之。若不信者,闻诽谤罪或能自改。佛言:得五逆罪。又复加害三千大千世界人命。其罪云何。阿难言:甚多甚多。天中天。凶殃无量。佛言:诽谤法者,罪至於此。若复有人破坏损毁恒边沙等佛之塔寺。佛泥洹後火烧寺舍。罪宁多不。答曰:甚多甚多。天中天。是辈之人不当见闻。佛言:阿难。当为其人现说此罪。若复有人毁乱灭尽过去当来现在佛法。其罪如何。阿难言:其罪甚深不可称计。佛言:谤是经者其殃如斯。若止馀人使不学者,罪当奈何。佛言:假使三千大千世界众生。修行十善。又发无上正真道意。若有一人尽挑其眼。彼罪何如。阿难言:其罪甚多甚多。天中天。无央数劫中常当生盲。又泥犁火烧之难竟。佛语阿难。我故语汝殷勤嘱累。假使有人。诽谤禁止一人。不得为此法。罪逾於彼。阿难又问。若复有人发求大道。狐疑是经亦不诽谤。罪何所趣。佛言:其人发意前後狐疑若干之数。常当违远诸佛世尊随其疑数。又从疑数更若干劫乖阔道教。阿难白佛。若不信喜。禁止众人令不学之。其人受殃身大小加受罪多少。佛言:且止阿难。用是问为。阿难白佛。愿世尊演说。此四辈中或有尔者,及当来世边地之土诸大国人闻是经法。多有疑者,当令信解不复诽谤。佛言:其人身当长一万垓。周遍勤苦毒痛不可计之。阿难问佛言:其舌大校佛言:其舌广长各四万里。驾犁耕舌五百亿载。各五百亿岁。当吞销铜其火焰赫。及雨身上烧炙缹煮。所以者何。此不护舌之所致也。於是四辈诸来众会。衣毛皆竖泪出而惧颠倒躄地。同时举声求哀悔过。当为是善男子善女人请救其罪。乃当毒痛若干之恼。其身长大苦不可言:复有馀人其泪流面前。白佛言:不能自察今世後世心起狐疑。今现佛前及违十方诸佛世尊经籍之教。阴盖所覆不自见过。今悉自归佛前。首罪不敢覆藏。惟佛原之。譬如愚騃无知之人。乖其理政自睹罪咎。惟佛大哀愿见原赦。佛告四辈。善哉善哉!族姓子。族姓女。疑於是法观己过罪。悔彼殃衅犹日除冥。

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今此众会志怀狐疑。亦当复获如此罪耶。佛言:阿难。虽怀狐疑今复悔过。是辈之罪犹当轻微。阿难又问。愿佛说之。佛言:临寿终时遭地狱痛一一毛孔。当更无数不可计患。犹是馀息。所以者何。在於佛前舍疑悔过。加及十方无数诸佛哀施恩德。是故阿难。善男子善女人当自察之。得身如此遭无量痛。闻是经卷欢喜不当狐疑。其不欲舍佛法圣众。去来今佛圣法之教。当信是经持讽诵读。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附:弘一法师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李叔同
  勝鬘師子吼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参天台五台山记卷第五·成寻
  卷第二十·佚名
  卷十三·赞宁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六门陀罗尼经论广释·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十五·澄观
  卷二十五·佚名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应病与药之佛法·太虚
  卷第七·佚名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越城天華寺百問卷第六·佚名
  卷一·正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154_1 【江有枫一篇十章】萧颖士   江有枫,其叶蒙蒙。我友自东,于以游从。   山有槭,其叶漠漠。我友徂北,于以休息。   想彼槭矣,亦类其枫。矧伊怀人,而忘其东。   东可游矣,会之丘矣。于山于水,于庙于寺,

  • 卷一·刘克庄

      故事:经筵彻章,宸翰赐讲读官诗,率取前人绝句。淳祐丙午,讲《礼记》毕,锡宴秘书省,御制七言唐律一首,云:“鳌极开先已降衷,上天下泽礼居中。三才义理维持力,万世纲常建立功。孔圣法言多纂辑,汉儒师学共修崇。经帷讲彻资

  • 石孝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石孝友(生卒年不详)字次仲,南昌(今江西南昌)人。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进士。其《满庭芳》盖作于乾道二年张孝祥自桂林北归过江州时。末句云:“依归地,熏香摘艳,作个老门生”似孝友其时已老。有《金谷遗音》一卷。明杨

  • 卷第二百五十五 唐紀七十一·司马光

      起玄黓攝提格(壬寅)五月,盡閼逢執徐(甲辰)五月,凡二年有奇。   僖宗惠聖恭定孝皇帝中和二年(壬寅、八八二年)   五月,以湖南觀察使閔勗權充鎮南節度使。勗屢求於湖南建節,朝廷恐諸道觀察使效之,不許。先是,王仙芝寇掠江西

  • 卷之一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十一册 崇德元年五月·佚名

    第十一册 崇德元年五月初七日,曾命希福领国史院事,四载考绩,以不负委任,克尽厥职,勤勉可嘉,升三等甲喇章京为二等甲喇章京,世袭照旧。曾命范文程领秘书院事,七载考绩,以不负委任,克尽厥职,忠直可嘉,升三等甲喇章京为二等甲喇章京

  • 四四五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饬派在籍候选教职贡生访查书籍折·佚名

    四四五 陕西巡抚毕沅奏遵旨饬派在籍候选教职贡生访查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月二十五日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遵旨查办事。窃臣承准廷寄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奉上谕:各省藏书之家非必尽系知书之人,仅责成地方官勒

  • 三五四 谕杨魁将《国朝诗别裁集》原板及未删定之原本查明解缴·佚名

    三五四 谕杨魁将《国朝诗别裁集》原板及未删定之原本查明解缴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江苏巡抚杨<魁>,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奉上谕:前因沈德潜选辑《国朝诗别裁集》进呈求序,朕偶加披

  • 司马彪续汉书卷五·周天游

    周天游辑注陈蕃传五一○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年十五,常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汪)──御览卷三八四○ 文选卷六

  • 一三 苦学时代的教书生涯·邹韬奋

    我在做苦学生的时代,经济方面的最主要的来源,可以说是做家庭教师。除在宜兴蜀山镇几个月所教的几个小学生外,其余的补习的学生都是预备投考中学高级的。好些课程由一个人包办,内容却也颇为复杂。幸而我那时可算是一个“杂

  • 卷二十九·真德秀

    <子部,儒家类,西山读书记钦定四库全书荟要西山读书记卷二十九宋 真德秀 撰孔门诸子之学语德行顔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顔渊已见今以闵冉事列于后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此章已具前篇今欲见诸子之浅深故

  •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第四·佚名

        大唐三藏义净奉 诏译  尔时商主等。还至海岸已在海艰辛。皆生疲倦咸悉睡著。于时僧护苾刍观是大海。又作是念。如佛所说。有五种事。观不厌足。云何为五。一者具相象王。二者转轮圣王。三者大海。四者妙高

  • 卷第二十三·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三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元和十四年潮州刺史韩愈到郡之初。以表哀谢。劝帝东封太山。久而无报。因祀神海上。登灵山。遇禅师大颠而问愈曰。子之来官于南。闻以其言之直也。今子之貌

  • 潜斋文集·何梦桂

    宋代诗文别集。11卷。何梦桂著。卷末附《铁牛翁遗稿》1卷,是作者族孙何景福的诗赋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颇学白居易体,殊不擅长;文则颇援引证佐,有博辨自喜之意”。其诗词创作多抒发闲情逸致,其中隐含遗民的

  • 种芋法·黄省曾

    一卷。明黄省曾 撰。黄省曾,字勉之,别号五岳山人,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嘉靖举人。《种芋法》共分四节,主要汇集古书中关于芋的记载,“艺法”一节单独讲述了黄省曾生活时代的种芋方法,颇有价值。《千顷堂书目》农家类著录为

  • 茅山志·刘大彬

    三十三卷。道教经书。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刘为嗣上清经箓四十五代宗师,号洞观微妙玄应真人,元朝人。前有元泰定元年(1324)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赵世延序、泰定四年(1327)玄教大宗师吴全节序以及天历元年(1328)刘大彬

  • 十不二门指要钞·知礼

    凡二卷。北宋四明知礼(959~1028)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乃注释湛然之十不二门,为后世天台正统教义之重要典籍。唐代湛然曾着玄义释签,解释法华玄义之本门十妙与迹门十妙。另又刊行‘十不二门’,以阐释迹门十妙之‘解’

  • 四分律·佚名

    又名《四分律藏》、《昙无德律》。印度小乘佛教上座部系统法藏部戒律。后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60卷。全律由四部分组成,故名。第一部分叙述比丘应遵守的戒律250条;第二部分叙述比丘尼应遵守的戒律348条及受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