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叹法师品第十六

於是天帝释则取天华已散佛上。而白佛言:唯然世尊,吾以奉受此微妙经。答曰:是故拘翼蒙此经恩。天阿须伦不兴战斗。

於是文殊师利。欲以开化无数百千人民之众。使立德本。前白佛言:如来至真等正觉。本发道意而讽诵此大法之本。佛言:是故仁者,於不可计百亿那术菩萨最尊光明智圣。普遍十方诸佛之土。犹日宫殿无所不照。说是语时。此之国土六反震动。遍雨天华。阿难白佛。地何故动而雨天华。佛告阿难。无数亿天闻文殊师利之所赞咏。心怀踊跃。散此天华而兴立愿。吾等亦当受此经卷。逮得道慧。如文殊师利。適说此言:众罪悉毕得近此经。以故欣然稽首佛足。复礼文殊师利。是故地动。阿难问佛。是经之德广大无极。其闻此经。其得不小不可妄遇。佛言:如是阿难。族姓子族姓女前後供养无央数佛。尔乃逮闻是经法耳。若闻信乐受持讽诵,则为天上天下圣神。佛语阿难。假使是经所流布处,则不虚妄有佛比伦。若有受持讽诵学者,则坏罗网降伏弊魔,则逮法瑛而演法明。勖勉众冥得至道常若有从我闻是经籍。欢喜受持而讽诵学,则为佛子从法身生。欲服圣食坐於佛树如吾坐时。讲说经法如佛所演。当受是经持讽诵读。阿难问佛。惟愿世尊,说当来者,後岂有人受此经法持讽诵读。佛言:阿难。於今现在佛前信者,彼人後世乃信之耳。受持讽诵。佛观天上天下人间诸魔梵天沙门梵志诸天人民及阿须伦。不闻是经。後世闻之。而信乐者未之有也。於今闻者後乃信耳。譬如长者及长者子。财富无数。独处藏宝。行到他国。於阿难意计之云何。其人藏宝不还得耶。答言:得之。所以者何。知其藏处求辄得之。佛言:如是,今闻是经後世归之犹取藏宝。如佛於此道眼睹之。其今现世闻是经法欢喜信者受持讽诵。後世必获亦如是,阿难。汝坐佛前。听是深经。

猜你喜欢
  佛说五无返复经·佚名
  卷第二十四(藏字号)·朱时恩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九·雪关智訚
  百论疏卷上·吉藏
  浮石禪師語錄序·通贤
  卷第一·佚名
  卷之十一·铁壁慧机
  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缘起·太虚
  卷第一百四十八·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卷四·佚名
  佛说八部佛名经全文·佚名
  卷第六·佚名
  卷四·普济
  佛本行经车匿品第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关汉卿

    (李嗣源引番卒子上,云)桃暗柳明终夏至,菊凋梅褪又春回。某乃李嗣源是也。过日月好疾也,自从在潞州长子县讨了那个孩儿来家,今经十八年光景也。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寸铁在手有万夫不当之勇。孩儿唤做

  • 卷一百五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五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十二 志遗 上古 逸诗 夏后氏孔甲田于东阳萯山天大风晦冥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或曰后来见良日也之子是必大吉或曰不胜也之子是必

  • 卷二十二 玄宗·王夫之

      〖一〗   言治道者,至于法而难言之矣。有宋诸大儒疾败类之贪残,念民生之困瘁,率尚威严,纠虔吏治,其持论既然,而临官驭吏,亦以扶贫弱、锄豪猾为己任,甚则醉饱之愆,帘帏之失,书箑之,无所不用其举劾,用快舆论之心。虽然,以儒者

  • 卷六·佚名

    二月十三日(辛亥),任承恩奏言:统领官兵于十二月十三日开行,因风雨阻滞,直至正月初四夜放洋,于初六日全抵鹿仔港。登岸后,正分派小船拨渡兵械,忽起风暴,小船不能摆渡,延至初十日始能全行上岸安营。连日审察地方形势,侦探贼匪情形,林

  • 卷之八十三·佚名

    洪武六年六月辛未朔赐起居注阎钝给事中崔莘编脩张翀马亮陈敏秘书监直长萧韶衾褥帏帐几榻○赏京卫军士九万余人米各三石○诏留守卫都指挥使司修筑京师城周一万七百三十四丈二尺为步二万一千四百六十八有奇为里五十有九

  • 贫士传上卷·黄姬水

    吴郡黄姬水譔 槜李王子逸校披袭公:披裘公者吴人也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公当夏五月披羊裘负薪而过之季子呼公取焉公投镰于地瞑目拂手而言曰子何居之高而视之下膑之君子而言之野也吾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遗金者哉季子知

  •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佚名

    五四九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刑部知会逆犯殷宝山徐食田等管解到部片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五日臣阿桂等谨奏,为奏闻事。本月初四日申刻准刑部知会:据署两江总督萨载等委员苏州府同知曾曰琇,抚标守备王来用管解逆犯殷宝山、赵学

  • 第二十七章 域外·林语堂

    海南島那時是在宋朝統治之下,但是居民則大多是黎人,在北部沿岸有少數漢人。蘇東坡就被貶謫到北部沿岸一帶去,這中國文化藩籬之外的地方。元佑大臣數百個受苦難折磨的,只有他一個人貶謫到此處。朝廷當政派為防止元佑諸臣再

  • 循吏传序·李延寿

    从前汉宣帝认为“政治稳定,狱讼得以妥善处理,恐怕靠的是郡守一级的地方长官了”。前代史书也说,“如今的郡守,就是古代的诸侯啊”。所以各级官吏的职责,就是要爱惜百姓。至于道德教化,移风易俗,没有不要靠他们的。宋武帝出身

  • 马世龙传·张廷玉

    马世龙,字苍元,宁夏人。早年由世袭的职务上考中武举会试,做过宣府游击军将。天启二年(1622),他升任永平副总兵。代理兵部事务的孙承宗欣赏他的才干,推荐他做了都督佥事,充任三屯营总兵官。承宗出任辽东镇守后,推荐世龙做了山

  • 职官四九·徐松

    监押【宋会要】以合门祗候以上充,三班为者名监押。诸州、府、军、监皆有之。领本城及屯驻兵,掌屯戍、边防、训练之令,以肃清所部。有至二员者,或为同监押。禁兵驻泊则增(至)[置]一员,不领本城兵。边州有至三员者,亦有一路两

  • 卷八·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传卷八呉江朱鹤龄撰太甲阿衡阿孔训倚疏云古人读阿倚同音故阿作倚也王安石曰阿大林之有助者保其君如阿平其国如衡苏阿衡尹之号犹太公号师尚父师其官也尚父其号也顾諟天之明命经典稽疑顾諟天之明

  • 《瑜伽師地論》敘卷下·欧阳竟无

    十支第四說十要已,次說十支。十支者,如人有身,必有其足,乃稱六足,如木有本,必有其支,遂為十支。足以扶身,支以輔本。《發智》不詳,充于六足;《大論》不及,資于十支︰一、《百法》;二、《五蘊》;三、《攝論》;四、《雜集》;五、《分別瑜

  • 辞佛学院院长书·太虚

    敬启者:太虚自壬戌四月八日受请为佛学院院长,勉策疏慵,躬任烦剧,功效未宏,身心已瘁。今幸三年约满,且院中基金渐备,原状完整,用特具书辞职,请贵会即行另请院长,俾获交代而就休养。不胜祷切之至!此致佛学院院董会公鉴!太虚和南。(见

  • 景定建康志·周应合

    南宋著名方志。马光祖修,理宗景定年间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周应合撰。50卷。建康,府名,治今江苏南京市,南宋初曾为留都。建康于孝宗乾道、宁宗庆元时都曾修过方志(今已不存),但记载缺略。周应合将二志合而为一,增加庆元

  • 玄宗正旨·吕洞宾

    道教炼养著作。1卷。清代著作,托名吕岩等仙真降笔。前有柳守元题词,称此书「于以见南北玄学宗旨在是。凡金丹至秘之诀,妙道至极之功,无不备载于此中」,可谓推崇备至。其书虽系伪托,然说理明白。功法简要,对于初学较为便捷,因

  • 云南买马记·佚名

    行记。北宋杨佐撰。佐,峨眉(今属四川)人,熙宁七年(1074)以进士应募赴大理国议买战马,此文即记其率队从四川出发,道经虚恨、束密诸少数民族地区,到达大理国议定而返的经过。所记途中少数民族及大理国社会经济,生活风俗

  • 出家缘经·佚名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又作出家因缘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旨在说明毁犯五戒之罪报,即:(一)杀生,若犯此罪,则有恒常痛苦、怨怨不息、思虑多恶、见者怖惧等十恶报。(二)偷盗,若犯此罪,则有恒为众疑、亲友恶逆等十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