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一子品第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母人。心怀笃信。唯有一子。恒作是念。云何当教。使成为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优婆斯心怀笃信。作是教训。汝今在家。当如质多长者。亦如象童子。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质多长者.象童子也。若童子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当如舍利弗.目犍连比丘。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所谓舍利弗.目犍连比丘。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著之想。便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得者得。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是故。诸比丘。莫生染著之意。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笃信优婆斯唯有一女。彼当云何教训成就。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我等。世尊。不解此义。世尊是诸法之本。如来所陈。靡不承受。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说此深法。闻已奉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其义。

诸比丘对曰。如是。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彼笃信优婆斯教训女曰。汝今在家者。当如拘仇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所以然者。此是其限。此是其量。世尊受证弟子。所谓拘仇多罗优婆斯.难陀母是。若女意欲剃除须发。著三法衣。出家学道者。当如谶摩比丘尼.优钵花色比丘尼。所以然者。此是其量。此是其限。所谓谶摩比丘尼.优钵华色比丘尼。好学正法。莫作邪业。兴起非法。设汝生此染著之想。便当坠堕三恶趣中。善念专心。不果者果。不获者获。未得证者。今当受证。所以然者。诸比丘。信施之重。实不可消。令人不得至道之趣。是故。诸比丘。莫生染著之想。已生当灭。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不同者。以方便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亦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譬可喻。犹如猕猴舍一取一。心不专定。心亦如是。前想.后想所念不同。是故。诸比丘。凡夫之人不能观察心意所由。是故。诸比丘。常当降伏心意。得趣善道。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此人如屈伸臂顷堕泥[黍-禾+利]中。所以然者。由恶心故。心之生病坠堕地狱。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犹如有一人心怀嗔恚想

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

假令入地狱由心秽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降伏心。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观见一人心中所念之事。如屈伸臂顷而生天上。所以然者。由善心故。已生善心。便生天上。

尔时。世尊便说偈言。

设复有一人而生善妙心

今告诸比丘广演其义趣

今正是其时设有命终者

便得生天上由心善行故

是故。诸比丘。当发净意。勿生秽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所谓男子见女色已。便起想著。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梵音柔软声如来说难见

或复有时见系念在目前

亦莫与女人往来与言语

恒罗伺捕人不得至无为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最胜最妙。眩惑世人。不生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所谓女见男子色已。便起想著。意甚爱敬。令人不至永寂。缚著牢狱。无有解已。意不舍离。周旋往来。今世后世。回转五道。动历劫数。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若生颠倒想兴念恩爱心

除念意染著便无此诸秽

是故。诸比丘。当除诸色。莫起想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众中。不见一法。无欲想便起欲想。已起欲想便增益。无嗔恚想便起嗔恚。已起嗔恚便增多。无睡眠想便起睡眠。已起睡眠便增多。无调戏想便起调戏。已起调戏便增多。无疑想便起疑想。已起疑想便增多。亦当观恶露不净想。设作乱想。无欲想便有欲想。已有欲想便增多。嗔恚.睡眠。本无疑想便起疑想。疑想已起便增多。是故。诸比丘。莫作乱想。常当专意。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于此法中。不见一法。未有欲想便不生欲想。已生欲想便能灭之。未生嗔恚想便不生。已生嗔恚想便能灭之。未生睡眠想便不生。已生睡眠想便能灭之。未生调戏想便不生。已生调戏想便能灭之。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亦当观恶露不净。已观恶露不净。未生欲想便不生。已生便能灭之。未生嗔恚便不生。已生嗔恚便能灭之。乃至疑。未生疑想便不生。已生疑想便能灭之。是故。诸比丘。常当专意观不净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斯及二心一堕一生天

男女想受乐二欲想在后

增壹阿含经护心品第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界。云何为一法。所谓无放逸行。云何为无放逸行。所谓护心也。云何护心。于是。比丘。常守护心有漏.有漏法。当彼守护心有漏.有漏法。于有漏法便得悦豫。亦有信乐。住不移易。恒专其意。自力劝勉。

如是。比丘。彼无放逸行。恒自谨慎。未生欲漏便不生。已生欲漏便能使灭。未生有漏便不生。已生有漏便能使灭。未生无明漏便不生。已生无明漏便能使灭。比丘于彼无放逸行。闲静一处。恒自觉知而自游戏。欲漏心便得解脱。有漏心.无明漏心便得解脱。已得解脱。便得解脱智。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有。如实知之。

尔时。世尊便说斯偈。

无憍甘露迹放逸是死径

无慢则不死慢者即是死

是故。诸比丘。当念修行无放逸行。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广布一法已。便得神通。诸行寂静。得沙门果。至泥洹处。云何为一法。谓无放逸行于诸善法。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是谓无放逸行。

彼云何名善法。所谓贤圣八道品。等见.等方便.等语.等行.等命.等治.等念.等定。是谓善法。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一切众生不如法施人

虽施众生福一人法施胜

是故。诸比丘。当修行善法。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云何观檀越施主。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闻已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当恭敬如子孝顺父母。养之.侍之。长益五阴。于阎浮利地现种种义。观檀越主能成人戒.闻.三昧.智慧。诸比丘多所饶益。于三宝中无所挂碍。能施卿等衣被.饮食.床榻.卧具.病瘦医药。是故。诸比丘。当有慈心于檀越所。小恩常不忘。况复大者。恒以慈心向彼檀越。说身.口.意清净之行。不可称量。亦无有限。身行慈。口行慈。意行慈。使彼檀越所施之物。终不唐捐。获其大果。成大福祐。有大名称。流闻世间。甘露法味。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施以成大财所愿亦成就

王及诸贼盗不能侵彼物

施以得王位绍继转轮处

七宝具足成本施之所致

布施成天身首著杂宝冠

与诸妓女游本施之果报

施得天帝释天王威力盛

千眼庄严形本施之果报

布施成佛道三十二相具

转无上法轮本施之果报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檀越施主当云何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贤圣人。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世尊是诸法之王。唯愿世尊与诸比丘而说此义。尽当奉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与汝分别其义。

对曰。如是。世尊。尔时。诸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犹如与迷者指示其路。粮食乏短而给施食。恐怖之人令无忧恼。惊畏者教令莫惧。无所归者与作覆护。盲者作眼目。与病作医王。犹如田家农夫修治田业。除去秽草。便能成就谷食。比丘常当除弃五盛阴病。求入无畏泥洹城中。如是。诸比丘。檀越施主承事供养精进持戒诸多闻者当施。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集在彼众。尔时长者阿那邠持白世尊曰。如是。世尊。如是。如来。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吉祥瓶。诸受施人如毗沙王。劝人行施如亲父母。受施之人是后世良祐。一切施主及与受者犹如居士。

世尊告曰。如是。长者。如汝所言。

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自今已后。门不安守。亦不拒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斯。及诸行路乏粮食者。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白世尊曰。唯愿世尊及比丘众受弟子请。尔时。世尊默然受长者请。

尔时。长者见世尊默然受请。即礼佛三匝。还归所在。到舍已。即其夜办具甘馔种种饭食。广敷坐具。自白。时到。食具已办。唯愿世尊愿时临顾。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众。著衣持钵。诣舍卫城。至长者家。到已。各自就座。诸比丘僧亦各随次坐。

尔时。长者见佛.比丘众坐定。手自斟酌。行种种饮食。以行种种饮食。各收钵坐。更取卑座。在如来前欲听闻法。

尔时。长者白世尊言。善哉。如来。听诸比丘随所须物三衣.钵盂.针筒.尼师坛.衣带.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尽听弟子家取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若须衣裳.钵器及尼师坛.法澡罐。及余一切沙门杂物。听使此取。勿足疑难。起想著心。

尔时。世尊与长者阿那邠持说微妙之法。说妙法已。便从坐起而去。当于尔时。阿那邠持复于四城门而广惠施。第五市中。第六在家。须食与食。须浆与浆。须车乘.妓乐.香熏.璎珞。悉皆与之。

尔时。世尊闻长者阿那邠持于四城门中广作惠施。复于大市布施贫乏。复于家内布施无量。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弟子中第一优婆塞好喜布施。所谓须达长者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阿那邠持长者便往至世尊所。头面礼世尊足。在一面坐。世尊告曰。云何。长者。贵家恒布施贫乏耶。

长者对曰。如是。世尊。恒布施贫乏。于四城门而广布施。复在家中给与所须。世尊。我或时作是念。并欲布施野.飞鸟.猪.狗之属。我亦无是念。此应与。此不应与。亦复无是念。此应与多。此应与少。我恒有是念。一切众生皆由食而存其命。有食便存。无食便丧。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汝乃以菩萨心。专精一意而广惠施。然此众生由食得济。无食便丧。长者。汝当获大果。得大名称。有大果报。声彻十方。得甘露法味。所以然者。菩萨之处恒以平等心而以惠施。专精一意。念众生类由食而存。有食便济。无食便丧。是谓。长者。菩萨心所安处而广惠施。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尽当普惠施终无吝悔心

必当遇良友得济到彼岸

是故。长者。当平等意而广惠施。如是。长者。当作是学。

尔时。长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我今日审知众生根原所趣。亦知布施之报。最后一抟之余。已不自食。惠施他人。尔时。不起憎嫉之心如毛发许。以此众生不知施之果报。如我皆悉知之。施之果报。平等之报。心无有异。是故。众生不能平等施而自堕落。恒有悭嫉之心。缠裹心意。

尔时。世尊便说偈曰。

众生不自觉如来之言教

常当普惠施专向真人所

志性以清净所获福倍多

等共分其福后得大果报

所施今善哉心向广福田

于此人间逝必生于天上

以到彼善处快乐自娱乐

吉祥甚欢悦一切无乏短

以天威德业玉女为营从

平等之施报故获此福祐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莫畏福报。所以然者。此是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所以名为福者。有此大报。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此名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无有爱乐。此名无福。比丘。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复过七劫不来此世。复于七劫中生光音天。复于七劫生空梵天处为大梵天。无与等者统百千世界。三十六反为天帝释形。无数世为转轮王。是故。诸比丘。作福莫惓。所以然者。此名受乐之应。甚可爱敬。是谓名为福。汝等当畏无福。所以然者。苦之原本。愁忧苦恼不可称记。此名无福。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快哉福报所愿者得速至灭尽

到无为处正使亿数天魔波旬

亦不能娆为福业者彼恒自求

贤圣之道便尽除苦后无有忧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厌。是故。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承顺一法。不离一法。魔波旬不能得其便。亦不能来触娆人。云何为一法。谓功德福业。所以然者。自忆往昔在道树下。与诸菩萨集在一处。弊魔波旬将诸兵众数千万亿。种种形貌。兽头人身不可称计。天.龙.鬼.神.阿须伦.迦留罗.摩休勒等。皆来运集。

时。魔波旬而语我言。沙门速投于地。佛以福德大力。降伏魔怨。诸尘垢消。无有诸秽。便成无上正真道。诸比丘。当观此义。其有比丘功德具足者。弊魔波旬不能得其便。坏其功德。

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有福快乐无福者苦今世后世

为福受乐

是故。诸比丘。为福莫惓。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修行一法。便不能坏败恶趣。一为趣善。一为趣泥洹。云何修行一法。不能坏败恶趣。所谓心无笃信。是谓修此一法不坏败恶趣。云何修行一法趣善处者。所谓心行笃信。是谓修此一法得趣善处。云何修行一法得至泥洹。所谓恒专心念。是谓修行此法得至泥洹。是故谓。诸比丘。专精心意。念诸善本。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云何为一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谓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是故。诸比丘。常当专精一心念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无慢二.念坛二施.坚无厌

施福.魔波旬恶趣及一人

增壹阿含经卷第四

猜你喜欢
  摄大乘论释 第五卷·世亲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菩提道次第广论卷十二·宗喀巴
  佛说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大明观想仪轨·佚名
  法华灵验传目次·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四·玄奘
  希望老诗人的泰戈尔变为佛化的新青年·太虚
  在仰光与宇威独礁等谈话·太虚
  卷四十一·赜藏主
  (附)天台智者大师画赞·白马昙照
  卷二十五·佚名
  大雲初分正行健度第十八·佚名
  卷第三·佚名
  比丘尼之责任·太虚
  卷第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一·郁达夫

    余少日读郁诗,酷爱其“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一联。抚今思昔,差近念年矣。郁文诗学仲则,格调不甚高,寒语酸语,故作激烈语,集中比比有之。然诗味醇厚,良足动人。壬午岁,余得郁诗全编,发愿录其诗全编上网,以飨

  • 小孩·周作人

    一我看见小孩,每引起我的贪欲,阿,阿,阿,你们可爱的不幸者,长着憔悴嫩黄的叶片。荆棘丛里有许多小花,洒了我多少心里的眼泪。拿锄头来将荆棘掘去了么?我看见小孩,我看见小孩,我感谢种种主义的人的好意,想要做富翁了。将他移在盆里

  • 《半塘定稿》卷一 ·王鹏运

    臨桂王鵬運《袖墨集》 丙戌至乙丑【掃花游】豐臺菊花零落,同槐盧粹父泥飲叢祠,倚此索和。彎環十八,是丹鳳城西,賣花邨路。舊遊憶否。又蒼煙偷換,穠春歌舞。好約來遲,一片秋聲在樹。自凝佇。嘆著意訪秋,秋轉無據。釃酒重弔古

  • 卷二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二十翰林院检讨朱尊编曽 棨【八首】棨字子啓吉安永丰人永乐甲申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歴侍讲侍读学士左春坊大学士进詹事府少詹事卒赠礼部左侍郎諡襄敏有巢睫集【杨东里云子啓迅笔千言不费思索

  • 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脱脱

        吕端 毕士安 寇准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父琦,晋兵部侍郎。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历国子主簿、太仆寺丞、秘书郎、直弘文馆,换着作佐郎、直史馆。太祖即位,迁太常丞、知浚仪县,同判定州。开宝

  • 第二十回 射围·德龄

    太后这次东幸的目的,原是偏重于游览天城内外各处与历史有关的胜地,实在毫无丝毫政治作用;故此伊在游览过狐仙塔后,又决议要上先清朝廷还不曾入关时的历代统治者常在那里练习弓马的射围中去走走。这射围的地位是大约

  • 赵昌言传·脱脱

    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其父赵睿又,曾任使府从事,太宗任开封尹时,先任他为雍丘、太康二县令,后来官至安、申观察判官。昌言年轻时有远大志向,赵逢、高锡、寇准都称赞他。太平兴国三年(978),考中进士,文思非常敏捷,在考场中

  • 卷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二十二天文略【五】北极北极高度北极为天之枢纽居其所而不移其出地有高下者因人所居之地南北之不同也是故寒暑之进退昼夜之永短因之而各异焉盖历法以日躔出入赤道之度定诸节气而北极出入之度即

  • 第四十八卦 井 水风井 坎上巽下·佚名

    井:改邑不改井,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至,亦未蹫井,羸其瓶,凶。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井养而不穷也。改邑不改井,乃以刚中也。汔至亦未蹫井,未有功也。 羸其瓶,是以凶也。象曰:木上有水,井;君子以劳民劝相。 初六:井泥不食,旧井无禽。象

  • 必仁且智第三十·苏舆

      莫近於仁,莫急於智。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則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辯慧狷給,則迷而乘良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以輔其邪狂之心,而贊其僻違之行,適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惡耳。其強足以覆過,其御足以犯詐,其慧足以其辨足

  • 大学衍义卷二十一·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二辨人材憸邪罔上之情【谗臣】诗十月之交大夫刺幽王也其八章曰黾勉从事不敢告劳无罪无辜【辜亦罪也】谗口嚣嚣【嚣嚣众多貌】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孽灾害也】噂【音撙上声】沓背憎职竞由人【噂聚也沓重复也

  • 卷二十·佚名

    △恚品第二十一除恚去憍慢,超度诸结使。不染着名色,除有何有哉。除恚去憍慢者,夫人瞋恚败善行人。所以竞利多少亡家破国种族灭尽皆由恚。以憍慢灭已灭当灭。是故说除恚去憍慢也。超度诸结使者,瞋恚憍慢结使为本。除本则无

  • 老耗品法句经第十九(十有四章)·佚名

    老耗品者,诲人勤仂不与命竞老悔何益。何喜何笑,命常炽然,深弊幽冥。如不求锭,见身形范,倚以为安。多想致病,岂知非真,老则色衰。病无光泽,皮缓肌缩,死命近促。身死神徒,如御弃车肉消骨散。身何可怙,身为如城,骨幹肉涂。生至老死,但

  • 杭州西湖净慈寺永明精舍大纲及章程·太虚

    ──十年订──名义 本精舍建设于杭州西湖净慈寺。寺即延寿大师时之永明院也,故定名永明精舍  宗旨 本精舍准寿大师“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之义,以精研性相台贤之学,融  修禅净律密之行,陶育僧材宏扬佛法为宗旨! 

  • 佛说木槵子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东晋录  闻如是。一时佛游罗阅只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无数。名称远闻。天人所敬。时难国王。名波流离。遣使来到佛所。顶礼佛足。白佛言。世尊。我国边小。频岁寇贼。五谷勇贵。

  • 无情说法·佚名

    洞山良价禅师,当他初次见云岩禅师的时候,问道:“有情说法,说给谁听?”云岩:“有情听!”洞山:“无情说法时,谁能听到?”云岩:“无情能听到。”洞山:“你能听到吗?&rdquo

  • 梅品·张镃

    赏梅专著。南宋张镃撰。1卷。镃有诗名,工画竹石古木,酷好梅花。淳熙十二年(1185)购得南湖滨曹氏荒圃。园中原有古梅数十株,又增取别圃之红梅、千叶缃梅,合300余株,移种成列,分区培植。建轩堂临之,时与诸诗友聚会观赏

  • 华严经疏·佚名

    全一卷。作者不详。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然非八十华严全本之注释,以其间有跳漏者,故推测本书或系由残缺之片断整理而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