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越城天華寺百問卷第六

嗣法弟子德明答頌

瑞鹿法孫行信編次

問:振動乾坤即不問,絲毫不挂事如何?

答:脫殼烏龜飛上天。

頌:

滿面慚惶不識羞,溪山浪說笑顛頭。默然打破扶桑國,放出金烏劫外遊。

問: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億。作麼生說個超底道理?

答:瓦礫翻身。

頌:

瓦礫翻身透古今,從教何處不稱尊?直饒無句言前薦,猶落牟尼後子孫。

問:歷劫深恩終難報,為甚雲門又打伊?

答:家富小兒嬌。

頌:

指天指地老狐精,世間若個是生盲,當初早遇雲門老,免使人人墮塹坑。

問:賊來須打,客來須待。且道作麼生辨別?

答:二俱不受。

頌:

惱得心中怒氣沖,反將一箭射虛空,嚇得須彌心膽碎,至今千古鬧哄哄。

問:古是今人去,今是古人來?不涉今古句,試請拈出來。

答:平地兩條溝。

頌:

只有天在上,更無山與齊。舉頭紅日近,回首白雲低。

問:高揖釋迦,不拜彌勒時如何?

答:也須喫棒。

頌:

金烏夜半逞風流,黃鶴峰高得自由,驀地踏翻千尺浪,盲龜跛鱉也優游。

問:德山托缽,且置勿論。巖頭密啟其意又作麼生?

答:暗裡藏春色。

頌:

德山老德山老,托起缽盂沿街討。出門撞著帶角虎,擬議遭他一口咬。雖然只得三年活,金風吹動殘花草。

問:頭云:且喜老漢會末後句。會與不會則不問,且道如何是末後句?

答:明破即不堪。

頌:

句裏乘機劈面來,虎頭虎尾任君猜。泥牛踏破天邊月,收拾胡兒鐵草鞋。

問:淮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且道其中意旨如何?

答:山之南,水之北。

頌:

申出兜羅綿手,把住四恩三有,撞著覓醫童子,不可放他逃走。

問:趙州勘破婆子,且道那裡是他勘破處?

答:露。

頌:

婆婆慣要逞風流,淡抹濃粧不識羞,自從趙老親相識,只得逢人暗點頭。

問:大顛一般扣齒為甚麼擯卻首座?

答: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頌:

嚴令當行痛下錐,眉毛竅裡沒些些,可憐一片婆心切,千古流傳法不違。

問:三冬無暖氣,枯木倚寒崖,為甚麼燒卻菴?

答:水向石邊流出冷,風從花裡過來香。

頌:

杜撰老婆,把火燒菴,燎卻面門,無處伸冤。一時不了,千古流傳。

問:來如穿衫去,如脫襖在今時,可謂罕聞,為甚麼九峰不肯泰首座?

答:錯錯。

頌:

從來不著這襤衫,脫卻方知恁麼閒。虛空放出拿雲手,播滿乾坤任意頑。

問:天童曩來,惟抱主拍落無依反叱非。畢竟天童底是?雲門底是?

答:總不是。

頌:

深深直到歸山處,反罵胡僧老古錐。雲門不識白拈賊,鼻孔撩天向下垂。

問:問佛答佛問祖答祖。不問佛不問祖答個甚麼。

答:請和尚再舉看。

頌:

山自高來水自深,野雲處處不相親,可憐不遇攀花手,狼籍枝頭多少春。

問:一口氣還轉得一大藏教也無?

答: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

頌:

碧天千古月,寒潭曉夜光,截斷葛藤處,溪山路轉長。

問:四方八面來時如何?

答:切忌動著。

頌:

眉鋒剔起幾重關,木偶難移心膽寒。乾坤收在毫端上,捏碎千山與萬山。

問: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作麼生說個入的道理?

答:不動干戈自太平。

頌:

青青山色滿祗園,倒跨長溪月一潭,龍泉飛出張牙爪,不斬蕭何令不傳?

問:多寶塔前合談何事?

答:揭諦莎婆訶。

頌:

寶塔橫吞四部洲,掌中珠子孰能收?夜深不許蒼龍現,牛斗光寒萬里秋。

問:齋時一缽和羅飯,未審時人作麼消?

答:滿缽盛將來。

頌:

粟子無觔也大奇,倉▆沒底任施為,和盤托出家常飯,萬古叢林作話題。

問:鐘樓上念讚,床腳下種菜,且道明甚麼邊事?

答:張公喫酒李公醉。

頌:

樓閣遲遲月影新,清風多在好園林,浮萍不落青山外,花雨紛紛滿月津。

問:橫按拄杖當門座,且道如何過此關?

答:腳跟未動。

頌:

把斷三關不漏機,威風凜凜孰能窺?正令從來行到底,不與人間理是非。

問: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即今說也。說了言也。言了,且道是甚麼義。

答:灼破一天秋。

頌:

說說原來無說說,石女何曾失卻節?言言不失無價珍,也是區區眼裡楔。

問:有時一喝不作一喝用,既不作一喝用,畢竟作甚麼用?

答:三千里外定淆訛。

頌:

喝下當陽震大威,攔胸好與一千椎,撥轉吹毛空裡去,也是區區拍馬歸。

問:十二面觀音,那面是正?

答:東西南北。

頌:

大悲觀世音,無剎不現身,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問:從上來一人行棒、一人行喝阿那個親?

答:今朝正是娘生日。

頌:

行棒行喝絕狐蹤,長安道上不相逢,等閒拈起鐵橛子,勒馬加鞭不露鋒。

問:臨濟云:一人在孤峰頂上,無出身之路;一人在十字街頭,亦無向背。且道那個在前?那個在後?

答:兩個泥牛鬥入海,直至如今無消息。

頌:

青峰頂上浪花鮮,樹子無根葉滿天,須彌頂上翻觔斗,海外漁翁把釣竿。

問:有一人,輪劫在途中,不離家舍;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阿那個合受人天供養。

答:無底缽盂盛將來。

頌:

擊碎窗前月,沖開萬里雲,含光成一片,大地盡生春。

問:饑來喫飯,困來打眠,愚人笑我,智者知焉。且道知底事作麼生?

答:露柱懷胎。

頌:

三條椽下逞風流,踏著源頭水逆流,策馬乘車千古事,無心明月上鉤頭。

問:牛頭橫說豎說,不知向上有關捩子。作麼生是向上關捩子?

答:眉毛竅裡翻觔斗。

頌:

鳥啼日暖百花新,放出枝頭幾瓣春,佛祖位中留不住,虛名流落到而今。

問:牛頭未見四祖、百鳥啣花、諸天送供,見後為甚麼覓他蹤跡不見?

答:當初祗謂茅長短,燒了方知地不平。

頌:

放出傾湫倒嶽威,虛空拶得雪花飛。鴛鴦一對無蹤跡,千古流傳作話題。

問:宗說俱通底人,為甚麼我又道他不是?

答:拈得鼻孔失卻口。

頌:

宗也通兮教也通,聾人聽見五更鐘,一聲霹靂驚天地,凡聖從教立下風。

問:古人道:識得此事便休。為甚麼道認著依然還不是?

答:青天也須喫棒。

頌:

識得根源即便休,有何煩惱有何憂?更深夜靜清光皎,萬里長空萬里秋。

問:空生晏坐花狼籍,語若雷兮聲若霹。且道他說個甚麼?

答:隔壁聽釵聲。

頌:

空生巖畔花狼籍,山色溪聲舌廣長,滾滾波濤流不竭,長江日夜水忙忙。

問:無陰陽地生個甚麼?

答:放出枝頭劫外春。

頌:

無影山中無住基,生盲截地不施為,獅兒哮吼連星月,鐵馬加鞭曉夜嘶。

問:學家參禪貴脫生死。且道生死作麼生脫?

答:眼閉腳直。

頌:

脫下破草鞋,赤腳平地走,踏著南山鱉鼻蛇,冷地遭他咬一口。

問:脫得生死,便知去處。一口氣不來,向甚麼處去?

答:白雲只在青山內。

頌:

脫得脫不得,生死如何決,決決決。六月炎天下大雪。

問:前有猛虎當路後有萬丈深坑左右劍樹刀山,正與麼時,如何迴避?

答云:哪。

頌:

猛虎當陽,誰敢立起?便起兮擊便,擊擊便擊。左右逢源,虛空霹靂。

問:踞虎頭,收虎尾的衲僧,且道具甚麼手段?

答:打一掌云:某甲一向粗糙。

頌:

虎嘯山兮山笑虎,大地拈來一撮土,羅紋結角深藏處,那個男兒敢莽鹵。

問:道得也打,道不得也打假。若總不與麼時如何?

答:隨聲便打云:某甲觸忤尊顏。

頌:

昨夜東風遶四鄰,今朝脫骨又重新,棒頭點出金剛眼,透過威音與古今。

問:大德無德,大道無道,大富無糧,大地無草。且道居乎師位者,以何為人?

答:一條拄杖驀頭該。

頌:

浪蕩江湖數十秋,得意忘言即便休。衣錦不知公子貴,山自高兮水自流。

問:以禮接待是通行事,為甚南泉打破鍋?

答:車不橫推,理無曲斷。

頌:

底事分明作者希,通身毛羽似剛錐,南泉打破閑家具,莫向人前理是非。

問:前三三與後三三,且道是多少?

答:晝夜一百八。

頌:

金針透出幾山頭,脫體和衣得自由,㘞地一聲空宇宙,春來桃李趁溪流。

問:不達法源,故多諍論,為甚居乎?師位者東闢西闢。

答:人平不語,水平不流。

頌:

遠山風送幾千里,白雲深處日輪紅,撒手一拋金彈子,擊破威音那畔蹤。

問:言滿天下無口過,為甚麼道口是禍門?

答:錐頭利,鑿頭方。

頌:

山色深深月影希,清虛冷淡少人知。識得個中消息子,爾是何人我是誰?

問:無頭無尾是甚麼?不妨當堂試道看。

答:雪峰輥的。

頌:

無尾無頭栗棘蓬,當陽拈出絕狐蹤。塞斷咽喉人不會,昔人飛劍斬黃龍。

問:建法幢,開門戶,我道好事不如無。且道有甚麼過?

答:一波纔動,萬波隨。

頌:

金風吹動浪差差,無底扁舟過海西,釣起鉤頭波底月,驚得沙鷗兩岸飛。

問:踏翻大地尋常事,踢倒乾坤當戲毬,此人具甚麼力量?

答:不為分外。

頌:

個事分明記得清,牧童遙指杏花村,倒轉黃河翻白浪,金鱗那怕禹門深?

問:一聲彈指,樓閣門開。且道彌勒在甚麼處?

答:兩眼對兩眼。

頌:

明月家家有分,大道不離方寸,照破鐵壁銀山,金剛腦後一頓。

問:學道先須識自宗,莫將真際雜頑空。且道真際頑空如何辯別?

答:賊是小人做。

頌:

蛟龍困臥幾千秋,吐出明珠孰敢收?忽遇風雲時際會,紅光穿透碧峰頭。

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畢竟如何即是。

答: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頌:

靈山千古振宗風,列聖場中一線通,縱有高賢留不住,夜深明月掛青松。

猜你喜欢
  征求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启·太虚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佚名
  卷二十·佚名
  卷二百八十五·佚名
  持诵准提真言法要·弘赞
  对于学生救国之商榷·太虚
  卷第二十一·道原
  生经卷第四·佚名
  潮音草舍诗存(二)·太虚
  俱舍论记 第二卷·普光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上·智顗
  大乘义章 第七卷·慧远
  补刊沙弥律仪合参跋·祩宏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二十一[宋磻]·惟白
  佛教与反侵略的意义·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集隽诗话(记者)·蒋箸超

    粤东荔支湾,有南汉废苑多处,销夏纳凉,人多游止其地。陈鹤侬有断句云:“寥落故宫三十六,夕阳明灭荔支红。”亦佳句也。梧州城外准提阁,为一郡名胜,诗酒文宴,恒集于此。寺僧静云,雅好文字,四壁皆诗。有云:“会仙桥

  • 卷188 ·佚名

    刘克庄 即事四首 目为诗客不胜惭,唤作园翁定自堪。 抱畒荷锄非鄙事,栽花移竹似清谈。 野人只识羹芹美,相国安知食笋甘。 晚觉齐民书最要,惜无幽士肯同参。 刘克庄 即事四首 墙角新开白版扉,时

  •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楫传·宋濂

    王楫,字巨川,凤翔虢县人。父王霆,在金朝为武节将军、麟游主簿。楫生性豪爽,二十岁考进士未中,便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兵法。金章宗泰和年间,考进士又未中,到朝廷去上书,论当时国家之紧要事情。金章宗让他到缙山元帅府去任职。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四·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五弘治十八年五月上崩司设监太监张瑜掌太医院事右通政施钦院判刘文泰御医髙廷和下狱初上以祷雨斋戒偶感风寒命瑜与太医院议方药瑜私与文泰廷和不请诊视辄用药以进继与钦及院判方叔和医士徐旻等进

  • 卷一百·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宋 宋敏求 编政事官制上致仕官在见任官上诏定三品至九品服色诏置三师诏厘革伎术官制择拣刺史诏令御史録奏内外官职事诏命新除牧守面辞勅诫百官与供奉人交通制诫励御史制简京官为都督刺

  • 卷一百·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     宋 卫湜 撰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心中斯须不和不乐而鄙诈之心入之矣外貌斯须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郑氏曰躬身也礼自外作故治身鄙诈入之谓利伪生易轻易也孔氏曰前云致

  • 隐公·隐公元年·左丘明

    【经】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传】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

  • 朋友与社会信用·梁漱溟

    一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或在社会上所取得的信用资望,与朋友很有关系。差不多真是可以以朋友作标准,而决定其在社会上之地位信用。仿佛一个人他自己不能有一个显着的颜色——自己固然有颜色给人看,可是朋友帮助他

  •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五三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大目犍连.尊者阿那律住舍卫国手成浴池侧。尊者舍利弗诣尊者阿那律所。共相问讯慰劳已。于一面坐。尊者舍利弗语尊者阿那律言。奇哉。

  • 金光明忏法补助仪·遵式

    宋天台东掖山沙门遵式集缘起第一(若见于正修前。无缘起等五意者。并非正本)问曰。事仪已载百录。观慧复指余文。于是二途。更何所补。答今观事仪既出旧经。谶师语约百录一准亦无别立。行用之际迟回之事不免数四。且散

  • 卷第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九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尔时憍萨罗胜军大王。闻乔答摩沙门游憍萨罗国到室罗筏城住誓多林给孤独园。彼世尊乔答摩沙门说云。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胜军大王闻此语已。往世尊所在

  • 舟车闻见录·江藩

    《舟车闻见录》是江藩在行旅途中陆续写成的,写作时间晚至道光二年(1822)。书稿初成时有十卷,后有增补,今仅存四卷,共收文164篇,另可辑得佚文45篇。

  • 玉箓生神资度转经仪·佚名

    上启诸神中反复出现“人天教主华盖浮丘真君清微灵宝道德正一历代师尊”号,包括清微派,清微派始盛于南宋。本仪盖出自宋后。述资度转经科仪.

  • 通天乐·石成金

    清代白话短篇小说集,石成金撰。所见有刊本,附《传家宝》三集《雨花香》后,收拟话本十篇。年、嵩年校刻本,也附在《雨花香》之后,全称《新刻扬州近事通天乐》,收拟话十二种。与《雨花香》一样,也汇记明末清初扬州或与扬州有

  • 全唐诗录·徐倬

    一百卷。清徐倬(1622—1711)编。徐倬字方虎,号苹村。德清 (今属浙江)人。康熙十二年 (167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乞养归。后转为司业,官至侍读。以事被人弹劾,辞官归乡。康熙四十五年 (1706)奉命撰《全唐诗录》告成

  • 春明丛说·俞蛟

    俞蛟,会稽山阴人,字清源,号梦厂居士。自幼失学,一生不得志。乾嘉年间曾于豫、楚、西粤、燕、赵、齐、鲁等地“辗转为幕”,“奔走四方”,见闻较广。《春明丛说》二十九则。其所闻所见,辄留意于笔端,总名之曰《梦厂杂著》,《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