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病与药之佛法
──十二年正月在宜昌佛教会讲──
凡事欲穷究竟,必明本源,众生法然,佛法亦然。欲明佛法之为何,当从源头溯起,即是佛因何事而生世?佛法因何事而建立?明斯二者,即识佛法源流,自能融会事理,不生抵牾。原夫诸法实相,本无可说,因真如自性,人人本有,个个不无,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所谓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尚无有佛,何况有法!然而我佛住世说法四十九年,权说、实说、横说、竖说、顿说、渐说,传来此土者,不过如大海水之一滴,尚有三藏十二部数千卷之多,则又何故耶?盖佛之一字,即是觉义,法之一字,是轨持义;佛法即是觉──之轨持,以觉法觉众生者曰佛,不觉觉法者曰众生。觉与不觉义相对待,众生与佛义相对待,故佛为众生而出世,佛法因众生法而建立。法华经云:“诸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以一切佛法开示悟入一切众生,使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一切佛法,佛法源头,即在于此,佛法究竟,亦在于此。今以譬喻明之:众生如病者,佛如健全人,亦如医师,佛法如医方亦如医药;因众生有种种病,故佛有种种法,病者得药,疾痼方除,佛法如处方,故佛说有三藏十二部经。世无无病服药之理,故真如自性不可以言说分别,无说而说,盖由此也。
众生因无明而有,无明即病,广说为八万四千尘劳,略说有一百八种烦恼,今约为二类:
一者、凡夫病,二者、外道病。夫依业果报,而有众生法界,是业报有二种:一者、正报,即诸众生等各各感受此身,皆由先世所作善恶等业,因由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二者、依报,即世界国土及器用等具,诸众生等入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此而得住持,故名依报。凡夫人等虚妄执著此依业果报之身,于中强立主宰,或计为我,或计我所,贪求驰逐,造业无穷,盖由始计身为我身,我见既立,则必求种种资生之具,一众生如是,各众生皆如是,二贪相逐,竞争斯起,贪求不得,或得不满愿,必起嗔恚,贪、嗔二根,依止痴住,痴即无明,一切烦恼之本根也。凡此种种,欲为之本,欲有五种:一曰财,即财产欲,如贪求田宅货利等。二曰色,即男女等欲。三曰食,即尝味等欲。四曰名,即声誉等欲。五曰睡眠欲,即昧略为业,令心闇劣者。凡此五欲,悉随痴起,原无自立,诸众生等无明梦中不觉本性,乃有种种贪求,不知五阴之身虚妄不实,犹如水上浮沤,水因气而聚沫,人依业而受身,发业润生,无有穷际,从流溯源,以著我故;所谓凡夫病者,概约如此。
二、外道病者,其见较之凡夫稍进一步,亦知五阴之身难可久住,欲求涅槃解脱,惟欲宝爱其身,与凡夫病同,但求住持之道,则迥然大异。然而不出二类:一者、欲即五阴之中择色心质素而控御变化之,以为永住之基,妄计必无失坏,即是涅槃解脱,为神仙家修炼精气神等,是即其类。二者、于五阴外,妄计有造物主主持一切,在一切世间之上,故能不受世间生灭,若以彼为依,一至彼处便脱轮回,是涅槃果,是解脱道;如婆罗门计有大自在天及大梵天等,求生彼天,及基督教求登天堂,皆是其类。斯二种道,虽较胜凡夫,以佛法判之,仍不出虚妄执著。何以言之?六欲、四禅、四空等天,历劫住世,各有短长,然寿命终有穷极,如非想非非想处天寿命八万四千劫,可谓至长,然经此劫已,复归生灭,不过短中稍长,暂中稍久耳:故不出三界因果,不出五趣升沉,无一真实。
我佛世尊为对治诸众生等种种病故,立四圣谛:一者、苦谛,总则、六道生死,别则、二十五有,生死梦中,不识蕴、处、界法,虚妄执著,既依业报之身而著我,不知是身即为众苦之本,饥渴寒热,嗔恚惊怖,忧悲老死,逼迫身心,无所宁息。审谛蕴、处、界法,似有身相,名假施设,实不可得,是为苦谛。二者、集谛,审谛此身皆是过去无量世等烦恼业招集所致之苦报,而现在烦恼业,复为集起当来苦果之因,是为集谛。三者、灭谛,即是涅槃胜果,审谛无为无起诸法,能证涅槃寂灭之理,五钝五利诸烦恼结,皆择令永寂不起,是为灭谛。四者、道谛,正知、正慧,通理无碍,审谛由此道故,能得胜果,为诸有情勤求解脱,若三十七品、四十心位等,是为道谛。苦果集因,是世间因果;灭果道因,是出世间因果。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是为佛法。观四谛境,修四谛智,是为学佛。
以上略述佛法源流,至修菩提之行,法门无量,即以言说分别,非匆卒所能尽。而是中念佛一门,即持阿弥陀佛名号求生极乐之法,最为简而易行,普被三根,上则法身大士,下逮十恶凡夫,一念回心,十念相续,便阶圣境,虽有九品次第,同属圆证圆修,真简中之至简,亦圆中之至圆!法海无涯,惟求果腹,志菩提者,应勤斯学!(王邕记)见见海潮音四卷六期)(附注)原题“在宜昌佛教会演说词”,今改题。
猜你喜欢 贤愚经卷第九·佚名 炽盛光道场念诵仪拾遗序·佚名 摩诃止观卷第七上·智顗 卷七十一(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第六品 生盲品·佚名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延寿 大雲初分电光转健度第十二·佚名 兜率龟镜集目录·弘赞 降胎品第三·佚名 显扬圣教论 第十六卷·无著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卷十四·佚名 卷五·佚名 第四持次第瑜伽處發正等菩提心品第二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