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隋大興善寺沙門寶貴合入

  [一]陀羅尼最淨地品第六〈此品說涅槃三德中之般若德〉

  是時師子相無礙光炎菩薩.與無量億衆從座俱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

  禮佛足.以種種華香寶幢旛蓋以爲供養.而作是言.以幾因緣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

  心.世尊.於菩提者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離菩提者菩提心亦

  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說.心者亦無色無相無事業非可造作.衆生者亦不可得亦不

  可知.世尊.云何諸法甚深之義而可得知。佛言善男子菩提祕密事業造作不可得知.

  離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說.心亦無相衆生亦不可得知.何以故.如意

  心亦如是.如心菩提亦如是.如心如菩提衆生亦如是.如衆生一切三世法亦如[二]是.善

  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得名是心通一切法.是說菩提菩提心.菩提非過去非未來非

  注:

  [一]梵本藏本缺此品.唐譯本最淨地陀羅尼品第六.麗刻品目下註梁三藏真諦譯六字.

  [二]原刻下衍佛言二字.今依唐譯本刪.

  ********************

  現在心亦如是衆生亦如是.於如此中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無生故.菩提不可得

  菩提名不可得.衆生衆生名不可得.聲聞聲聞名不可得.緣覺緣覺名不可得.菩薩菩

  薩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於一切寂靜法中而得

  安住.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發出.是名初發菩提心.譬如寶須彌山王.是名檀波羅蜜

  因。第二發心.譬如大地持一一法事故.是名尸波羅蜜因。譬如師子臆長毫獸王.有大

  神力獨步無畏.無有戰怖.如是第三心.說羼提波羅蜜因。譬如風輪那羅延力勇壯速

  疾.如是第四心不退轉.是名毗棃耶波羅蜜因。譬如七寶樓觀.有四階道.清涼之風來

  吹四門.如是第五心生種種功德.法藏猶未滿足.是名禪波羅蜜因。譬如日輪.光耀炎

  盛.如是第六心.能破滅生死大暗故.是名般若波羅蜜因。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

  願滿足.如是第七心.能令得度生死險惡道故.能令得多功德寶故.是名方便勝智波

  羅蜜因。譬如月淨圓滿.如是第八心.一切境界清淨具足故.是名願波羅蜜因。譬如轉

  ********************

  輪聖王.主兵寶臣如意處分.如是第九心.善能莊嚴清淨佛土.功德普洽.廣利一切故.

  是名力波羅蜜因。譬如虚空及轉輪聖王.如是第十心.於一切境界皆悉通達故.於一

  切法自在至灌頂位故.是名智波羅蜜因。佛言善男子如是十種菩薩摩訶薩菩提心

  因。佛言善男子依五種法成就菩薩摩訶薩檀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

  三者無求欲心.四者攝受一切衆生.五者願求一切智智.是善男子依是五法檀波羅

  蜜能得成就。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尸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三業

  清淨.二者不爲一切衆生作煩惱因緣.三者斷諸惡道開善道門.四者過於聲聞緣覺

  之地.五者一切功德願滿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羅蜜能得成就。佛言.善男子.又

  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羼提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伏貪瞋煩惱.二者不惜身命不

  生安樂止息之觀.三者思惟往業.四者爲欲成熟一切衆生功德善根發慈悲心.五者

  爲得甚深無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羼提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

  ********************

  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毗棃耶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與諸煩惱不得共住.二者福德未

  具不得安樂.三者一切難行不生厭心.四者爲欲利益一切衆生成就大慈悲攝受.五

  者願求不退轉地.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毗棃耶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

  法成就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一切善法攝持不散.二者解脫生死

  二處不著.三者願得神通爲成就衆生善根故.四者發心洗浣法界爲清淨心故.五者

  爲斷衆生一切煩惱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禪那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又

  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般若波羅蜜.云何爲五.一者一切諸佛菩薩聰慧大智供養

  親近心無厭足.二者諸佛如來說甚深法心常樂聞無有厭足.三者真俗勝智.四者見

  思煩惱如是勝智能分别斷.五者於世間五明之法皆悉通達.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

  薩成就般若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何者

  爲五.一者於一切衆生意欲煩惱行心悉通達.二者無量對治諸法之門心皆曉了.三

  ********************

  者大慈大悲入出自在.四者於摩訶波羅蜜多能修行成熟滿足悉皆願求.五者一切

  佛法了達攝受皆悉願求.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佛言.善男

  子.又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於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不

  有不無心安樂住.二者觀一切諸法最妙一切垢清淨心得安住.三者過一切相心如

  如無作無行不異不動安心於如.四者爲利益衆生事於俗諦中得安心住.五者於奢

  摩他毗鉢舍那同時能住.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佛言.善男子.依此

  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力波羅蜜.何者爲五.一者一切衆生心行險惡智力能解.二者

  能令一切衆生入於甚深之法.三者一切衆生往還生死隨其因緣如是見知.四者於

  一切衆生三聚智力能分别知.五者如理爲種爲熟爲脫如是說法皆是智力故.善男

  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力波羅蜜。佛言.善男子.復有五法菩薩摩訶薩修行成就智

  波羅蜜.何等爲五.一者於一切法分别善惡具足智能.二者於黑白法遠離攝受具足

  ********************

  智能.三者於生死涅槃不厭不喜具足智能.四者大福德行大智慧行得度究竟具足

  智能.五者一切諸佛不共法等及一切智智具足灌頂智能.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

  成就智波羅蜜。佛言善男子.何者波羅蜜義.行道勝利是波羅蜜義.大甚深智滿足是

  波羅蜜義.行非行法心不執著是波羅蜜義.生死過失涅槃功德正覺正觀是波羅蜜

  義.愚人智人皆悉攝受是波羅蜜義.能現種種珍妙法寶是波羅蜜義.無礙解脫智滿

  足是波羅蜜義.法界衆生界正分别知是波羅蜜義.檀等及智能令至不退轉地是波

  羅蜜義.能令滿足無生法忍是波羅蜜義.一切衆生功德善根能令成熟是波羅蜜義.

  於菩提道場佛慧十力四無畏不共法等成就是波羅蜜義.生死涅槃皆是妄見能度

  無餘是波羅蜜義.濟度一切是波羅蜜義.一切外人來相詰難善能解釋令其降伏是

  波羅蜜義.能轉十二行法輪是波羅蜜義.無所著無所見無患累無異思惟是波羅蜜

  [一]義。善男子初菩薩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種種寶藏皆悉盈滿.菩薩悉

  注:

  [一]原刻下衍是字.今依麗刻刪.

  ********************

  見。善男子.菩薩二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無量無數種種妙色清淨之

  寶莊嚴之具.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三地是相前現.自身勇健鎧仗莊嚴.一切怨賊皆

  能摧伏.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四地是相前現.四方風輪種種妙華悉皆散灑圓滿地

  上.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五地是相前現.如寶女人一切莊嚴.其身頂上散多那華.妙

  寶瓔珞貫飾身首.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六地是相前現.七寶華池有四階道.金沙徧

  滿清淨無穢.八功德水皆悉盈滿.鬱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莊嚴其池.於華池所

  自身遊戲快樂清淨清涼無比.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七地是相前現.左邊右邊應墮

  地獄.以菩薩力故還得不墮.無有損傷無有痛惱.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八地是相前

  現.左邊右邊師子臆長毫獸王.一切衆獸悉皆怖畏.菩薩悉見。善男子.菩薩九地是相

  前現.轉輪聖王無量億衆圍繞供養.頂上白蓋無量衆寶之所莊嚴以覆於上.菩薩悉

  見。善男子.菩薩十地是相前現.如來之身金色晃耀.無量淨光悉皆圓滿.無量億梵王

  ********************

  圍繞.恭敬供養.轉於無上微妙法輪.菩薩悉見。善男子云何初地而名歡喜.得出世心.

  昔所未得而今始得.大事大用如意所願.悉皆成就.大歡喜慶樂故.是故初地名爲歡

  喜。一切微細之罪破戒過失皆清淨故.是故二地說名無垢地。無量智慧光明三昧.不

  可傾動.無能摧伏.聞持陀羅尼爲作本故.是故三地說名明地。能燒煩惱.以智慧火增

  長光明.是修行道品依處所故.是依四地說名炎地。是修行方便勝智.自在難得故.見

  思煩惱不可伏故.是故五地說名難勝地。行法相續了了顯現故.無相多思惟了了現

  前故.是故六地說名現前地。無漏無間無相思惟解脫三昧遠修行故.是地清淨無障

  無礙.是故七地說名遠行地。無相正思惟修得自在故.諸煩惱行不能令動故.是故八

  地說名不動地。說一切種種法而得自在無患累故.增長智慧自在[一]無礙故.是故九地

  說名善慧地。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雲.能令徧滿覆一切故.是故第十名法雲地。初地

  欲行有相道是無明.障礙生死怖畏無明故.是初地障。微細罪過因無明.種種業行相

  注:

  [一]此二字依麗刻加.

  ********************

  因無明故.是二地障。業所未得勝利得故動涌因無明故.不具聞持陀羅尼因無明.是

  二無明說三地障。味禪定樂生愛著心無明作因.[一]微妙淨法愛因無明.是四地障。一意

  欲入涅槃思惟.一意欲入生死思惟.是涅槃思惟是生死思惟無明爲因.生死涅槃不

  平等思惟無明爲因.是第五地障。行法相續了了顯現無明爲因.法相數數行至於心

  無明爲因.是第六地障。微細諸相或現不現無明爲因.一味熟思惟欲斷未得方便無

  明爲因.是七地障。於無相法多用功力無明爲因.執相自在難可得度無明爲因.依二

  種麤心是八地障。說法無量.名味句無量.智慧分别無量未能攝持無明爲因.四無礙

  辯未得自在無明爲因.依二種麤心是第九地障。最大神通未得如意無明爲因.微妙

  祕密之藏修行未足無明爲因.依二種麤心是第十地障。一切境界微細智礙無明爲

  因.未來是礙不更生未得不更生智無明爲因.是如來地[二]障。善男子於初菩薩地行向

  檀波羅蜜.於二地行向尸波羅蜜。於三地行向羼提波羅蜜。四地行向毗梨耶波羅蜜。

  注:

  [一]此八字依麗刻加.

  [二]原刻下衍是字.今依麗刻刪.

  ********************

  五地行向禪那波羅蜜。六地行向般若波羅蜜。七地行向方便勝智波羅蜜。八地行向

  願波羅蜜。九地行向力波羅蜜。十地行向智波羅蜜。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初發心.名妙

  寶起三摩提攝受得生。第二發心.可愛住三摩提攝受得生。第三發心.難動三摩提攝

  受得生。第四發心.不退轉三昧攝受得生。第五發心.寶華三昧攝受得生。第六發心.日

  圓光炎三昧攝受得生。第七發心.一切願如意成就三昧攝受得生。第八發心.現在佛

  現前證住三昧攝受得生。第九發心.智上三昧攝受得生。第十發心.首楞嚴摩伽三昧

  攝受得生。善男子是諸菩薩摩訶薩十種發心。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初地.依功德

  力名陀羅尼得生.爾時世尊而說呪曰.哆姪他.〈天可反〉富樓抳[一]曼奴羅提.豆吼豆吼豆

  吼.耶跋[二]修瑜.烏婆娑底.耶跋旃陀魯提多底.哆跋鐸駱懺.檀地波履訶嵐.苟留莎訶。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一恆河沙數諸佛.爲救護初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脫

  一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人等災横諸惱.解脫五障.不忘念初地。善男子.諸

  注:

  [一]原刻此二字作那.今依唐譯本及西藏勝友譯本改.

  [二]原刻下衍履字.今依唐譯本及藏本刪.

  ********************

  菩薩摩訶薩於此二地.善安樂住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鬱闍禍離.旨履旨履.鬱社

  羅.[一]社羅南.禪斗.禪斗.鬱社禍離.吼柳吼柳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二恆河沙數

  諸佛.爲[二]救護二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脫一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

  人等怨賊災横諸惱.解脫五障.不忘念二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地.難勝大力

  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檀陀枳.般陀枳.柯羅智.高懶智.枳由詈.檀知詈莎訶。善男

  子.是陀羅尼名.過三恆河沙諸佛.爲救護三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脫一切怖畏

  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横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四地.大利益難壞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尸利尸利.陀彌

  抳陀彌抳.陀履陀履抳.尸履尸履抳.陛捨邏.婆細波豕那.盤陀[三]寐底莎訶。善男子.是

  陀羅尼名.過四恆河沙諸佛爲救護四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

  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横及諸毒害.解脫五障.不忘念四地。善男子.菩

  注:

  [一]此二字依唐譯本及藏本加.

  [二]此字依麗刻加.

  [三]同上.

  ********************

  薩摩訶薩於此五地.種種功德莊嚴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訶里訶里抳.遮履遮履

  [一]尼.迦羅摩抳.僧迦邏摩抳.三婆訶沙抳.剡婆訶[扌*貳].悉躭婆訶抳.謨訶抳.莎琰.部吼陛莎

  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五恆河沙諸佛爲救護五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

  怖畏一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横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

  五地。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於此六地.圓智等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二]他.毗頭詈毗頭

  詈.摩履抳.柯履柯履.苾頭誘訶底.溜溜溜溜.〈囀音〉周柳周柳.杜魯婆杜魯婆遮遮遮者婆

  [三]栗娑薩活私底.薩婆薩[四]埵南.[五]悉遲遐斗.曼多羅波拖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六

  恆河沙諸佛爲救護六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

  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横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六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

  七地.法勝行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闍訶闍訶漏.闍訶闍訶闍訶漏.[革*(田/(升-丿))]柳枳. [革*(田/(升-丿))]柳枳.

  阿蜜多邏伽訶多抳.婆力灑抳. [革*(田/(升-丿))]柳恥枳婆柳波底. [革*(田/(升-丿))]提喜枳.頻陀[革*(田/(升-丿))]履抳.密栗[口*旦]底.

  注:

  [一]此字依麗刻加.

  [二]原刻作咃.今依麗刻改.下數段同.

  [三]此字依麗刻加.

  [四] 原刻下衍悉字.今依唐譯本及藏本刪.

  [五] 此三字原刻作彌.今依麗刻改.

  ********************

  枳[一]蒲呼箒酉.蒲呼箒酉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七恆河沙諸佛爲救護七地菩

  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

  災横.解脫五障.不忘念七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八地.無盡藏名陀羅尼得生.

  哆姪他.死履死履始履[二]尼.寐底[三]寐底.柯履柯履.訶履訶履.醯柳醯柳.周柳周柳.伴陀寐

  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八恆河沙諸佛爲救護八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

  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横.解脫五障.不忘念八

  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九地.無量門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訶底〈六履反〉旃地履

  枳.俱嵐婆邏梯.斗邏死.拔吒拔吒死.死履死履.柯死履.柯補修履.薩活私底. 薩婆薩埵

  南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九恆河沙諸佛爲救護九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

  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横.解脫五障.不忘念

  九地。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十地.破壞堅固金剛山名陀羅尼得生.哆姪他.悉提

  注:

  [一]此四字原刻作蒲箒.今依麗刻改.次句同.

  [二]此字原刻作始履.今依麗刻改.

  [三]此二字依麗刻加.

  ********************

  醯修悉提醯.姥者禰姥差禰.毗目底.阿摩詈.毗摩詈.涅摩詈.瞢伽詈.喜懶若伽賴陛.剌

  那伽賴陛.娑曼多[一]跋提詈.薩跋剌他娑陀抳.摩那死.摩訶摩那死. 遏部吼底. 遏哲部吼

  底.婆邏提.毗邏提.遏周底.阿美里底.阿羅是毗羅是.婆覽訶寐.〈忘已反〉婆覽訶未.富婁禰

  富婁[二]禰.那摩怒邏體莎訶。善男子.是陀羅尼灌頂吉祥句名.過十恆河沙諸佛爲救

  護十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

  怨賊毒害災横.解脫五障.不忘念十地。是時師子相無礙光炎菩薩卽從座起偏袒右

  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卽以偈頌而讚歎佛。

  敬禮無譬喻  說深無相義 衆生妄想見  世尊能濟度.

  世尊佛眼故  無見一法相 無上尊法眼  見不思議義.

  不能生一法  亦不滅一法 爲平等見故  尊至無上處.

  不損生死故  願尊證涅槃 過二法見故  是故證寂靜.

  注:

  [一]原刻下衍陛字.今依麗刻刪.

  [二]此字依唐譯本及藏本加.

  ********************

  世尊智一味  淨品不淨品 不别分界故  獲無上清淨.

  世尊無邊身  不說一言字 一切弟子衆  飽滿法雨故.

  衆生相思惟  一切種皆無 困苦諸衆生  世尊普救濟.

  苦樂常無常  有我無我等 如是衆多義  世尊慧無著.

  世間不一異  譬如空谷響 不度亦不滅  唯佛能了知.

  法界無分别  是故無異乘 爲度衆生故  分别說三乘。

  是時大自在梵王於大會中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

  佛言.世尊.希有難量.是金光明經微妙之義究竟滿足.皆能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恩。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善男子.若得聽聞是金光明經一切菩薩不退阿耨

  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是不退地菩薩成熟善根.是第一印.是金光明微妙

  經典衆經之王.故得聽聞受持讀誦.何以故.善男子.若一切衆生未種善根未成熟善

  ********************

  根未親近諸佛不得聽聞是金光明經.善男子.是金光明經以聽聞受持故.是善男子

  善女人一切罪障悉能除滅.得[一]極清淨.常得見佛.不離世尊.常聞妙法.常聽正法.生不

  退地.師子勝人而得親近不相遠離.無盡無減海印出妙功德陀羅尼.無盡無減衆生

  意行言語通達陀羅尼.無盡無減日圓無垢相光陀羅尼.無盡無減滿月相光陀羅尼.

  無盡無減能伏一切惑事功德流陀羅尼.無盡無減破壞堅固金剛山陀羅尼.無盡無

  減說不可說義因緣藏陀羅尼.無盡無減真實語言法則音聲通達陀羅尼.無盡無減

  虚空無垢心行印陀羅尼.無盡無減無邊佛身能顯現陀羅尼.善男子.如是諸陀羅尼

  等得成就故.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一切佛土[二]諸化佛身.說無上種種正法於法如如不

  動不去不來.善能成熟一切衆生善根.亦不見一切衆生可成熟者.說種種諸法於諸

  言辭不動不去不住不來.能現生滅向無生滅.說諸行法無所去來一切法無異故。說

  是金光明經已.三萬億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無量諸菩薩不退菩提心.無量無邊

  注:

  [一]原刻作持.今依麗刻改.

  [二]唐譯本云.諸佛化身爲化作佛身.

  ********************

  比丘得法眼淨.無量衆生發菩薩心。是時世尊而說偈言.

  逆生死流道  甚深微難見 貪欲覆衆生  愚冥暗不見。

  是時大會之衆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若有處

  處講宣此金光明經.是會大衆皆悉往彼爲作聽衆.是說法師種種利益安樂無障身

  心泰然.我等皆當盡心供養.令諸聽衆安隱快樂.是所國土無諸怨賊恐怖之難.無饑

  饉畏.無非人畏.人民興盛.是說法處.一切諸天人非人等.及諸衆生不得從上而過汙

  漫說法之處.何以故.說法之處卽是其塔.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以諸香華繒綵旛蓋供

  養是說法處.我等爲作救護利益消除一切障礙.隨其所須如意供給悉令具足。佛言.

  善男子.如是.汝等應當精勤修行如此經典.則法久住於世。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

猜你喜欢
  无量义经序·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六卷·灌顶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宗赜慈觉
  卷第一百八十八·佚名
  四分律卷第十六·佚名
  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卷第二·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七卷·李通玄
  卷二·佚名
  卷二百四十三·佚名
  佛法一味论之十宗片面观·太虚
  卷第三十六·佚名
  卷十八·佚名
  答王寂照问(六则)·太虚
  佛学概论·太虚
  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丁几仲·唐圭璋

      本书初版卷二百三十四旧因其字音相近,以为即丁基重或丁基仲(丁宥),颇嫌证据不足,今另编。   贺新郎   贺人妾生子   喜溢蟾宫梦。起推衣、平章窦桂,湿鸦飞动。果报佳音传络秀,丹穴雏生彩凤。想孔释、亲来抱送。不

  • 皇王大纪卷七·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成汤二十三祀大旱祀周弃以配稷二十四祀大旱王徧走羣望以六事自责曰政不节欤使民疾欤宫室营欤女谒盛欤苞苴行欤防夫昌欤何不雨之极也最后祷于桑林之社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歳则大熟天下懽洽遂作桑林之

  • 一○四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河源纪略》底本告成所有纂修等请旨议叙折·佚名

    一○四一 质郡王永瑢等奏《河源纪略》底本告成所有纂修等请旨议叙折乾隆四十九年七月二十四日臣永瑢等谨奏,为《河源纪略》全书底本告成,恭候钦定,赶缮正本事。臣等于乾隆四十七年七月内钦奉谕旨,同总纂官纪昀、陆锡熊等

  • 戴逵传·房玄龄

    戴逵字安道,谯国人。少年博学多闻,喜好谈论,善于作文,工于书法绘画,能弹琴,其他各种才艺也莫不集于一身。还没成年的时候,就用鸡卵汁浸泡的白瓦屑做成了郑玄碑,然后自撰碑文并亲自镌刻,辞采华丽器物巧妙,当时没有人不惊叹的。生

  • 张日韦传·刘昫

    张日韦,汝州襄城人。祖父名德政,武德年中(618)为郓州刺史。日韦在景龙初年(710)为铜革是令,家境豪富,喜爱结交宾客,以射猎自娱。适逢临淄王为潞州的别驾,日韦暗记其英姿,全身心供奉,每天侍奉游玩。直到乐人赵元礼从山东来,带有

  • 承晖传·脱脱

    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渊博而贯通经史。继承父亲益都尹郑家塔割剌讹没谋克爵位。大定十五年(1175),被选拔充当符宝祗候,升笔砚直长,转任近侍局直长,调任中都右警巡使。章宗做皇太孙时,选任侍正。章宗即位,升近侍局使。孝

  • 卷二百五十·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水利宋仁宗时知陈州宋祁乞开治渒河奏曰臣知寿州日伏见本州安丰县有芍陂自古所传元引龙穴山水及渒河水入陂每岁灌田万顷近年多被泥沙淤淀陂池地渐高畜水转少龙穴山

  • 三十年·佚名

    (甲申)三十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丑,正言李世最啓曰:「戶曹判書趙泰采,曾按關西,貪汙濫縱,非止一二。雖以李旭事觀之,市井駔儈之徒,昵狎親信,蠧敗官貨,剝割店民,已失檢身之道。及旭罪狀彰露,又從以周旋彌縫,人心疑惑,久

  • 六、释器·佚名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瓦豆谓之登。 盎谓之缶,瓯瓿谓之瓵,康瓠谓之甈。 斪劚谓之定,斫谓之?,谓之[1234]。 緵罟谓之九罭,九罭,鱼网也。 嫠妇之笱谓之罶。 罺谓之汕。 篧谓之罩,椮谓之涔。 鸟罟谓之罗,兔罟谓之罝,麋罟谓之罞,彘罟

  • 提要·薛瑄

    臣等谨案读书録十一卷续録十二卷明薛瑄撰瑄字徳温河津人永乐辛丑进士官至礼部右侍郎入阁预机务赠礼部尚书諡文清事迹具明史本传其书皆躬行心得之言两録之首皆有自记言其因程子心有所开不思则塞之语是以自録随时所得以

  •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孔子

    【原文】 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

  • 《全唐文》里的禅宗假史料·胡适

    《全唐文》与《全唐诗》都是官书,都不注明每一卷的来历。这是最糊涂又最不负责任的编纂方法,这个方法就使这两大部史料总集大大的减轻了他们的史料价值,就使我们感觉每一首唐诗或每一件唐代诏令或一篇唐代文字必须先考定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九摄决择分中声闻地之三复次应知毗奈耶由五种制立为最甚深。云何名为五种制立。一学制立。二犯制立。三出离制立。四止息制立。五羯磨制立复次略由五处应知学制立为最甚深。一自在

  • 覆天童净心老和尚书·太虚

    净心老和尚慈鉴:缅怀太白,时以得闻德音为欣悦。比蒙出示寄老人遗稿,并锡教言,具征大悲心切,方便门多,曷胜拜感之至!法无定由,何有轩轾?真脱诸法缚,能抉出太虚之论意而救阅者之误者!鄙意正由愚法者坚执法界缘起为胜,不悟平等,生高下

  • 第二十一章 诸王之事迹·佚名

    库提康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而出见美丽大塔之僧伽。(一)漏尽而得自在,离秽净心之[比丘等]于纳骨堂供养[遗骨]而诵[法]。(二)王快心于纳骨堂,闻[彼等]讽诵,右绕于塔,于四门皆不得见[任何之姿]。(三)人人主之王,遍归命于最上之讽诵,思惟“

  • 洛阳名园记·李格非

    宫苑志。北宋李廌撰。一卷。廌字格非,号文叔,华州(今陕西华县)人。中年绝意进取,著有《济南集》。此篇于元祐后卜居洛阳时成书,四千余字,记事止于元祐中。选择富郑公园、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环溪、刘氏园、丛春园、天王院

  • 琼瑶发明神书·刘党

    又称《琼瑶神书》 、《针灸神书大成》 、《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针灸著作。宋刘党撰。三卷。分天、地、人三部。天部论述针法灸法等共七十七法,地部论针灸治疗诸疾凡二百一十三法,人部针灸问答等六十五法。全书备

  • 笛渔小稿·朱昆田

    诗别集。清朱昆田著。十卷。收诗凡四百九十五首。有康熙五十三年(1714)刊本,附于其父朱彝尊《曝书亭集》后,光绪十五年(1889)寒梅馆重刊。民国八年(1919)商务印书馆据康熙本影印,收入《四部丛刊》。另有民国二十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