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法。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一极正觉任机而通。流转起灭者。必在苦而希乐。此叩圣之感也。顺通示现者。亦施悲而用慈。即救世之应也。根异教殊其阶成七。先为波利等说五戒。所谓人天善根一也。次为拘邻等转四谛。所谓授声闻乘二也。次为中根演十二因缘。所谓授缘觉乘三也。次为上根举六波罗蜜。所谓授以大乘四也。众教宣融群疑须导。次说无量义经。既称得道差品。复云未显真实。使发求实之冥机。用开一极之由绪五也。故法华接唱显一除三。顺彼求实之心。去此施权之名六也。虽权开而实现。犹掩常住之正义。在双树而临崖。乃畅我净之玄音七也。过此以往法门虽多。撮其大归数尽于此。亦由众声不出五音之表。百氏并在六家之内。其无量义经。虽法华首戴其目。而中夏未睹其说。每临讲肆。未尝不废谈而叹想见斯文。忽有武当山比丘慧表。生自羌胄。伪帝姚略从子。国破之日。为晋军何澹之所得。数岁聪黠。澹之字曰螟蛉。养为假子。俄放出家。便勤苦求道南北游寻。不择夷险。以齐建元三年。复访奇搜秘远至岭南。于广州朝廷寺。遇中天竺沙门昙摩伽陀耶舍。手能隶书。口解齐言。欲传此经未知所授。表便殷勤致请。心形俱至。淹历旬朔仅得一本。仍还峤北赍入武当。以今永明三年九月十八日。顶戴出山见校弘通。奉觌真文欣敬兼诚。咏歌不足手舞莫宣。辄虔访宿解抽刷庸思。谨立序注云。

  自极教应世与俗而差。神道救物称感成异。玄圃已东。号曰太一。罽宾以西。字为正学。东国明殃庆于百年。西域辩休咎于三世。希无之与修空。其揆一也。有欲于无者。既无得无之分。施心于空者。岂有入空之照。而讲求释教者。或谓会理可渐。或谓入空必顿。请试言之。以筌幽寄。立渐者。以万事之成。莫不有渐。坚冰基于履霜。九仞成于累土。学人之入空也。虽未圆符。譬如斩木去寸无寸去尺无尺。三空稍登宁非渐耶。立顿者。以希善之功。莫过观法性。法性从缘非有非无。忘虑于非有非无。理照斯一者。乃曰解空。存心于非有非无。境智犹二者。未免于有。有中伏结。非无日损之验。空上论心。未有入理之效。而言纳罗汉于一听。判无生于终朝。是接诱之言非称实之说。妙得非渐理固必然。既二谈分路两意争途。一去一取莫之或正。寻得旨之匠。起自支安。支公之论无生。以七住为道慧阴足。十住则群方与能。在迹斯异语照则一。安公之辩异观。三乘者。始篑之日称。定慧者。终成之实录。此谓始求可随根而三。入解则其慧不二。譬喻亦云。大难既夷乃无有三。险路既息其化即亡。此则名一为三。非有三悟明矣。生公云。道品可以泥洹。非罗汉之名。六度可以至佛。非树王之谓。斩木之喻。木存故尺寸可渐。无生之证。生尽故其照必顿。案三乘名教。皆以生尽照息。去有入空。以此为道。不得取像于形器也。今无量义亦以无相为本。若所证实异。岂曰无相。若入照必同。宁曰有渐。非渐而云渐。密筌之虚教耳。如来亦云。空拳诳小儿。以此度众生。微文接粗渐说或允。忘象得意顿义为长。聊举大较。谈者择焉。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四·雷庵正受
  辟诬罔启事·太虚
  卷九·佚名
  卷二·道世
  宗镜录卷第六十四·延寿
  卷第三·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第四卷·佚名
  虚堂和尚语录 第九卷·智愚
  大唐内典录卷第二·道宣
  卷四十五·佚名
  华严经义海百门(并序)·法藏
  卷第五十三·德清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二)·太虚
  卷第四十九·霁仑超永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六十一·吴景旭

      辛集下之下  宋诗  小尽  竹坡老人诗话曰顷嵗朝廷多事郡县不颁厯所至晦朔不同朱希真避地广中作小尽行云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哀哉官厯今不颁忆昔升平泪成阵我今何异桃源人落叶为秋花作春但恨未能与

  • 第二十出 端阳游赏·王世贞

    【出队子】〔净上〕蝉吟凉杪蝉吟凉杪。燕遶疎帘日色高。〔副净〕忽惊时届遇端阳。又见皇恩赐扇摇。〔合〕堪笑。汨罗忠魄谁招。〔净〕五月初晴日正长。〔副净〕水晶帘卷午风凉。〔净〕宫中御赐金樽酒。〔副净〕归与

  • 卷一百九十一·列传第八十八·柯劭忞

      王构 士熙 土点 魏初 刘敏中 宋道 焦养直 杨桓 尚野 师简 李之绍 谢端 曹鉴   王构,字肯堂,东平人。父公渊,金末山东大乱,其三兄皆携妻孥南迁,公渊独愿守坟墓,不肯从。   构少以词赋入乡学,行台从事贾居贞一见器之

  • 二百三十一 曹(兆页)奏请圣安并报雨水粮价摺·佚名

    康熙五十六年五月初二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江南自四月初二日得雨,麦季大收,俱是十分,月内又连得大雨,秧田有水。目下米价比前又减,每石九钱四、五分至一两三、四分不等,麦价每石五钱四分。百姓安乐,

  • 第九卷陈、隋·缪荃孙

    武帝永定元年(北齐天保八年)十月乙亥,即位于南郊,礼毕,舆驾还宫,升太极前殿,大赦,改元(改梁太平二年为永定元年)。丙子,舆驾钟山,祀蒋帝庙。戊寅,幸华林园,亲览词讼,临赦囚徒。庚辰,诏出佛牙于杜姥宅,集四部设无遮大会,亲出阙前礼拜。辛

  • 通志卷六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刑法略第一歴代刑制 肉刑议 赦宥歴代刑制黄帝以兵定天下此刑之大者陶唐以前未闻其制虞舜圣徳聪眀建法曰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鞭作官刑扑作教刑金作赎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钦哉钦哉

  •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九一九 户部为知照四库全书馆四月至六月记过人员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初五日吏部为遵旨查议事。考功司案呈,吏科抄出本部会题前事等因。乾隆四十七年九月十七日题,本月十九日奉旨:王燕绪、汪镛、于

  • 卷十一·张守节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正义卷十一 唐 张守节 撰 孝景本纪第十一      史记十一 孝景皇帝者【谥法曰繇义而济曰景】孝文之中子也母窦太后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元年四月乙

  • 宇文护传·李延寿

    宇文护,字萨保,幼年时为人方正,颇有志气度量,特别被他的祖父德皇帝所喜爱。周文帝宇文泰率兵入关,他因年龄小没有跟从。普泰初年,他才从晋阳到达平凉,这时才十七岁。宇文泰的儿子们也都年幼,宇文泰便把家务交给了宇文护。在他

  • 王承祖·周诒春

    王承祖 年三十六岁。生于广东广州。本籍住址。广东省城河南环球桥跃龙里王培祥堂。已婚。女一。初学于天津北洋大学及上海圣约翰大学。光緖三十年。自费游美。入加利佛尼大学。习普通文科。光緖三十三年。得补官费。

  • 三年·佚名

    (壬子)三年清咸豐二年春正月1月1日○壬子,詣眞殿,行茶禮。○以鄭德和爲江華府留守。1月3日○甲寅,詣仁政殿,行社稷祈穀大祭誓戒。○詣仁政殿,親傳宗廟永寧殿春享香祝。1月4日○乙卯,詣宗廟展謁,景慕宮展拜,春謁也。1月5日○丙辰

  •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言君子之事上,又言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皆是事君之道。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前章言明王之德、应感之美,天下从化,无思不服。此孝子升朝事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应感》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

  • 卷十七·余萧客

    <经部,五经总义类,古经解钩沉  钦定四库全书古经解钩沈卷十七长洲余萧客撰春秋左传三僖公【元年】传汶上之田及费汶阳鄪鲁二邑贾逵【史记注三十三】【二年】经城楚丘楚丘卫城同【史记索隠十】冬十月不雨凡经时不雨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菩萨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灌顶真言:唵(引)曩莫舍吉野(二合)母曩曳(引)怛他誐哆野(引)啰贺(二合)帝三藐三没驮野诵此真言七遍,以手于头上灌顶及摩触遍身,然后息念,志心作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

  • 菩萨戒羯磨文(出瑜伽论本地分中菩萨地)·佚名

    弥勒菩萨说沙门玄奘奉 诏译受戒羯磨第一若诸菩萨欲学菩萨三聚净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先于无上正等菩提发弘愿已。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力。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偏

  • 前后七国志·佚名

    长篇小说合集。包括前志《孙庞演义》和后志《乐田演义》。原为两部独立的讲史小说,书坊将其合刻在一起,称为《前后七国志》。前志20回,明代无名氏作。叙述战国时代孙膑、庞涓斗智的故事,采录民间传说而成,多有神怪成分,荒诞

  • 吴风录·黄省曾

    明黄省曾撰。一卷。杂记苏州风俗,于明代江南缙绅、士大夫之奢靡,郡县胥吏之横虐,及官府对铺户、百姓之克剥均有深刻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