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原文】
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读解】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人,是不能敬爱别人的。
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的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弟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
这又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呢?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春秋辨义卷十五·卓尔康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卷十九· 卷三十·季本 丧服第十一·佚名 儒佛异同论之二·梁漱溟 桓公·桓公十年·左丘明 黄龙宝觉心禅师·惠洪 卷三十·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