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孝弟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原文】

有子曰(1):“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3)!”

【注释】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2)鲜(xian):少。(3)与:同“钦”,语气词。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上司的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司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道德原则就会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这就是实行仁道的根本吧!”

【读解】

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是实行仁道的根本。这实际上就是《大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也就是孟子去见梁惠王时所说的:“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由此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并由此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做到了这一点,整个天下便会像在自己的手掌中运转一样了。”(《孟子·梁惠王上》)。

简言之,只有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才能爱别人。相反,一个连自己的亲人都不能敬爱的人,是不能敬爱别人的。

所以,在儒家学说中,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孝顺,对兄长是否尊敬这绝不是一个个人问题,也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关系到社会是否安定,天下是否太平的大问题。

当然,随着宗法制度的解体,血缘关系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日益减弱,孝弟与否的问题似乎也逐渐从社会退入家庭,从“法”的领域退入“道德”的领域。尤其是,随着“独生子女”制度的实行,很多家庭已无所谓兄弟姊妹,也就无所谓“弟”(尊敬兄长)的问题和观念了。

这又是不是一个新的问题呢?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御制日讲四书解义序·佚名
  春秋辨义卷十五·卓尔康
  卷一百七十二·山井鼎
  卷十九·
  卷三十·季本
  丧服第十一·佚名
  儒佛异同论之二·梁漱溟
  桓公·桓公十年·左丘明
  黄龙宝觉心禅师·惠洪
  卷三十·佚名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普陀洛迦新志卷四·王亨彦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二之余·智旭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金德淑·唐圭璋

      德淑,宋宫人。沈雄古今词话词话卷上引乐府纪闻云:适章丘李生。   望江南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玉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蓟楼间。   空懊恼,独客此时还。辔压马头金错落,鞍笼驼背锦斓班。肠断唱门关。

  • 乾坤清气卷七·偶桓

    钦定四库全书乾坤清气卷七明 偶桓 编古乐府西楼曲        元好问裕之游丝落絮春漫漫西楼晓晴花作团楼中少妇弄瑶瑟一曲未终坐长叹去年与郎西入关春风浩荡随金鞍今年匹马妾东还零落芙蓉秋水寒幷刀不剪东流水

  • 卷二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十三凉类五言古纳凉          【梁】简文帝斜日晩骎骎池塘生半隂避暑高梧侧轻风时入襟落花还就影惊蝉乍失林游鱼吹水沫神蔡上荷心翠竹垂秋采丹枣映疎砧无劳夜游曲寄此托

  • 卷一百六 志八十一·赵尔巽

      ◎选举一   古者取士之法,莫备于成周,而得人之盛,亦以成周为最。自唐以后,废选举之制,改用科目,历代相沿。而明则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谓之制义。有清一沿明制,二百馀年,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

  • 东林列传卷十九·陈鼎

    ○明杨时乔传杨时乔字宜迁江西上饶人弱冠举进士授工部主事抽分杭州先是榷闗税者以增入为能取商浮故额时乔相天时丰歉为经度地宜深涸为纪顺人情愿恶为规曲尽其方无几时课皆足又恐法不经乆乃献议于朝请税银止据日收数尽

  • 第二三章程(第二四号之附件)一一二○二-一·佚名

    淡水厅八房办案章程计开列〔八房办〕案章程(注)一、升授官员,报捐贡监,及登挂各书卯册,应归吏房办理。一、开设蔗廍、牛磨、当饷,及地丁、钱粮、耗羡,示禁小钱,并设秤等项,应归户总办理。一、报垦田园,升科

  • 刘赞传·欧阳修

    刘赞,魏州人。父笿当县令,赞开始就学,穿青布短衣,每餐笿自己吃肉,另外做蔬菜叫赞在几下吃,对他说:“肉食,是皇帝的俸禄,你想吃,就应该勤学当了官才有俸禄;我吃肉,你不能吃呀。”因此赞更加努力学习,考中进士,当罗绍威的判官,又当租庸

  • 卷一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学校志七【奉天府学生员 驻防考试 八旗武生】奉天府学生员天聪三年八月奉太宗文皇帝谕曰自古国家文武并用以武功戡祸乱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兴文治於生员中考取其文艺明通者优奨之以

  •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第四·司马迁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集解】:谯周曰:“周之支族,食邑於召,谓之召公。”【索隐】:召者,畿内菜地。奭始食於召,故曰召公。或说者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诗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後武王封

  • 卷第三·如卺

    禅宗正脉卷第三 应化圣贤 【标】文殊菩萨 【颂】一日令善财采药。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徧观大地无不是药。却来白曰。无有不是药者。殊曰。是药者采将来。善财遂於地上拈一茎草。度与文殊。文殊接得。呈起示众曰。此

  • 卷第二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二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临济宗南岳下七世南院顒禅师法嗣汝州风穴延沼禅师余杭刘氏子。幼不茹荤。习儒典。应道士。一举不遂。乃出家。依

  • [第七品]随眠双论·佚名

    七随眠者是欲贪随眠、瞋随眠、慢随眠、见随眠、疑随眠、有贪随眠、无明随眠。一二二一于何处欲贪随眠随增耶?于有欲界之二受,于其处欲贪随眠随增。于何处瞋随眠随增耶?于有苦受,于其处瞋随眠随增。于何处慢随眠随增耶?于有

  • 卷之二·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二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乙)说衣说释迦老子出世提挈五浊人常为一事乃五浊人则见释迦老子有千亿教门顾诸弟子同在灵山均受法味亦各有持循者

  • 苹果树·高尔斯华绥

    《苹果树》是英国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创作的中篇小说。作者以荡气回肠的抒情笔触与细腻真切的心理刻画,抒写出一个令人动情的爱情悲剧:大学生艾舍斯特在旅行中遇到天真纯朴的农村姑娘梅根,与她在苹果树下定情,答应和她一

  • 青春追忆·川端康成

    本书以白描的艺术手法,描写了一群聚居在作家御木家中的五位身世不同的女子的青春爱恋与痛苦,展示了女主人公们细腻而委婉的情感世界,是一幅清新动人又略带伤感的生活画卷。

  • 河防一览·潘季驯

    水利志。明潘季驯 (1521—1595)撰。十四卷。季驯字时良,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嘉靖进士,官至总督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凡四奉治河之命,任事二十七年, 卓有成绩。曾于万历七年(1579)汇集前后章奏及诸人赠言,辑成《塞

  • 九云记·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子九云记》,又名《九云楼》。九卷三十五回。题“无名子撰”,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现仅存传抄本,藏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汶波

  •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一卷,秦罗什译。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同本。明咒为陀罗尼之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