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诸王之事迹

库提康那之子阿婆耶刹帝利,而出见美丽大塔之僧伽。(一)漏尽而得自在,离秽净心之[比丘等]于纳骨堂供养[遗骨]而诵[法]。(二)王快心于纳骨堂,闻[彼等]讽诵,右绕于塔,于四门皆不得见[任何之姿]。(三)人人主之王,遍归命于最上之讽诵,思惟“彼等于何处讽通耶?”(四)“彼姿于四门亦不见,于门外亦不见,[如是]为柔和人人,于纳骨堂为讽诵。(五)朕亦欲见最胜纳骨堂。朕闻讽诵,将见比丘僧伽。”诸天王之帝释,知王之所念,现于纳骨堂,告长老等。(七)“大德!王欲见纳骨堂”[与]彼等为护持[王]之信仰而导入纳骨堂。(八)王见纳骨堂[身内]生恭敬之情,合掌恭敬遗骨七日间作大供养。(九)[王]七度以蜜[调制]最胜之供物,[又]七度作无价熟酥之供养,(一〇)七度相应为他之供养,再三为七度供养灯明,(一一)[更]七度供养美丽之华,七日之间[以华]充水供养及七日之间[常][为]水之供养。(一二)彼令造无价珊瑚制之网,如缠衣令缠于大塔。(一三)[彼]造坚固之灯柱于塔足之周围,以熟酥充管,七度点灯明。(一四)[彼]于灯足周围之油管充[油],再三,令点十四度之油灯。(一五)[彼管]中充满香水,于[塔]顶置有篑子,[于彼上]使手散满青莲华,而七度[供养]。(一六)[彼]向塔之西方空地闻凯摩之池而[由塔]敷设水路,而于其处为水供养。(一七)[又塔]周围全由旬使植诸华,最胜之大塔造花坛。(一八)刹帝利摘蕾之开华,再三造十四度之花坛。(一九)集种种华,再三以露台围壁俱造七度之华柱。(二〇)彼见……所饰种种之形……刹帝利造[彼]同形之物。(二一)彼向最胜大塔作喷漆工事,[向菩提树]施行灌顶,喷漆[工事竣工相伴]行祭典。(二二)大雄释子于阿输陀树之处了解一切法,为无上士。(二三)照[此]岛之树乐立于云林与刹帝利亦为灌顶彼菩提树与行沐浴祭。(二四)持人人安乐之比丘僧伽,[所定]安居终了而行自恣,彼[王]为[示]好意而为自恣之布施。(二五)[王]向最上之众比丘僧伽与以白檀之布施,与最胜大塔以力鼓。(二六)彼使着饰幼妇人与贵妇人,轻业师、舞踏师等皆着饰,寄进于大塔。(二七)于吠舍佉月满月之日,正觉者出生,为供养彼月行二十八度[祭礼]。(二八)[王]于快乐之大云林与最胜之塔园二精舍之间建立布萨堂。(二九)[此]刹帝利为多功德与几多之布施,统治二十八年。(三〇)

库提康那之子谓那伽之刹帝利于最胜之[安巴陀罗塔]中造炼瓦与[其他]宝石之制物,(三一)于最上之安巴多罗塔之一切处造法座,举行谓吉利般达伽瓦那之大供养。(三二)于楞伽岛只要有[多数之]善良比丘等,彼刹帝利与最上众比丘僧伽全部与衣,统治十二年。(三三)

摩哈达提伽之子知名阿婆耶之阿曼达伽玛尼掘水井与伽曼底池,(三四)建立罗伽达勒那[精舍]最胜之塔园之塔造银制二重之天盖,(三五)最胜之大寺与塔园两殿皆营造[宝]库与[宝]窟,(三六)又禁止于丹波般尼之地杀生,[此]刹帝利九年八个月之统治。(三七)

伽尼罗伽努王所知之彼弟满三年之统治。(三八)彼知为秋罗婆耶为阿曼达伽摩尼子之王,建立最上之伽伽罗园。(三九)秋罗婆耶王统治一年。彼之勒瓦提知谓西瓦利之女,(四〇)阿曼达王之女统治四个月。然谓伊罗那迦阿摩达妹之子排斥彼西瓦利统治于都。胜利者谓伊罗那伽王闻狝猴本生谭,使掘帝须池与多罗池,六年间统治于最胜岛。(四一~四三)阇达无伽知谓私婆之[王]于伊沙罗精舍建造摩尼伽园[摩尼伽罗伽摩池]。(四四)彼陀眉罗德维知是王之妃,由彼村之寄进于己所得之园,此刹帝利统治八年七个月。(四五)

由彼耶沙罗罗[之名]谓知帝须之王,统治八年七个月。(四六)苏波王知守门者建立苏波园与美丽之吉罗精舍。(四七)彼建立[亦]以自之名呼其寮舍,彼王统治六年领土。(四八)

猜你喜欢
  昧盦诗录序 (七篇)·太虚
  第四卷·圆瑛
  卷第四十五·佚名
  大慧普觉禅师法语 第二十二卷·蕴闻
  卷三十四·性音
  卷第三·永觉元贤
  第六十章 世间与教之爱护行政·佚名
  第七卷·僧祐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三十一卷·灌顶
  卷下·印光
  天衣怀禅师·惠洪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卷上·窥基
  卷二十六·佚名
  佛说五王经·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折·乔吉

    (卜儿上,云)老身韩妈妈。闻得韦元帅道,张节度使家歌女玉箫,与我家孩儿面貌一个样儿,他因求亲不成,反与张节使怪怒一场。如今奏准朝廷,取张家回京,成此亲事。今日蒙元帅教我将着我女儿这幅真容,当个美人图儿,向他驸马府前卖去,且

  • 曲话卷五·梁廷枏

    金圣叹强作解事,取《西厢记》而割裂之,《西厢》至此为一大厄;又以意为更改,尤属卤莽。《惊艶》云:“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院。”改为:“这边是河中开府相公家,那边是南海观音院。”《

  • ◎刑法二·徐天麟

    ○疑谳高皇帝七年,制诏御史,狱之疑者吏或不敢决,有罪者久而不论,无罪者久系不决,自今以来,县道官狱疑者,各谳所属二千石官,二千石官以其罪名当报之,所不能决者皆移廷尉,廷尉亦当报之,廷尉所不能决,谨具为奏,传所当比律令以闻,上恩如

  • 达奚震传·令狐德棻

    达奚震字猛略。少年时很勇敢,善于骑马射箭,跑步能赶上奔驰的骏马,体力过人。大统初年,开始担任员外散骑常侍。太祖曾在渭水北岸围猎,有一只野兔从太祖身前跑过,达奚震与诸将争着射箭,突然坐骑倒地,达奚震脚步稳健,步行而射,一箭

  • 卷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九明 俞汝楫 编仪制司朝贺国初朝贺等仪多仍前代之旧後乃斟酌繁简定为中制以颁示天下具见诸司职掌至嘉靖间稍加更定今备列之首仪注次乐章而附沿革事例於後正旦冬至百官朝贺仪洪武二十六年定凡

  • 第六讲·孙中山

    现在欧美的政治家同法律学者,都说政府是机器,法律是机器之中的工具。中国很多的政治法律书籍都是从日本译过来的,日本人把政治组织译作“机关”。这个机关的意思,就是中国人所常说的机器一样。我们中国人从前说

  • 卷九十六·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六雍正八年七月上谕十八道初五日奉上谕武艺者乃满洲之根本要务八旗管辖兵丁之大臣官员理宜操练武艺习劳苦耐寒暑以及疾趋超距扑跌等技近观大臣官员侍卫等值班俱不亲佩腰刀令家人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三十九·高晋

    目录河防【五】 钦定南廵盛典卷三十九河防乾隆二十二年九月初七日裘曰修梦麟鹤年奏言窃【臣】裘曰修【臣】鹤年于六月之初在于峄县韩荘之迤西查旧有伊家河一道虽河形尚存而淤埂已乆是否开通得以疏消湖水臣等遽难定议

  • 卷一百六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六十七通政使司洪武三年初置察言司设司令掌受四方章奏寻革十年始置通政使司正三品衙门设通政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经历司经历知事诸司职掌本司官职专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关防诸司出入公文奏报四方

  • 陈秋安·周诒春

    陈秋安 字佩兰。年二十八岁。生于广东曲江。本籍住址。广东曲江土地庙。已婚。子一。初学于广州岭南学校。宣统三年。自费游美。入米西根大学。习历史政治学。民国四年。得学士学位。是年回国。任香港英华学校教员。

  • 卷五·季本

    <经部,诗类,诗说解颐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觧頥字义卷五  明 季本 撰小雅鹿鸣【一章】呦呦犹喓喓声之细也鹿本滛兽交则聚麀知礼者之所恶也诗人奚取焉此诗特以在野而食见其山林之性初非为其鸣而相呼也旧说以呦呦为和声

  •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佚名

    【原文】&ldquo;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rdquo;【译文】其次,须菩提,任何人证

  • 卷第二十七·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七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之四威仪法佛在舍卫城。尔时有一婆罗门出家好净过常。自恶大小便用利厕草割伤其肉。血污衣服及僧卧具。诸比丘种种呵责。汝尚自恶大小便。云何能看诸比丘病。以是

  • 增集续传灯录序·南石文琇

    间读司马迁《孔子世家》,赞谓&ldquo;读孔子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祇回留之不能去。&rdquo;至谓&ldquo;天下王侯贤人甚众,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rdquo; 余

  • 卷之六·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六 荐亡偈赞门 荐亡通用 人生薤露固难延  去若孤舟逐逝川  百岁光阴今已矣  九泉冥路太茫然  筵堆玉馔天厨供  香爇金炉海岸烟  好听良因功德力  迢迢直造率陀天 又 积功累

  • 元城语录解·马永卿

    《元城语录》三卷,宋马永卿编。永卿字大年,扬州人,流寓铅山。据《广信府志》,知其尝登大观三年进士。据所作《懒真子》,知尝官江都丞、浙川令、夏县令。又称尝官关中,则不知何官矣。徽宗初,刘安世与苏轼同北归,大观中寄居永城

  • 南齐书·萧子显

    60卷。梁萧子显撰。《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

  • 鸦片事略·李圭

    清李圭撰。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海宁州署刊本和1931年北京图书馆排印本。本书就闻见所及,博采旁书,并录诸邮报,芸萃而成。专述鸦片毒害中国的经过,乃清廷对于鸦片政策的转变。上卷自英国贩运鸦片来华写至1842年(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