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六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二分道[一]土品第八十

  [二]爾時具夀善現作是念言.何謂[三]菩薩摩訶薩道.諸菩薩摩訶薩安住此道能被種種勝

  功德鎧如實饒益一切有情。世尊知彼心之所念便告之言.善現當知.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是諸菩薩摩訶薩道.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是諸菩薩摩訶薩道.

  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是諸菩薩摩訶薩道.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是諸菩薩摩訶薩道.

  苦集滅道聖諦是諸菩薩摩訶薩道.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是諸菩薩摩訶薩道.八

  解脫乃至十遍處是諸菩薩摩訶薩道.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是諸菩薩摩訶薩道.極喜

  地乃至法雲地是諸菩薩摩訶薩道.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是諸菩薩摩訶薩道.五

  眼六神通是諸菩薩摩訶薩道.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是諸菩薩摩訶薩道.無

  忘失法恆住捨性是諸菩薩摩訶薩道.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諸菩薩摩訶薩道.

  注:

  [一]原錯作士.今依麗本改.

  [二]以下秦本淨佛國品第八十二.番本品第六十六.又初分嚴淨佛土品第七十二.三分佛國品第三十.

  [三]勘番本.意謂菩薩之菩提道.

  ********************

  諸餘無量無邊佛法是諸菩薩摩訶薩道。復次善現總一切法皆是菩薩摩訶薩道.善

  現於汝意云何.頗有法諸菩薩摩訶薩所不應學.諸菩薩摩訶薩不學此法能得無上

  正等菩提不.善現對曰不也世尊。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定無有法諸菩薩摩訶薩所不

  應學.諸菩薩摩訶薩不學此法必不能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若菩薩摩訶

  薩不學一切法定不能得一切智智。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若一切法皆自性空云何菩

  薩摩訶薩於何處學.若有所學將無世尊於無戲論而作戲論.謂有諸法是此是彼由

  是爲是.此是世閒此是出世閒此是有漏此是無漏此是有爲此是無爲.此是異生法

  此是預流法此是一來法此是不還法此是阿羅漢法此是獨覺法此是菩薩法此是

  如來法。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諸所有法皆自性空.若一切法非自性空.則應

  菩薩摩訶薩不證無上正等菩提.以一切法皆自性空.是故菩薩摩訶薩能證無上正

  等菩提。善現如汝所言若一切法皆自性空云何菩薩摩訶薩於何處學若有所學將

  無世尊於無戲論而作戲論謂有諸法是此是彼由是爲是廣說乃至是如來法者.善

  ********************

  現若諸有情知一切法皆自性空.則諸菩薩摩訶薩不應學一切法證得一切智智爲

  諸有情建立宣說.以諸有情不知諸法皆自性空.故諸菩薩摩訶薩定應學一切法證

  得一切智智爲諸有情建立宣說。善現當知.[一]諸菩薩摩訶薩於菩薩道初修學時應審

  觀察諸法自性都不可得唯有執著和合所作.我當審察諸法自性皆畢竟空不應於

  中有所執著.謂不應執著色受想行識.不應執著眼處乃至意處.不應執著色處乃至

  法處.不應執著眼界乃至意界.不應執著色界乃至法界.不應執著眼識界乃至意識

  界.不應執著眼觸乃至意觸.不應執著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

  不應執著地界乃至識界.不應執著因緣乃至增上緣.不應執著從緣所生諸法.不應

  執著無明乃至老死.不應執著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不應執著內空乃

  至無性自性空.不應執著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不應執著苦集滅道聖諦.不應執著四

  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不應執著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不應執著八解脫乃至十遍

  處.不應執著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不應執著淨觀地乃至如來地.不應執著極喜地乃

  注:

  [一]勘番本.意謂菩薩行菩提道.最初卽應如是思惟.一切法除和合所作h!du-bya-ba 無别自性可得.下卽謂六

  度等自性不可得.餘文略.與秦本同.

  ********************

  至法雲地.不應執著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不應執著五眼六神通.不應執著如來

  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應執著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不應執著無忘失法恆

  住捨性.不應執著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不應執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不應執

  著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不應執著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所以者何.以一切法皆自性空

  空性不應執著空性.空中空性尚不可得況有空性能執著空。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如

  是觀察一切法時於諸法性雖無執著而於諸法學無厭倦。是菩薩摩訶薩住此學中

  觀諸有情心行差别.謂審觀察是諸有情心行何處.旣觀察已如實了知彼心但行虚

  妄所執.爾時菩薩便作是念彼心旣行虚妄所執.我令解脫必不爲難.是菩薩摩訶薩

  作是念已.[一]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教誡教授諸有情言.汝等今者[二]皆應遠離虚

  妄所執趣入正法修諸善行.復作是言.汝等今者應行布施當得資具無所乏少.然勿

  恃此而生憍逸.所以者何此中都無堅實事故.汝等今者應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

  若當得種種功德具足.然勿恃此而生憍逸.所以者何此中都無堅實事故.汝等今者

  注:

  [一]勘番本.意謂以巧便故住智度.

  [二]秦本番本皆缺此語.

  ********************

  應行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應行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應行苦集滅道聖諦.應行四念

  住乃至八聖道支.應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應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應行空無

  相無願解脫門.應行淨觀地乃至如來地.應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應行一切陀羅尼

  門三摩地門.應行五眼六神通.應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應行無忘失法恆

  住捨性.應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應行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應行一切菩薩摩

  訶薩行.應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應行諸餘無量佛法.然勿恃此而生憍逸.所以者何

  此中都無堅實事故。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安住般若波羅蜜多方便善巧教誡教授諸

  有情時行菩薩道無所執著.所以者何一切法性不應執著.若能執著若所執著執時

  執處皆無自性.以一切法自性空故。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如是修行菩薩道時於

  一切法都無所住.以無所住而爲方便.[一]雖行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而於

  其中都無所住.雖行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真如乃至不思

  議界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苦集滅道聖諦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四念住乃至

  注:

  [一]秦本番本下文皆略.但云不住初禪等.幷釋云.何以故.是初禪相空.行者亦空.所由等持之相亦空.後文卽無總結語.

  ********************

  八聖道支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

  行八解脫乃至十遍處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而於其中都無

  所住.雖行淨觀地乃至如來地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極喜地乃至法雲地而於其

  中都無所住.雖行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五眼六神通而

  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無忘

  失法恆住捨性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而於其中都無所

  住.雖行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一切菩薩摩訶薩行而於其

  中都無所住.雖行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而於其中都無所住.雖行諸餘無量佛法而於

  其中都無所住.所以者何如是自性行者行相一切皆空故於其中都無所住。[一]善現當

  知.諸菩薩摩訶薩雖能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而於其中不欲證住.所以者何有二

  緣故.何等爲二.一者彼果都無自性能住所住俱不可得.二者於彼不生喜足是故於

  中不欲證住.謂諸菩薩常作是念我定應得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不應不得.然於其

  注:

  [一]秦本番本皆作善現徵問之辭.

  ********************

  中不應證住.所以者何.我從初發無上正等菩提心來於一切時更無餘想唯求無上

  正等菩提.然我定當證得無上正等菩提豈於中閒應住餘果.[一]善現是菩薩摩訶薩從

  初發心乃至趣入菩薩所得正性離生曾無異想.但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

  訶薩從得初地展轉乃至得第十地曾無異想.但求無上正等菩提.善現是菩薩摩訶

  薩專求無上正等菩提於一切時心無散亂.諸有發起身語意業無不皆與菩提心俱.

  善現是菩薩摩訶薩住菩提心起菩提道不爲餘事擾亂其心。具夀善現白言.世尊若

  一切法畢竟不生.云何菩薩摩訶薩起菩提道。佛告善現.如是如是如汝所說一切法

  皆不生.此復云何.[二]諸無所作無所趣者知一切法皆不生故。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豈不

  諸佛若出世閒不出世閒諸法法界法爾常住。佛告善現.如是如是.然諸有情不能解

  了諸法法界法爾常住.流轉生死受諸苦惱.諸菩薩摩訶薩爲饒益彼起菩提道.由菩

  提道令諸有情畢竟解脫生死衆苦.證得常樂清涼涅槃。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諸菩薩

  摩訶薩爲用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世尊爲用不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世尊爲

  注:

  [一]番本以下二段皆作菩薩自念之辭.

  [二]番本無此句.秦本作無所起.

  ********************

  用生不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世尊爲用非生非不生道得菩提耶.佛言不也。具夀

  善現復白佛言.若爾菩提由何而得。佛告善現.菩提不由道非道得.所以者何.菩提卽

  道.道卽菩提.是故不由道非道得。具夀善現復白佛言.若菩提卽是道道卽是菩提者.

  豈不菩薩摩訶薩已得菩提道應已得菩提.若爾.如來應正等覺何緣復爲諸菩薩說

  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三十二相八十隨

  好及餘無量無邊佛法令其修證。佛告善現.於意云何.汝豈謂佛得菩提耶.善現對曰

  不也世尊.所以者何.佛卽是菩提菩提卽是佛故不應謂佛得菩提。佛告善現如是如

  是.然汝所問豈不菩薩摩訶薩已得菩提道應已得菩提者.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修菩

  提道未得圓滿云何可說已得菩提。善現當知.諸菩薩摩訶薩若已圓滿布施波羅蜜

  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若已圓滿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若已圓滿真如乃至不思議

  界.若已圓滿苦集滅道聖諦.若已圓滿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若已圓滿四靜慮四無

  量四無色定.若已圓滿八解脫乃至十遍處.若已圓滿空無相無願解脫門.若已圓滿

  ********************

  極喜地乃至法雲地.若已圓滿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若已圓滿五眼六神通.若已

  圓滿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已圓滿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若已圓滿無

  忘失法恆住捨性.若已圓滿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若已圓滿諸餘無量無邊佛法.

  從此無閒以一刹那金剛喻定相應妙慧[一]永斷一切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

  等菩提.乃名如來應正等覺.於一切法得大自在盡未來際饒益有情。爾時具壽善現

  白佛言.[二]世尊云何菩薩摩訶薩嚴淨佛土。佛告善現.諸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乃至後

  有常自清淨身語意三麤重.亦清淨他三種麤重.故能嚴淨所居佛土。[三]具夀善現復白

  佛言.何謂菩薩摩訶薩身語意三麤重。佛告善現.若害生命若不與取若欲邪行是身

  麤重.若虚誑語若離閒語若麤惡語若雜穢語是語麤重.若貪欲若瞋恚若邪見是意

  麤重。[四]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戒藴定藴慧藴解脫藴解脫智見藴皆不清淨亦名麤

  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慳貪心犯戒心忿恚心懈怠心散亂心惡慧心亦名麤重.

  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

  注:

  [一]秦本番本皆缺此語.幷缺末盡未來際句.

  [二]勘番本問意.謂一切法自性寂靜云何言淨也.

  [三]以下番本卷七十三.

  [四]秦本番本皆無此段.但次後一段云.於戒不淨是菩薩麤重.

  ********************

  摩訶薩遠離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真如

  乃至不思議界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苦集滅道聖諦心亦名麤

  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

  菩薩摩訶薩遠離八解脫乃至十遍處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空

  無相無願解脫門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極喜地乃至法雲地心

  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心亦名麤重.復次

  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五眼六神通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如

  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無忘失法恆

  住捨性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心亦名

  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遠離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

  薩摩訶薩遠離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心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貪著預流

  果乃至獨覺菩提亦名麤重。復次善現若菩薩摩訶薩起色受想行識想亦名麤重.起

  ********************

  眼處乃至意處想亦名麤重.起色處乃至法處想亦名麤重.起眼界乃至意界想亦名

  麤重.起色界乃至法界想亦名麤重.起眼識界乃至意識界想亦名麤重.起眼觸乃至

  意觸想亦名麤重.起眼觸爲緣所生諸受乃至意觸爲緣所生諸受想亦名麤重.起地

  界乃至識界想亦名麤重.起因緣乃至增上緣想亦名麤重.起從緣所生諸法想亦名

  麤重.起無明乃至老死想亦名麤重.起布施波羅蜜多乃至般若波羅蜜多想亦名麤

  重.起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想亦名麤重.起真如乃至不思議界想亦名麤重.起苦集

  滅道聖諦想亦名麤重.起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想亦名麤重.起四靜慮四無量四無

  色定想亦名麤重.起八解脫乃至十遍處想亦名麤重.起空無相無願解脫門想亦名

  麤重.起淨觀地乃至如來地想亦名麤重.起極喜地乃至法雲地想亦名麤重.起一切

  陀羅尼門三摩地門想亦名麤重.起五眼六神通想亦名麤重.起如來十力乃至十八

  佛不共法想亦名麤重.起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想亦名麤重.起無忘失法恆住捨

  性想亦名麤重.起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想亦名麤重.起預流果乃至獨覺菩提想

  ********************

  亦名麤重.起一切菩薩摩訶薩行想亦名麤重.起諸佛無上正等菩提想亦名麤重.起

  異生想聲聞想獨覺想菩薩想如來想亦名麤重.起地獄想傍生想鬼界想人想天想

  男想女想亦名麤重.起欲界想色界想無色界想亦名麤重.起善法想非善法想亦名

  麤重.起有記法想無記法想亦名麤重.起有漏法想無漏法想亦名麤重.起世閒法想

  出世閒法想亦名麤重.起有爲法想無爲法想亦名麤重。善現.諸如是等無量無邊執

  著諸法及諸有情虚妄分别.幷所發起身語意業及彼種類無堪任性皆名麤重.諸菩

  薩摩訶薩皆應遠離。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遠離如是所說麤

  重.自行布施波羅蜜多亦教他行布施波羅蜜多.若諸有情須食施食須飲施飲須車

  乘施車乘須衣服施衣服.隨餘所須種種資具隨時隨處悉皆施與.如自所行教他亦

  爾.如是施已持此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令速圓滿利樂有情。

  是菩薩摩訶薩自行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亦教他行淨戒乃至般若波

  羅蜜多.作此事已持是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令速圓滿利樂

  ********************

  有情。[一]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以通願力盛滿三千大千世界上妙七寶施佛法僧.施

  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如是所種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令

  我土七實莊嚴.一切有情隨意受用衆妙珍寶而無貪著。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以

  通願力擊奏無量天上人中諸妙伎樂.供養三寶及佛制多.供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

  如是所種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令我土常奏如是上妙伎

  樂.有情聞者身心悅豫而無貪著。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以通願力盛滿三千大千

  世界人中天上諸妙香華.供養三寶及佛制多.供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如是所種善

  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令我土常有如是諸妙香華有情受用

  身心悅豫而無貪著。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以通願力營辦百味上妙飲食.供養諸

  佛獨覺聲聞及諸菩薩摩訶薩衆.供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如是所種善根與諸有情

  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皆食如是百

  味飲食資悅身心而無貪著。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以通願力營辦種種人中天上

  注:

  [一]以下初分卷三百九十四.嚴淨佛土品之二.

  ********************

  諸妙塗香細軟衣服.奉施諸佛獨覺聲聞及諸菩薩摩訶薩衆.或復施法幷佛制多.施

  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如是所種善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得

  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常得如是衣服塗香隨意受用而無貪著。復次善

  現.諸菩薩摩訶薩以通願力營辦種種人中天上隨意所生五妙欲境.供養諸佛及佛

  制多獨覺聲聞幷諸菩薩摩訶薩衆.施餘有情.施已歡喜發宏誓願.我持如是所種善

  根與諸有情平等共有.迴向所居嚴淨佛土.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

  隨心所樂上妙色聲香味觸境應念而生歡喜受用而無貪著。[一]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

  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住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亦教他住內

  空乃至無性自性空.作是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願我土中諸有情類不

  離內空乃至無性自性空。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

  宏誓願.自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亦教他住真如乃至不思議界.作此事已復發願言.

  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真如乃至不思議界。復次善現.諸菩薩

  注:

  [一]秦本番本文略.缺下四段.但云自入初禪至四禪慈悲喜捨乃至三十七道品亦如是.與三分大同.

  ********************

  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住苦集滅道聖諦.亦教他住苦集

  滅道聖諦.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苦集滅

  道聖諦。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四念

  住乃至八聖道支.亦教他修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

  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四念住乃至八聖道支。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亦教他修四靜

  慮四無量四無色定.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

  離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

  發宏誓願.自修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亦教他修八解脫乃至十遍處.作此事已復發願

  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八解脫乃至十遍處。復次善現.諸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亦教他

  修空無相無願解脫門.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

  ********************

  不離空無相無願解脫門。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

  宏誓願.自修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亦教他修極喜地乃至法雲地.作此事已復發願言.

  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極喜地乃至法雲地。復次善現.諸菩薩

  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亦教

  他修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

  有情類不離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五眼六神通.亦教他修五眼六神通.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

  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五眼六神通。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亦教他修

  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

  有情類不離如來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

  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亦教他修三十二大士相八

  ********************

  十隨好.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三十二大

  士相八十隨好。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

  修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亦教他修無忘失法恆住捨性.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

  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無忘失法恆住捨性。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

  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亦教他修一切

  智道相智一切相智.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

  離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復次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

  發宏誓願.自修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亦教他修一切菩薩摩訶薩行.作此事已復發願

  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不離一切菩薩摩訶薩行。復次善現.諸菩

  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勇猛正勤發宏誓願.自修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亦教他

  修諸佛無上正等菩提.作此事已復發願言.當得無上正等覺時令我土中諸有情類

  不離諸佛無上正等菩提。如是善現.諸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由斯願行便

  ********************

  能嚴淨所居佛土。善現當知.是諸菩薩摩訶薩衆隨爾所時行菩提道應得圓滿所起

  願行.卽爾所時精勤修學.由此因緣自能成就一切善法.亦能令他漸次成就一切善

  法.亦能修得殊勝相好所莊嚴身.亦能令他漸次修得殊勝相好所莊嚴身.由廣大福

  所攝受故。[一]善現當知.是諸菩薩摩訶薩衆所修願行得圓滿已.各於所居嚴淨佛土證

  得無上正等覺時.所化有情亦生彼土共受淨土大乘法樂。善現當知.是諸菩薩摩訶

  薩衆[二]應修如是嚴淨佛土.謂彼土中[三]常不聞有三種惡趣.亦不聞有諸惡見趣.亦不聞

  有貪瞋癡毒.亦不聞有男女形相.亦不聞有聲聞獨覺.亦不聞有苦無常等不可意事.

  亦不聞有攝受資具.亦不聞有我我所執隨眠纏結顛倒執著.亦不聞有安立有情果

  位差别。但聞說空無相無願無生無滅無性等聲.謂隨有情所樂差别.於樹林等內外

  物中常有微風互相衝擊發起種種微妙音聲.彼音聲中說一切法皆無自性.[四]無性故

  空.空故無相.無相故無願.無願故無生.無生故無滅.是故諸法本來寂靜自性涅槃.如

  來出世若不出世諸法法界法爾常住.謂一切法無性空等.彼佛土中諸有情類若晝

  注:

  [一]番本缺此段.

  [二]勘秦番二本.意謂應如是清淨佛土也.

  [三]秦本番本各句皆云不聞其名.

  [四]秦本番本皆缺此五句.

  ********************

  若夜若行若立若坐若臥常聞如是妙法音聲。善現當知.是諸菩薩摩訶薩衆各住所

  居嚴淨佛土證得無上正等覺時.十方如來應正等覺皆共稱讚彼彼佛名.若諸有情

  得聞如是諸佛名者定於無上正等菩提得不退轉。善現當知.是諸菩薩摩訶薩衆各

  住所居嚴淨佛土證得無上正等覺時爲諸有情宣說正法.有情聞已定不生疑謂爲

  是法爲是非法.所以者何.彼諸有情達一切法皆卽真如法界法性一切是法無非法

  者.如是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衆皆能嚴淨如是佛土。復次善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衆

  有所化生具不善根.未於諸佛菩薩獨覺及聲聞等種諸善根.爲諸惡友所攝受故離

  善友故不聞正法.常爲種種我有情見及諸見趣之所執藏墮在斷常二邊偏執.是諸

  有情自起邪執亦常教他令起邪執.於非三寶起三寶想於三寶中謂非三寶毁謗正

  法稱讚邪法.由是因緣身壞命終墮諸惡趣受諸劇苦.是諸菩薩摩訶薩衆各住自土

  證得無上正等覺已見彼有情沈淪生死受無量苦.以神通力方便教化令捨惡見住

  正見中從惡趣出生於人趣.生人趣已復以種種神通方便教化令住正定聚中.由斯

  ********************

  畢竟不墮惡趣.[一]復令勤修殊勝願行.命終得生嚴淨佛土受用淨土大乘法樂。如是善

  現.是諸菩薩摩訶薩衆皆能如是嚴淨佛土.由所居土極清淨故.生彼有情於一切法

  不起疑惑.謂此是世閒法此是出世閒法此是有漏法此是無漏法此是有爲法此是

  無爲法.諸如是等疑惑分别畢竟不生.由此因緣彼有情類定得無上正等菩提.善現

  是爲菩薩摩訶薩嚴淨佛土功德之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六

  注:

  [一]秦本番本皆缺此二句.

  ********************

猜你喜欢
  宗范卷下·钱伊庵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十二·欧阳竟无
  第三十一卷·佚名
  判摄一切佛法·太虚
  卷第二十八·佚名
  去除稚僧的几种错误·太虚
  卷第二十七·李遵勖
  卷之八·佚名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广度品第十九·佚名
  墨子学辨序·太虚
  佛说海八德经·佚名
  卷二百二十二·佚名
  题一乘决疑论后·彭绍升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澄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赵温之·唐圭璋

      温之,宋宗室,广平郡王德隆四世孙,官修武郎。   喜迁莺   琼姿冰体。料莹光乍傅,广寒宫里。北陆寒深,南园春先,此后万花方起。翦霞鬥萼,裁蕊砌□,天与高致。大潇洒,最宜雪宜月,宜亭宜水。   好是。天涯庾岭上,万株浮动

  • 二妙集卷第一·段克己

    五言古诗遯庵先生菊轩先生◆遯庵先生赠医师范子和(并引)岁己酉春正月十有一日吾友张君汉臣下世家贫不能葬乡邻办丧事诸君皆有吊章且邀余同赋每一忖思辄神情错乱秉笔复罢今忽四旬矣欲绝不言无以表其哀因作古意四篇虽比兴

  • 贾至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 718—772 )字幼邻,洛阳(今属河南)人。 初为单父尉。肃宗时为中书舍人,出为汝州刺史,因事贬岳州司马。后官至右散骑常侍。《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 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二十二·杨仲良

      徽宗皇帝   禁元祐党人下   崇宁三年正月,诏三苏集及苏门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等集并毁板。   二月□□[1],诏翰林学士张康国编类元祐臣僚章疏。   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

  • 第三十一回 晋王睿称尊嗣统 汉主聪见鬼亡身·蔡东藩

      却说愍帝凶闻,传至建康,晋王睿斩衰居庐,百官请上尊号,睿尚不许,前会稽内史纪瞻,上书申请,大略说是:  陛下性与天道,犹复役机神于史籍,观古人之成败,今世事举目可知,不为难见。二帝失御,宗庙虚废,神器去晋,于今二载。梓宫未殡,

  • ●明朝小史卷十五 泰昌纪·吕毖

    ○三字治安策 帝在位,虚怀纳谏,御史舒荣都献三字治安策,二字在廷臣曰虚公,一字在皇上曰严。 ○祖宗朝谥考 帝命儒臣取祖宗朝百官谥法,集为一书进览。于是查以忠字冠者,二十六额:忠僖曰文安伯张■〈车见〉,天顺年谥。广宁侯刘

  • 卷之二十三·佚名

      顺治三年。丙戌。春。正月。己酉朔。上诣堂子行礼。还宫。拜神毕。诣皇太后宫行礼。御太和殿。诸王、贝勒、贝子、公、文武群臣、及外藩蒙古诸王、吐鲁番、哈密卫各贡使、上表行庆贺礼。赐宴。  ○朝鲜国王李

  • 二百一十五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御赐普济寺匾额代绅衿等谢恩摺·佚名

    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三日 江宁织造.主事奴才曹(兆页)跪奏: 奴才自五月十七日到江南料理织造衙门事竟,谨于五月二十五日恭赍钦赐普济寺御书匾额到苏,会同李煦择於六月初三日在普济寺第三层大殿敬上匾额。御书墨笔,珍藏本寺,永为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纪昀

    列传五代 【十】○五代十王镕罗绍威 王处直刘守光 李茂贞王镕罗绍威王处直刘守光李茂贞△王镕王镕其先世为唐成德军节度使自父景崇以上在唐藩镇传中和二年景崇死镕年十岁军中推为留后时晋新有太原李匡威据幽州 王处

  • 卷五十二·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五十二宋 徐天麟 撰食货三算訾訾算【景纪後二年服?注云訾万钱算百二十七】算车船武帝元光六年初算商车【本纪注云始税商贾车船令出算】时公卿言异时算轺车有差请算如故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

  • 七、艺术家生活·林语堂

    就著者所见,中国文明范畴的一切状态中,只有艺术可予世界文化以不朽的贡献。这论点,我想无须乎严重的争辩。至论到中国的科学,无论怎样,未见有可为引以自负者,虽中国的无学理根据的医药学,可贡献给世界,予以丰富的研究与发明之

  • 说难·韩非

    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之难也,又非吾辩之能明吾意之难也,又非吾敢横失而能尽之难也。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

  • 僖公·僖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来献捷。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传】二十一

  • 卷六十三·道世

    △祈雨灾第七十一(此有四部)▲述意部第一夫圣道虚寂,故能圆应无方。以其无方之应,故应无不适。比以阴阳愆候,亢旱积时。北墉之礼久申,西郊之雨莫应。圣上忧兆庶之失业,恐稼穑之不登。减膳恤刑,宵兴旰食。精诚格於上下,玉帛遍於

  •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一·圆悟克勤

    宋平江府虎丘山门人绍隆等编上堂一住成都府崇宁万寿禅寺。师在昭觉。初受六祖请。拈帖示众云。幸自无事。须要个护身符子作么。然祸不入慎家之门。且作么生断这公案。会么。兵随印转。请维那剖露。举法衣云。古人事不

  •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佚名

    (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大菩萨众八千人俱。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胜金色光明德。彼女宿世善根因

  • 第二十二章 圣者无著兄弟时代·多罗那他

    以后羯磨旃陀罗王在位时,觉方王的儿子深方在般遮罗城兴建王宫,掌政近四十年。迦湿弥罗突厥王之子突厥一切所贵王亲见明王甘露旋,享寿一百五十岁,在位也有一百年左右。他把迦湿弥罗、睹货罗、伽阇尼等地完全收入治下以后,供

  • 第五章 第三结集·佚名

    于初,摩诃迦叶等诸大长老所行正法之合诵称为上座部之[合诵](一)最初一百年间上座部说为唯一,由此以来生起他之阿阇梨说。(二)行第二之合诵会此诸长老为抑压此等一万恶比丘遂生起名大众部阿阇梨说。由此生鸡胤部,亦[生]一说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