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八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八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定犍度中一行跋渠第五

一行历六二七是修断三昧越智禅二定起。想拘律陀聚觉意断眼视彻听有逮凡夫果退。生界五通苦最在后三三昧空无愿无相。若成就空彼成就无愿也。设成就无愿彼成就空也。若成就空彼成就无相耶。设成就无相彼成就空耶。若成就无愿彼成就无相耶。设成就无相彼成就无愿耶(一行竟)。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耶。设成就未来彼成就过去也。若成就过去彼成就现在也。设成就现在彼成就过去耶。若成就未来彼成就现在耶。设成就现在彼成就未来耶。若成就过去彼成就未来现在耶。设成就未来现在彼成就过去耶。若成就未来彼成就过去现在耶。设成就过去现在彼成就未来耶。若成就现在彼成就过去未来耶。设成就过去未来彼成就现在耶(空六竟)。无愿无相亦如是。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无愿也。设成就过去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无愿耶。设成就未来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现在无愿耶。设成就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现在无愿耶。设成就过去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现在无愿耶。设成就未来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未来无愿耶。设成就过去未来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愿耶。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空愿七竟)。无相亦如是。过去空过去无愿过去无相。未来现在过去现在。未来现在过去未来。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七竟)。若修空三昧彼修无愿耶。设修无愿彼修空耶。若修空三昧彼修无相耶。设修无相彼修空耶。若修无愿三昧。彼修无相耶。设修无相彼修无愿耶。颇结空灭非无愿无相耶。无愿灭非空非无相耶。无相灭非空非无愿耶。空无愿灭非无相耶。空无相灭非无愿也。无愿无相灭非空耶。空无相无愿灭。颇结非空非无愿非无相灭而灭结耶。云何意所念越次取证。何系行意所念越次取证。尽智当言身身观意止耶。当言痛心法法观意止耶。无生智亦如是。诸无漏初禅乐。诸猗觉意此何差别。诸无漏第二禅乐。诸猗觉意此何差别。若从三昧起彼因缘起耶。设因缘起彼三昧起耶。又世尊言。乃至想定齐是得教。若世尊弟子生有想无想处。彼依何等逮阿罗汉果。又尊者摩诃目揵连言。诸贤者我自思惟。在耆阇崛山醍醐池侧入不用定。有众多龙象擎鼻哮吼而闻声。为尊者摩诃目犍连。入定闻彼声起闻声耶。诸不定彼一切无明实无明语耶。设无明实无明语彼一切不定耶。诸定彼一切明实明语耶。设明实明语彼一切定耶。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觉意耶。设不成就觉意。彼一切不定耶。诸定彼一切成就觉意耶。设成就觉意彼一切定耶。若成就觉意彼成就无漏法耶。设成就无漏法彼成就觉意耶。若不成就觉意彼不成就无漏法耶。设不成就无漏法。彼不成就觉意耶。若得觉意彼得无漏法耶。设得无漏法彼得觉意耶。若弃觉意彼弃无漏法耶。设弃无漏法彼弃觉意耶。若退觉意彼退无漏法耶。设退无漏法彼退觉意耶。若不尽彼无余耶。设无余彼不尽耶。若尽彼有余耶。设有余彼尽耶。诸于此生眼本不见色彼辨天眼。依何等辨天眼。耳声亦如是。以何等故凡夫人退见谛思惟断结。还有世尊弟子思惟断。以何等故阿罗汉果退非须陀洹果。以何等故阿那含斯陀含果退。非须陀洹果。阿罗汉果退。诸得无漏根力觉道种。当言本得得本不得得。阿那含斯陀含果。退诸得无漏根力觉道种。当言本得得本不得得。无色界没生欲界。诸得持阴入四大。善根不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本不得得。无色界没生色界。诸得持阴入四大。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本不得得。色界没生欲界。诸得持阴入四大。善根不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本不得得。若依初禅。神足智证通修道。彼齐何能至几所。若依初禅。彻听闻声智证通修道。彼能齐何系。若依初禅。知他人心智证通修道。彼能齐何系知心心法。若依初禅。自识宿命智证通修道。彼能齐何系自识宿命。若依初禅。天眼智证通修道。彼能齐何系眼见色。第二第三第四禅亦如是。若意所念苦苦逮阿罗汉果。彼齐何系行意所念苦苦逮阿罗汉果。习亦如是。若尽尽意所念逮阿罗汉果。彼何系行意所念尽尽逮阿罗汉果。道亦如是。此章义愿具演说。三三昧空无愿无相。若成就空彼成就无愿耶。答曰。如是。设成就无愿彼成就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空彼成就无相耶。答曰。若得设成就无相。彼成就空耶。答曰。如是。若成就无愿彼成就无相耶。答曰。若得设成就无相。彼成就无愿耶。答曰。如是(一行竟)。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设成就未来彼成就过去也。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彼成就现在也。答曰。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成就过去也。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未来彼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彼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若成就过去彼成就未来现在耶。答曰。未来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彼成就过去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未来彼成就过去现在耶。答曰。成就未来非过去现在。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云何成就未来非过去现在。答曰。若得空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不现在前。是谓未来非过去现在。云何未来及过去非现在。答曰。若得空三昧尽不失。又彼空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未来及过去非现在。云何未来及现在非过去耶。答曰。若空三昧现在前。若不尽设尽便失。是谓未来及现在非过去。云何未来及过去现在。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空三昧现在前。是谓未来及过去现在。设成就过去现在。彼成就未来耶。答曰。如是。若成就现在彼成就过去未来耶。答曰。未来成就过去。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未来。彼成就现在耶。答曰。若现在前。无愿无相亦如是(六竟)。若成就过去空三昧。彼成就过去无愿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三昧。彼成就未来无愿。答曰。如是。设成就未来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现在无愿耶。答曰。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现在无愿耶。答曰。或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愿。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无愿。云何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愿。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亦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三昧。非过去现在无愿。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无愿非现在。答曰。若空无愿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无愿非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现在无愿非过去。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现在前不尽。若尽便失是谓成就过去空。及现在无愿非过去。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现在无愿。答曰。若空无愿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现在无愿。设成就过去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现在无愿耶。答曰。未来成就现在。若现在前。设成就未来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三昧。彼成就过去未来无愿耶。答曰。未来成就过去。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未来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愿耶。答曰。或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愿非过去现在。及过去未来非现在。及未来现在非过去。及过去未来现在无愿。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愿。非过去现在。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得无愿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亦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愿。非过去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三昧。及过去未来无愿非现在。答曰。若空无愿三昧已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无愿非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愿非过去。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现在前。不尽设尽便失。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愿非过去。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现在无愿。答曰。若空无愿三昧尽不失。又彼无愿三昧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现在无愿。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愿。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空愿七竟)。若成就过去空三昧。彼成就过去无相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设成就过去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无相耶。答曰。若得设成就未来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现在无相耶。答曰。若现在前。设成就现在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现在无相耶。答曰。或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相。及过去非现在。及现在非过去。及过去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相。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亦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非过去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无相非现在。答曰。若空无相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无相非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现在无相非过去。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现在前。不尽设尽便失。是谓成就过去空。及现在无相三昧非过去。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现在无相。答曰。若空无相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三昧。及过去现在无相。设成就过去现在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未来现在无相耶。答曰。或成就过去空非未来现在无相。及未来非现在。及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非未来现在无相。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不得无相三昧。是谓成就过去空。非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现在。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得无相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相。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相。设成就未来现在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相耶。答曰。或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及未来非过去现在。及过去未来非现在。及未来现在非过去。及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不得无相三昧。是谓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过去现在。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得无相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亦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过去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无相非现在。答曰。若空无相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无相非现在。设成就过去未来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若成就过去空。彼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相。答曰。或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及未来非过去现在。及过去未来非现在。及未来现在非过去。及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不得无相三昧。是谓成就过去空。非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过去现在。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得无相三昧。不尽设尽便失亦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无相非过去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无相非现在。答曰。若空无相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不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无相非现在。云何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相非过去。答曰。若空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现在前。不尽设尽便失。是谓成就过去空。及未来现在无相非过去。云何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现在无相。答曰。若空无相三昧尽不失。又彼无相三昧现在前。是谓成就过去空。及过去未来现在无相。设成就过去未来现在无相。彼成就过去空耶。答曰。若尽不失则成就。若不尽设尽便失则不成就(空无相七竟)。如空无相无愿亦尔。过去空过去无愿过去无相(一也)未来(二也)现在(三也)过去现在(四也)未来现在(五也)过去未来(六也)过去未来现在无相(七无相七竟)。若修空三昧彼修无愿耶。答曰。或空非无愿。云何空非无愿。答曰。本得空三昧现在前。是谓空非无愿。云何无愿非空。答曰。本得无愿三昧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不得是时修空三昧。是谓无愿非空。云何空无愿。答曰。本不得空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愿三昧。若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空三昧。若本不得无相。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是时修空无愿三昧。是谓空无愿。云何非空无愿。答曰。若本得若本不得。无相三昧现在前。若本得世俗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是时非修空无愿三昧。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不修空三昧非无愿。是谓非空非无愿。若修空三昧彼修无相耶。答曰。或空非无相。云何空非无相。答曰。本得空三昧现在前。若本不得空三昧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相三昧。若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空三昧非无相。是谓空非无相。云何无相非空。答曰。本得无相三昧现在前。若本不得无相三昧现在前。不得是时修空三昧。是谓无相非空。云何空无相。答曰。本不得空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无相三昧。若本不得无相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空三昧。若本不得无愿。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是时修空无相三昧。是谓修空无相。云何非修空非修无相。答曰。若本得若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本得世俗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空无相三昧。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相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非修空三昧非无相。是谓非空非无相。若修无愿三昧。彼修无相耶。答曰。或无愿非无相。云何无愿非无相耶。答曰。本得无愿三昧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相三昧。若本不得空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愿三昧非无相。是谓无愿非无相。云何无相非无愿。答曰。本得无相三昧现在前。若本不得无相三昧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愿三昧。是谓无相非无愿。云何无愿无相。答曰。本不得无愿三昧现在前。得是时修无相三昧。若本不得无相三昧现前。得是时修无愿三昧。若本不得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愿无相三昧。是谓修无愿无相。云何非修无愿无相。答曰。本得空三昧现在前。本得世俗智。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愿无相三昧。一切凡夫人染污心无记心。入无相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非修无愿三昧非无相。是谓非无愿无相。颇结空灭非无愿非无相耶。答曰。不灭。无愿灭非空非无相耶。答曰。灭诸结。习谛道谛断无愿断无相灭非空非无愿耶。答曰。灭诸结。尽谛断无相断空无愿灭非无相耶。答曰。灭诸结。苦谛断空无愿灭空无相灭非无愿耶。答曰。不灭。无愿无相灭非空耶。答曰。不灭。空无愿无相灭。答曰。灭诸结。学见迹思惟灭。颇结非空非无愿非无相灭。而灭结耶。答曰。灭诸结凡夫人灭。云何意所念越次取证。答曰。无常苦空无我。何系行意所念越次取证。答曰。欲界系尽智。当言身身观意止耶。答曰。尽智。或彼身身观意止。或痛心法法观意止。无生智亦如是。诸无漏初禅乐。诸猗觉意此何差别。答曰。无差别。诸无漏第二禅乐。诸猗觉意此何差别。答曰。无差别。从三昧起彼从缘起耶。答曰。或三昧起非缘。云何三昧起非缘。答曰。犹如有一诸想意所念入初禅。彼意所念想入第二禅。是谓三昧起非缘。云何缘起非三昧。答曰。犹如有一诸想意所念入初禅。彼如其定余二想意所念。是谓缘起非三昧。云何三昧起缘。答曰。犹如有一诸想意所念入初禅。彼意所念余第二想入第二禅。是谓三昧起缘。云何非三昧起非缘。答曰。犹如有一诸想意所念入初禅。彼如其定久住。是谓非三昧起非缘。又世尊言。所谓想三昧齐是得教。若世尊弟子生有想无想处。彼依何等逮阿罗汉果。答曰。无漏不用定。又尊者大目犍连言。我自忆诸贤。在耆阇崛山醍醐池侧入不用定。有众多龙象擎鼻哮吼闻声。尊者大目犍连入定闻声起闻耶。答曰。尊者大目犍连起闻声非入定。诸不定彼一切无明实无明语耶。答曰。如是。诸不定彼一切无明实无明语。颇无明实无明语。彼非不定耶。答曰。有邪定也。诸定彼一切明实明语。答曰。如是。诸明实明语。彼一切定也。颇定彼非明实明语。答曰。有邪定也。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觉意耶。答曰。如是。诸不定彼一切不成就觉意也。颇不成就觉意彼非不定耶。答曰。有邪定。诸定彼一切成就觉意耶。答曰。如是。诸成就觉意彼一切定。颇定彼非觉意成就耶。答曰。有邪定。若成就觉意。彼成就无漏法耶。答曰。如是。诸成就觉意彼成就无漏法。颇成就无漏法非觉意耶。答曰。有凡夫人也。若不成就觉意。彼不成就无漏法耶。答曰。无有不成就无漏法。有不成就觉意凡夫人也。若得觉意彼得无漏法耶。答曰。如是。若得觉意彼得无漏法。颇得无漏法非觉意耶。答曰。有凡夫人也。若弃觉意彼弃无漏法耶。答曰。无有弃无漏法。无有尽弃觉意。若退觉意彼退无漏法耶。答曰。无有退无漏法。无有尽退觉意。若不尽彼不知耶。答曰。如是。诸不知彼不尽。颇不尽彼非不知耶。答曰。有诸知已知非断。知尽诸尽彼知耶。答曰。如是。诸尽彼知也。颇知非尽耶。答曰。有诸知已知非断智尽。诸于此生眼本不见色。彼后辨天眼。彼依何等辨天眼。答曰。犹如有一性自识宿命。彼本于余生眼见色。依彼辨天眼耳声亦如是。以何等故凡夫人退见谛思惟断结还得。世尊弟子思惟断耶。答曰。凡夫人所可用道见谛断结灭。彼思惟断于彼道退得彼结系也。世尊弟子以余道见谛断结灭余思惟断。彼所可用道见谛断结灭。于彼道不退。所可用道思惟断结灭。于彼或有退或有不退。彼世尊弟子所可用道见谛思惟断结灭。彼道思惟断结灭彼道不退。以何等故阿罗汉果退非须陀洹果。答曰。见谛断法无替思惟断有替。彼有净想无净想。彼净想不顺意所念不顺无净想。退彼无一法若我。若无是我诸彼取我无我见退。以何等故阿那含斯陀含果退。然非须陀洹果。答曰。见谛断法不替思惟断替。彼有净想不净想。彼不顺意所念。不顺不净想。退彼无一法若无我。是我诸彼取我无我见退。阿罗汉果退诸得无漏根力觉道种。当言本得得。当言本不得得。答曰。当言本得得。阿那含果斯陀含果。退诸得无漏根力觉道种。当言本得得。当言本不得得。答曰。当言本得得。无色界没生欲界。诸得持阴入四大。善根不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当言本不得得。答曰。善若染污当言本得得报。当言本不得得。无色界没生色界。诸得持阴入四大。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当言本不得得。答曰。善若染污当言本得得报。当言本不得得。色界没生欲界。诸得持入阴四大。善根不善根无记根。结缚使垢缠。当言本得得。当言本不得得。答曰。善若染污当言本得得。报当言本不得得。若依初禅修神足智证通修道。彼齐能至几所。答曰。梵天。若依初禅彻听智证通修道。彼齐能何系耳闻声。答曰。梵天上系。若依初禅知他人心智证通修道。彼齐能何系知他人心法。答曰。梵天上系。若依初禅自识宿命智证通修道修。彼齐能何系自识宿命。答曰。梵天上系。若依初禅彻视智证通修道。彼齐能何系眼见色。答曰。梵天上系。第二光音系。第三遍净系。第四果实系。若意所念苦苦逮阿罗汉果。彼何系意所念苦苦逮阿罗汉果。答曰。无色界系。习亦如是。若意所念尽尽逮阿罗汉果。彼何系行意所念尽尽逮阿罗汉果。答曰。或欲界系。或色界系。或无色界系。若意所念道道逮阿罗汉果。彼何系行意所念道道逮阿罗汉果。答曰。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

阿毗昙一行跋渠第五竟。

定犍度第七竟。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八

猜你喜欢
  佛日普照慧辩楚石禅师语录卷第十八·楚石梵琦
  卷第三十五·居顶
  新华严经论 第三十六卷·李通玄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七[宋刻]·惟白
  卷一·佚名
  佛说师子月佛本生经·佚名
  卷七·佚名
  卷一·佚名
  卷第四·佚名
  百千印陀罗尼经一卷·佚名
  观音义疏记卷第四·知礼
  注维摩诘经卷第八·僧肇
  重刻佛法金汤编后序·岱宗心泰
  贺上海吴市长电·太虚
  卷九十九(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熊良翰·唐圭璋

      良翰,上舍生。   蓦山溪   寿熊尚友   四时美景,最好惟春昼。仙诞弥辰,况还当、中春时候。日迟风软,是处霭晴烟,桃散锦,柳摇金,交映门庭秀。   此时称寿。兰玉相先后。喜色上眉峰,且休辞、频倾芳酒。虚空看透,摆脱

  • 卷九·商辂

    <史部,史评类,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续资治通监纲目卷九 【起辛巳宋微宗建中靖国元年尽甲午宋徽宗政和四年】凡十四年 【辛巳】徽宗皇帝建中靖国元年春正月朔有赤气亘天【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五·佚名

    正统十三年夏四月丙辰朔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户之神 丁巳封代府宣宁王逊炓生母徐氏为代简王夫人赐之诰命 楚王季埱奏弟大冶王季堧择武昌护卫指挥同知翟政妹为妃婚期在迩不意叔崇阳王孟炜薨逝季堧应持服未敢成婚 上命礼

  • 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壬辰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谕内阁、朝廷振兴庶务。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此朕不得已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

  • ●平闽纪卷之五·杨捷

    三韩杨捷元凯着咨文军机亟宜等事咨两院各镇紧急军机咨福宁镇为禀报事咨福宁镇为密商事咨督院会剿贼寇事咨左镇为具报事咨兴化镇详察探报咨兴化镇详明请示咨抚军禀报事咨左镇请调营兵咨两院咨会事咨两院恳请拨兵咨两院

  • 九十三 曹寅奏陈江西地方盗案摺·佚名

    原附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初四日请安摺内 再,臣探得江西彭泽县地方有盗案一起,内有刘名扬、朱黄友二名漏网脱逃,地方官将伊家属拘禁。而刘名扬、朱黄友遂勾结各处流民,纠合二百余人,欲图劫狱。因借此恃强抢夺客商米船,当经地方

  • 目录·樊增祥

    自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卷六卷七卷八卷九卷十卷十一卷十二卷十三卷十四卷十五卷十六卷十七卷十八卷十九卷二十

  • 二七、宰我死齐考·钱穆

    《史记 孔子弟子列传》:&ldquo;宰予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rdquo;《索隐》曰:&ldquo;《左传》阚止字子我,为陈恒所杀,字与宰予相涉,因误。&rdquo;两苏氏《志林》,《古史》,孔平仲《谈苑》,洪容斋《随笔》,王氏《困学纪

  •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晋纪二十 晋穆帝永和四年(戊申,公元348年) [1]夏,四月,林邑寇九真,杀士民什八九。 [1]夏季,四月,林邑国的军队进犯九真郡,当地的士兵百姓十之八九被杀。 [2]赵秦公韬有宠于赵王虎,欲立之,以太子宣长,犹豫未决。宣尝忤旨,虎怒曰:“悔

  • 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佚名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 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噫! 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

  • 卷十八 大射第七·郑玄

    三耦卒射。宾降,取弓矢于堂西。(不敢与君并俟告。取之以升,俟君事毕。)[疏]“三耦”至“堂西”。○注“不敢”至“事毕”。○释曰:自此尽“其而俟”,论第二番射三耦讫,次公卿大夫之事。但此宾先降,取弓矢即升堂者,以其“不敢与

  • 北宫意问·子华子

      北宫意问曰:上古之世,天不爱其宝,是以日月淑清而扬光,五星循晷而不失其次,凤凰至,蓍龟兆,甘露下,竹实满,流黄出,朱草生。敢问何所修为而至于是也?子华子曰:异乎吾所闻,夫祯祥瑞应之物,有之足以备其数,无之不缺于治也。圣王不识也

  • 卷二十五·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二十五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二十五明堂汉书武帝本纪建元元年秋七月议立明堂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徴鲁申公郊祀志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兴已六十余嵗矣天下乂

  • 叙官·佚名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秋官司寇,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禁令,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刑官的属官有:大司寇,由卿一人担任;小看]寇,由中大

  • 大集大虚空藏菩薩所問經卷第一·欧阳竟无

      唐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譯   [一]爾時大虚空藏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我爲欲聞大集經典故來至此娑訶世界瞻   仰世尊禮拜供養聽聞斯法.今此衆中諸來正土各各於法而有疑心.唯願世尊令於   諸法得法光明生決定

  • 大劫宾宁缘品第二十四·佚名

    【古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国王名波斯匿。于时南方有国。名为金地。其王字劫宾宁。王有太子。名摩诃劫宾宁。其父崩背。太子嗣位。体性聪明。大力勇健。所统国土。三万六千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降三世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六之一  尔时世尊一切如来又复云集。以一百八名。称赞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大转轮王。颂曰。  金刚萨埵大金刚 

  • 丛林校定清规总要·佚名

    凡二卷。又作咸淳清规、婺州清规、校定清规。宋代僧后湖惟勉编,度宗咸淳十年(1274)成书,元世祖至元三十年(1293)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本书系将百丈古清规以降之禅门诸种清规,参校其异同,去芜存菁而重编者。卷上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