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敬告亚洲佛教徒

──十四年夏作──

一 绪言

今因日本之佛教同袍,开设东亚佛教大会,萃亚洲各地之佛教领袖于一堂,敦厚东亚佛教徒之交谊,以协同研究及宣传佛教教义,发达佛教主义之社会事业与教化事业,增高人类文化,促进世界之和平,洵盛举也!予尝发起世界佛教联合会,以宏扬正法救济今世为主,幸值胜会,敬为我亚洲佛教同胞言其概略,幸垂察焉!

二 唯佛教能救今世

今世何世?一大战争之世也。国家与国家战争,而今后大患,在败亡诸国之复仇;民族与民族战争,而今后大患,在弱小诸族之联抗;阶级与阶级战争,而今后大患,在劳苦诸级之反动;此三端已令执持世界现状之霸权国──帝国主义──、优胜族、资产级,不能一日安矣!况乎商界与工学军政界也,工界与商学军政界也,学界与工商军政界也,军界与工商学政界也,政界与工商军学界也,工与工、商与商、学与学、军与军、政与政也,放眼观之,殆无一时一处不在搏激相战、倾轧相争之中者。杀机弥漫,戾气充塞,农哄于田舍,工闹于作场,商攘扰于市集,士鼓噪于学校,官僚政客争权利以相捣乱,一事不能治,一政不能施,而国纪隳裂矣!军阀将领,争夺地盘以相雄长,一地不能安,一业不能成,而民生涂炭矣!地方与地方斗,则中央危矣!团体与团体斗,则地方险矣!家与家斗,则邻里乡党荆棘矣!人与人斗,则父子夫妇成蛇蝎矣!盗贼遍于郊野,虎狼生于衽席,逐逐然此一妄身妄心不知如何而可!发狂所至,殆非人人趋于自杀不能止,此固今世无欧、无美、无亚而不然之现象也!祸患如此,天灾更从而迫之:地震矣,洪水矣,大旱矣,暴风矣,谁实使之?谁实为之?而令人世穷促至于斯极耶!表面言之,则阶级间之资本主义,与国际间之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实为搅乱乾坤之二条毒龙。然此已为害乎其政之事,而生乎其心者,则由观察生物动物为出发点之进化论,以肥身、蕃族之私欲所起竞争,为进化唯一之母,而以由私欲竞争所占到之富与强,为进化唯一之果,由是人人大发挥其私欲,大施展其竞争,各向所欲达到或富、或强、或富强之目的地猛进。交争利以求富之结果,则少数人之资本阶级成,而多数劳苦者之怨愁郁矣。相角力以求强之结果,则少数之霸权国家立,而多数弱亡者之烦冤深矣。世人眩惑于由物欲竞争所获“物产丰富”、“军械凶强”之结果,颂为现世之文明进化,而不知实已沦堕人类于禽兽!复以知觉过敏故,不能安于自己造成之禽兽生活,将遄化为枯骨强石矣!嗟乎!吾人游于沦为禽兽将致枯强之人世,如置身墟墓间,悲从中来,不自知其涕泗横流之何从也!故余尝论今世文明与古文明之异点,古文明或为人伦之仁义,或为天神之敬修,或为佛法之随宜设化,发达人生,令成正觉;而今世文明,则为效法动物以竞求满足“富”与“强”之兽欲,应字之曰兽欲之文明而已,兽欲相率食人将尽,嗟吾佛教同袍,安得不悲怆以营救耶!

今世固可悲而须救矣,然曰惟佛法能救之,斯又何说耶?且打倒资本主义,不已有社会主义耶?摧破帝国主义,不已有无政府主义耶?推翻竞争进化主义,不已有互助和平主义耶?曰:唯唯,否否,是皆相进于乱,以水救水,以火救火,名之曰益多而已。以同出于贪、嗔、痴之毒,而鼓动于杀、盗、淫之机也。代表人道仁义之儒术,则为兽欲吞噬之余,已奄奄无复生气。虽吾人为一世而蕲于治者,只在乎此,然非取法其上,不能得兹中也。代表天道敬修之神教──天、基、回、道、梵神等──,在今世人类猛烈之知识上,彼唯藉盲情冥志所成立之信仰基础,固已破坏不能复存。彼天神之自身,在科学之推证与哲学之批评上,先已失其根据,复何能藉以挽回如狂潮怒澜之兽欲而正之以人德耶?故上穷天魔、神梵,下极方技、杂艺,皆无离过清净之可依归处;唯无上正遍觉者之正法,及解行此正法之众,为情感上、意志上、知识上、种种方面,皆无漏完美之可依归处耳。由之人人信业果报,正身语意,五常之性复,而十善之行昌矣;故唯佛教能救今世也。

三 其责任在亚洲佛教徒

唯佛教能救今世,而佛教乃创立于亚洲,流传于亚洲,至今日犹唯亚洲人能知之行之者也。人能宏法,非法宏人,然唯能知能行者能宏传之,故欲恢昌佛教于亚洲而宏传于欧美,使造成兽欲世界之欧美人,亦从佛化中而回复其人性,其责非亚洲佛教徒任之,其孰任之哉!此望吾亚洲各地佛教徒,皆自觉其责无旁贷,任无他属,咸挺身以佛菩萨之导济斯民,为住世之唯一大事因缘也!

四 亚洲佛教徒当如何通力合作耶

亚洲各地,中华之汉、蒙、藏之佛教徒,日本之鲜、台佛教徒,大致皆大乘佛教。暹罗之佛教徒,印度、缅甸、安南、南洋群岛等佛教徒,大致皆小乘佛教。虽各地之风尚相异,宗派不同,而要从释迦牟尼佛之法中流出。探本溯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亲逾骨肉,不可为某国某宗之习俗假名以离间之。当同体释迦菩萨牟尼佛陀之大悲,本六和众之义,通力合作,求无上智光以照破斯世之冥暗也。兹分数条述之:

甲、华日佛教之互解  华──包括蒙古、西藏、佛教徒有四短四长:利济社会事业及教化社会事业,极不发达,仅无识之侣与群众所生荐亡、求福等斋会经忏关系,短一。诸僧寺虽标别禅、讲,相承有宗派源流之异,但其内容或毫无实际──若禅寺并不参禅等──,或混合鲜专精之修学──若虽参禅学兼传戒作经忏等──,短二。习称方外,对于世事视若风马牛之不相及,为治国者所轻忽,短三。缺乏科学知识,于代表现代之西洋思想,鲜能了解,呆板陈腐,说法不能应当世之机,短四。其上者能隐遁山林,刊落荣利,岩洞茅蓬,关房禅堂,甘苦食淡,持戒修定,长一。禅、净、律、讲、台、贤、性、相,咸无专主,不严别门户以相排斥,长二。不为国性所拘,今佛教有泱泱独立于世之大风,合于佛教超世出俗之本质,长三。各宗之学理,虽隋、唐来已经华学之变化,而未因近世思想文化之变迁,尚能窥见佛教之纯粹真相,长四。日──包括台湾、朝鲜、佛教徒有团体之组织,能办利济及教化社会事业,长一。各宗有各宗本山支寺布教所及专门学校,有教育专宗人才及宣传专宗教义之机关,虽博大精深者不多觏,而于本宗宗义大致明白,长二。皆能爱国为国出力,在国家同袍为重要国民,长三。对于代表现代之西洋文化思想,已能充分容受,且能用之研究佛学以适应现代思想,长四。个人持戒、诵经、习禅等自修,渐为轻视,而坐峒、结茅、闭关──按此等行以西藏为最──等苦行,尤绝无行者,骛外而不重内,短一。偏重各个宗派之系别,而乏佛教全体之统一,甚至十余宗派有裂为十余教之势也。虽有佛教联合会之说,仅为各宗派之联络,不能组成一体,为一宗派之利益,时可脱离,短二。为国之心过重,有将佛教作为国家一大机器中之一小机件之势,失佛教超国族而普遍于世界之精神,短三。全国学界以科学思想为重心故,佛教徒亦以科学为本,评判佛教之教理,而失没佛法超现代科学之殊胜义,不能转科学而反为科学转;所讲佛学,往往如水冲败乳,殆无乳味,短四。此华佛徒之四短,即日佛徒之四长,华佛徒之四长,又日佛徒之四短。今者华、日佛徒往来渐密,情感已通,望于此四短、四长间能互相了解,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则华、日佛教徒乃真能化除隔阂,携手宏传佛教于人世也。

乙、印、缅、暹、佛教徒之互学  印度、缅甸、暹罗、南洋、余处之佛教及佛教徒情况,吾既不深知,难致论议 。 但其处皆系小乘教,而应今之需,决非可限于小乘,故望印、缅、暹诸地佛教同袍,能来华──汉藏──日、留学。而缅、暹、锡兰等,仍以佛教文化经国,其化民成俗之人乘善法 , 必别有开明宏道之处,而华、日佛教徒亦须前往留学,以知其真相;从往来留学而互知之后,遂真能协同以有所作为也。

丙、组为无国界之教团  佛为王子,其出家与出国之精神一贯。古来欲界之根,在家有家,如系狱囚,故真正从佛修行荷传佛法者,必须出家。今欲根扩充,重累尤在于国,故出家兼须出国。必有超出家国之精神,始足以平视世界,等视众生,荷担佛法,化齐人天。借观基督等人天小教,一为何国之利用,且受世诟病而落其教格,况无上无际之佛教耶!然若非组一超出国界而全无国界之教团,则此超国界之精神无所归寄,易为国俗拘蔽,以之自隘其量,不能表显独立无依之胜相。此吾所以有世界佛教联合会之发起,而望全亚佛教同袍皆能注意乎此也!

五 如何进行以尽其责任

甲、教徒内人才之培育  拟设一世界佛化大学,以培育宏传佛教之各方面人才。兹制一表,以明大意:

                              ┌原理(名数理化生心)               (西洋各国文语)┌科 学 院─┤              ┌西  洋  系─┼哲 学 院 └应用(法政农工商医)              │        └文 艺 院          ┌应俗部┤          │   │        ┌教 学 院(梵耶回道神等)          │   └东  洋  系─┼政 学 院(孔老诸子等)          │     (东洋各国文语)└文 艺 院          │    世界佛化大学┤             (设印度及欧洲)

          │            ┌声 闻 院(小乘诸部经论)          │            │          │            │(设日本及中华)          │   ┌教  理  系─┼般 若 院(法性中观诸经论)          │   │        │          │   │        │(设中华及欧美)          │   │        └瑜 伽 院(法相唯识诸经论)          └究真部┤              │        ┌(设锡兰及中华)              │        │律 仪 院(大小乘论律)              │        │              │        │(设中华及美洲)              └行  果  系─┼禅 观 院(禅净台贤等)                       │                       │(设西藏及日本)                       └真 言 院

  乙、人世上化利之施行  1.佛教化俗事业:一、方法:广设学校 , 编译书籍,编演戏剧,集众讲演。二、场所:城厢、乡镇、道路、舟车、军营、监狱、工厂、病院。三、劝善:爱群、守法、勤业、互助、调身、惜物、和平、诚信、放生、念佛。

  四、止恶:弭兵、息斗、戒盗、戒淫、戒奢、戒烟、戒赌、正家、正俗、正礼。2.佛教利世事业:一、救灾:援拯焚溺,赈济饥荒,消防水火,救治兵伤等。二、济贫:传习工艺,开垦荒地。三、扶困:安养老耄,保全贞节,矜全残废等。四、利便:施设灯明,修造桥路,义置舟渡等。  (见海刊六卷六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五·元来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玄奘
  大妄语决堕地狱·印光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二十·永觉元贤
  佛说给孤长者女得度因缘经卷下·佚名
  杂毒海目录·性音
  深密解脱经序·佚名
  卷第十二·智旭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一卷·一行
  雪關禪師語錄總目·雪关智訚
  卷第五十八·霁仑超永
  佛说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卷第二·佚名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智旭
  [第四品]界双论·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陈逢辰·唐圭璋

      逢辰字振祖,号存熙。   乌夜啼   月痕未到朱扉。送郎时。暗里一汪儿泪、没人知。   搵不住。收不聚。被风吹。吹作一天愁雨、损花枝。   西江月   杨柳雪融滞雨,酴醾玉软欺风。飞英簌簌扣雕栊。残蝶归来

  • 狼狈·闻一多

    假如流水上一抹斜阳 悠悠的来了,悠悠的去了; 假如那时不是我不留你, 那颗心不由我作主了。假如又是灰色的黄昏 藏满了蝙蝠的翅膀; 假如那时不是我不念你, 那时的心什么也不能想。假如落叶像败阵纷逃, 暗影在我这窗前睥睨; 假

  • 卷八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一 曹邺【字邺之桂州人】 风人体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夜夜啼织妇寻思待成疋郎今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杏园即事 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

  • ●卷上·李圭

    鸦片为中国漏,为百姓鸩毒,固尽人知之。而其于郡县流行之本末,禁令弛张之互用,与夫英人以售鸦片而兴戎乞抚,又以恶鸦片而设会劝禁:三百年来之事,则未必尽人知之。用就见闻所及,或采自他书,或录诸邮报,荟萃成此,附以外国往来文牍,曰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二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四年八月癸亥朔○倭自南京至秣陵关应天推官罗节卿指挥徐承宗率兵千人守关望风奔溃贼遂过关至溧水县杨林桥典史林文景率兵迎过不能御署县县丞赵珠臣弃城走贼遂由小北门入城宴饮民家信宿乃去○甲子整饬太仓兵备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 列传一百三·纪昀

    列传宋 【七】○宋七李琼 郭琼 陈承昭李万超 白重赞 王仁镐陈思让【若拙】 焦继勋 袁彦李谷 昝居润 王易简赵上交 刘温叟【晔几】刘涛边光范 刘载 程羽李琼郭琼陈承昭李万超白重赞王仁镐陈思让焦继勋袁彦

  • 刘子羽传·脱脱

    刘子羽字彦修,崇安人,资政殿学士刘韦合的长子。宣和末年,刘韦合任浙东军事长官,刘子羽以主管机宜文字的官职辅佐他的父亲。击破睦州贼寇,入朝主管太府、太仆簿,升任卫尉丞。刘韦合守卫真定,刘子羽被批准随从。恰逢金军入侵,父

  • 卷七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二选举略【一】【臣】等谨按选举之义昉自虞周汉以前举士举官类出一途自唐以试士属礼部以选官属吏部而科举铨选乃判为两事历代言考绩者或六条或四善或置审官院考课院或立三任二任之等或定考

  • 卷首之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首之二天章二世宗宪皇帝御制诗赐庄亲王一本论瓜瓞连枝喜最亲推恩先迩室略分讲家人尽洗膏粱习须教学业醇股肱兼耳目属望更谆谆赐裕亲王朱邸连云翼紫宸屏藩重望属亲臣银潢????接恩波近玉叶枝

  • 七年·佚名

    丙午春正月1月1日○壬午朔,大司諫鄭萬和等啓曰:「刑曹佐郞鄭時亨使其傳飯婢,呈狀本曹,有所爭訟,而又對該掌同僚,親自圖囑,其鄙瑣甚矣。請罷職。」不允。○諫院以災異上箚,首以側身修行敬天勤民等說陳戒,中以頻接筵臣討論經史等

  • 论语集解义疏卷四·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述而第七疏【述而者明孔子行教但祖述尧舜自比老彭而不制作也所以次前者时既夷崄圣贤地闭非唯二贤之不遇而圣亦失常故以圣不遇证贤不遇非贤之失所以述而次雍也】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第一 捭阖 9·王诩

    【原文】捭阖之道,以一陰一陽一试之①。故与一陽一言者,依崇高②;与一陰一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③。益损、去就、倍

  • 不苟论第四 当赏·吕不韦

    当赏原文:四曰:民无道知天,民以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知天。四时寒暑日月星辰之行当,则诸生有血气之类皆为得其处而安其产。人臣亦无道知主,人臣以赏罚爵禄之所加知主。主之赏罚爵禄之所加者宜,则亲疏远近贤不肖皆尽其力而以

  • 儒佛异同论之一·梁漱溟

    儒佛不相同也,只可言其相通耳。儒家从不离开人来说话,其立脚点是人的立脚点,说来说去总还归结到人身上,不在其外。佛家反之,他站在远高于人的立场,总是超开人来说话,更不复归结到人身上——归结到成佛。前者属世间

  • 背德者·纪德

    作者安德列·纪德(1896~1951)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矛盾,思想深邃细腻,文笔清丽精湛,语言温婉和谐,具有浓郁的古典美,194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背德者》是纪德的成名之作。小说以自述体的形式,通

  • 咸宾录·罗日褧

    罗日褧编著。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夷,即指东南亚向明王朝通贡的国家和地区,是以明王朝为中心,东、西、南、北为四夷之意。此

  • 在园杂志·刘廷玑

    笔记。共四卷。刘廷玑撰。作者根据康熙年间参加治理黄河时搜集的见闻记录成书。内容包括政事、服饰、饮食、医药、诗文等各方面。所记以清初为主兼及明代。卷首有作者自序和孔尚任之序,书中有关《金瓶梅》的资料有两则

  • 甘疯子传·何曰愈

    甘疯子,江苏上元人。逸其名,有神勇,力能斗虎,逾高绝远,捷疾如飞。淡嗜欲,不事家人生产。遨游名山,足迹半天下,性任侠,道遇不平,辄为人排难解纷,故人以“疯子”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