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晚唐十一

曹邺【字邺之桂州人】

风人体

出门行一步形影便相失何况大堤上骢马如箭疾夜夜啼织妇寻思待成疋郎今不在家在家亦如出

杏园即事

岐路不在天十年行不至一旦公道开青云在平地枕上数声鼓衡门已如市白日探得珠不待骊龙睡怱怱出九衢僮仆顔色异故衣未及换尚有去年泪晴窗照花影落絮浮野翠对酒时忽惊犹疑梦中事

恃宠

二月树色好昭仪正骄奢恐君爱阳艳斫却园中花三十六宫女髻鬟各如鸦君王心所怜独自不见瑕台上红灯尽未肯下金车一笑不得所尘中悉无家飞燕身更轻何必恃容华

四望楼

背山见楼影应合与山齐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鸣鷄无限燕赵女吹笙上金梯风起洛阳东香过洛阳西公子长夜醉不闻子规啼

战城南

千金画阵图自为弓剑苦杀尽田野人将军犹爱武性命换他恩功成谁作主凤凰楼上人夜夜长歌舞

登岳阳楼有怀寄座主相公

南登岳阳楼北眺长安道不见昇平里千山树如草骨肉在南楚沈忧起常蚤白社愁成空秋芜待谁扫常闻诗人语西子不宜老赖识丹元君时来语蓬岛

将寄天平职书怀寄翰林从兄

居处絶人事门前雀罗施谁遣辟书至仆隶皆展眉疋马渡河洛西风飘路岐手执王粲笔闲吟向旌旗香晚翠莲动吟余红烛移开口啖酒肉将何报相知况我魏公子相顾不相疑岂学官仓鼠饱食无所为白露沾碧草芙蓉落清池自少不到处全家忽如归吾宗处清切立在白玉墀方得一侍座单车又星飞愿将门底水永托万顷陂

贺雪寄本府尚书

雨雪不顺时隂阳失明晦麦根半成土农夫泣相对我公诚诉天天地忽巳泰长颷卷白云散落羣峰外拂砌花影明交宫鹤翎碎宿客晨不飞犹疑月光在碧树香尽发蠧虫声渐退有客怀兔园吟诗遶城内

去不返

寒女不自知嫁为公子妻亲情未识面明日便东西但得上马了一去头不回双轮如鸟飞影尽东南街九重十二门一门四扇开君从此路去妾向此路啼但得君见面不辞挿荆钗

送厉国南下第归澧州

当春人尽归我独无归计送君自多感岂是缘下第君看山上草尽有干云势结根既不然何必更掩袂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吟君别我诗怅望水烟际

吴宫宴

吴宫城阙高龙凤遥相倚四面铿鼓钟中央列罗绮春风时一来兰麝闻数里三度明月落青蛾醉不起江头铁剑鸣玉座成荒垒适来歌舞处未知身是鬼

从天平节度使游平流园

池塘静於寺俗事不到眼下马如在山令人忽疎散明公有高思到此遂长返乘兴挈一壶折荷以为盏入竹藤似虵侵墙水成藓幽鸟不识人时来拂冠冕沿流路若穷及行路犹远洞中已云夕洞口天未晚自怜不羁者写物性常简翻愁此兴多引得嵇康嬾

蓟北门行

长河冻如石征人夜中戍但恐筋力尽敢负将军遇古来死未歇白骨碍官路岂无一有功可以高其墓亲戚牵衣泣悲号自相顾死者虽无言那堪生者悟不如无手足得见齿髪暮乃知七尺躯却是速死具

姑苏台

南宫酒未销又宴姑苏台美人和泪去半夜阊门开相对正歌舞笑中闻鼔鼙星散九重门血流十二街一去成万古台尽人不回时闻野田中拾得黄金钗

弃妇

嫁来未曾出此去长别离父母亦有家羞言何以归此日年且少事姑常有仪见多自成丑不待顔色衰何人不识宠所嗟无自非将欲告此意四隣已相疑

代罗敷诮使君

常言爱嵩山别妾向东京朝来见人说却知在石城未必菖蒲花只向石城生自是使君眼见物皆有情麋鹿同上山莲藕同在泥莫学天上日朝东暮还西

南征怨

万浪东不回昭王南征早龙舟没何处独树江上老吾欲问水滨宫殿已生草

和潘安仁金谷集

太守龙为马将军金作车香飘十里风风下緑珠歌莫怪坐上客叹君庭前花明朝此池馆不是石崇家

薄命妾

薄命常恻恻出门见南北刘郎马蹄疾何处去不得泪珠不可收虫丝不可织知君緑桑下更有新相识

始皇陵下作

千金买鱼灯泉下照狐兔行人上陵过却吊扶苏墓累累圹中物多於养生具若使山可移应将秦国去舜没虽在前今犹未封树

赵城怀古

邯郸旧公子骑马又鸣珂手挥白玉鞭不避五侯车闲愁春日短沽酒入倡家一笑千万金醉中赠秦娥如今高原上树树白杨花

代班姬

宠极多妬容乘车上金阶欻然赵飞燕不语到日西手把菖蒲花君王唤不来常嫌鬓蝉重乞人白玉钗君心无定波咫尺流不回後宫门不掩每夜黄鸟啼买得千金赋花顔已如灰

对酒

爱酒知是僻难与性相舍未必独醒人便是不饮者晚岁无此物何由住田野

送进士李殷下第游汾河

上国花照地遣君向西征旁人亦有恨况复故人情单车欲云去别酒忽然醒如何今夜梦半作道路程边士不好礼全家住军城城中鼓角严旅客常夜惊中有左记室逢人眼光明西门未归者下马如到京还应一开卷为子心不平殷勤说中抱壮志勿自轻

山中

落第非有罪兹山聊归止山猿隔云住共饮山中水读书时有兴坐石忘却起西山忽然暮往往遗巾履经时一出门兼俟僮仆喜常被山中笑求名岂如此

城南野居寄知已

奔走未到我在城如在村出门既无意岂如常闭门作诗二十载阙下名不闻无人为开口君子独有言身为苦寒士一笑亦感恩殷勤中途上勿使车无轮

霁後作

新霁辨草木晩塘明衣於乳燕不归宿双双飞向林微照露花影轻云浮麦隂无人可招隐尽日登山吟

寄贾驰先辈

游子想万里何必登高台闻君燕女吟如自蓟北来长安高盖多健马东西街尽说蒿簪古将钱买金钗我祖西圉事触之独伤怀如今数公子如鸟无树栖济水一入河便与清流乖闻君欲自持勿使吾道夷

送友人入塞

乱蓬无根日送子入青塞苍茫万里秋如见原野大鸟雀寒不下山川迥相对一马没黄云登高望犹在惊风忽然起白日黯已晦如何怨路长出门天子外

滻川寄刘进士

我家不背水君身不向越自是相忆苦忽如经年别山家草木闲石上有残雪美人望不见迢迢云中月

故人寄茶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沈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每年春草芳雪过蓝关寒气薄鴈回湘浦怨声长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非我乡

碧浔宴上有怀知己

荻花芦叶满溪流一簇笙歌在水楼金管曲长人尽醉玉簪恩重独生愁女萝力弱难逢地桐树心孤易感秋莫怪当欣却惆怅全家欲上五湖舟

庭草

庭草根自浅造化无遗功低回一寸心不敢怨春风

过白起墓

毗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金井怨

西风吹急景美人照金井不见面上花却恨井中影

早起

月堕沧浪西门开树无影此时归梦阑立在梧桐井

早秋宿田舍

涧草疎疎萤火光山月朗朗枫树长南村犊子夜声急应是栏边新有霜

老圃堂

邵平瓜地接吾庐谷雨乾时手自锄昨日春风欺不在就牀吹落读残书

曹唐【字尧宾桂州人】

长安春舍叙邵陵旧宴怀永门萧使君

三年身逐楚诸侯宾榻容居最上头饱听笙歌陪夜饮熟寻云水纵闲游朱门锁闭烟霞暮铃阁清泠水木秋月满前山圆不动更邀诗客上高楼

奉送严大夫再领容州

海风卷树冻岚消忧国宁辞岭外遥自顾勤劳甘百战不将功业负三朝剑澄黑水曾芟虎箭劈黄云惯射鵰代北天南尽成事肯将心许霍嫖姚

赠南岳冯处士

寂寥深水闭烟霞洞里相知有几家笑看潭鱼吹水沫醉嗔溪鹿吃蕉花穿厨历历泉声细绕屋悠悠树影斜夜静着灰封釜竈自添文武养丹砂

题子侄双松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送康祭酒赴轮台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走轮台霜黏海眼旗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鼔如雷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汉武帝将候西王母下降

崑仑凝想最高峰王母来乘五色龙歌听紫鸾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风回水落三清月漏苦霜传五夜钟树影悠悠花悄悄若闻箫管是行踪

刘晨阮肇游天台

树入天台石路新细云和雨动无尘烟霞不是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後身往往鷄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不知何地归依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仙子送刘阮出洞

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却再来云液每归须强饮玉书无事莫频开花当洞口应长在水到人间定不回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照苍苔

仙子洞中有怀刘郎

不将清瑟理霓裳尘梦那知鹤梦长洞里有天春寂寂人间无路月茫茫玉沙瑶草连溪碧流水桃花满涧香晓露风灯零落尽此生无处访刘郎

织女怀牛郎

北斗佳人双泪流眼穿肠断为牵牛封题锦字凝新恨抛掷金梭结旧愁桂树三天云漠漠银河一带水悠悠欲将心就仙郎说借问榆花早晚秋

汉武帝思李夫人

惆怅朱顔不复归晚秋黄叶满天飞迎风细荇传香粉隔水残霞见画衣白玉帐寒鸳梦絶紫阳宫远鴈书稀夜深池上兰桡歇断续歌声接太微

小游仙诗十首

海水西飞照柏林青云斜倚锦云深水风暗入古山叶吹断步虚清磬音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月明朗朗溪头树白髪老人相对棊

芝蕙芸花烂漫春瑞香烟露湿衣中玉童私地夸书札偷写云瑶暗赠人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秦皇汉武死何处海畔红桑花自开

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去吃尽溪头巨胜花

叔卿遍览九天春不见人间故旧人怪得蓬莱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方士飞轩驻碧霞酒香风冷月初斜不知谁唱春归曲落尽溪头白玉花

暂随鳬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

新授金书入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与君一别三千岁却厌仙家日月长

题武陵词二首

此生终使此身闲不是秦时且要还努力桃花与流水莫辞相送到人间

桃花夹岸杳何之花满春山水去迟三宿武陵溪上月始知人世有秦时

石仓历代诗选卷八十四

 

猜你喜欢
  卷九·董康
  第二十八出 诳姻·李渔
  ◆吴处士景奎(药房樵唱)·顾嗣立
  车眺·徐志摩
  惜香乐府卷二·赵长卿
  卷289 ·佚名
  古诗镜卷十九·陆时雍
  卷四百六十一·陈廷敬
  卷一百四十六·陈廷敬
  卷四百二十七·佚名
  卷一百三·佚名
  渺小·徐志摩
  郑谷诗鉴赏·佚名
  西村诗集巻上·朱朴
  野古集附録·龚诩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戴教授表元(剡源集)·顾嗣立

    表元,字帅初,一字曾伯,庆元奉化人。宋咸淳中,登进士乙科,教授建康府。迁临安教授,行户部掌故国子主簿,皆以兵乱不就。元成宗大德八年,表元年六十余矣,执政者荐之,除信州教授,再调婺州,以疾辞。其后翰林集贤以修撰博士交荐,不起,卒年

  • 卷十一·王昶

    黄氏一首 叶小纨一首 顾道善一首 刘碧一首 沈宪英一首谢季兰一首 端淑卿一首 项兰贞一首 陈氏一首 顾文婉三首商景兰一首 张引元一首 袁彤芳一首 李玉照一首 王朗一首王凤娴二首 叶纨纨二首 吴山一首 

  • 卷之五百三十一·佚名

    光绪三十年。甲辰。五月。甲午。军机大臣等、增祺等奏、奉天驿巡道员缺请暂归外补等语。奉天驿巡道。本系请旨肬■闲放之缺。现在地方紧要。着增祺、廷杰、遴保数员。出具切实考语。候旨肬■闲用。现月  ○署两广

  • 通志卷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五帝纪第二帝少昊 帝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帝少昊青阳氏即元嚣也亦谓之摰或言名摰以金德王天下亦谓之金天氏邑于穷桑帝初为已姓之祖后改为嬴作都于曲阜乐曰九渊用度量制乐器

  • 高丽传·李延寿

    高句丽,先祖来自夫余。夫余国王曾得到河伯的女儿,便关闭在房内,因被太阳照射,她抽身躲避,太阳光又追逐她,不久怀有身孕,生下一蛋,大如五个头。夫余国王把他扔给狗,狗不吃;扔给小猪,小猪不吃;扔在路上,牛马躲避他;扔在田野上,好多鸟用

  • 卷一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八歌颂五十八【生监诸臣九】万寿诗【五言排律十二韵】生         员【臣】程宜瑛瑞霭浮金阙祥光耀紫宸九天舒化日万国庆灵椿秩秩歌天保绵绵颂锡纯长庚明彩仗花甲应芳辰帝德

  • 第二章 欲去国害必自弭兵破国界始·梁启超

      夫以有国对立,兵争之惨如此,人民之涂炭如彼,此其最彰明较著矣。若夫竭民力以养兵,糜费无量,驱人民以为兵,失业无量。虽有仁人义士,不得不各私其国,故其心志所注,识见议论皆为国所限,以争地杀人为合大义,以灭国屠人为有大功,

  • 卷三十七·陆陇其

    <经部,四书类,四书讲义困勉录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讲义困勉録卷三十七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尽心下不仁哉章总防 赛合注曰此举恵王之不仁以为战争者儆 按此章只是言不仁之祸其始及于疎而其终遂及于亲不重务本意不仁哉

  • 大学证文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宋程氏明道改本【不分章节】九经考异曰大学原无经传之分其章次亦与今异宋儒疑有错简各以其意更之即二程定本亦不相一见二程全书中又曰今所定本葢本伊川程氏而经传之分则朱子为之又曰伊川定本即是今

  • 卷六·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      宋 卫湜 撰客若降等执食兴辞主人兴辞於客然後客坐主人延客祭祭食祭所先进殽之序徧祭之三饭主人延客食胾然後辩殽主人未辩客不虚口郑氏曰辞

  • 卷十二·胡广

    <经部,诗类,诗传大全钦定四库全书诗传大全卷十二   明 胡广等 撰小旻之什二之五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音聿】何日斯沮【任吕反】谋臧不从不臧覆用【叶于封反】我视谋犹亦孔之卭【其凶反】赋也旻幽逺之意敷

  • 唯 生 哲 学·太虚

    ──二十三年九月在武昌东方文化研究院讲──西洋哲学是唯物论的,印度哲学是唯识论的,中国哲学可以说是唯生论的。就这三系哲学的本质上讲,中国哲学是以生气为本质的。生气、即是阴阳消长的气化,由阴阳变化而有宇宙万有的

  • 第三十七章 斯那四王等时代·多罗那他

    罗婆斯那的儿子迦娑斯那,迦娑斯那的儿子摩尼多斯那、摩尼多斯那的儿子罗提迦斯那等出世。他们各个在位年数不明,但四代合计不过接近八十年。他们的时代中有戍婆迦罗崛多、罗毗室利阇那、奈耶迦波室利、陀舍跋罗室利以及

  • 猎人笔记·屠格涅夫

    著名小说《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优秀作品之一。全书共25个短篇,自1847年起在俄国进步刊物《现代人》上陆续发表。小说以俄罗斯中部地区的自然景色为衬托,以农民与地主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地描绘了19

  • 美德的动摇·三岛由纪夫

    《美德的动摇》是三岛由纪夫中晚期小说之一,完成于1957年,同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主人公仓越节子出生于一个管教甚严、门第高尚的家庭,但却洋溢着官能的天赋。仓越节子不甘于寂寞,宽容空想,主动成为有着英俊面容和矫健身体

  • 宸垣识略·吴长元

    笔记。清吴长元撰。十六卷。长元字太初,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间潦倒京都,为公卿校雠文艺,撰是书。约二十四万字。据康熙时朱彝尊编《日下旧闻》和乾隆帝敕编《日下旧闻考》二书增删重写而成。 全书记录了北京城近

  • 竟山乐录·毛奇龄

    乐学著作。清毛奇龄撰。是书据明宁王权《唐乐笛色谱》为准,以四、乙、上、尺、工、凡、六字循环成七调。如四为领调,则乙为变宫,上为商,尺为角,工为徵,凡为变徵,六为羽。又除羽无清声,置乙、凡二字不用,复从六而推。高四为宫清

  • 阿毗昙心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