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诸祖道影赞(有序)

真不可邈。邈者非真。影不离形。形实非影。若从有影迹上揣摩。奚啻水中捞月。若从无影迹上揣摩。犹是空里生花。有无既去。毕竟作么生。普化尽力翻个筋斗。志公出手剺破面门。将知费了多少盐酱。虽然如是。事无一向。方有多门。今此描摹虚空之眉目。指点梦幻之行踪。已朽葛藤。重为扶起。积年赃物。尽底掀开。其於已往诸祖。果是一耶。是二耶。但是一等之机。法缘在兹。莫道全身未露。便已觌面相呈了也。呵呵。不因夜来雁。怎见海门秋。

僧宝之始

憍陈如尊者

歌利挥剑。早已说破。鹿苑初唱。唯师首和。一个耳聋。一个话堕。热瞒大地。居僧上座。

禅宗诸祖

初祖迦叶尊者

一花才拈。千圣胆落。遇无知汉。微笑而作。死柴头火。今古辉烁。还是禅宗初祖么。错。

二祖阿难尊者

百千佛法。舌根吞吐。多闻总持。何为禅祖。倒却剎竿。老婆心苦。虽然。莫道齐一变至于鲁。

三祖商那和修尊者

青林悬记。瑞草知期。尊者崛生。乃应其时。以毒破毒。龙何能窥。施地建剎。返被渠印破面皮。

四祖优波鞠多尊者

是十七。非十七。话分两橛。着甚么急。震动魔宫成梦事。室筹充满曾无一。毕竟有甚长处。眉横鼻直。

五祖提多迦尊者

我师出缠智。犹彼出屋日。至今尚自仰余辉。不是其人见如漆。呵呵。此盖梦话。原非真实。照烛有无俱莫识。

六祖弥遮迦尊者

昔生梵天。既逢亲友。支离累劫。是谁之咎。冤债相逢。落这窠臼。原来一步不曾移。始识三三原是九。

七祖婆须密尊者

金云浮盖。毓圣之土。手中执器。还家之路。说法等虚空。分明落分疏。岂容梵王帝释却来当面涂污。正好劈脊便打。庶几于佛悬记不相孤负。

八祖佛陀难提尊者

义即不论。虚空难钉。论即不义。钵盂安柄。狭路相逢。沾甘露味。虽是一语知归。也孤负渠生来肉鬓。

九祖伏驮密多尊者

虽曰未言。已示其意。虽曰未行。已诣其至。针芥相投。真没巴鼻。便行七步。却落第二。

十祖胁尊者

祥光烛座。腥臭早露。胁不至席。脊梁铁铸。坐金色地。敷破坐具。还有真实义么。七错八悞。

十一祖富那夜多尊者

汝非诸佛。诸佛亦非。只此一语。便堪授衣。踏翻金色地。觑破佛祖机。说甚么觉花成。大似枝上生枝。

十二祖马鸣尊者

不识是佛。佛不可识。这里撞着。银山铁壁。一朝锯解木断。始识秤锤有汁。露出空中爪牙。摧伏大幻冤敌。噫。空起一场是非。到底魔佛难析。

十三祖迦毗摩罗尊者

神力能化巨海。果是何等妖异。忽然识得性海。看来只同儿戏。是魔是佛总虚闲。百千神力俱抛弃。擒得毒龙来作子。果然不枉作马鸣之嗣。

十四祖龙树尊者

当场现月轮。此实不容已。祇这画饼子。觑着千万里。非色亦非声。谁人敢轻拟。唯是嫡骨儿。方不负斯旨。

十五祖迦那提婆尊者

以针投钵。是作贼汉。睹满月轮。止得其半。指木菌之前因。示比丘之后患。打草祇要蛇惊。了我家之陈案。

十六祖罗睺罗多尊者

藉树头耳。闻世外调。佛志不虚。祖灯斯绍。穷金河源。垂千仞钓。擎来一钵梵天饭。难免作家傍笑。

十七祖僧伽难提尊者

敝屣世荣。宴坐石窟。冤债相寻。磁石引铁。取甘露普饮大众。聊应时节。若问是何滋味。尽教大地结舌。

十八祖伽耶舍多尊者

持鉴而来。好与打破。诸佛之机。是甚残唾。非风非铃。指归这个。也似猢孙上树。不免一状领过。

十九祖鸠摩罗多尊者

夙善说法。般若之力。遇毒恶手。当场指出。忽然摸着鼻孔。莫道无人。虚空逼塞。虽然一槌便就。却也迟了八刻。

二十祖奢夜多尊者

因形现影。遡流寻源。宿慧顿发。默契厥元。体本无生。法有何言。有为无为。梦里徒喧。

二十一祖婆修盘头尊者

秋水明月。断崖寒雪。渔翁睡醒向前汀。始识夜来舟暂歇。黑如玉白如铁。谁人敢向当头说。我师逗着便知归。果然贤众非饶舌。

二十二祖摩拏罗尊者

诞质王宫。达兹玄奥。法本无碍。宛同幻泡。应佛悬记。分灯化导。降香鹤林。火必就燥。

二十三祖鹤勒那尊者

持环而来。不为别事。久为鹤师。岂行异类。冤债相逢。香结成穗。一日闻偈知归。鹤众释然远离。

二十四祖师子尊者

道不可求。用即非功。达本无作。祖脉潜通。昔有异气。应在汝躬。头落臂断。彼此蕴空。切莫道是冤债相逢。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

神剑本铦。拳珠自莹。其来有因。肘后悬印。时当难起。传衣表信。久炼愈明。真嗣始定。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

外道为山。痴禅之力。触着无心。自贻伊戚。俾归真乘。反曲作直。故人忽逢。二五一十。

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尊者

不是势至。唤作势至。从因缘来。为法之寄。常转妙经。岂落文字。两手放光。更没巴鼻。

二十八祖菩提达摩尊者

航海而来。不为别故。踢翻窠臼。英雄失据。面壁九年。是何门户。也可笑也可恶。赖有作家下毒手。只得只履西归去。至今流祸未曾消。尽堕一千七百之数。

二十九祖慧可大师

断臂安心。三拜得髓。如空合空。是何道理。教渠觅罪不可得。毕竟更无别旨。虽说转转相传。却似无风浪起。

三十祖僧璨大师

觅罪不得。家破路绝。寄迹空山。形单影孑。不是其人。何敢饶舌。晚得童子。皮下有血。

三十一祖道信大师

宿习解脱门。早佩祖师印。吉水城边贼胆惊。破头山上法雷震。皇诏四征不出山。始知道人不用命。

三十二祖弘忍大师

来时有约。生处难稽。莫道无姓。还渠自知。黄梅果熟任风吹。一卷金刚成露布。惹得獦獠便授衣。

三十三祖慧能大师

这卖柴汉。一字不识。撞着金刚成粉末。三更直入黄梅室。真是举网张风。更论甚么轨则。从兹甘露徧寰中。鸟近金山无异色。

牛头山融禅师

寂寞空山。禽兽作侣。赖遇作家。坐断佛祖。狼踪虎迹无寻处。迸出日轮正当午。前日后日争几许。问取庵中主。

嵩岳慧安国师

据少室座。秉黄梅印。钝置南岳。提挈万乘。入水始见长人。末后犹提正令。猖狂晤语无人会。野火却能听遗命。

南岳让禅师

一毒碍胸。八载奈何。忽然扑落。是个甚么。庵前片砖。乃祸之囮。引出马驹。陆地生波。

青原思禅师

当何所务。胶舟请渡。赖遇作家。贼心毕露。本无阶级。何须动步。他年提出石头。果然翻尽露布。

永嘉真觉禅师

鉴在机先。气吞佛祖。振锡而来。适逢其主。机用超越。如缚猛虎。一宿便归。别开门户。

龚公山马祖禅师

应谶而出。一砖打醒。纵横蹴踏。机用最神。遭其毒者。百三十人。至今脚下。如雷如霆。

石头迁禅师

禀曹溪命。入青原室。大胆如天祇自骄。不道岭南有消息。性海直共祖师游。一卷参同遗后式。覆地翻天智用殊。石头路滑谁能及。

百丈海禅师

魏魏大雄峰。全是黄金铸。一喝三日聋。牙爪从兹露。拨转野狐禅。分付下堂句。引出赤须胡。圣贤俱罔措。

南泉愿禅师

超然物外人。游戏皆芳躅。南泉三十载。牧牛水草足。一日出山去。大地遭横触。指花能破梦。斩猫谁解赎。

大珠海禅师

宝藏久埋。抛家外走。逢人指出。始知本有。照用无方。龙吟狮吼。入道无门。师辟其牖。

天皇悟禅师

那边既是不住。这边何须更论。一到石头撞破。自然两下不存。万仞峰头独足立。宇宙都教一口吞。

黄檗运禅师

祇为父大慈。致得子大骄。闻着一喝惊吐舌。便解如虎之虓。狭路亲遭一口。几乎师命难逃。从此门风大险。钝置四海英豪。

沩山佑禅师

拨着一星。方始知有。踢倒净瓶。不落窠臼。却作一头水牯牛。无端落在仰山手。从兹父子立家风。暗机圆合相鼓诱。

赵州谂禅师

拾来镇州萝卜。挂作东壁葫芦。拈出庭前栢树。直教大地糊涂。赵州关过也无。指东话西无道理。遇者须教骨髓枯。

睦州陈尊宿

机似闪电。用若神龙。七古八怪。觅之即空。等闲垂手。肇建两宗。悬一草履而黄巢胆丧。睦州人至今颂退贼之功。呜呼予何能知此翁。

临济玄禅师

三十痛棒。直要见血。这里猛省。岂容枝节。三拳一掌。霜上加雪。爪牙顿露。门风险绝。

洞山价禅师

无情却会说法。祇此便是师真。及至当场托出。如何依旧沉吟。过水照见面孔。方知昔日婆心。从此横开五位。剪断诸见稠林。

径山国一禅师

为真法宝。作丈夫事。鼻祖双径。龙王献地。马师不能惑乱。天王亦遭钝置。岂独为唐国一人。实乃百世之瑞。

圭峰密禅师

禅教分驰。一之者少。惟师一触。二途俱了。为教之祖。为禅之表。灭诤启迷。如日初晓。

雪峰存禅师

夙领师棒。晚藉友箴。盖天盖地。大用繁兴。木球[车*衮]出智不及。鳖鼻当路毒难亲。岩头张网如天阔。满地儿孙皆凤麟。

曹山寂禅师

洞水逆流。师嗣其慧。从那边来。开此五位。宝镜当台。照彼万类。虚玄无着。岂容意会。

岩头奯禅师

石裂崖崩。德峤之令。师乃嗣之。如雷益迅。湖边棹如龙活。岩头路似天峻。遇着祇嘘一声。无限平人丧命。

龙湖闻禅师

以帝室胄。作法王臣。得石霜不说之印。会案山点额之心。龙避罚而匿袖。水报德而澄渟。临终大家听取。三十年秘密尽倾。

鸟窠道林禅师

秦望山头。是何模样。明月挂松枝。红尘飞不上。至险实至平。太守岂能谅。位镇江山却太危。立着下风徒怅望。

云门偃禅师

秦时[车*度]轹钻。却入睦州门。岂特损渠一足。直令命根不存。才寄雪峰一语。致得大地名喧。门庭壁立悬千仞。拈出糊饼几能吞。

风穴沼禅师

不遭南院惑乱。棒下彻透根源。露出铁牛之机。卢陂失后忘前。济下慧命一线。独赖吾师仅延。垂涕拈出家藏。法浪从此滔天。

首山念禅师

临济之道。遇风欲止。赖师续之。浡然复起。不说之说。听者非耳。拂袖便行。有何道理。胸中更无元字脚。七轴莲经成故纸。

法眼益禅师

片石碍胸。途穷路绝。逢人扑落。三界影灭。一切现成。何须扭捏。是大法眼。照用无缺。

汾阳昭禅师

穿过百丈席。捞得空潭月。狮子踞地坐。来者胆皆裂。三诀起干戈。十智生枝节。异僧为法来。特请勤宣说。

雪窦显禅师

横经穷丛。机辨风驰。一入智门。丧尽所赍。拂子之下。如临朝曦。奔流度刃。难喻其机。

慈明圆禅师

诟骂法施。其用果别。唯师当之。狂心顿歇。便解当阳哮吼。直是天惊地裂。一言推倒神鼎屋。今古何曾有豪杰。

佛印元禅师

早中楞严猛毒。死在开先齑瓮。一具利齿狞牙。诸方闻着头痛。祇管侮圣欺贤。直要捞龙打凤。描得师真喜大笑。谁知笑破阎浮梦。

天衣怀禅师

梦从星降。悲乃宿习。徧游丛社。早便超逸。遇恶辣手。面对铁壁。爆地担折。鼻孔打失。万仞银山当下崩。虚空突出一轮日。

永明寿禅师

悬一心镜。圆万行影。幽义徧穷。千光并炳。开念佛门。示唯心境。广摄三根。普垂接引。

黄龙南禅师

慈明脊梁。硬铮似铁。师一见之。心胆顿裂。赵州勘破没来繇。说甚红炉一片雪。险绝如天不可攀。三关截断英雄舌。

杨岐会禅师

辅弼慈明。纲维丛席。一语知休。涣若氷释。三脚驴儿踏杀人。何问南山有白额。他日儿孙果满地。临风各有冲霄翼。

白云端禅师

抱珠而来。一笑被夺。谁知此笑。能杀能活。及至识破。如桶底脱。始知此珠本自开豁。

长芦[〡*臣*责]禅师

禅净两关。谁权谁实。设化任机。千圣道一。大士幽赞。首兹胜集。莫道达摩直指。不是远公遗式。

五祖演禅师

一出门来。担一片板。逢人乱撞。几遭换眼。却因白云为牙。买得祖父田产。虽是自家旧业。也费几多重趼。

天童宏智禅师

丹霞遭一拂。坭丸头抛弃。超出空劫外。摸着自家鼻。三更不借明。本光难思议。坐断太白峰。法乳流大地。

径山大慧禅师

从宝峰安个鼻孔。从天宁打出壳封。佛日辉天鉴地。竹篦趂象鞭龙。腥臊徧闻震旦国。不孤渠付临济正宗。

虎丘隆禅师

入长芦门。识圆悟语。想酢生液。竟入其旅。莫道柔易。瞌睡之虎。踞坐虎丘。不容佛祖。

天童应庵禅师

探虎丘穴。似凑泊不得。坐金轮顶。似埋没不得。放出杨岐驴。野干俱屏息。甘露门开深似海。山高路险云昏黑。

普庵肃禅师

大沩门头觅影。华严海里翻身。本莫测迹难寻。别显权机祖意深。可怜白日人遭劫。无限魔云赖汝清。

无准范禅师

悞入破庵。罄无所得。有众如海。化行莫测。文煅武炼。陶铸绵密。两入内庭。挈开天日。

雪岩钦禅师

知见若存。关棙犹隔。触破琉璃。殿前古栢。借仰山座。通杨岐脉。全提正令。千妖丧魄。

高峰妙禅师

打落拖尸句。擒得睡中主。死关天似险。负之以猛虎。三唤不回头。爪牙不轻吐。一条黑竹篦。鞭挞诸佛祖。

铁山琼禅师

髑髅触破。再下一槌。本无欠少。须经这回。龙睛鬼眼尚难识。万里无端逐臭来。熏天炙地无藏处。法网弥天海外开。

中峰本禅师

一遇流泉。见神见鬼。度得竹篦。毁巢破垒。超然幻住。随在云委。说法无碍。海漩之水。

断崖义禅师

踏断千丈岩。照破一片雪。机辨若奔雷。孤峭如硬铁。甘隐五十秋。火烧不能热。末后更颠狂。灭尽千圣辙。

松隐茂禅师

无量劫来。抱此革囊。一击之下。如雪沃汤。通身是口。毛孔放光。光前绝后。天花飞扬。

千岩长禅师

穷佛归处。枯木遇雪。恶狗当门。截断途辙。老鼠翻盆。漆桶堕裂。伏龙山上。证龟作鳖。

天如惟则禅师

无出豁汉。萎萎随随。水边林下。如藏六龟。有时在师子林中一啸。也不忝幻住之师。

泐季潭禅师

龙飞五位。法运更新。如云之从。作国上珍。终不受官。天语益亲。末后倾出。谁赓其音。

金壁峰禅师

白光烨烨。法中之瑞。伐木闻声。更有何事。两入帝庭提祖印。开天首庆风云会。皇恩正渥歌归去。舍利灿灿如珠缀。

启教诸祖

天亲菩萨

二难并兴。发慈尊秘。伟论云蒸。释无遗义。唯识既明。性相始备。永为法灯。照千万世。

摄摩腾尊者

金人入梦。荷法而东。开天挈日。力在厥躬。如盲始见。如聋忽聪。摄伏外众。永播吾宗。

竺法兰尊者

圣不独化。必有其辅。摩腾既东。师亦步武。肇译诸经。始澍法雨。如来之使。震旦之祖。

康居会尊者

江南缘熟。有光烛天。寻光而至。师善其权。首请舍利。为大法先。塔寺肇建。慧炬始然。

鸠摩罗什法师

灵发母胎。妙慧若神。持钵悟旨。幼龄说经。佛法东传。讹谬相承。实藉师至。放大光明。

台宗诸祖

北齐慧文尊者

禅法西来。多局渐因。惟师崛起。悟乃天真。法禀龙树。观宗一心。圆顿妙门。如日初升。

南岳慧思尊者

抱经空冢。悲泪何切。普贤摩顶。默然为说。禀观北齐。法华顿彻。展拓义门。永迪来哲。故知宿誓弘持。当是地涌之列。

天台智者大师

受嘱而来。兹乃复遇。南岳亲承。遽尔长悟。独宗经王。法雨滂澍。圆顿妙音。千圣一路。噫弘持若师者。庶几不孤灵山所付。

章安灌顶法师

龙树教观。天台始昌。有师结集。法波愈扬。历难注经。雪被氷床。烈火弗热。其纲永张。

法华智威尊者

出宰官宅。入法王家。定慧交发。圆证法华。飞锡定止。法鼓长挝。胡为所愿者小而所获者奢。其毋乃地涌之一。特现权而来耶。

天宫慧威尊者

大威之室。广而且幽。惟师入之。作大法舟。勇退深山。鹿豕同游。卷舒以时。厥化自周。

左溪朗尊者

晚入天台。一吸无遗。头陀自律。涧饮岩栖。异类感化。舍利空垂。行粹道圆。表表羽仪。

荆溪湛然尊者

家学缄授。其道未扬。我师嗣之。于前有光。独挟两轮。广运无方。穷玄剧辩。竖最胜幢。

国清邃尊者

伟哉荆溪。难乎其继。我师灵慧。独与之契。法流海外。光焕天际。如日东升照破幽蔽。

国清修尊者

善入教观。妙旨如跃。笃於事行。行本无作。麈尾之下。神智自廓。金地之藏。宝光映烁。

国清物外尊者

会当其厄。教法晦沉。云散鸟飞。孑影深林。妙入正定。影灭尘凝。一丝之脉。以待曙明。

国清琇尊者

善说法者。必如法说。众寡无形。虚空有舌。异僧来听。稽首而别。凌空笑谢。始知是贼。

国清竦尊者

唐运既倾。群雄竞霸。安知内地。惟王实藉。勤修益励用答国化。高论云兴。秉炬深夜。

螺溪净光尊者

体合观音。照用不穷。欲绝之绪。赖师再隆。搜古藏于灰烬之余。取逸简于大海之东。赫赫吾师。是谓能亢其宗。

宝云义通尊者

魏魏梵表。东海之杰。来学中华。圆顿毕辙。宝云弥布。法运超越。舍利鳞砌。证甘露灭。

四明法智尊者

台教雕残。其复未久。赖佛真子。操智种首。扫除异计。作狮子吼。惟一具字。折服众口。

华严诸祖

杜顺和尚

华严大海。汪洋莫拟。若非大智。孰穷其底。开法界门。示还源轨。是知我师。必曼殊氏。

贤首法藏法师

来必有因。燃指立誓。游毗卢海。穷法界致。口门放光。神京震地。伟哉我师。垂范万世。

清凉澄观法师

报缘之胜。吾不暇致其称。毓德之粹。吾无能指而名。以法界海慧。穷法界海经。吾又何得而探其深。若我师者。岂独七帝之师。实万世之仪刑。

慈恩诸祖

玄奘法师

少历讲席。神悟擅声。间关求法。委命秉诚。五百余部。穷高极深。大教斯备。相宗始弘。

窥基法师

唯识一家。其义最微。奘得其诀。非师孰窥。撰疏述钞。直扬其徽。如暗得炬。百世所师。

净土诸祖

东林慧远禅师

深入般若门。别开骨董铺。浊浪尽滔天。一舟横古渡。莫道将错就错。何曾不是长安路。

法照禅师

宿必有因。境乃先现。及到其处。文殊觌面。指归净土。末季方便。舍兹一途。转见瞑眩。

律宗诸祖

南山宣律师

佛制弟子。依戒而住。狂慧既兴。越畔而去。师弘四分。戒光远着。百世所依。法门一柱。

灵芝照律师

该练三学。以戒为本。如氷如霜。秉诚力践。节彼南山。赖师继显。莲邦缘熟。天乐闻远。

瑜伽诸祖

不空上师

据灌顶位。佩毗卢印。心精冥感。如响斯应。文殊特为现身。天王亦来听令。岂徒秘密之功。实乃不思议之圣。

一行禅师

五部教法。师获其印。阴阳谶纬。俗称其圣。既契心於嵩山之门。胡为盘桓乎他学之径。是知大人智用。若摩尼珠。何殊方而不圆映。

应化圣贤

佛图澄国师

石氏之暴。如猛虎嗔。师胡为来。乃作厥宾。百千光怪。用何其神。实以行师之仁。所谓如狎鸥鸟者。其未得师之心。

慧约国师

此大菩萨。现比丘身。戒从性发。通岂修成。作帝王师。主大法盟。志公之匹。千载遗馨。

宝志大士

从鹰巢来。异迹莫测。梁武颇解相亲。怎奈认着形色。不免剺破面门。何妨通身漏泄。祇为僧繇不作家。致令千里云昏黑。

寒山大士

世人见汝。如风如狂。汝见世人。可笑可伤。高歌松下。抵掌路傍。寒岩孑影。草长烟凉。赖有丰干拾得。大家同上戏场。

拾得大士

无姓无住。却是恰好。逢人拶着。败露不少。寒山接拍。哭笑不了。一自寒岩归去后。至今凉月照秋草。

布袋和尚

祇这布袋。惑乱人多。逢着便乞。为个甚么。纵遇作家挨拶。却也不奈渠何。噫。古怪一任古怪。切莫认渠作未来佛陀。

长耳和尚

石龛松户。心甘行苦。百鸟是归。天花可雨。为是不传之妙。为是神通之普。具眼衲僧齐看取。

济颠禅师

不依本分。七倒八颠。搅浑世界。欺地瞒天。任渠翻尽窠臼。何曾出这绊缠。逃返天台难隐拙。虚名犹自至今传。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二十

猜你喜欢
   第四十三則 洞山無寒暑處·胡兰成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一行
  卷第十三·佚名
  毗尼母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佚名
  藏要第二輯校例·欧阳竟无
  第四·宗鉴
  卷第十·佚名
  卷第十六·费隐通容
  卷六十三(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四·智顗
  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卷中·佚名
  答赵辰官问(十五则)·太虚
  赞·其白德富
  卷第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御选明诗卷八十四·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八十四七言律诗十七魏裳题白雪楼郢调凄凉思转幽卜居还倚鲍山丘初疑海气能成市不道仙人独有楼乘兴好看明月上登高长啸白云秋琴心自在谁堪识且听巴人下里讴送万章甫兵宪滇南仙郎拥传出燕闗开府西

  • 卷十六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第四·班固

    自古帝王之兴,曷尝不建辅弼之臣所与共成天功者乎!汉兴自秦二世元年之秋,楚陈之岁,初以沛公总帅雄俊,三年然后西灭秦,立汉王之号,五年东克项羽,即皇帝位。八载而天下乃平,始论功而定封。讫十二年,侯者百四十有三人。时大城名都民

  • 卷三百四十一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十一月盡是年十二月   冬十一月壬寅朔,上齋於大慶殿。   癸卯,奉仁宗、英宗徽號冊寶於太廟。(兩紀于癸卯乃書上仁宗諡云云、英宗諡云云。)   甲辰,薦享於景靈宮。   乙巳,朝享七室,齋於南郊之青城

  • 卷七十五 大中祥符四年(庚戌,1011)·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四年正月盡是年五月   春正月丙子,知茂州郭用之言,夷族首領、耆老董瓢等,頃多侵擾,今相率於州北三溪刑牛犬,誓不為寇。   舊制,縣吏能招增戶口者,縣即升等,仍加其俸緡。至有析客戶為主,雖登于籍,而賦稅無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九·佚名

    正德七年六月癸卯朔升原任翰林院编修孙清为山西按察司副使提调学校清不修行捡坐事落职至是以金□赞剌起用物论大不然之吏部尚书杨一清对人輙自角□羊曰此人若不收用何事不为或谓为清之地者伶人臧贤也○贼方四余党四千

  • 卷之三百六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四七总折稿光绪六年十一月一一六○四--一·佚名

    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新竹知县施监盘)钤记 新设台北府淡水县钤记监盘会算淡水县史令任接收邓令任仓项各款榖石交代总折稿(注一)监盘台北府新竹县施锡卫、前署台北

  • 钦定续通志卷三十 宋纪六·纪昀

    宋纪 【六】神宗○神宗神宗皇帝讳顼英宗长子也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初名仲针授率府副率进右千牛卫将军嘉佑八年侍英宗入居庆寍宫英宗即位 授安州观察使封安国公帝隆准龙颜好学问每日晏忘食侍讲王陶入侍帝率弟颢拜之加

  • 提要·王应麟

    【臣】等谨案通鉴答问五卷宋王应麟撰应麟有周易郑康成注已著录此玉海之未附刋十三种之一始自周威烈王终于汉元帝葢未成之本也其书以通鉴问答为名而多涉于朱子纲目葢纲目本因通鉴而作故应麟所论出入于二书之间其所评隲

  • 跋·欧阳昱

    溱兄弟五人,伯兄汪,三兄沂,皆为诸生。沂幼聪慧,最先府君所属望。丱角即遍读群书,常随左右教诲督责,罄所学授之。仲兄汶,四兄泾,则继承府君晚年农桑之志。惟溱未冠失怙,依从兄渐,学以成人。宣统辛亥,伯兄欲刻《崇

  •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孟子在威王世先已游齐,(已详《考辨》第九十八。)其后至宋过薛归邹至滕而游梁。惠王卒,襄王新立,孟子见襄王,谓其不似人君,乃遂自梁返齐。则威王已死,正宣之初立也。金履祥《四书考异》引《列女传 母仪篇》曰:“孟子道既通

  • 第三节 侈靡之俗·吕思勉

    隋、唐、五代,为风俗侈靡之世。盖承南北朝之后,南方既习于纵恣,北方又渐染胡俗也。隋、唐王室,皆承魏、齐、周之旧风,未能革正,而安、史之乱作,安、史乱后,则武夫攘臂,又复于魏、晋以来割据分裂之局矣。从来论风俗者,皆狃于旧说

  • 春秋左传补注卷一·惠栋

    元和恵栋撰栋曾王父朴庵先生幼通左氏春秋至耄不衰常因杜氏之未备者作补注一卷传序相授于今四世矣窃谓春秋三传左氏先着竹帛名为古学故所载古文为多晋宋以来郑贾之学渐微而服杜盛行及孔颖达奉勅为春秋正义又专为杜氏一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六·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处大如海无智难测。静住真实无瀑流行。是处有我全无悲导。损坏布施乱起言说。无实寂静增上修因。荷负有力运转无尽。痴迷灾祸无真实因。获胜妙

  •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佚名

    注大乘入楞伽经 第四卷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至)成大修行 因上入三解脱门疾得菩提。故大慧请如来说如。诸菩萨等。所修行法无漏方便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至)则得名为大修行者 如来言具四方便能成就大修行。此举

  • 第五章 第三结集·佚名

    于初,摩诃迦叶等诸大长老所行正法之合诵称为上座部之[合诵](一)最初一百年间上座部说为唯一,由此以来生起他之阿阇梨说。(二)行第二之合诵会此诸长老为抑压此等一万恶比丘遂生起名大众部阿阇梨说。由此生鸡胤部,亦[生]一说部。(三

  • 恨海沉冤录·平江不肖生

    收录向恺然所著短篇小说八篇:《无名之英雄》、《孙禄堂》、《快婿断指》、《无锡老二》、《鬎福生》、《黑猫与奇案》、《岳麓书院之狐异》、《恨海沉冤录》。在前清光绪二十五六年之间,湖南因有谭嗣同、唐才常等一班豪

  • 乐庵语录·龚昱

    先生曰宣和庚子嵗某以舎选贡京师入辟雝肄业率性斋同舎生赵孝孙仲修者洛人伊川先生髙弟赵顔子之子也于某有十年之长辛丑春同试南宫仲修中优选而某被黜落仲修勉之曰公盛年一跌庸何伤姑归读书可也且曰公曽读论语否某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