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捭阖 9
【原文】
捭阖之道,以一陰一陽一试之①。故与一陽一言者,依崇高②;与一陰一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大无外③。益损、去就、倍反④,皆以一陰一陽一御其事。
【注释】
①捭阖之道,以一陰一陽一之道试之:或拨动之,或闭合之,以一陰一陽一之道试探,便可获知实情。
②与一陽一言者依崇高:与情之一陽一者,便谈论崇高的理想。不然则相反。陶弘景注:“谓与情一陽一者言,高以引之;与情一陰一者言,卑以引之。”
③为小无内,为大无外:指纵横之道,能大能小,能屈能伸。陶弘景注:“尽一陰一则无内,尽一陽一则无外。”
④倍反:背叛或复归。陶弘景注:“以道相成曰益,以事相贼曰损;义乖曰去,志同曰就;去而遂绝曰倍,去而复来曰反。凡此不出一陰一陽一之情,故曰:皆以一陰一陽一御其事也。”
【译文】
所谓捭阖之道,就是从一陰一陽一两面的言辞来试探对方实情。因此,游说磊落光明的人,要依照崇高的原则;游说一陰一险狡诈的人,要依照卑下的原则。以下求小,用高求大。由此而发,则没有什么不能出入,没有什么不可完成。用捭阖之道可以游说于人,可以游说于家,可以游说于诸侯,可以游说于天下。做小事不能只注重内部,做大事不能只注重外部。所有的增益和损害,所有的离开和靠拢,所有的背叛和依附,都可以通过一陰一陽一之道来驾驭。
猜你喜欢 卷六·刘逢禄 卷一·江永 第2章·老子 卷十六目录·乾隆 跋·王夫之 卷之三十七·邵经邦 贤护分不共功德品第十四·佚名 舍利弗阿毗曇論卷第十三·欧阳竟无 無盡意菩薩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卷第十七·李遵勖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九·佚名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六·延寿 法华义疏卷第五·吉藏 华严游意·吉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