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五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五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住建州董岩禅寺语录

上堂。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城东母指皆佛面。来已更不来。见已更不见。万别千差成一片。欲知万法皆空。大似浮云闪电。智者了无分别。愚徒强析名言。欲求正智。当於六十二见中求。几片白云横谷口。欲求解脱。当於众生心行中求。一轮明月印波心。野狐向金毛队里翻身。金毛向野狐窟中踞地。如斯会去。则一切众魔。及诸外道。皆吾侍也。众魔者乐生死。生死亦不恶。菩萨於生死而不舍。把将生死来。外道者乐诸见。还见诸见起处么。菩萨於诸见而不动。太跛挈生。虽是拈空塞空。正好以楔出楔。及尽去也。三界何安。倒跨泥牛。纵之无所。纵之无所。则攀缘何生。攀缘不生。拔其病本。到此则纯刚打就。生铁铸成。有时在泰山顶上安身。有时在大洋海底立命。若夫菩萨以爱见心。贪着禅味等诸法。是名无慧方便缚。如时作么生。待风清月白时。共汝商量。若菩萨无爱见心。不贪着禅味等诸法。是名有慧方便解。顺时作么生。待雷轰电掣时。共汝商量。解缚虽殊。至体不二。一根既返。六用互施。诸昆仲。此是涅盘心。作么生是菩萨行。如博山昼起暗眠。五鼓烧香。清晨礼佛。天明早粥。日中午斋。乃至迎宾待客。胡言汉语。瞬目扬眉。且道。还与佛法相应也无。唤作菩萨行即不可。珍重(文殊品)。

上堂。诸昆仲。尽大地是黑漆漆地。汝向甚么处开眼。尽大地如个猛火聚。汝向甚么处藏身。尽大地如一釜烊铜汁。汝向甚么处开口。尽大地是个铁刺林。汝向甚么处下足。古所谓。三界无法。何处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经云。夫求法者。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众求。乃至若求法者。於一切法。应无所求。然则尽大地。光皎皎地。无你开眼处。无你藏身处。无你开口处。无你下足处。四大五阴向甚么处安着。山河大地从甚么处得来。然此则孤逈逈。峭巍巍。净裸裸。没可把。尽大地无针锋许空缺处。释迦老人亦无开口处。神通妙用。总用不着。又何劳断取妙喜世界。借座灯王如来。敛沙界於毫端。掷大千於方外。纳须弥於芥子。藏劫火於腹中。延七日为永年。促长年为顷刻。大似聚沙作塔。等同儿戏。衲僧分上总用不着。且道。衲僧有甚么长处。自从劫外花敷后。直至如今笑未休(不思议品)。

上堂。诸佛是幻。众生是幻。菩萨亦幻。幻出无根。幻复成幻。幻佛既知幻我。我幻何如佛幻。一切幻菩萨。於此幻世界。以斯幻法。觉悟幻生。於此幻化中。行真实慈也。於真实慈中。成就无边幻善。向无缘体上。度脱无量幻生。拶碎玉琉璃。虚己实他是务。揭开真实藏。赈贫济乏为佳。善不善若浮云。碧海珊瑚孕秀。身受身如旅泊。瑶池莲萼披芳。欲贪从虚妄而生。铁牛舐犊三春雨。分明从颠倒而有。木马嘶风一夜云。诸昆仲当知。幻法无依。真心无住。无住无依。是大火聚。石火电光。急着眼觑。取之是迷。舍之非悟。关阱险危。鸦飞不度。如虎之缺。如马之絷。指花梦花。见柱非柱。辅之顺之。五五廿五。於是文殊师利菩萨。以无住本。立一切法。大似无风起浪。平地生波。检点将来。好与痛棒。何以故。为渠祇会遮恶。不知护善。复笑云。也是为他闲事长无明(观众生品)。

上堂。虚而灵。寂而妙。才思惟行不到。堪笑缺齿老赵州。将丈六金身。拈来当茎草。一茎草是个维摩丈室。天女从甚么处得来。一茎草是个天女身形。维摩丈室安在甚么处。只饶天花不着。也被渠当面热瞒。此花不如法。是以去之。眼里着沙不得。耳里着水不得。勿谓此花不如法。所以者何。是花无分别。仁者自生分别想耳。净白人前。不得说梦。天止此室其已久如。灯笼同年。露柱同寿。吾止此室。如耆年解脱。净白人前。不得说梦。汝於三乘。当何志求。前不遘村。后不迭店。如入薝卜林。惟嗅薝卜。不嗅余香。净白人前。不得说梦。汝何以不转女身。舍利弗莫是男子么。我十二年来。求女人相。了不可得。当何所转。净白人前。不得说梦。汝於此没。当生何所。镬汤炉炭。剑树刀山。佛化所生。吾於彼生。净白人前。不得说梦。汝其久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七佛以前。安名立字。汝舍利弗还为凡夫时。我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净白人前。不得说梦。我为凡夫时。无有是处。舍利弗即今岂是圣人耶。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是处。净白人前。不得说梦。诸昆仲。寒则普天寒。热则普天热。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万物睹。维摩会上。一个个圣智睿聪。何似博山座前。聋者聋兮瞽者瞽(天女身品)。

上堂。如何是佛。七凹八凸。如何是道。氷霜雪雹。要知佛道幽玄。者里看来。恰好通达佛道。行於非道。击水惊鱼。穿林惊鸟。行於非道。通达佛道。以缁混素。呼白为皂。谩将恶水蓦头浇。昨日婴儿今已老。行五无间罪而彻底氷清。入三恶道而澄潭落影。彻底氷清。骨格繇来故旧。澄潭落影。风流不出当家。示行三毒。而成就慧心。九转金丹堪点铁。示行六度。而豁开智眼。几番落叶不知秋。彻妙义於诸经。架桥梁於六趣。破魔外之计执。成权小之智悲。可谓。宝守功德。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者也。乃至投明珠於浊水。掷至宝於淤泥。兴正路於邪途。现涅盘於生死。譬夫一水成汤。咸之淡之。酸之辣之。甜之苦之。且道。唤甚么作水也。唤甚么作汤也。经云。如是行於非道。是为通达佛道。有人於者里简点得出。博山将袈裟覆之。珍重(佛道品)。

上堂。蜂房有蜜。粳米有粥。无明是慧。烦恼即佛。日月月从东海升。日日日向西山没。大丈夫儿。谁不知有。虚空坐断成窠臼。无为大浸任弥天。植种於空终不就。经云。有身是如来种。真个是虾跳不出斗。无明有爱。是如来种。好儿终不扬家丑。贪恚痴是如来种。一切佛法从斯有。四倒五盖。六入七识处。是如来种。人人鼻孔向下垂。那个眉毛不解皱。乃至十不善道。六十二见。一切烦恼。皆是佛种。榼[木*(天/韭)]堆头无价珠。一颗圆明非净垢。诸昆仲。若向者里会去。正是借路还家。就身打劫。无量宝聚。当下知归。若者里不会。直饶坐断虚空。清光照眼。不通凡圣。正是迷家。於衲僧分上。了无交涉。是以曼殊大士。善用返魂之药。仍续断途之桥。捩转鼻头。掀翻唇齿。布菡萏於淤泥。植菩提於粪壤。指生死海。内有无价宝珠。诸昆仲。我等即今在生死海内。头出头没。且道无价宝珠。在甚么处。脓血团中赤骨历。精光直射斗牛虚(如来种品)。

上堂。大道之源。混沌之先。腾今耀古。彻地通天。斫却中心树子。看来祇得一玄。诸昆仲。若论此事。要识得亲生父母。若识得亲生父母。莫道参学事毕。更要知毗卢有师。法身有主。经云。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此是化仪父母。非亲生父母也。又云。一切众导师。无不从彼生。此是化仪导师。非毗卢师也。法喜以为妻。慈悲心为女。善心诚实男。维摩眷属。一棚傀儡。不假线索。各人衲衣下检点看。还有许多般么。又当知空寂含覆。是房舍也。尘劳旋坌。是弟子也。亲益成己。是知识也。四摄诱引。是妓女也。歌诵法言。是乐音也。总持广纳。是园苑也。密固扶疎。是树林也。开合适时。是妙花也。智解造实。是慧果也。去热除垢。是浴池也。三昧澄清。是定水也。其间更有一事聱讹。不可不辩。经云。布以七净华。浴此无垢人。若识得无垢人。便识得亲生父母。若知亲生父母。便知毗卢有师。法身有主。诸上座。要知法身主么。无手童儿能指出。分明貌丑不堪传(眷属品)。

上堂。南泉大师云。我十八上。便解作活计。赵州大师云。我十八上。便解破家荡产。南泉父子至亲骨肉。因甚么造诣不同。若向者里会去。岂但彻见南泉父子。亦乃入得维摩不二法门。博山当时。於赵州破家荡产处。便会得南泉作活计。於南泉作活计处。便会得赵州破家荡产。此二语虽如氷炭。惟亲履实践者。乃能知之。诸昆仲。此事不从学问得。不从思维得。不从修证得。不从辩慧得。只如维摩大士。牙如剑树。口似血盆。问若云兴。辩如瓶泻。到者里。亦开口不得。只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可谓理屈辞穷。非但要默然。不得不默也。古德颂云。维摩不默不良久。据坐商量成过咎。总是瞌睡汉。说他作么。文殊大士略较些子。向者里按下云头。睁开碧眼。虽然如是。祇知扫叶。不觉瑕生。独三十二菩萨。一个个攒花织锦。向无烟火处。斗弄春莺。於没踪迹中。开展门户。非但有益於当时。正为有益於现今。亦有益於将来也。假如有一僧。向博山道。和尚莫错。从古洎今。未尝有人如是披判。博山祇向他道。博山错。何似上座错。岂不见。不因夜来雁。争见海门秋(不二门品)。

上堂。饥来吃饭。困来打眠。咬着牙齿。震动大千。俊鹰不打篱下雀。好儿终不用爷钱。舍利弗才欲得食。早已被呵。我等一日三餐。如何理会。庐陵米价。要且不知。阎罗老子打算饭钱。作么生折合。到者里。智慧辩才。神通妙用。总用不着。直饶维摩大士遣化人。至四十二忆恒河沙世界上众香世界。乞香积世尊所食之余。复至娑婆世界。施作佛事。衲僧分上。简点将来。正是鬼神活计。当得甚么事。诸昆仲。若知十方国土。犹如虚空。众香世界不离跬步。一念清净。释迦佛即是香积佛。娑婆世界即是香积世界。若一念非清净。香积佛即是释迦佛。众香世界即是娑婆世界。诸昆仲。若向者里信。便信去。若不信。从教立在古屏畔。待使丹青入画图(香积品)。

上堂。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释迦老人。有耳如聋。胡地冬抽香笋。楚天雁入回峰。击碎晴空一色。揭开云雾千重。此是衲僧分上具足底神通妙用。又何劳化宝座。将丈室置右掌。然后为神异哉。亦是维摩大士佛事门头。瞥尔如是。非实事也。众香世界以香饭入律行。娑婆世界以文字语言而入律行。此悉是菩萨导机动善应权化物。亦非实事也。或有国土。以佛光明而作佛事。有以佛所化人而作佛事。有以菩提树而作佛事。乃至有以佛威仪进止。诸所施为。而作佛事。然古今非一。世变时迁。在博山分上。总用不着。博山但将现成底现前底。指示大众。有时以森罗万象。而作佛事。有时以日月星辰。而作佛事。有时以园林浴池。而作佛事。有时以水流风动。而作佛事。有时以扬眉瞬目。而作佛事。有时以搬柴运水。而作佛事。乃至与诸上座。耍笑讴歌。而作佛事。诸昆仲且道。与释迦老人维摩大士。是同耶别耶。复笑云。日月有明晦。圣凡无二心(菩萨行品)。

上堂。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则灵。见闻觉知。是载道之器。道不即见闻觉知。亦不离见闻觉知。动静起止。是圣所行处。圣不即动静起止。亦不离动静起止。若得大转变。方有语话分。诸昆仲。若以见为见。有见有不见。以无见为无见。此即成断见。若欲具正见。无见无不见。若以动为动。妄心弥更动。以无动为无动。此人非佛种。若欲知不动。动上有不动。会得此意。纵万境纷纭之际。而恬然寂然。所以肇公云。江河兢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丽天而不周。教中谓。东方妙喜世界有佛世尊。名曰不动。东方乃群动之本。佛名不动。亦此意也。而以妙喜世界。入娑婆世界。事有往还之迹。理无往还之功。如有一人从东方来。东方虚空。无有空缺处。复至西方去。而西方虚空。无有逼塞处。如断妙喜世界。至娑婆世界。妙喜世界无空缺处。娑婆世界亦无逼塞处。非神通力也。法如是故。若会得此意。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诸供养中。法供养最。何以故。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此经出故。法华经云。假使有人。登须弥顶。为人宣说十二部经。未足为难。暂读此经。是则为难。诸昆仲黑的是字。白的是。纸纵是圆顿教乘。不出大方广十二部经典等。且道。唤甚么作此经者。葛藤话不了。喝一喝云。专为流通(见阿閦佛供养品)。

上堂。佛法付与国王大臣长者居士。世谛语言皆合道。谁家弦管不传心。佛法付与沙门释子菩萨大士。袈裟一段风流事。不是饱参人不知。昔者云阳老师初住此山。荷担大法。豫斋赵公扶助此道。师资相契。如水乳合。阳师化后。仍得湛虚赵公二子。及孙四世弘善。所以闽地信向佛法。悉从此岩中流出。余所谓董岩者非岩。乃功德海也。今日解制之期勉吾李公洎尸居士设斋供众。博山不免举一两则。陈烂葛藤。因斋庆赞去也。昔百丈大师云。灵光独耀。逈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诸昆仲向第一句会去。甚是快便。其或未然。博山重为下个注脚。灵光独耀。分身两处。看逈脱根尘。眼里耳里。体露真常。通身红烂。不拘文字。流出一大藏教。心性无染。贪嗔痴爱。本自圆成。犹欠粒米。但离妄缘。唤甚么作真实即如如佛。佛之一字。吾不喜闻。者里不会。更将张拙秀才悟道颂。重为注解。光明寂照遍河沙。天上天下。惟吾独尊。凡圣含灵共我家。一人传虚。万人传实。一念不生全体现。山河大地。逼塞杀人。六根才动被云遮。好向声色里荐取。断除烦恼重增病。唤甚么作烦恼。趣向真如亦是邪。刮却眼中翳。随顺世缘无挂碍。饮水须防噎。涅盘生死等空花。何处得此名字。还会么。更或迟疑。博山将维摩经。从头复解一遍。良久云。雕沙无镂玉之谈。结草乖道人之意。便下座(嘱累品)。

书坊仙亭。上堂。糙石秦王镜。涓流古涧泉。微尘山海量。萤火树头烟。诸昆仲此四句偈。有一句杀。有一句活。有一句纵。有一句夺。若人检点得出。博山与他结个同参。其或未然。不免驾云雾吸。山川弄神通显妙用。又怎怪得博山。博山十年前。曾到此山。见云霞缈缈。古木含烟。有泗泉余公。道爱殷殷。尚壮壮然也。博山十年后。到此山。复见缈缈云霞。含烟古木。泗泉余公今已矣。也若以人比古木。人实同幻化。古木乃恒常也。若以古木比山川。古木有摧折。山川乃恒常也。若以山川比云霞。山川有崩缺。云霞乃恒常也。若以云。霞比虚空。云霞有去来。虚空乃恒常也。若以虚空。比吾大圆觉体。虚空有成坏。而吾大圆觉体乃恒常也。更有一恒常。不与诸昆仲道。诸昆仲各人向衲衣下抖擞看。若抖擞得出。便好与博山相见。有么有么。袈裟不是恒常事。臭烂骨头。仔细看。

戊辰。重至董岩。上堂。天不盖地不载。是甚么物。诸禅者也。须审细。千人万人中。不向一人。不背一人。是甚么物。诸禅者也。须审细。虚空包不住。大地载不起。是甚么物。诸禅者也。须审细。蚊虫眉睫上安身。蟭螟腹中敷坐。是甚么物。诸禅者也。须审细。於此四种上会去。许诸人升。博山堂。未曾入。博山室更须知。博山室中。受用始得。诸昆仲顿明佛心。毫无差互。世间心念。不见纤毫。始名出世间人。逢世间逆顺境缘。贤愚好反。如以手触空。了无交涉。所以达磨大师云。亦不睹恶而生嫌。亦不观善而勤措。亦不舍愚而近贤。亦不抛迷而就悟。达大道兮过量。通佛心兮出度。不与凡圣同廛。超然名之曰祖。卓拄杖云。达磨大士来。也为汝等。敷宣第一义谛。且道是何章句。层岩磊落从。教日炙风吹。行树清凉好。看花飞蝶舞。

上堂。佛不求佛。心不觅心。设有求觅者。皆昧心取境。耳。若达境惟心。不生分别想。山河无影迹。大地绝形踪。青松与绿竹同科。白鹭共黄鹂一色。理无异状。缘幻千途。果然彻究根源。顿绝凡情圣解。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当知此一字法门。岂但夺尽世间法。假饶千佛出兴於世。行苦行。坐道场。说法利生。般大涅盘。祇是缘生法。以智眼观之。如梦如幻。摄大乘论云。即诸三摩地。大师说惟心。由心彩画故。如所作事业。若达本忘情。自然无惑。诸昆仲此是教家极则。更须知。祖师门下长处。始得。且道。作么生是祖师门下长处。拈拄杖云。昨日是重阳。今朝又过一日。也卓拄杖。下座。

上堂。如何是道。平常心是道。是圣是凡。都一扫。才生拟议。隔天涯。大似寻空向壁讨。诸昆仲能由境有。境逐能成。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拄杖子。唤作能。三十棒趂出院。唤作境。三十棒趂出院。唤作非能非境。三十棒趂出院。唤作亦能亦境。三十棒趂出院。三祖大师无风起浪。平地生波。简点将来。不无渗漏。虽然如是。下文幸有捄言。岂不见。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据此亦有过犯。何以故。说个同字。好与三十棒趂出院。卓拄杖云。不是与人难。共住大都。缁素要分明。

上堂。释迦大师从本无生。缘起而有生者。镜中之影像昭然。从本无灭。缘尽而有灭者。水上之沤华寂尔。四十九年。梦语百千万种真慈。掉尽老婆舌头。偿尽众生口业。无端被迦叶尊者觑破。只得无地藏身。博山虽是他脚下儿孙。要且不沾着些儿痕迹。何以故。彼既缘生。我亦缘生。当知。拄杖子。不在其类。彼既缘灭。我亦缘灭。当知。拄杖子。不在其类。诸昆仲还识拄杖子么。横拈直撞。无情识。生灭场中不涉伊。识得个中何所似。牡丹花下睡猫儿。卓拄杖。下座。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五

 

猜你喜欢
  佛说宝网经全文·佚名
  卷三百五十三·佚名
  问等学品第六十四·佚名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并序)·智顗
  卷四·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目次·济悟
  妙法莲华经文句卷第二下·智顗
  与张纯一居士书(二通)·太虚
  卷第四十九(地狱部上)·宝唱
  目次·佚名
  嘱累品第六十七·佚名
  潭州石霜诸禅师·惠洪
  普陀洛迦新志卷十一·王亨彦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221 ·佚名

    陆游 江楼 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卷31】 陆游 江楼吹笛饮酒大醉中作 世言九州外,复有大九州。 此言

  • 卷二·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二 古乐府 鞠歌行          冯 裕 荆山产良璞中有宝玉英卞氏偶得之两献楚王庭前後蔽谗言哀哉怀与平祗闻铄黄金不知毁连城怀璧固其罪献玉仍被刑抱璞空山下呜呜日悲鸣涕尽继以血寸

  • 后村诗钞·吴之振

    刘克庄宿庄家茅茨迷诘曲,度谷复踰陂。世上事如许,山中人不知。牛羊晴卧野,鹅鹜晚归池。粗识为农意,秋输每及时。北山作骨法枯闲甚,惟堪作隐君。山行忘路脉,野坐认天文。字瘦偏题石,诗寒半说云。近来仍喜聩,闲事不曾闻。黄檗山

  • 卷之一千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七十二 曹寅奏报朱三太子在鲁获解摺·佚名

    康熙四十七年四月十六日 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臣曹寅谨奏: 江南盗犯叶伯玉等,供出朱三太子一案,因拿庐州盗犯,审得俞祥麟口供,即移东省缉拿去后。臣已经奏讫。日下闻朱三太子父子三人,已在山东获解,于二十边可抵浙省。大约

  • 三国史记卷第四十四。·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四四卷列传四零零零零列传第四。[乙支文德][居柒夫][居道][异斯夫][金仁问][金阳][黑

  • 三国史记卷第三十九。·金富轼

    输忠定难靖国赞化同德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守太保门下侍中判尙书吏礼部事集贤殿太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致仕臣[金富轼]奉宣撰。三九卷志八职官中零零杂志第八。职官中。三九卷志八职官中零一○内省,[景德王]十八年,改

  • 卷28·陈邦瞻

    仁宗天圣(元)[五]〈本卷校改各条,除文下注明者外,均以《宋史》一二六—一二八《乐志》为依据,并参考薛《鉴》。〉年冬十月,翰林侍讲学士孙奭言:“郊、庙二舞失序,愿下有司考议。”于是学士承旨刘筠等议曰:“周人奏《清庙》以祀文

  • 卷十·沈棐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比事卷十      宋 沈棐 撰蒐狩总论古者春蒐夏苗秋猕冬狩皆有常礼故周制大司马之职各以其时候农隙而讲行之春秋以来干戈相?诸侯日弊於征伐蒐狩之事虽未必尽废然当时疆场有难朝不及夕何暇於待

  • 卷五十八·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五十八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大学第四十二在亲民【案伊川程子云亲字当作新】未之有也【巳上朱子因程子章句为经第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曽子述之下传十章则曽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此谓知本【案程

  • 十二  尚同中·墨子

    子墨子曰:方今之时,复古之民始生,未有正长之时,盖其语曰,天下之人异义,是以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百人百义。其人数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是以人是其义,而非人之义,故相交非也。内之父子兄弟作怨雠,皆有离散之心,不

  • 译文 卷六 家道·朱熹

    卷六 家道 6·01 “干母一之蛊,不可贞。”子之于母,当以柔巽辅导之,使得于义。不顾而致败蛊,则子之罪也。从容将顺,岂无道乎?若伸己刚一陽一之道,遽然矫拂则伤思,所害大矣,亦安能入乎?在乎屈己下意,巽顺相承,使之

  • 外内第二十二·商鞅

    题记:作者阐述了对外重战,对内重农的思想。人民的境外之事,没有比战争更危险的了。所以朝廷用轻法就不能驱使他们去作战。什么叫轻法呢?即奖赏不多、刑罚不重,淫逸的路没有堵住。什么淫逸的道路呢?即是能言善道之人得到尊贵

  • 圆通缘德禅师·惠洪

    禅师名缘德。生杭州临安黄氏。年十七。师事东山老宿勤公。剃发受具。神观靖深。中空外夷。以精进为佛事。年二十四遍游诸方。烂熳丛席。至襄州清溪。谒进禅师。栖迟不去久之。江南李氏有国日。德混迹南昌之上蓝寺。楚

  • 正信会员每日必修之常课·太虚

    正信会员应以受三皈以上者,方具有会员资格。曾受三皈者,每晨一次或每晨昏二次,必应恭敬供养修三皈。念诵法如下:甲 慈宗者一、皈命仪 第一、皈命教主释迦:    1.意观,释迦世尊为根本。    2.口称,弟子某姓某法名,依某某

  • 卷第三十(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三十(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五分之九五百集法尔时世尊泥洹未久。大迦叶在毗舍离猕猴水边重阁讲堂。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唯除阿难。告诸比丘。昔吾从波旬国向拘夷城。二国中间闻

  • 三峰藏和尚语录卷第三·三峰法藏

    吴虎丘山云岩寺嗣法门人弘储记住苏州邓尉山圣恩禅寺语癸酉元旦上堂拈香毕就座乃云五彩泥牛耕大地一犁锹动天和气七十二峰如笋生峰头似草和烟细幸勿作西来的的大意良久云今日新正元旦特特上堂举扬佛祖因缘用祝圣明山僧

  • 孔北海集·孔融

    一名《孔少府集》。诗文别集。一卷。汉孔融撰。初刊于明崇祯间。孔融,字文举。生于汉元嘉三年(153年),卒于建安十三年(208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建安七子”之一。曾任北海(今山东寿光)相,时称“孔北海”。又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