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臣】等谨按檀弓疑问一卷

国朝邵防衢撰防衢字鹤亭钱塘人明于算术雍正初以荐授钦天监左监副其书以礼记出自汉儒而檀弓一篇尤多附防乃摘其可疑者条列而论辨之如以脱骖旧馆人为失礼之正以夫子梦奠之事为杳冥茫皆非圣人所冝出又亲丧哭无常声不应以孺子泣为难继居仇者不反兵而鬬为启乱端曽防之狂乃志大而有所不为非狂肆之狂倚门而歌断无此事以王姬为齐襄公妻非鲁荘公之外祖母大都皆明白正大深中理解非刘知几之横生臆解惑古疑经者可比惟师及齐师战于郎一条防衢以郎字为郊字之误盖据春秋战于郊之文不知鲁有二郎隠公元年费伯所城之郎在今废鱼台县地哀公十年与齐战之郎则为鲁近郊地【案说详江永春秋地理考实】谓郎即郊则可谓郎为误则不可又乗邱之战一条防衢疑鲁荘公败绩之误不知古人军溃曰败绩车覆亦曰败绩左传所云败绩压覆者是也暨以战衂为疑亦疎于考据然偶然疎舛固亦不害其大防也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呁【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五·杨士勋
  卷四·陈祥道
  孟子杂记卷四·陈士元
  卷九·沈棐
  卷三十三·纳兰性德
  古文尚书冤词卷七·毛奇龄
  春秋传卷十·胡安国
  原序·朱鹤龄
  孟子卷一·朱熹
  澧州洛浦安禅师·惠洪
  卷四百四十七·佚名
  往来品第六·佚名
  北山录卷第三·神清
  法 界 论·太虚
  佛说大乘十法经·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缪处士鉴(效颦集)·顾嗣立

    鉴字君宝,号苔石,其先汴人。靖康之难,扈跸南渡,因居江阴。鉴生于宋季,耽读书,居城东之瓠岱。见政事日紊,不复求仕,以诗酒自娱,有《效颦集》行世。同里张宣藻仲曰:苔石《效颦集》,失于至正壬辰之兵,宣儿时,犹及见其手书。其孙恭遍访

  • 四集卷七十一·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七十一古今体八十三首【庚子七】閲武祖制真垂远杭州驻八旗鸿猷惟慎矣武备可踈之既练仍应閲虽安不忘【去声】危未曾御弧矢【弓矢为我朝  家法即位以来每率侍卫等较射习劳凡閲武必亲御弧矢示

  • 列传第七十 贼臣·李延寿

    贼侯景 熊昙朗 周迪 留异 陈宝应侯景字万景,魏之怀朔镇人也。少而不羁,爲镇功曹史。魏末北方大乱,乃事边将尒朱荣,甚见器重。初学兵法于荣部将慕容绍宗,未几绍宗每询问焉。后以军功爲定州刺史。始魏相高欢微时,与景甚相友好

  • 附錄二評論·叶隆礼

      葉隆禮和契丹國志   李錫厚   契丹國志在元修遼史之外,是現在僅存的一部紀傳體遼史。然而它的作者,成書年代及史料價值等問題,均有爭議。本文擬就這些問題談談個人一得之見,以期專家、讀者們教正。   一   四

  • 御定资政要览卷一·顺治

    大学士吕宫等恭纂君道章第一得道者必静静而寕可以为天下贞故至精无象而万物以成至圣无事而千官尽能茍有事则必有所不事此事所以隳也譬之为车者数官然后成夫治天下岂特为车哉众智众能之所持也苍颉作书后稷作稼伶伦作律

  • ◎上海之真国庆·李定夷

    五年之双十节,乃共和后第一之真国庆。各界对于此次祝典,极为热闹。兹将所见所闻,汇录于左。 护军使署就大厅陈设礼堂,中供今大总统肖像,分列海陆军旗。所有署门以至礼堂,均悬灯结彩,满扎松柏鲜花,扎成“国庆纪念”字样,并用五

  • 卷六十六下下·郝经

    <史部,别史类,郝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六下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三下下 文艺 吴 左思 陆机【弟云 孙拯褚陶】 谨案左思传文阙止存议 议曰赋本诗之一义屈宋作而骚

  • 卷六十四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六十四上 汉  兰  台  令  史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第三十四上 【师古曰分严安以後为下卷】 严助会稽吴人严夫子子也【张晏曰夫

  • 贵农第十一·佚名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故农祥旦正,晨集鲰訾,阳气愤盈,土木脉发,天子亲耕于东郊,后妃躬桑于北郊

  • 里仁篇·王夫之

    一&ldquo;做工夫且须利仁&rdquo;,为此问者,定是不曾做工夫底。如要去&ldquo;利仁&rdquo;,则已不利矣。若云见仁之利而不仁之不利,此正是谋利计功之心,五伯之假仁是已。 &ldquo;安仁&rdquo;、&ldquo;利仁&rdquo;,总是成德后

  • 卷七·沈廷芳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七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书周书防誓上第一周书下释文凡四十一篇九篇亡【一十字脱】序疏周自至示弱○时维暮春在镐【脱时字维误惟镐周书作鄗】文王九十七而终【而终礼记作乃终】十三至伐纣○

  • 卷一百七十六·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七十六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四十九学礼蕙田案养老之礼自虞夏殷以来已重之至周而大备其所养之老有三曰国老曰庶老曰死政之老每嵗仲春季春仲秋之月天子亲视学大

  • 第十六节 论义务思想·梁启超

    义务与权利对待者也,人人生而有应得之权利,即人人生而有应尽之义务,二者其量适相均。其在野蛮之世,彼有权利无义务、有义务无权利之人,盖有焉矣。然此其不正者也,不正者固不可以久。苛世界渐趋于文明,则断无无权利之义务,亦断

  • 抱朴子內篇卷之十四   勤求·王明

    抱朴子曰:「天地之大德曰生〔一〕,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祕而重者,莫過乎長生之方也。故血盟乃傳〔二〕,傳非其人,戒在天罰。先師不敢以輕行授人,須人求之至勤者,猶當揀選至精者乃教之,況乎不好不求,求之不篤者,安可衒其沽

  • 怨天尤人易著魔·印光

    且汝财物已烧,空忧何益。惟宜随缘度日,竭力念佛,求生西方。则尽未来际,永离众苦,但受诸乐。如是则由此火灾,成无上道。当感恩报德之不暇,何怨恨迷闷之若是耶?祈以予言详审忖度,当即释然解脱,如拨云雾以见天日。从兹即灾殃翻为善

  • 卷第十四·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第十四婆薮盘豆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中分别惑品第五前已说。世间多种异从业生。诸业由随属惑故。至得生长。若离随眠惑。于生诸有诸业。无复功能。是故应知。彼偈曰。随眠惑有本。释曰。云何为有本。

  • 真州长芦了和尚劫外录·真歇清了

    侍者 德初 义初等 编上堂。僧问。三世诸佛向火焰里转大法轮。还端的也无。师呵呵大笑云。我却疑着。僧云和尚为什么却疑着。师云。野花香满路。幽鸟不知春。僧礼拜云。今日遭人毒手。师乃云。柳眼争芳。风烟混秀。

  • 圣虚空藏菩萨陀罗尼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天译,二比丘裸形叫唤,虚空藏问佛,佛召七佛各说一咒,虚空藏亦说一咒,亦与《虚空藏菩萨问七佛陀罗尼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