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阴蕴之研究

梵语“塞犍陀”、古译为阴,新译为蕴。盖阴为覆蔽义,谓一切差别生灭之有为法,能覆蔽无差别不生灭之涅槃性,其义惟局有漏。蕴为积聚义,谓众多之法积为五聚,在众生为有漏杂染之五蕴,在佛果则为无漏清净之五蕴,其义通漏无漏。故二乘入生空、菩萨证二空、佛证果地时可具五蕴聚,而无五阴蔽。是则蕴义为究竟,而阴字所不能及耳。然有五取蕴,在小乘有部为烦恼之异名,大乘唯识有贪爱之所取,此蕴专属凡情,与五阴之义为相等也。或谓阴义亦通于二乘,以彼常观五阴而得解脱故。然二乘入无余涅槃时尽舍前覆蔽涅槃之五阴法,且二乘许四谛中之道谛及十八界之后三,咸皆无漏,故五阴亦不通于二乘也。如此、欲明通漏无漏之法者,则当以蕴字为然,而阴字较狭劣矣。夫译阴者为罗什,多用于法性之经论。译蕴者为玄奘,多用于法相之经论。盖什师盛宏法性,以性宗专显无为法性为目的,故视此无为法性在众分上名自性涅槃,在佛果位上名无上涅槃;而有为法皆能覆蔽无为法,欲尽除无为法之蔽故什师译之为阴也。奘师盛宏法相,以相宗专从有为法转有漏成无漏为目的,故睹一切有为法皆有各各不同之种子,即将众多有为之法合为五聚,故有色等五聚之名。此五聚在众生分上名有漏,在佛果位上即名无漏;欲转有漏法而成无漏法故奘师所译为蕴也。此二宗皆有大小乘之差别,性宗小乘所明之法性是生空所显,性宗大乘所明之法性是二空所显;故知法性一宗,以空为能显之门,性为所显之目的也。但由生空所显为浅,二空所显为深。总而言之,为空一切法以明法性──空一切有差别生灭之法,以显无为无差别生灭之法性;而此五阴,是有为生灭之法,能覆蔽无为不生灭之法,故必空之耳。若小乘二十部,唐列为六宗,其现通假实宗、诸法但名宗等为小乘之法性宗。在中土则可以成实论为其代表,然其所明之空犹浅,而所显之性亦不深。三论宗代表大乘之法性,亦明空一切法,较前小乘所明之空则显且深。如此、若就所用门言之,可名空宗;就所法言之,可名法性宗。什师盛传成实、三论,故此二宗之经论亦多译为阴也。相宗小乘之专明一切法有者,为萨婆多部,此部之经论有大毗婆沙等。此宗之说明皆从有法上如何而有,又如何显明其本来如是之实相,以此引生智慧,证得涅槃解脱,即是达到其目的也。在中土有俱舍论可作小乘法相之代表,以彼兼采经部之长,以说明一切法因缘幻有,而非断灭空无,如其所有即了达其有,而不增益其妄执我,故能成立一切法皆为如幻之妙有也。若能如是了达即不起无明颠倒,可转有漏之识而成无漏之智。成唯识论之大乘法相,明一切生灭差别之法皆不离识,而一切无为无漏之法亦不离识,是知一切生灭差别法及无为法,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故能转烦恼而成无上菩提,达幻有即显圆成实矣。如此若就其所用之法门言之,亦可谓为有宗;就其所显之法体言之,亦可谓为法相宗。奘师盛传俱舍、唯识,故此二宗之经论亦多用于蕴也。

上之性相,以其所崇尚所显示之点不同,故其显示之方法亦有不同也。然则性相殊途,何能融佛法为一味平等耶?曰:佛法无边,凡有施设,皆为令众生达到绝言思之实际,但欲达此真目的地,必须假方便而能入之,故谓佛法为一大方便法门耳。由此言之,性相二宗亦为二种方便之大法门耳。故小大性相之二宗,其标立方法虽殊异不同,而其舍生死、证涅槃,则同一不二。故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也。顾此性相二宗,虽各标方法之不同,但细为观察实多融会之点:如性小乘明五蕴空,欲明空先须明诸法,其反面仍明法相矣。而相小乘明诸法有,而其反面正显我空,亦即仍明法性矣。所谓显真空即彰妙有,彰妙有即显真空,即此义也。其性空大乘极明诸法毕竟寂灭,离言绝相;虽然如是,其意乃正成一切法。故中观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此是言陈上明一切法空,而意许上仍明一切法有。故天台以一切空成了不思议假,尽将中论之意许、亦表为言陈矣。法相大乘极明因缘依他之法,皆为幻有;虽然如是,其意仍在空一切法,离言自相毕竟不可得。故成唯识论云:

若执有法名唯识者,亦是法执!此亦是言陈上明一切法有,而意许上仍显一切法空,诸法圆成性中毕竟不可得言说思议分别也。而华严以不可思议圆融无碍法门,尽将唯识之意许、亦表为言陈矣。但详察台贤之言陈,颇不与性相二宗全同。何以言性相之意许、台贤表为言陈乎?盖天台立宗根据法性,而进融法相之说;华严来原由于法相,而进融法性之义。故性相之隐义为台贤所发挥宜哉!惟阴与蕴虽成各相沿袭,亦可随其经论之文义而融会之。如天台止观云: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又仁王云:不可说识生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蕴,心名四蕴;皆积聚性,隐覆真实。如此等文,可见天台用法性阴而融法相之蕴,其根据仍在阴义也。(法芳记)(见庐山学三之十一)


猜你喜欢
  卷之十四·别庵性统
  序·彭绍升
  金山达观颖禅师·惠洪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九卷·佚名
  佛说无上处经·佚名
  卷四十五(玄奘译)·佚名
  卷四·聂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欧阳竟无
  卷第十六·昙噩
  佛说慢法经·佚名
  说无垢称经卷第一·佚名
  一乘品第三之二·佚名
  第八·宗鉴
  赞扬六祖功德以祝南华之复兴·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236_1 【紫参歌】钱起   远公林下满青苔,春药偏宜间石开。往往幽人寻水见,   时时仙蝶隔云来。阴阳雕刻花如鸟,对凤连鸡一何小。   春风宛转虎溪傍,紫翼红翘翻霁光。贝叶经前无住色,   莲花会里暂留香

  • 卷二百九十六·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九十六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芸隐横舟稿轮差祝圣所拈香瓣香来谒玉宸宫月在觚棱绛阙东转向玉街西畔过朝天万马正匆匆防度来防几赋诗又因将命到灵芝三呼祝了君王夀偷眼湖光立片时

  •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十二月。癸巳。以祥霙普被。上诣大高殿报谢。行礼。  ○遣贝勒载滢诣时应宫。贝勒载澍诣昭显庙。贝子奕谟诣宣仁庙。辅国公载濂诣凝和庙拈香。现月  ○谕内阁、巡视南城御史凤英等奏、拏获结

  • 卷八 事君章第十七·邢昺

    [疏]正义曰:此章首言君子之事上,又言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皆是事君之道。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前章言明王之德、应感之美,天下从化,无思不服。此孝子升朝事君之时也,故以名章,次《应感》之后。子曰:“君子之事上也,(上

  • 东溪日谈録序·周琦

    夫道先聖人未名也惟吾夫子始名之曾子子思能述之周程能發之吾儒之學惟求乎此而已夫以堯舜禹湯文武先夫子而聖者也其相授受之中天下之正道也而夫子易傳乃曰形而上者謂之道何也盖未有形器之先無聲無臭渾渾噩噩此太極本然

  • 四书管窥卷四·史伯璿

    元 史伯璿 撰孟子梁惠王上首章仁义集注仁者心之德爱之理 明或疑朱子仁字之训孟注先言心之德语注先言爱之理何也诸葛泰之曰语之为仁犹曰行仁以仁之用言故先言爱之理孟子此章以仁之体言故先言心之德 考证此章从全

  • 老莱子附录·老莱子

    孔子曰:「德恭而行信,终日言不在尤之内,在尤之外,国无道,处贱不闷,贫而乐也,盖老莱子之行也。」(《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篇》,《史记》索隐引有国无道二句。)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史记

  • 卷三·僧伽斯那

    估客驼死喻,磨大石喻,欲食半饼喻,奴守门喻,偷犛牛喻,贫人能作鸳鸯鸣喻野干为折树枝所打喻,小儿争分别毛喻医治脊偻喻。五人买婢共使作喻,伎儿作乐喻,师患脚付二弟子喻,蛇头尾共争在前喻,愿为王剃须喻,索无物喻,蹋长者口喻,二子分财

  • 卷三百九十七·佚名

    △初分胜义瑜伽品第七十五之二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平等性中。诸差别相皆不可得。则诸异生若随信行若随法行若诸第八若诸预流若诸一来若诸不还若诸阿罗汉若诸独觉若诸菩萨摩诃萨众若诸如来应正等觉。如是一

  • 评监督寺庙条例·太虚

    ──十八年十二月作──前内政部所订二十一条之寺庙管理条例。今已由立法院改订为十三条之监督寺庙条例矣。寺庙管理条例,与监督寺庙条例之不同点,显明的、祗是管理条例乃用官署及地方团体之力量来逐加破灭,而监督条例,则

  • 华严经旨归·法藏

    唐京兆西崇福寺沙门法藏述夫以。主教圆通尽虚空于尘刹。帝珠方广揽法界于毫端。无碍镕融卢舍那之妙境。有崖斯泯普贤眼之玄鉴。浩汗微言实叵寻其旨趣。宏深法海尤罕测于宗源。今略举大纲开兹十义。撮其机要称曰旨归。

  • 育王月江和尚语录叙·月江正印

     (门人)居简.妙心.大机.慧忠.可橖.祖安.具德.宗满.自然.慧观.寿椿.德粹.思敬.良圭.景行.本真.绍宗.文阐.宝生.文藻.自成 编 余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已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余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旨金山升座。

  • 第十九章 菩提树来岛·佚名

    御者之主[王]为守护大菩提树,十八王族、八家臣族、八婆罗门族、更又八庶民族、牧牛者、贵金属工、库邻伽等之各族、同又织匠、及陶工、各种之军兵并龙、夜叉,(一、二、三)授荣誉之[王]与金银瓶各八个。大地之王者于恒河上积大

  • 历象考成后编·戴进贤

    十卷。清戴进贤主编。康熙朝《历象考成》所述主要是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和天文学数据。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望远镜的使用,第谷旧法所测经纬度与实测已出现了差距。乾隆初期不得不采用法国卡西尼的计算方法,引入

  • 非梦记·苏曼殊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刊于1917年12月出版的《小说大观》第十二集,文明书局、中华书局发行。作于1916年。写青年海琴的一段恋爱悲剧。海琴随画师汪玄度学习绘画,与其女薇香志同道合,相互爱慕。画师正拟为他俩定亲时,海琴

  • 春秋传说例·刘敞

    一卷。宋刘敞撰。此书与杜预《春秋释例》、陆淳《春秋纂言》相类,旨在发凡举要,阐明其《春秋传》褒贬之例,实为其《春秋传》一书之纲领。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原书凡四十九条,然无传本。今本是 《四库全书》编辑者从

  • 秘密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与玄奘译之八名普密陀罗尼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