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二  元 刘因 撰论语十八

子路

首章【子路问政】

或问先之劳之曰明于左右师保之为先切于佚使劝相之为劳苏氏之説如此○如欲使民亲其亲我必先之以孝欲民之事其长我必先之以弟劳之如星言夙驾説于桑田之类盖劳苦亦人之难事故以无倦勉之【防】

二章【仲弓为季氏宰】

或问程子之説何以言人各亲其亲然后不独亲其亲也曰此以明夫人各举其所知然后可以得其所不知也○人各举其所知则天下之贤无不举矣不患无以知天下之贤才也兴邦丧邦盖极言之必自知而后举之则遗才多矣未必不由此而丧邦也【答方賔王】○可见圣贤用心之大小仲弓只縁见识未极开濶故如此人之心量本自大縁私故小蔽固之极则可以丧邦故程子曰推其义也【广】

三章【卫君待子而为政】

或问胡氏正名之説曰据事言之当如此尔使孔子仕卫亦必以此告之出公若不听则去之矣【广】○胡氏之言乃圣人大用之全体但其间曲折之微圣人须更有随宜裁处【答李守约】○必也正名乎如此一二大事惜圣人做不成若做得成则三纲五常既坏而复兴千条万目自此而更新圣人年七八十而拳拳之心终做不成【贺孙】

八章【卫公子荆】

居室似处家之意人不治家者则墙崩壁倒一无所问而専治家者则又汲汲于致富惟公子荆所为正合道理圣人所以善之【时举】

九章【子适卫】

或问九章之説曰曽氏亦佳曽氏曰孟子曰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适卫庶矣之言殆谓是与然人之闻是言也必以为常谈而置之置之则无用之言尔冉有独能再问以究其説然后有所明【缺名】

十一章【善人为邦】

或问十一章之説曰集注并下章程子所言程伯子举进士时对防语也○如卓茂鲁恭陈太丘皆有此效【淳】

十二章【必世而后仁】

或问十二章之説曰所谓仁者以其天理流行融液洞彻而无一物之不体也举一世而言固无一人之不然即一人而言又无一事之不然也求之诗书惟成康之世为足以当之○问必世而后仁曰自已之仁而言之这个道理浸灌透彻自天下言之举天下之人皆是这个道理浸灌透彻【植】

十四章【冉有退朝】

或问十四章之説曰集注之説似于文义得矣然疑其颇若伤巧者姑存而攷之可也

十五章【定公问一言】

或问十五章之説曰抑尝详味言不可若是其几也及如其善而莫之违以下曲折见圣人之言平正穏密无毫发偏重处此又言外之意

十九章【樊迟问仁】

问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曰须是无间断方得若有间断此心便死了又问上三句动静出处待人接物无所不该即私意自无容处曰若无私心当体便是道理【南升】○问居处章曰这个道理须要到处皆在使生意无少间断方好譬之木然一枝一叶无非生意才有一毫间断便枝叶有不茂处【时举】○孟子言存心养性便説得虚孔子教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等语则就实行处做工夫如此则存心养性自在【端蒙】○此章须反求诸已而思之曰居处恭乎执事敬乎与人忠乎又须思居处恭时如何不恭时如何执事敬时如何不敬时如何与人忠时如何不忠时如何方知须用恭敬与忠也今人处于中国饱食暖衣犹且与之相忘而不知其不可弃而况之夷狄而能不自弃者乎【履孙】○问胡氏先后之説曰虽无明证看来是如此若未尝告以此説则所谓先难者将何从下手乎至于爱人则又以其于外者言之矣【广】

二十章【子贡问如何斯可谓之士】

称孝称弟是能守一人之私行不能广其固有之良心【贺孙】○行已有耻为使不辱虽未甚髙然攷其实则甚难程子所谓笃实自得之事正谓此也子贡见其难故问其次至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见亦非易故再问其次可见孔门学者为已之实【答范伯崇】

二十一章【不得中行而与之】

中行之人有狂者之志而所为精密有狷者之节不至过激故极难得【时举】○狂者知之过狷者行之过二者皆谓过中【僩】

二十三章【君子和而不同】

或问和同之説曰二者外虽相似而内实相反乃君子小人情状之隠微自古至今如出一轨非圣人不能究极而明之也且以近世诸公论之韩富范公上前议论不同或至失色而卒未尝失和气王吕章曽蔡氏父子兄弟同恶相济而其隙也无所不至焉亦足以验圣言之不可易矣○和同周比五峯所谓天理人欲同行异情者也【防】

二十八章【子路问何如斯可谓之士】

问切切偲偲之为恳到详勉何也曰古人多以聨字形容其事意当时之人皆能知之而今则想像其声音以度其意义或如此而已尔殆难解也【防】

二十九章【善人教民】

或问教民之説曰吴氏言之详矣吴氏曰白虎通云教民者皆里中之老有道徳者为之师教里中之子弟以道艺孝弟行义朝则坐于里门弟子皆出就农复罢亦如之若既成歳皆入教学立春而就事故无不教之民非谓教之战也然其三时务农一时讲武则金鼓旗物之用坐作进退之节亦在所教矣○孝弟忠信务农讲武古人政事本末兼具如后世保伍之法春秋教习以民为兵及后放归则不复务农而惟好生乱其害亦不浅矣古人出兵于民必先教之以孝弟忠信而后驱之于此所以无后来之害也

宪问

首章【宪问耻】

今集注广宪之志使知所以自勉而进之于有为之説吾闻诸师者如此而胡氏亦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原宪盖要有不为而不知有为一节者也【贺孙】○问原宪狷介安贫岂不知邦有道谷之可耻乎曰未可知也人到用处方见子贡问士必先答之以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而后及于宗族称孝乡党称弟自今观之宗族乡党皆称孝弟岂不是第一等人然圣人未以为士之至行者仅能行其身无过而无益于人之国不足深贵也邦有道不能有为只小防曲谨济得甚事向秦桧当国时有人壁立万仞和宫观亦不请岂非世间第一等人及秦既死用之为台谏不过能论贪污而已于国家大计亦无所建立此亦不免蹈圣人之所谓耻也【洽】

二章【克伐怨欲】

此制之使不行与勿禁止之辞似不甚异而彼乃为仁而此不得为仁者盖如自家饥见刍豢在前心中要吃却忍得不吃虽强忍得住然欲吃之心未尝忘克已者则并其欲吃之心克去之矣【广】○如克伐怨欲不行亦不要去寻求胜他如此则胸中随从者多反害事只此便是克伐怨欲只是虚心看物物来便见是非事事物物皆有个透彻无障碍方是【从周】○如克伐怨欲却不是要去克伐怨欲上面知得到只是自就道理这边看得透则许多不待除而去若实见得大底道理要去求胜做甚麽要去矜夸他人做甚麽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怨个甚麽耳目口鼻四肢之欲惟分自安欲个甚麽见得大处分明许多小小病痛都如冰消无有痕迹矣又曰看得本来道理只自家身已上是胜个甚麽是伐个甚麽是怨欲个甚麽所以夫子告顔子克已复礼能如此则许多病痛一齐退聴【贺孙】

三章【士而怀居】

或问张子怀居之説有为而重迁无为而轻迁何也曰重迁者有所系着而不去乎此也轻迁者无所系着而有慕乎彼也有系乎此者固怀居也有慕乎彼者亦怀居也然夫子之言则亦谓夫重迁者尔张子盖推言之也【缺名】

四章【邦有道危言危行】

易曰知几其神乎如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今有人其不畏谨者又言过于直其畏谨者又不敢出一言此即是不能知其几若知几则自中节而无此病矣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盖上交贵恭恭便近谄下交贵和和便近渎只争些子便至于流也【僩】

六章【南宫适问于孔子】

问何以知禹稷比孔子曰旧説如此观夫子不答恐有此意盖不欲承当故不答尔【必大】

九章【为命禆谌草创之】

春秋辞命犹説义理战国谈説则利害而已【时举】

十三章【子路问成人】

文之以礼乐一句最重四人所长且把做个様子惟文之以礼乐却能取四子之所长而去四子之所短【时举】○问集注云才全徳备粹然无复偏驳之虽圣人亦不过如此而又云若论其至则非圣人尽人道不足以与此何也曰圣人天理浑全则不待如此逐项説矣【同上】

十四章【子问公叔文子】

不厌字意与孟子所谓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相似【僩】○公叔文子时人称之已过当及夫子问之而贾所言又愈甚【可学】

十八章【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

程子之説甚精然其曰当死而不死则后虽有功亦不复取则未安耳若曰不与其事桓则可若曰不取其功则不可今集注櫽括其説如此盖功自功过自过若过可以揜功则功亦得以揜其过矣康节论学春秋者当先定五霸之功罪而以五霸为功之首罪之魁此语最为切当然非独论古事为然也见诸行事则操赏罚之权持黜陟之柄者亦当以是为心乃能尽用一世之材以济天下之务而不失其正耳【答汪易直】○如孺子入井有一人救出之且称其仁未説到那纳交要誉恶其声而然

十九章【公叔文子之臣】

或问所谓文曰圣人之于文子见其无今昔贵贱之嫌其伦理明顺粲然而可观也

二十二章【陈成子弑简公】

或问程子以左氏所记为非夫子之言然则夫子将不复较其力之强弱而独以大义驱之耶曰程子之意以为夫子之告鲁君但当明君臣之大义以见弑逆之大恶天下所不容人人得诛况在邻国而何可以不讨之意而其为计则必请其君上告天子下告方伯而举天下之兵以诛之也以天下之兵讨天下之贼彼虽众强亦将奚以为哉固不当区区独较齐鲁之强弱而以天下之义为一国之私也左氏所记盖当世传闻之谬以众人之腹为圣人之心者而程子门人记其师説又不能尽其意之曲折所以启读者之疑耳曰程子以为必告之天子而胡氏乃有先后闻之説其相反若是何耶曰考之春秋先王之时疑必自有此凡弑君者人人得而讨之如汉所谓天下共击之者晋李毅告王濬以为弑君之贼为恶尤大当不拘常制者则以当世本无此法而言尔然事非一槩告与不告又在乎时义之如何使其地近于天子而可以告也其事之未至于迫遽而得以告也其力之不足以敌而不得不告也则告而俟命以行甚则或不俟命而遂行皆可也使其地之相去也逺其事机之来也不可以少缓而吾之力又足以制之而乃区区焉徇请命之小节忘逆贼之大罪使彼得以植其根固其党或遂奔逸而不可以复得则任其事者亦无以免乎春秋之责矣○哀公若委孔子须有计画以处之必不空言而但已也是时孔子年七十一矣而犹欲有为也不知吾已矣等语是何时所者【焘】○问三子有无君之心而夫子所以警之曰圣人初吿时真欲讨成子未有此意后人自流泝源知圣人之言可以警三子无君之心非是圣人托讨成子以警三子耳圣人心术不如此枉曲【雉】

二十四章【君子上达】

究乎污下竟究至于此也此段反天理徇人欲横渠语也日进乎髙明日究乎污下吕与叔语也凑説语意方备小人徇人欲只管被他坠下去只见沈了如人坠水然【僩】

二十五章【古之学者为已】

或问程子之説曰其曰成物固非为人之谓曰丧已其为人也亦非谓其有济人利物之心也○为已如人做家计要钱使其人外面百方作计一钱也要将归何故如此盖只是为自家若如此为学如何无所得【贺孙】

二十六章【蘧伯玉使人于孔子】

问六十化化字之义曰消融而无固滞盖旧事都忘之矣【盖卿】

二十九章【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或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之説曰以文义观之若作耻其言之过其行乃与旧説合如今之文则恐其当为两事也○问过其行犹易所谓行过乎恭丧过乎哀之过非言过其行也以而字贯其中可见矣曰甚合鄙意【答潘端叔】

三十一章【子贡方人】

夫我则不暇学者须思不暇个甚麽须于自已体察方可见【友仁】

三十章【不逆诈】

逆亿是未至未见而逆度之先觉盖其情态已露而觉之也【焘】○凡抑字皆是挑转言语【可学】○齐仲云抑亦二字当玩味有深意固是如此莫须也会先觉方是贤乎乎者疑问之辞以上意未尽故疑问之也【答许顺之】

三十四章【微生亩】

或问警微生之説曰夫微生固自以其隠遯忘世为髙而以夫子之委曲忧时为佞是以夫子即其意而反之使知其所谓髙者是乃所谓固而已

三十六章【以徳报怨】

问集注谓防意曲折反覆微妙无穷何也曰如吕申公与贾昌朝有怨朝廷治贾吕乞寛之云恐渠以为臣与有私怨故也贾以是得减罪可谓以徳报怨矣然赏罚出于朝廷之公岂可以已意行乎其间也以直报怨则不然如此人旧与吾有怨今果贤邪吾则引之荐之果不肖邪吾则弃之絶之是盖未尝有怨矣老氏之言死定了孔子之言意思活移来移去却都得设若不肖者后能改而贤则吾又引荐之矣【淳】○以直报怨以徳报徳便是天地气象

三十七章【莫我知也夫】

或问不怨不尤下学上达何以人莫之知而天独知之也曰其不怨不尤也则不责之人而责之已其下学人事也则又不求之逺而求之近此固无与于人而不骇于俗矣人亦何自而知之耶及其上达而与天为一焉则又有非人之所及知者而独于天理为相闗尔此所以人莫之知两头蹉过而天独知之也曰下学而上达言始也下学而卒之上达云尔今程子以为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何耶曰学者学夫人之事形而下者也而其事之理则固天之理也形而上者也学是事而通其理即夫形而下者而得其形而上者焉非达天理而何哉○不怨不尤下学上达如水无石木无风贴贴然在此人亦无从得而知之【防孙】○集注惜乎未达盖以子贡闻斯言之后无继语不能如曽子之唯也【同上】○论语中此等与告子路知徳者鲜告曽子一以贯之皆一类是大节目要当自得【文蔚】○只知下学则局促只知上达则亦孤单枯燥如一贯但求其一而不求其所以贯者如得一钱索而无钱可穿也【义刚】○如释氏顿悟则是上达而无下学也【答廖子晦】○意在言表如下学只是下学如何便解上达自是言语形容不得【防○此年六十时语】○意在言表谓因其言而知其意便是下学上达【淳○此是年七十时语】

三十八章【公伯竂愬子路】

或问命曰命者天理流行付与万物之谓也然其形而上者谓之理形而下者谓之气自其理之体而言之则元亨利贞之徳具于一时而万古不易自其气之运而言之则消息盈虚之变如循环之无端而不可穷也万物受命于天以生而得其理之体故仁义礼智之徳根于心而为性其既生也则随其气之运故废兴厚薄之变惟所遇而莫逃此章之所谓命盖指气之所运为言

三十九章【贤者避世】

或问贤者避世之説程伯子以事之大小言或以人之髙下言二説之不同奈何曰以古圣贤之迹与随时之义攷之则程子得之但辟世之士或志量宏大而不屑一国之事或智识明达而灼见天下之几飘然事物之外以没其身而不悔次则仅能辟地若辟人之士犹颇有意于当世者或有时而不能为耳故程子所谓逺照故能辟一世事其説亦为有理

四十二章【子击磬于卫】

荷蒉之徒髙于子产晏平仲辈而不及蘧伯玉盖伯玉知为学者也【僩】○击磬之时其心忧乎乐乎此是一大题目须细思之【拱夀】

四十三章【子张曰书云】

谅隂盖古今言殊所以未详

四十五章【子路问君子】

或问四十五章之説或以安人安百姓为扩而大之或以为推而及物而集注但谓以其充积之盛自然及物者告之无他道也何哉曰所谓修已以敬者语虽至约而所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举积诸此子路不喻而少其言于是告以安人安百姓之説盖言修已以敬而极其至则心平气和静虚动直而所施为无不自然各当其理是以其治之所及者羣黎百姓莫不各得其安也是皆本于修已以敬之一言然所谓敬者非若四端之善始然始达而可扩由敬而安人安百姓非若由格物致知以至于正身及物有待夫节节推之也非若老老幼幼由已及物而待夫举斯心以加诸彼也亦谓其功效之自然及物者为然耳曰然则夫子之言岂其畧无大小逺近之差乎曰修已以敬贯彻上下包举逺近而统言之也安人安百姓则因子路之问而以其功效之及物者言也然曰安人则修已之余而敬之至也安百姓则修已之极而安人之尽也是虽若有大小逺近之差然皆不离于修已以敬之一言而非有待于扩之而后大推之而后逺也○体信达顺此礼记中语信实理也顺和气也体信即致中之意达顺即致和之意言能敬则能体信达顺聪明睿智皆由是出以此事天飨帝曰是曰此皆指敬也【铢】○体信达顺只是主忠行恕【道夫】

四十六章【原壤夷俟】

或问四十六章之説曰胡氏以为原壤之丧母而歌也孔子为弗闻者矣今乃责其夷俟何舍其重而责其轻也盖数其母死而歌则壤当絶叩其箕踞之胫则壤犹为故人耳盛徳中礼见乎周旋此亦可见其説亦善

四书集义精要卷二十二

猜你喜欢
  思顺第九·佚名
  卷九·朱熹
  卷十二·崔子方
  提要·聂崇义
  卷一·王天与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四·陆陇其
  卷二十三·王志长
  自序·姚际恒
  卷十一·刘玉汝
  第34章 奔丧·戴圣
  卷二百六十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妙音菩萨品第二十四·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唐慧琳
  楞 伽 大 意·太虚
  第十四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无名氏·唐圭璋

      以所作殢人娇见东坡先生外集,附次于此。   殢人娇   解了痴绦,泼煞闷火。眉尖上、放闲愁锁。高来不可,低来不可,莫是人间剩我一个。   宝贵谩人,功名赚我。且舞个采莲曲破。红裙腰细,醁醅盏大,须占取、名花艳中醉

  • 志第十七 五行·刘昫

    昔禹得《河图》、《洛书》六十五字,治水有功,因而宝之。殷太师箕子入周,武王访其事,乃陈《洪范》九畴之法 ,其一曰五行。汉兴,董仲舒、刘向治《春秋》,论灾异,乃引九畴之说,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一推咎征天人之变。班固叙汉史,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九·焦竑

      勝國羣雄   ◆勝國羣雄   天完徐壽禪   陳友諒傳(湖廣總志)   張士誠傳   明玉珍傳(湖廣總志)   宋韓林兒   倪文俊   頴州劉福通   方國珍傳   益都毛貴   晉冀關先生   關巾白不信   猺

  • ●卷一百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八。   起建炎元年六月八日丙寅,尽二十五日癸未。   八日丙寅内降黜责士大夫手诏。   朕惟祖宗创业守成垂二百年涵养士大夫至矣。靖康变故仕於中都者曾无仗节死难之士而偷生取容何其众也。甚者乘时

  • 卷三十·张廷玉

    <史部,编年类,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资治通监纲目三编卷三十 【起癸丑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尽丁巳明神宗万历四十五年】凡五年 【癸丑】四十一年春正月谕朝鲜练兵防倭 【前

  • 卷之五百七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二十七章 饥困线上·冯玉祥

    我们离开常德的这一天,先是下着小雨,接着便成大雨。正在滂沱倾盆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开始出发。一则因为我们平素注重行军训练,二则由常德到津市,我们已修有康庄的大道,所以虽然在大雨之中,我们全旅官兵分作五路行进,人马车炮,肃

  • 卷六·杨大雅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博闻卷六宋 杨侃 辑龙楼【成帝纪十】成帝为太子初居桂宫上尝急召太子出龙楼门师古曰三辅黄图桂宫在城中近北宫非太子宫张晏曰楼上有铜龙若白鹤飞防之为名也枸酱【西南夷传六十五】唐防使南粤食防蜀

  • 张彝传·李延寿

    张彝,字庆宾,清河东武城人。曾祖父张幸,任慕容超属下的东牟太守,归顺北魏,赐爵为平陆侯,位至青州刺史。祖父张淮之继承官位,又任青州刺史。父亲张灵真,早亡。  张彝性格坚强,有风骨气节,博览经典史书,继承了祖父的侯爵。与卢阳

  • 温迪罕缔达传·脱脱

    温迪罕缔达,通习经史,从女真字开始任官,累迁至国史院编修官。起初,丞相希尹创造了女真字,并设立学校,让讹离剌等人任教。后来读的人越来越多了,他就转为学习经史。原先纳合椿年、纥石烈良弼都是从这条路后来直当到丞相的。温

  • 参两篇第二·张载

      地所以两,分刚柔男女而效之,法也;天所以参,一太极两仪而象之,性也。  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故化,此天之所以参也。  地纯阴凝聚于中,天浮阳运旋于外,此天地之常体也。恒星不动,纯系乎天,与浮阳运旋而不穷者也;日月五星逆

  • 卷一百三·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三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春秋左传注防第五十一昭公二十四年考异宋板传郑伯如晋子大叔相上秋八月大雩旱也上共有圈考异足利本注为明防黄父传明下有年字宋板永怀堂同 畴河求福正误畴当

  • 双峰钦禅师·惠洪

    禅师名竟钦。益州人。生郑氏。少为大僧。于峨眉溪山黑水寺。出蜀南抵韶石云门。得心法。即就双峰之下。创精舍以居。号兴福。开堂之日。匡真禅师躬临证明。僧问。宾头卢应供四天下。还遍也无。钦曰如月入水。又问。如

  •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五卷马鸣菩萨造真谛三藏译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第九如是已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大决择分。次当说深里出兴地藏大龙王道路大决择分。其相云何。偈曰龙王道路中  总有二十法谓二本

  • 第二十三章 陈那阿阇梨等时代·多罗那他

    约在世亲大阿阇梨晚年时代,深方王去世之后,出现生于西方摩庐地方的室利曷王,事功伟大,统治西方一切王国。后来对佛教获得信仰,敬奉德光阿阇梨为师。约在那时,是东方毗梨叉旃陀罗的子嗣毗摩旃陀罗王和后者的儿子迎摩旃陀罗二

  • 证词·松本清张

    松本清张著,个女子正对着镜子在重新梳妆。小巧的三面镜是石野贞一郎上个月从百货公司给她买来的。旁边放着的衣橱和五屉柜都是前后脚置的。虽然只有两间房,每间面积才九平方米,然而,家里却布置得很象个样子,富有年轻女人居

  • 大般涅槃经疏·灌顶

    凡三十三卷。隋代灌顶撰。又作南本涅槃经疏、涅槃经疏。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本书系以天台教旨解释南本涅槃经,并随处以南本涅槃经与方等般泥洹经、大般泥洹经、北本涅槃经等经辨其异同。灌顶于大业十年(614)至十五